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沈繼紅
走進幼兒的角色游戲世界
文 沈繼紅
幼兒園應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fā)優(yōu)化游戲內容,營造良好游戲氛圍,讓幼兒有愉快的心理體驗,鼓勵幼兒的個性化表現和創(chuàng)新精神,讓游戲深入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中去。我們走進幼兒的角色游戲區(qū)中,嘗試了一系列以扮演游戲活動為載體的教育活動,來滿足幼兒在玩中學及主動學習的需要,引導幼兒積極參與角色游戲,體驗角色扮演的樂趣;嘗試把材料投放在材料區(qū)內,讓孩子們自己創(chuàng)設游戲環(huán)境,拿取游戲材料,商量游戲主題,開展角色游戲活動;嘗試在實踐中逐步學會觀察幼兒、解讀幼兒行為,幫助幼兒獲得更進一步的發(fā)展,讓他們能在游戲中輕松主動地學習
角色游戲;游戲材料;游戲空間
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地學習和發(fā)展。因此,幼兒園應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fā)優(yōu)化游戲內容,營造良好的游戲氛圍,讓幼兒有愉快的心理體驗,鼓勵幼兒的個性化表現和創(chuàng)新精神,讓游戲深入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中去。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印象的一種游戲。比如“娃娃家”游戲、“發(fā)廊”游戲、“超市”游戲等等不同主題的角色游戲,都有一定的主題。角色游戲最適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需要,是幼兒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戲。由此,我們走進幼兒的角色游戲區(qū)中,嘗試了一系列以游戲活動為載體的教育活動,來滿足幼兒在玩中學及主動學習的興趣。我們從三方面入手引導幼兒積極參與角色游戲,體驗角色扮演的樂趣,讓孩子們在游戲中輕松主動地學習。
在實踐中,我們經常發(fā)現幼兒會在某一時期對某種事物或現象非常感興趣。在開展角色游戲的過程中,我們會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很多游戲內容是都根據幼兒的興趣來設計的。如,受電視節(jié)目《寵物小精靈》的影響,中班孩子對寵物小精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天都會談論相關的話題,有孩子帶來了寵物小精靈的圖書,他們就會聚在一起翻看,于是角色游戲“寵物部落”就產生了。這類角色游戲的選擇依據是幼兒學習、生活和發(fā)展的需要。又如,為了幫助大班幼兒在不久的將來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大班下學期會開展“我要上小學啦”主題活動,孩子們在討論中規(guī)劃場地、創(chuàng)設環(huán)境,開設“快樂小學”“文具店”等角色游戲。通過游戲,孩子們豐富了相關經驗,激發(fā)出上學的愿望,增強了責任意識、任務意識、規(guī)則意識,為真正進入小學做好了準備。從幼兒全面發(fā)展的角度來講,幼兒應該了解某種知識,具有某種品質、行為習慣或關鍵經驗,我們老師發(fā)現其有所缺失,就會討論選擇開展相應內容的角色游戲。例如,當前幼兒缺失“對他人的愛”,存在不知道心疼爸爸媽媽,關心他人的意識差等現象,我們就在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之際,組織孩子開展了“假如我是爸爸媽媽”的談話活動。在此基礎上孩子們又延伸出了“愛心家庭”游戲,通過角色扮演回憶父母為自己做的事情,體會父母做事的辛苦,知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是需要關心的。
隨著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深入理解和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推進,我們倡導把游戲還給孩子,讓孩子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于是我們嘗試把材料投放在材料區(qū)內,讓孩子們自己創(chuàng)設游戲環(huán)境,拿取游戲材料,商量游戲主題,開展角色游戲活動。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由于是孩子們自主地選擇游戲內容、伙伴和游戲材料,自由地進行嘗試與探索活動,所以孩子們的主動性更強了,他們能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表達自己的需要,并通過自主討論解決問題。這有利于孩子自信心和獨立性的培養(yǎng)。
另外,通過老師對幼兒游戲的觀察和孩子們的討論,我們也獲得了很多靈感,我們圍繞發(fā)現的問題,開展幼兒園、年級組、班級等多層面的學習、研討活動,調整游戲材料的投放和區(qū)域環(huán)境的設置。將游戲材料分類放置于材料區(qū)和角色區(qū),一是考慮到小班幼兒隨意性、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我們小班上學期還是將角色區(qū)材料投放在各角色區(qū)內,并擺放出來,創(chuàng)設能夠吸引幼兒,又讓幼兒感到溫馨、安全的豐富游戲環(huán)境。隨著孩子們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經驗的豐富,下學期逐步將部分低結構材料收放在材料區(qū),讓孩子們根據游戲需要進行拿取。二是為了減少孩子搬運材料的時間。經過孩子們的討論和教師間的研討,最終將材料分為兩部分:基礎材料和創(chuàng)意材料?;A材料是指各角色區(qū)中經常用到的材料,這類材料放置在相應的角色區(qū)域內;創(chuàng)意材料是一種結構性低的輔助材料,孩子們可以發(fā)揮想象,進行一物多玩的材料,這類材料放置在材料區(qū),可以根據游戲發(fā)展由幼兒自由拿取。
激發(fā)幼兒的個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老師引導幼兒學會自主制定計劃,大多數孩子在游戲中都會有自己的意圖,即使開始沒有想法的幼兒在玩的過程中也會逐漸產生想法,并不斷出現新的奇思妙想。教師應該重視幼兒自己的意圖,并通過多種方式去擴展和延伸幼兒的意圖,不斷支持其實現自己的想法。游戲前,我們會進行7分鐘左右的談話,圍繞新增加的游戲材料展開討論,引導幼兒回憶前期的生活經驗;或對上一次角色游戲情況進行簡單回顧,結合上次游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提出一些看法等。我們還會針對不同幼兒采用不同的方式,幫助其制定口頭、書面的游戲計劃,如想去哪里玩什么、打算做什么、用什么做、和誰一起玩等等,明確游戲的目的。
以觀察指導發(fā)掘幼兒行為背后的發(fā)展價值。教師學習運用理論進行兒童行為的觀察和分析,在實踐中逐步學會觀察幼兒、解讀幼兒的行為,幫助幼兒獲得更進一步的發(fā)展。游戲中,通過細致、連續(xù)的觀察和用多種方式記錄幼兒的行為表現,發(fā)現幼兒不斷出現的新想法和新需求,幫其記錄下來。與幼兒交流,深入了解幼兒行為產生的原因,幼兒感興趣的點有哪些,以及他們的興趣是如何發(fā)展變化的,更好地把握幼兒由表層興趣到深層興趣發(fā)展的走向。以野餐游戲為例,這是我們大班孩子們自發(fā)產生的一個游戲活動。有一次幾個女孩子去超市、燒烤店買了很多食品去“娃娃家”做客,可能是因為“娃娃家”比較小,“娃娃家”的爸爸媽媽就以實在擠不下這么多客人為由,將后面來的兩個孩子拒之門外了。在游戲評價的時候,我們的老師就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孩子,孩子通過討論,提出可以把娃娃家變大一點和客人不要一起去等辦法。下次游戲時,老師就發(fā)現“娃娃家”的孩子在想辦法擴大娃娃家的空間,可是由于我們的柜子比較重,搬動比較困難,所以他們經過嘗試選擇了放棄,正當老師要介入的時候,“媽媽”就去益智區(qū)把下棋用的墊子拿來說:“我們可以用這個作為娃娃玩玩具的地方,我們家就是在墊子上玩的,來客人的時候也可以請他們在墊子上玩?!本瓦@樣,墊子從此就發(fā)揮了“娃娃家”里新的作用。在另一次游戲時,老師發(fā)現墊子不在“娃娃家”了,而是出現在教室中間的場地上。孩子們又用墊子玩起了野餐的游戲,他們準備了各種食品,邀請好朋友參加他們的野餐聚會。在游戲評價的時候,孩子們把自己的游戲故事和同伴們進行分享,孩子們圍繞“野餐游戲需要準備什么物品?”“哪些食物適合野餐時帶?”等一系列問題展開了討論,進行材料收集,逐步豐富完善野餐游戲。就因為有了這塊墊子,“野餐”游戲成了孩子們最喜歡的主題游戲之一。
除了班級角色游戲,我們的戶外區(qū)域活動中也在逐步滲透角色游戲,如拓展區(qū)的“醫(yī)院”“炊事班”;草坪扮演區(qū)的“娃娃家”“燒烤店”“星光大道”;玩木區(qū)的“野炊游戲”;建構區(qū)的“我是小主人”等游戲。通過戶外角色游戲的開展,增加了孩子們戶外活動的時間,擴展了游戲的空間,他們可以在大自然中充分利用自然物進行創(chuàng)造、想象。孩子興趣盎然、心情愉悅,思維不受限制,行為更加大膽活躍,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主動性也會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游戲活動的開展大大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孩子們在角色游戲中學到了許多知識,發(fā)展了許多能力,真正使孩子們達到了輕松學習的目的。幼兒園要為幼兒營造良好的角色游戲環(huán)境。游戲活動以玩為主,但不能玩得盲目,這就需要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擇游戲的內容,明確通過游戲所要達到的教育目的。教師在游戲中要成為幼兒的同伴、合作者和成功的引導者,要營造良好的游戲氛圍,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主游戲的條件,讓幼兒自己動手,自主游戲,輕松愉快地學習。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虞永平.課程游戲化的意義和實施路徑[J].早期教育,2015,(3).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思賢(機關)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