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海峰 何昌岳
大力開發(fā)校本課程 切實加強孝道教育
◎ 唐海峰 何昌岳
“百善孝為先”,恪守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當前,有些青少年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不懂感恩、不會感恩,把父母的疼愛當作理所應當,漠視父母的艱辛付出,在一定范圍內存在孝道意識淡薄的現(xiàn)象。為此,本著“德為本,孝為先”的教育理念,江蘇省泰興市南街小學以校本課程開發(fā)和實施為主抓手,扎實開展孝道教育,大力弘揚“孝文化”,取得明顯的階段性成效。
堅持優(yōu)質性。讓開發(fā)出的校本課程成為“精品”,將“孝文化” 教育逐步打造成為特色,成為品牌,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堅持揚棄性。本著實事求是、揚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態(tài)度,對傳統(tǒng)孝文化資源進行篩選和整合,力求與時俱進、歷久彌新。
堅持校本性。立足學校、著眼本土,把身邊的故事、生活中的榜樣編入教材,使學生可親、可感、可信、可學。
堅持適切性。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智力特點和理解水平,在課程開發(fā)、教材編寫中盡量避免“生僻、單純說教、深奧難懂”的弊端,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利于學生理解、消化孝道。
基于以上四項原則,經過兩年摸索和實踐,數(shù)易其稿,終于編寫成四萬余字的《百善孝為先》校本教材,圖文并茂、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可讀性強。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的內容:
薈萃傳統(tǒng)孝道精華。精選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名人名言、古詩詞等,讓師生領略孝文化的古代神韻。選編當今杰出人士的感人事跡:陳毅探母、全國孝老愛親模范劉霆帶著病母上大學、孔繁森忠孝兩全、生死之約……
展示家鄉(xiāng)孝子風采。著力用身邊人教育身邊人,收編家鄉(xiāng)古代孝子顧昕、“泰興好人”何新梅、“艱苦創(chuàng)業(yè)和致富不忘鄉(xiāng)親的民營企業(yè)家劉鵬凱”等。除了孝親敬長之外,賦予“孝”的新內涵,將“孝”升華為對家鄉(xiāng)、祖國和人民的大愛。
挖掘師生和家長中的重孝典型。單獨劃出一定篇幅介紹“孝順媳婦”、“孝順兒子”、“孝順女婿”、“校園十佳小孝星”的感人事跡,及時發(fā)現(xiàn)或組織評選學生、教師和家長中涌現(xiàn)出來的重孝典型,用身邊的人和事引導學生如何做孝順的孩子,發(fā)揮身邊的榜樣與示范作用。
在實踐過程中,學校注重因材施教,寓教于樂,針對低中高年級段,探索形成不同的“孝文化”教育模式。
低年級模式:唱、游、玩。一是唱中學。根據(jù)學生特點,靈活選擇、創(chuàng)作含有孝文化知識的童謠、兒歌吟唱。比如精選《弟子規(guī)》《三字經》等的經典句段,孩子們開心地唱、認真地背,“孝”不知不覺地走進稚嫩的心田。二是游中學。對家鄉(xiāng)和祖國的愛是“大孝”,教師帶領學生參觀校外教育實踐基地,感知家鄉(xiāng)新變化,激發(fā)孩子們對家鄉(xiāng)的自豪、熱愛之情。三是玩中學。教師精選一些孝道故事講給學生聽,讓他們夸一夸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每天給長輩送一句祝福的話,每周為長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等,既是玩也是學,由此明白孝的道理,促使變得聽話、懂事。
中年級模式:學、做、比。一是學一學。聽孝的故事,知孝的歷史,踐孝子之行,閱讀古今中外孝的故事,孩子們在自主學習中感知孝、走進孝。二是做一做。根據(jù)孩子“善模仿”特點,組織“做孝敬父母的小明星”、“做勞動小能手”、“做爺爺奶奶的乖孫女(兒)”競賽活動,教育學生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熱愛勞動,效果顯著。三是比一比。評一評,誰最愛爸爸媽媽;賽一賽,誰在家中最能干;看一看,誰在家長、鄰居、同伴間贏得的好評最多。運用家長評價、小組評價、鄰居評價、教師評價等多種形式,樹立標兵、鞭策后進。
高年級模式:悟、導、行。一是精選孝的格言,促進學生悟孝道。比如“獻給三八節(jié)的愛”、“感知父母,感恩父母”、“打工父母辛勞多”、“走近孝、走進孝”,上述主題既貼切又醒目,啟迪學生的思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百善孝為先,百行孝為首”等格言,觸動學生的心弦,并同步組織征文,促進學生消化吸收。二是精選孝的歌曲,引導學生體驗孝道。比如,選擇《天下父母心》為開始曲,本校自創(chuàng)《孝道之歌》為結束曲?!俺粤硕嗌倏啵芰硕嗌倮?,你們?yōu)閾狃B(yǎng)兒女遭了多少罪……”“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敬天下父母心”“助人為樂獻愛心,孝親敬長人人夸……”童聲如天籟,一節(jié)課結束,愛心、孝心融進孩子們的內心。三是組織孝的主題活動,帶領學生踐行孝道。成立“假日孝心小隊”、“助老助殘小隊”、“社區(qū)環(huán)保小分隊”、“道路交通小分隊”,以高年級學生為主要成員,經常為社區(qū)孤寡老人、殘疾人提供服務、進社區(qū)清潔衛(wèi)生、走上街道維護交通秩序,前往敬老院開展慰問活動,為老人們表演節(jié)目、打掃衛(wèi)生、遞送水果,陪老人聊天,為老人讀報等,學生受到教育、得到啟發(fā),將自己的孝行落實到日常生活以及共建家鄉(xiāng)的實際行動中。
在具體實施中,學校不打亂正常教學程序,將“孝文化教育課”納入課程表,與“綜合實踐課”間周舉行,靈活使用校本教材,主要通過專題講座、學科滲透、活動引領、家校配合、校外實踐等途徑,開展孝文化教育。
談古論今,感知孝文化。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和主題實踐活動,將傳統(tǒng)孝文化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等有機結合起來,對少年兒童進行道德啟蒙教育。
以事明理,理解孝文化。通過講述古今孝子故事,組織課本劇表演,訪談孝子孝媳孝婿等活動,明了孝是為人子女的責任和義務。
明辨是非,實踐孝文化。組織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鞏固孝感知,實踐孝文化,協(xié)調學生與父母、祖父母的代際關系。
家校配合,傳承孝文化。構建家庭、社會、學校共同參與的教育網絡,使“孝文化教育”既體現(xiàn)在學校課堂、實踐活動中,也體現(xiàn)在家庭生活、日?,嵤轮?,并努力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整合資源,光大孝文化。黃橋歷史悠久、文化昌盛,擁有顧孝子墓、何氏宗祠等孝文化教育資源。學校在上述場所建立校外教育實踐基地,帶領學生接受孝文化的洗禮,尋找古鎮(zhèn)黃橋的孝文化脈絡,光大古鎮(zhèn)黃橋的孝文化。
為避免孝道教育時緊時松、知行不一、校內與校外“5+2”≤0 的現(xiàn)象,學校著力發(fā)揮學校、家庭和社會對孝道教育的工作合力,鞏固和擴大孝道教育的實際成效。
制定“小學生孝行評價方案”。定期評選“校園十佳小孝星”、“班級小孝星”,并在日常過程中實施星級評價,積累到一定數(shù)量的星星,可獲得相應的獎勵或表彰。學校每學年都隆重舉行“校園十佳小孝星”表彰活動,設立孝星學生、教師、家長的展窗展板?!霸诩易龊煤⒆樱谛W龊脤W生,在社會做好公民”,成為孩子們的誓言與行動。
落實“孝道教育家校聯(lián)系制”。積極架設校、家橋梁,要求老師每月必須與家長至少聯(lián)系一次,指導學生及時填寫《孝文化引領我成長——學生成長檔案》;通過家訪、“家校通”等平臺,及時與家長溝通,要求家長督促子女,發(fā)現(xiàn)不孝的行為,及時教育、糾正;組織家長培訓,要求家長在家庭中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孝行典范。
設立“孝道教育開放展示日”。面向兄弟學校教師、社區(qū)群眾和學生家長,邀請各類宣傳媒體,組織開展孝文化教育展示活動、孝文化教育校本課程研討會、“孝行天下”主題大隊觀摩活動等,接受社會各界的檢閱,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在展示中鞏固和擴大孝道教育的成效,提高師生的道德水平,固化師生的孝道行為。
綜上所述,江蘇省泰興市南街小學緊扣孝道教育的主題、主線,不斷優(yōu)化工作方法,打造“孝文化”特色品牌,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積極引導與支持學生成長為守孝道、有孝心、行孝事的社會主義合格人才。
(作者:唐海峰,江蘇省泰興市南街小學校長;何昌岳,江蘇省泰興市南街小學副校長)
[責任編輯:嚴加紅]
G423.0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9949(2017)08-00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