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發(fā)放的正確姿勢
第一,工資支付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按照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數額,支付給勞動者本人,由本人簽收。
第二,用人單位發(fā)放工資應該給付工資憑證,嚴格防止用人單位做假工資單,存折上一部分,現金一部分,以此少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少支付經濟補償金。同時也可以顯示勞動報酬的透明度。過去習慣用工資條的形式。職工憑借工資條,可以掌握自己的收入狀況,如果出現問題,也可以作為憑證,同時在訴訟時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第三,不得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工資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對于實行小時工資制和周工資制的人員,工資也可以按日或周發(fā)放。對完成一次性臨時勞動或某項具體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按有關協議或合同規(guī)定在其完成勞動任務后即支付工資。
第四,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最低工資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其雇主(或用人單位)支付的最低金額的勞動報酬。最低工資不包括加班工資、特殊工作環(huán)境、特殊條件下的津貼,最低工資也不包括勞動者保險、福利待遇和各種非貨幣的收入,最低工資應以法定貨幣按時支付。
(1)用人單位遇到非人力所能抗拒的自然災害、戰(zhàn)爭等原因,無法按時支付工資。
(2)用人單位確因生產經營困難、資金周轉受到影響,在征得本單位工會同意后,可暫時延期支付勞動者工資,延期時間的最長限制可由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勞動行政部門根據各地情況確定。除上述情況外,拖欠工資均屬無故拖欠。
(1)計時工資:是指按計時工資標準和工作時間支付給個人的勞動報酬。包括:對已做工作按計時工資標準支付的工資;實行結構工資制的單位支付給職工的基礎工資和職務(崗位)工資;新參加工作職工的見習工資(學徒的生活費);運動員體育津貼。
(2)計件工資:是指對已做工作按計件單價支付的勞動報酬。包括:實行超額累進計件、直接無限計件、限額計件、超定額計件等工資制,按勞動部門或主管部門批準的定額和計件單價支付給個人的工資;按任務包干方法支付給個人的工資;按營業(yè)額提成或利潤提成辦法支付給個人的工資。
(3)獎金:是指支付給職工的超額勞動報酬和增收節(jié)支的勞動報酬。包括:生產獎;節(jié)約獎;勞動競賽獎;機關、事業(yè)單位的獎勵工資;其他獎金。
(4)津貼和補貼:是指為了補償職工特殊或額外的勞動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給職工的津貼,以及為了保證職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影響支付給職工的物價補貼。
(5)加班加點工資:是指按規(guī)定支付的加班工資和加點工資。
(6)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根據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規(guī)定,因病、工傷、產假、計劃生育假、婚喪假、事假、探親假、定期休假、停工學習、執(zhí)行國家或社會義務等原因按計時工資標準或計時工資標準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資等。
用人單位按照有關規(guī)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代扣下列款項:
(1)勞動者應當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2)勞動者個人應當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3)人民法院判決、裁定代扣的撫養(yǎng)費、贍養(yǎng)費、扶養(yǎng)費;
(4)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或者雙方約定應當代扣的其他款項。
一、民事責任:用人單位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以及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并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
二、用人的單位無故拖欠職工工資,勞動者可以舉報到勞動行政部門,將要承擔行政責任:勞動行政部門應責令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并可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50%以上100%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三、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的規(guī)定,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數額較大,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按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追究責任,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