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的黃山市舊稱徽州。此地山川秀麗,竹溪閑雅,處處都是傳統山水畫般的景致?!吨袊鴩衣糜巍冯s志自創(chuàng)刊以來,多次派出過報道團隊前往當地探訪;我們與讀者一起,曾一次次被這里的旖旎景色與淳樸民風打動,深感在徽州找到了鄉(xiāng)土中國的原本風貌。而徽州歷史之厚重,文化之精粹,又讓我們在刊發(fā)文章后總有意猶未盡的遺憾——大家常感到,徽州的韻味與內涵,遠不是幾次短暫的采訪就能完整發(fā)掘、充分呈現的。
這也正是本期雜志專題報道《重返徽州》的由來。標題中的“重返”二字,既體現報道者故地重游、深入尋訪的立意,也傳達著我們重新認識鄉(xiāng)土中國的冀望。與以往的幾次報道不同,《重返徽州》選擇了傳統民間工藝作為認知徽州的切入點。毛筆、墨錠、羅盤,這些古代中國的日用品在當代成為了傳統文化借以傳承的重要媒介。在徽州山水、皖南民居的背景下,秉承著家族技藝的手藝人們會怎樣堅守祖制,又會如何返本開新?這固然關系到幾樣器物、幾門手藝的前途和命運,但又遠不止此:如果說徽州的山水民居代表著中國風景的理想樣貌,那么或許我們也可以說,徽州傳統手藝的當代傳承,同樣代表著傳統文化在鄉(xiāng)土中國的覺醒與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