•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張喬松湖南石刻與詩文探析

      2017-02-25 01:45:01
      湖南科技學(xué)院學(xué)報 2017年2期
      關(guān)鍵詞:萬歷太極

      劉 瑤

      ?

      張喬松湖南石刻與詩文探析

      劉 瑤

      (湖南科技學(xué)院 國學(xué)院,湖南 永州 425199)

      張喬松,明萬歷進士,曾在浙江、杭州、福建、云南、湖南、湖北等多地任職。萬歷二十六年(戊戌,1598)冬,張喬松曾到道州月巖,留有兩幅石刻真跡,一幅“太極巖”榜書和一幅“天開太極”詩刻,同期還留有《月巖辯》一文。萬歷二十八年(1600),張喬松又曾到浯溪,留有《鏡石》詩刻一幅。文章對張喬松的仕宦履歷,尤其是湖廣的經(jīng)歷,及其湖南石刻和詩文進行考述。

      張喬松;湖南;月巖;太極巖;浯溪

      一 張喬松的早年履歷

      張喬松,字青徠,又字爾操,明江西新余龍?zhí)寥???も陨?,隆慶元年(1567)丁卯科鄉(xiāng)試舉人,萬歷八年(1580)庚辰科進士,授行人司行人,升工部主事。張喬松一生被派到多個地方做官,在杭州任巡鹽御史,在福建任兵備僉事,在云南任右參議,在任湖廣兵備按察司副使、布政司使右參政。因時間久遠,許多資料散佚,為官具體時間不詳,現(xiàn)就搜集有限資料對張喬松早年履歷進行了解。

      張喬松出生于新余望族,“北宋曾鞏就曾為他們的家譜寫有‘清河郡望,孝友家聲’的題詞”[1]。今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qū)下村鎮(zhèn)里,還保留著張喬松的故居——“大參第”府第。此古建筑頗有特色,坐南朝北,幽雅古樸,槅扇門窗的木雕藝術(shù)獨具匠心。此府現(xiàn)為新余古建筑的瑰寶,不妨一游。

      新余市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編纂的《新余古今人物》對張喬松的生平有記載,簡而概括為:張喬松家庭殷實,自幼受書香熏陶,加之生性聰慧,又勤學(xué)苦讀,不負眾望??婆e考試,一舉成功,之后仕途通暢,加官進祿,青云直上。[2]

      明萬歷八年(1580)中進士,明張朝瑞《皇明貢舉考》卷九載:“第三甲二百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張喬松,江西新喻縣?!?/p>

      明孟思《孟龍川文集》卷一有《喬松賦》,題注:“為撫州處士張喬松賦。”其文有曰:“夫何喬松之生奇兮,炳青德之粹淳。托峻極之陽嶠兮,蔭壑溪之幽陰。旁截而嶱嵑兮,甘露霮?于其末。卿云暖以披離兮,醴泉溶溶而撣濯。陰陽變化之紏紛兮,獨栽培于喬松?!瓎趟芍疄閺再?,壽天地而同祉。亂曰:懿彼貞木,生南國兮。昂霄聳壑,材挺特兮。正直峻拔,綽有德兮。黛鬣丹鱗,文章燁兮。仰邛俯垂,禮可則兮。風簧雨瑟,樂弗闋兮。庇仁弘,禹拯暍兮。霜凌雪抗,義守節(jié)兮。橫流獨立,弗逼側(cè)兮。撼演堅貞,武烈烈兮。零露團兮,清而且潔兮。秦官弗攖,孰可涅兮。材大用難,邦之杰兮。元氣太和,維此殖兮。峻岳喬松,相為兮。遐齡水祉,莫之極兮?!?/p>

      孟思,字正甫,號龍川,明??h人,嘉靖四年(1525)年進士。

      從地理上分析,張喬松是江西新余人,撫州與新余在位置上接近。從時間上分析,《孟龍川文集》是明萬歷十七年(1589)金繼震刻本,此賦應(yīng)寫于此前。張喬松是隆慶元年(1567)舉人,萬歷八年(1580)進士,得進士之后為官,為官之前可稱“處士”?!盾髯印吩唬骸肮胖^處士者,德盛者也?!奔偈箯垎趟捎械滦校纯煞Q為“處士”。在同時期,同名人“張喬松”別無記載。故疑“撫州張喬松”即為“新余張喬松”。

      孟思對張喬松極為欣賞,將張喬松比為松屬植物“喬松”。寫其性格,正直峻拔,橫流獨立;寫其德行,義守禮節(jié)、彪炳千古;寫其才華,文章燁燁,材大用難。《喬松賦》對了解張喬松的早年履歷意義非凡。

      張喬松入仕后,先任行人司行人,后任工部主事,升杭州分司,又升巡鹽御史,為官有清正廉潔之稱。

      清同治《新余縣志》卷九載:“喬松,字青徠,龍?zhí)寥?,萬歷庚辰進士,由行人升工部主事,抽分杭州,商民咸頌其清廉?!?/p>

      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十七《職官》七載:“巡鹽御史……張喬松,字爾操,新喻人?!?/p>

      大約萬歷二十二年,張喬松任福建兵備僉事,為人寬厚,愛民如子。萬歷年間,福州曾出現(xiàn)饑荒,誘發(fā)搶米風潮,無賴刁民趁機作亂,本該嚴懲以謹世人,但喬松宅心仁厚,力求寬解。

      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十一《職官》:“僉事:張喬松,新喻人?!?/p>

      清乾隆《福州府志》卷二十九《職官》:“僉事:張喬松,新喻人?!?/p>

      明萬歷《福州府志》載:“二十二年,二月不雨,至夏五月,谷涌貴,饑民大噪,掠劫城中,越三月乃定。先是歲比不登,至三四月間,斗米百錢。倉有備賑谷數(shù)萬石,知府何繼高執(zhí)以先經(jīng)報部,不肯發(fā),而巡撫許孚遠又下令抑民短價和糴。東門李章以賣米為活,有陳七者向李求糴,勒從短價,李與爭遂至相毆,觀者塞道。李家素饒,饑民乘機盡掠之。巡撫遣坐營古應(yīng)科往諭,不聽。是夜,無賴嘯聚群集,首攻仙塔許家,去軍門僅數(shù)武,喧聲如雷。巡撫驚縮,莫敢問也。一夕遂連掠十數(shù)家。明日,布政使管大勛、兵備僉事張喬松出道上,見眾洶洶,相顧倉皇,力求撫院寬其討?!盵3]

      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六十五亦有同樣記載:“次日,解赴軍府孚遠陳兵于門,岀旗牌欲梟之。布政使管大勛、兵備僉事張喬松入見求寬解?!?/p>

      清順治《浦城縣志》卷之十二有詩《登西山》,署名張喬松,其詩曰:“負郭一名區(qū),凌晨風日娛。鶯梭穿柳眼,蝶粉掠花𩰄。軟翠籠煙合,催紅入樹荂。山頭多爽氣,徙倚據(jù)高梧?!?/p>

      同書同卷有詩《游禪寂寺》,署名為:“張喬松,字良穆,邑人,舉人。”其詩曰:“春郊結(jié)客覓靈筌,人暮猶扳兜率天。陌上殘碑留赤籀,池間激水涌青蓮。支筇夜歷千山月,秉燭寒分萬壑煙。我欲誅茅開白社,祗園從此學(xué)逃禪?!?/p>

      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十八《選舉》:“天啟四年甲子程祥會榜:江西中式,浦城縣,張喬松。”

      中式者意為舉人。由此可見,《游禪寂寺》為蒲城縣張喬松所寫,為明末天啟時人。可知《登西山》、《游禪寂寺》二詩的作者為福建浦城張喬松,雖然新余張喬松亦到過福建,但二人為重名,并非一人。

      此后,張喬松任云南右參議,期間督課鹽井,威惠并行,修繕古跡,重視教化。

      明天啟《滇志》卷十二《官師志·總部題名》載:“右參議:張喬松,江西新喻縣人,進士……俱萬歷年間任?!?/p>

      清乾隆《云南通志》卷十八上:“右參議:張喬松,新喻人,進士?!?/p>

      明敖文禎《薜荔山房藏稿》第三卷《送張青徠少參之滇督課鹽井》詩云:“春色曾將到海濱,昆明萬里入秋旻。經(jīng)營莫憚勞王事。參省應(yīng)知屬重臣,井稅遙聞全異昔,科條寬布定更新。圣朝不遣浮槎使,金馬遄歸報紫宸?!薄吧賲ⅰ奔础皡⒆h”的別稱。詩中可見任務(wù)之繁重,國家對張喬松之器重。

      清乾隆《云南通志》卷十九:“張喬松,江西新喻人,萬歷間以參議道守金滄。威惠并行,捐貲建文峰塔于永昌南山,以培學(xué)宮,文運丕振?!?/p>

      李朝真、段志剛《彝州考古》說道:“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廣東揭陽舉人楊日瓚任姚安軍民府知府期間,因考姚安地志,東有武侯將臺,西有古寺,北有古塔,惟南向無文峰,為培植風水、文風,曾議建塔于獨樹山,則文峰插天,南北輝映。到隆慶三年(1569年)由知府張大享始建,至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任姚安巡守道的張喬松匯同知府楊應(yīng)沛重建?!盵4]

      文峰塔在今云南姚安縣,該塔造型大方,雄偉壯觀,距今四百年,仍魏然屹立。

      張喬松任職湖廣的政績,詳見下文。

      二 張喬松在湖廣

      大約萬歷二十四到萬歷三十年間,張喬松在湖廣任湖廣布政司左參政和湖廣按察司副使。湖廣,明朝時包括今湖北、湖南兩省,是當時全國十三大地方行政區(qū)域之一。布政使司分守道,按察使分巡道。在萬歷二十九年(1601)之前,張喬松為湖南道,駐衡州(今衡陽)。之后,后為湖北道,駐辰州(今沅陵)。

      清同治《新喻縣志》卷八:“萬歷八年庚辰張懋修榜:張喬松,龍?zhí)寥耍瑲v任至湖廣布政司左參政?!?/p>

      清同治《新余縣志》卷九《名臣》:“歷任至湖廣布政司左參政。剔弊除奸,愛民如子,常操練兵卒,防固城池,解任之日,革民爭遮留之。”

      明顧天陖《顧太史文集》卷一有《湖廣按察使司副使張喬松誥命》曰:“國家建設(shè)臬臺,總握紀憲,而置副參之,要以分糾吏士,兼詰戎兵。非其人也,朕不輕畀,矧衡陽瀟湘,又山川土風之雄絕者乎!爾湖廣按察司副使張喬松,操履端嚴,才猷敏練,使垣發(fā)跡,水部宣勞。職洊更乎臬藩,聲滋赫于滇閩。晉副憲政,爰蒞南陲。拔滯摧頑相機,而冬春互用;消萌解結(jié)投刅,則肯綮皆虛。百城凜其風標,一路倚以整謐。明績奏最,朕甚嘉焉。茲授爾階中憲大夫,錫之誥命。今已陟爾參知,移住武陵矣。夫武陵在五溪間,蓋竟楚地,而控引黔粵。其慓悍之性,自古然也。邇者武昌都會,衣冠之地,且騷然不靖矣,彼出乎其性者何哉?如是而能以文恬之,乃爾之奇,朕則有顯陟?!?/p>

      從誥命可知,喬松能文能武,操履端嚴,才猷敏練。在云南、福建期間,聲名顯赫,深得人心?;实蹖垎趟稍u價頗高,甚為器重,遂任命為湖廣布政司左參政,及湖廣按察司副使,授為中憲大夫,為朝廷四品官員。希冀張喬松既能以武保衛(wèi),又能以文化人,教化百姓,使民性恬然,安居樂業(yè)。

      李化龍《平播全書》卷五《敘功疏》有記載:“副使張喬松,性純行方,識敏才達。廉察有體,民情望風自安;征發(fā)如期,軍政計日而理?!?/p>

      由上記載,可知張喬松在湖廣任職期間,湖廣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yè)。卸任之時,軍民爭相挽留。上不負皇恩,下不愧百姓,忠于職守,一清如水。

      清康熙《永州府志》卷二十一《藝文志》中《月巖辯》一文署名:“張喬松,湖南道?!?/p>

      分湖北道時,駐辰州。分湖南道時,記載不詳,疑為駐衡州。明敖文禎《薜荔山房藏稿》有多篇詩文記載關(guān)于張喬松在衡州。

      明敖文禎《薜荔山房藏稿》第二卷《送德昭侄孫之衡,謁岳張青徠》詩云:“祝融連紫蓋,那是丈人峰。去坦東床腹,兼聽南岳鐘。采芳逢歲晚,回雁待春濃。若問山中事,長吟愧臥龍。”

      明敖文禎《薜荔山房藏稿》第三卷亦有《寄張青徠憲副,時駐衡陽》詩云:“七十二峰誰是主,搴帷紫氣擁芳洲。萬年松露清琴鶴,三楚江云接斗牛。狄憲府高看列柏,春明門近聽鳴騶。湘君要眇浮蘭茝,搖落空憐賦遠游?!?/p>

      《張青徠使君入賀便還,枉過賦贈》詩云:“昨宵風雨振山濤,起視霜天曙旭髙。寒谷生春回繡錦,衡門凍暖剪蓬蒿。向來尊酒存三徑,別后交情見二毛。方岳遍游還聽履,嵩呼兩度賜宮袍?!?/p>

      從“之衡”、“南岳”、“衡陽”、“衡門”等內(nèi)容可推斷,張喬松時駐衡州。

      敖文禎,字嘉猷,高安人,萬歷四年(1577)進士,官檢討。張喬松為萬歷八年(1580)進士,較敖文禎稍晚。二人都是江西人,并且為姻親。由“送德昭侄孫之衡,謁岳張青徠”可知,敖文禎的侄子敖德昭,是張喬松的女婿。詩文為敖文禎所寫,但未見張喬松的回復(fù),實為遺憾。

      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張喬松任分守湖北道,駐辰州。

      清同治《沅陵縣志》卷十八《職官一》:“分守湖北道(駐辰州):張喬松,字爾操,江西新喻人,進士,二十九年任?!?/p>

      清光緒《桃源縣志》卷十二《金石》有《和陳一水方伯壁間韻詩碑》曰:“古洞憶桃源,桃開春正艷。幽幽洞里仙,寂寂云中犬。不知漢春秋,那識秦冠冕。往事跡已陳,我來興不淺。登高攬勝奇,題詩記華妍。悟透真仙詮,欲語對誰闡?!笔鹂睿骸皶巧饺藦垬蛩蓵??!庇州d:“碑高五尺一寸,廣三尺二分,厚六寸?!?/p>

      同書同卷下有按語云:“‘一水’不知何許人,姓氏注:‘武夷幔亭峰主、一水道人陳洙’,則閩人也。行書無年月,考《通志》,張湖北道在陳性學(xué)后、李廷謨前,故次于此?!?/p>

      檢清同治《沅陵縣志》卷十八,在陳性學(xué)、張喬松之間有二人:“陳性學(xué),字所養(yǎng),浙江諸暨人,進士,二十一年任;鄭銳,字云石,南直涇縣人,進士二十三年任。;詹啟陳,字明庵,福建安溪人,進士二十六年任?!睆垎趟伞⒗钔⒅冎g有二人:“張喬松,字爾操,江西新喻人進士,二十九年任;張惟方,字崇仁。福建龍溪人。進士三十一年任;羅賜祥,字應(yīng)敬,南直清陽人舉人,三十二年任;李廷謨,字明皋,江西豐城人,進士,三十三年任。”

      由此可知,張喬松在萬歷二十九年至三十年期間,任分守湖北道,駐辰州,即武陵。清光緒《桃源縣志》按語稱“在陳性學(xué)后、李廷謨前”,并不準確。

      《明神宗實錄》載:“萬歷三十年(1602),辛卯,調(diào)原任湖廣右參政張橋松為廣西右參政?!盵5]黃彰健《明神宗實錄??庇洝范侔耸寰碚f:“廣本、抱本‘橋’作‘喬’,疑是也?!盵6]廣本即廣方言館本《明實錄》,抱本即抱經(jīng)樓本《明實錄》。

      故疑“書城山人張橋松”即為新余張喬松。

      此詩是一首懷古詩,張喬松游覽古跡,有感而發(fā)。詩中“幽幽”“寂寂”,有疊詞的音樂美,寫出了桃源洞清幽靜寂,“洞里仙”和“云中犬”都是來去飄逸無影蹤,此地恍若人間仙境。“不知漢春秋,那識秦冠冕?!苯栌昧颂諟Y明《桃花源記》中的典故,“問今世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比娛且环N明朗清幽的格調(diào),可見張喬松興致不淺,不為陳跡而感傷,而是參悟人生真諦。

      三 張喬松在道州、永州的石刻和詩文

      任湖南道期間,張喬松到達道州,祁陽。留有榜書“太極巖”、詩刻“天開太極”、“鏡石”和文章《月巖辯》。

      明萬歷二十六年(戊戌,1598)冬行至道州,道州月巖名勝甲天下,張喬松慕名而來。

      月巖在湖南道州西四十里,舊名穿巖,去周敦頤故里十五公里左右。

      清道光《永州府志》卷二下《名勝志下》載:“濂溪以西十五里,營山之南,有山奇聳,中為月巖。舊名穿巖。其距州約四十里焉,巖形如圓廩,中可容數(shù)萬斛。東西兩門相通,望之若城闕。中虛其頂,側(cè)行旁睨,如月上下弦,就中仰視,月形始滿,以此得名。巖前奇石如走猊伏犀,形狀不一。相傳周子幼時,嘗游息巖中,悟太極,故又稱‘太極巖’。”

      置身于月巖,就能夠體悟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從而悟道,悟太極。情發(fā)于衷,言于表,刻于石。今月巖摩崖石刻共63幅,有榜書有詩刻,歷代題刻者接二連三,今日游覽者絡(luò)繹不絕。仰觀景變,玩味“上弦月”、“下弦月”、“望月”、“如月之中”、“月巖”、“太極巖”,因景生境,如臨“廣寒深處”、“清虛洞”、“乾坤別境”;領(lǐng)略“風月長新”、“渾涵造化”;由境悟道,感知“道在其中”、“參悟道真”、“悟道先跡”、“渾然太極”、“豁然貫通”、“理學(xué)淵源”、“先天道體”、“鴻蒙一竅”。

      因元公悟太極之故,張喬松也有感于此,亦是情之所至,言之所達。游月巖之下,玩味太極之象,悟太極之理?,F(xiàn)月巖留有“太極巖”榜書和“天開太極”詩刻各一幅。

      “太極巖”榜書石刻共三個大字“太極巖”,題款為:“萬歷戊戌冬吳平青徠張喬松書?!弊煮w為行楷,豐滿渾厚,鏗鏘有力。尺幅闊大,氣勢恢宏,榜書長225公分,寬75公分,位于“先天道體”榜書之上。

      “先天道體”榜書是明韓子祁所留,此榜書在月巖很顯眼位置,是月巖最高、尺寸最大的榜書。

      韓子祁,明萬歷二十六年道州知州。

      清光緒《道州志卷》卷七和王晚霞校注的《濂溪志八種匯編》都誤作“韓子祈”。

      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韓子祁到道州做知州,張喬松榜書記載的時間也是此年。張喬松寫《月巖辯》一文,韓子祈讀后作《讀〈月巖辯〉》。(見下文)時間巧合,兩人的榜書位置挨近,兩人的文章亦是一唱一和。故筆者猜測張喬松、韓子祁可能相識。

      吳平,即今江西新余,是張喬松籍貫。

      明嘉靖《江西通志》卷二十二:“吳平縣在新喻縣東一百一里,出《寰宇記》。后漢時置漢平縣,吳改為吳平縣,出《宋志》。隋開皇九年廢新喻入?yún)瞧剑陱U吳平入宜春,十八年又析宜春置新喻縣,故吳平故城在新喻之境,今廢?!?/p>

      月巖又名“太極巖”,其名與張喬松關(guān)系重大。

      清康熙《永州府志》卷八:“明嘉靖甲辰州守王會磨崖刻字曰‘太極洞’,著有圖說。萬歷時張喬松名‘太極巖’,辛丑州守錢達道題曰‘鴻蒙一竅’,后鎮(zhèn)江錢邦芑游而奇之,作文紀焉,見《藝文》?!?/p>

      清康熙《永州府志》卷二十錢邦芑的《月巖記》:“萬歷間青徠張喬松游此,改為‘太極洞’,謂元公悟太極于此。”

      清光緒《道州志》卷一:“州守王會刻曰‘太極洞’,張喬松刻曰‘太極巖’錢達道刻曰‘鴻蒙一竅’?!?/p>

      張喬松亦在《月巖辯》中說:“世之游者,往往以月巖目之,殆未察乎巖真體矣。予故表之為‘太極巖’?!鄙w因張喬松留大字“太極巖”于月巖石壁,月巖又名太極巖。

      萬歷戊戌(1598)冬,張喬松亦在月巖留有榜書“天開太極”,下系以詩。今據(jù)原文著錄為:“天開太極:萬歷戊戌十月甲子,‘太極陰陽真本體,如何認作月巖游。予今識得乾坤意,混沌初開為道謀。’新喻青徠張喬松題。”

      “新喻”今為新余。

      周子說,“無極而太極”。《易經(jīng)》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就是陰陽。儒家認為,陰陽是由太極而來的,太極是由無極而來的。太極生出陰陽,太極就是陰陽的本體,而月巖的月相怎么能是陰陽的本體呢?不過,月相的盈虧消長,總還能啟發(fā)人們對于陰陽變化的感知。而月巖這種鬼斧神工的奇景,本身也表明了天地開辟的目的,正是為了“道”?!暗馈钡拇嬖?,意味著天地萬物之間存在著秩序,而天地萬物存在著秩序就叫做“誠”,叫做“善”。[7]

      故“太極巖”此名于此,合情合理,一語道破天機。

      除“太極巖”榜書、“天開太極”詩刻之外,張喬松在月巖還留有《月巖辯》一文,文中提及游覽月巖的緣故和“太極巖”命名一事,且時間切合,都為萬歷戊戌冬,故筆者猜測,《月巖辯》和“太極巖”榜書均為同一時期所作,先刻“太極巖”,而后作《月巖辯》。

      《月巖辯》最早出處見清康熙九年《永州府志》卷二十一《藝文志》,署名“張喬松,湖南道”。清道光《永州府志》卷二下《名勝志》,清光緒《道州志》卷一《方域·山川(詩文附載)》,吳大镕修、常在編《道國元公濂溪周夫子志》(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均有記載。其中清道光《永州府志》卷二下《名勝志》、清光緒《道州志》卷一《方域·山川(詩文附載)》均題為“《太極巖辨》”。

      清康熙九年《永州府志》載文如下:

      道州月巖之勝,甲于天下,予聞而慕之久矣。戊戌冬行部至州,事竣,往觀之。遙望向東一巖,穹窿偃覆,高闊數(shù)二丈許,白石璀璨,謂之月巖,形果肖矣。比入洞,行數(shù)武,見石壁峭立,周遭圓潔,上透天光,宛如既望之月。而西之一巖,其穹窿偃覆,與東巖埒。同游諸彥指中空者謂予曰:“此月之望也”,指東西二巖謂予曰:“此月之上下弦也?!庇枰嘈乓詾槠妫羯碛螐V寒清虛之府矣。已而徘徊諦視,憣然悟曰:“此非月之望也,亦非月之上下弦也。蓋中之圓虛通天者,非太極乎?”由東西二巖觀之,非太極之動而生陽、靜而生陰乎?巖畔溪流瑩紆如帶,而群峰矗矗森布于巖之左右,如屏、如戟、如牖、如笏,皆具五行之象,非太極之水、火、木、金、土乎?此天地之太極,不必假借,不必點綴,昭然在心目間,可一覽而竟者。州之肇名為道,或者其原于此。惟其含靈蓄粹,秘而不泄,積至有宋,奎聚之朝,周元公應(yīng)運而生,靜養(yǎng)是巖之側(cè),超然神解,作為《太極》一圖,以續(xù)孔孟之緒,是天地兆其象,而元公啟其秘也。寧非羲畫禹疇,睹《河圖》、《洛書》而成文乎?世之游者,往往以月巖目之,殆未察乎巖真體矣。予固表之為‘太極巖’,后之達觀君子,玩太極之象,悟太極之理,默會元公心法于千載之下,未必不以予言為然也。謹書之以竢。

      “高闊數(shù)二丈許”,清道光《永州府志》、清光緒《道州志》、《道國元公濂溪周夫子志》作“十丈許”。

      “予固表之為‘太極巖’”,清道光《永州府志》、清光緒《道州志》、《道國元公濂溪周夫子志》作“故表之”。

      張喬松先對月巖風景進行一番描寫,由遠及近代,遠看高崖氣勢雄渾,進而入月巖,周遭陡峭險峻,中間上透天光。石之奇,崖之峭,始見俊偉。洞之清幽,景象之變換,始見高明精妙。張喬松亦記錄了與同游者的交談,或許是熟知月巖的當?shù)厝?,向張喬松指出月巖的奇特景觀。張喬松信以為奇,故切身感受,恍若置身于廣寒清虛之府。張喬松不由感慨:“蓋中之圓虛通天者,非太極乎?”由太極想到陰陽,何謂“非太極之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周敦頤《太極圖說》載:“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fù)動?!惫P者到月巖實地游覽,略有感受:從東西兩洞口出發(fā),若處之不動,則望之若城闕,巖崖遮蔽,陰涼自見,即為靜而生陰;若步步挪移,則移步換景,直至望見“滿月”,中虛其頂,光輝彌灑,即為動而生陽。張喬松將群峰之行喻為五行之象,為天地之太極,實為鬼斧神工,不得不讓人想到周元公、《太極圖說》、伏羲、河圖洛書。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正是周元公開啟了天地之密,延續(xù)了孔孟之道,從而理學(xué)大明,濂、洛、關(guān)、閩而興。“世之游者,往往以月巖目之,殆未察乎巖真體矣?!贝司鋵懗隽藦垎趟珊笫赖钠谕?,《河圖》有八方之位,《洛書》有五行之象,不可只知月巖之表象,更要默會周元公之心法,才不愧月巖一游。

      韓子祁讀此文,而作《讀〈月巖辯〉》一首。清光緒《道州志》載:“偶探月窟見天根,造設(shè)千年鬼斧痕。一極盈虧分動靜,五星離合自乾坤。俗名久失山靈意,卓悟如登茂叔門。千古廣寒宮里夢,卻如長夜睹朝暾。”

      韓子祁認為“月巖”一名過于庸俗,喪失本有的靈氣。故《月巖辯》實為“月巖”辨名,即改“月巖”為“太極巖”?!霸聨r”只是此巖洞的表面景象,“太極巖”才是此巖洞的靈魂。

      世人都知“月巖”,而“太極巖”鮮有人知,因此文章對此作一番考證,實屬必要。

      萬歷二十八年(庚子,1600),張喬松又曾到達祁陽浯溪,留有詩刻一首,現(xiàn)詩刻仍存,為張喬松真跡。

      今據(jù)石刻拓本著錄如下:

      《鏡石》:“浯溪溪上石,似鏡隱巖阿。制出天工巧,明由水力磨。精光今日月,虛影照山河。世態(tài)妍媸別,滄桑閱歷多。人心皆類此,物欲自迷何。我愿靈臺內(nèi),惺惺解伐柯。萬歷庚子冬十月,新俞張喬松書。”

      此詩在東崖區(qū)44號,詩刻長120公分,寬60公分,全文73個字,字體為行楷。纖細飄逸,落紙煙云。

      浯溪文物管理處《湖湘碑刻·浯溪卷》中的《鏡石》一詩釋文錯一字,“此”誤作“比”。[8]桂多蓀《浯溪志》“此”字不誤。[9]

      唐代元結(jié)曾居住于浯溪,作《浯溪銘》曰:“浯溪在湘水之南,北匯于湘。愛其勝異,遂家溪畔溪,世無名稱者為,自愛之,故命曰浯溪?!?/p>

      明弘治《永州府志》卷三載:“鏡石,在浯溪之崖,方二尺許,黑色寒光,以溪水淋之,隔岸江山舟人上下,物無不照漫。”

      清康熙《永州府志》卷八載:“鏡石,石方數(shù)尺許,黑光如玉,嵌浯溪巖上。以溪水拭之,隔岸山樹村疇,了了映照?!?/p>

      歷代有多人寫過“鏡石”詩,如明代解縉、清代袁牧。張喬松此詩為詠物哲理詩,寫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亦寫出了處世真諦。張喬松在此托物言志,也意在警示世人。以水為鏡,能見面容之妍媸,經(jīng)歷滄桑,始辨別世態(tài)妍媸,人心類此,可遁入物欲,亦可以人為鏡,認清自我?!胺タ隆北扔髯裱欢ǖ脑瓌t,《詩經(jīng)·豳風·伐柯》云:“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只有經(jīng)常清醒的自警,才不會使自己迷入物欲。正如《墨子·非攻中》所說:“君子不鏡于水而鏡于人。鏡于水,見面之容;鏡于人,則知吉與兇?!?/p>

      [1]江立明.凝固的樂章新余古建筑實錄[M].南昌:江西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06:48.

      [2]新余市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新余古今人物[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9:88.

      [3][萬歷]福州府志[M].福州:海風出版社,2001:742.

      [4]李朝真,段志剛.彝州考古[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200.

      [5]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通志館.廣西古代職官資料匯編[Z].廣西:廣西人民出社,2000:224.

      [6]黃彰健.明實錄神宗實錄??庇沎M].北京:中華書局,2016:1691.

      [7]張京華.月巖摩崖石刻選錄[Z].湖南省濂溪學(xué)研究會通訊,2016,(6).

      [8]浯溪文物管理處.湖湘碑刻·浯溪卷[M].長沙: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2009:227.

      [9]桂多蓀.浯溪志[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384.

      (責任編校:張京華)

      2016-11-10

      劉瑤(1997-),女,湖南衡陽人,湖南科技學(xué)院國學(xué)院學(xué)生。

      K877

      A

      1673-2219(2017)02-0026-05

      猜你喜歡
      萬歷太極
      書坊與名士:萬歷年間戲曲評點興起的雙驅(qū)
      戲曲研究(2022年2期)2022-10-24 01:55:24
      太極
      寶藏(2022年10期)2022-03-06 07:25:14
      游太極洞
      『太極+』,未來可期
      金橋(2021年3期)2021-05-21 08:05:32
      世界,從此『太極』
      金橋(2021年3期)2021-05-21 08:05:24
      小議明萬歷《銅仁府志》人物志
      萬歷援朝之戰(zhàn)時期明廷財政問題
      古代文明(2018年3期)2018-10-10 09:17:54
      論萬歷朝播州楊氏土司之覆滅
      日本藏萬歷世德堂刊傳奇《水滸記》考述
      中華戲曲(2016年1期)2016-09-26 08:48:44
      美麗的太極島
      扶余县| 安新县| 肇东市| 曲水县| 汝城县| 安岳县| 辉县市| 通城县| 龙南县| 灵丘县| 隆尧县| 邵武市| 贡觉县| 永泰县| 凌云县| 潜山县| 商南县| 定襄县| 商水县| 东丰县| 库伦旗| 韶山市| 正安县| 驻马店市| 新泰市| 吉水县| 扎囊县| 莱阳市| 襄垣县| 凭祥市| 泸州市| 宿迁市| 修文县| 柘荣县| 石林| 隆化县| 云浮市| 刚察县| 广西| 侯马市| 佳木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