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民
(白)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這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詩,詩中那美景令人陶醉,而我要為大家講述的這個故事,同樣充滿了濃濃的詩情愛意。她比那楓林美,她比那霜葉還要紅。(過門起)
我說的是:
山西長治平順縣,
有一個小村在山腳下,
村里有一所小學校,
只有一個老師一個娃。
老師名叫段翠鳳,常年執(zhí)教為生涯,辛勤耕耘來澆灌,
可謂是桃李滿天下。
自從撤點并校后,
周邊的學校都把門插,教師都往城里跑,
學生緊跟也不落。
到后來,
只剩下七歲的小雨茹,看著空空的教室,
把頭低下。
平日里,
雨茹上學要走十里地,來回都要把山爬,
父母身體都有病,
小小的她放學后,
還要把家務承擔下。
今日里,
眼看學校要關(guān)閉,
小雨茹心中空塌塌,
也想到鄉(xiāng)里去上學,
也想知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可再一想——唉,
又如何面對爸和媽。
小雨茹回到家,
兩眼含著淚花花,
雙手抱膝蹲在地,
喃喃地叫了聲爸和媽。
爸爸媽媽,
我想到鄉(xiāng)里去上學,可我又不能離開家。我也不知該怎么辦,我也不知該說啥。
看著女兒那無助的臉,父母心中如針扎。
爸爸把雨茹來扶起,
媽媽把雨茹淚水擦。
好孩子不用怕,
不用傷心咱想辦法,
明天你就去鄉(xiāng)里,
學業(yè)可不敢耽誤下。
你們說得好聽,
鄉(xiāng)里上學要住校,
家里哪有錢來拿?
平日里,
爸爸和媽媽,
穿衣不分冬和夏,
吃飯看不見肉渣渣,
你們倆人都有病,
住院都舍不得把錢花。
我知道家里沒有錢,
你們不要再騙我,
好不好呀。
好孩子,
再苦再難咱能挺住,
沒有錢咱想法借,
絕不讓你當睜眼瞎,
家里窮是暫時的,
再窮也不能讓你沒文化。
從今后,
爸爸的病不看了,
媽媽的藥咱停下,
我們已經(jīng)商量好,
城里打工就出發(fā)。
不!
爸爸媽媽不要走,
你們不要離開家,
本來你們就有病,
再打工身體要拖垮,
出門在外怎比家,
雨茹心里會更牽掛,
我寧可這輩子沒文化,
也不能沒有爸和媽。
雨茹不怕家里窮,
雨茹已經(jīng)習慣啦。
家里的活我都會干,
只要爸媽身體好,
鄉(xiāng)里上學我不去啦。
孩子!
你小小的娃說的大人話,
生生疼撒爹和媽,
你小小年齡還未長大,
生活重擔已把你壓,
千怪萬怪都不怪,
都怪爹媽沒本事,
你不該生在這個家。
三雙手緊緊扣,
六行淚水嘩嘩嘩。
這時候,
房門猛地被推開,
段老師進屋大步跨,
屋里談話她全聽到,
心如潮水難按下。
她一把摟住小雨茹,
輕輕為她把淚水擦。
善良的孩子,
懂事的娃,
這破土而出的嫩芽芽,
怎能讓狂風把它毀,
怎能讓暴雨來沖刷。
雨茹呀,
雨茹莫傷心,
雨茹不用怕,
老師不會走,
老師要留下,
老師的職責是教書,
怎分城里和鄉(xiāng)下,
老師的決心已經(jīng)定,
只要還有一個娃,
這里就是我的家。
大兄弟你放心,
好姊妹別牽掛,
山里孩子雖然苦,
可山里孩子志向大,
山里孩子雖然窮,
可他們的心靈最光華。
真可謂家貧出孝子,
山里的孩子,
生活逼迫早當家。
你們把雨茹交給我,
我一定精心培養(yǎng)她。
明日起,
雨茹和我住學校,
省得每天把山爬,
吃住我倆在一起,
學校就是我們的家。
小雨茹,
睜大眼睛抬頭望,
小手手在胸前擦了擦,
只見她,
撲通一下跪在地,
緊緊抱住老師的腿,
顫抖地喊了一聲媽!
寒山石徑陽光灑,
一師一生深山扎,
白云深處小學校,
一個老師一個娃。
清晨國旗升,
國歌內(nèi)心發(fā),
傍晚炊煙起,
裊裊漫山崖。
課程按要求,
一門也不落。
白天來授課,
夜晚作業(yè)查,
課余把繩跳,
唱歌學畫畫。
漫步校園側(cè)耳聞,
歡歌笑語滿山涯。
送走了秋冬迎春夏,
段翠鳳,
甘守清貧澆嫩芽。
既當老師又當媽,
獨居深山無怨悔,
堅守職責為護花。
好老師好媽媽,
你的青春放光華,
好老師好媽媽,
你恰似露珠一點點,
不羨慕三春那繁花。
你如同沃土一片片,
培育出果實墜枝丫。
你辛勤耕耘一歲歲,
盼滿園春色吐芳華。
你日夜勞作一年年,
讓果實成熟香萬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怎比段翠鳳,
你這最紅最美最艷的花。
創(chuàng)作構(gòu)想:
潞安大鼓《一個教師一個娃》是根據(jù)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虹梯關(guān)鄉(xiāng)趙家峧小學教師段翠鳳的真實事跡創(chuàng)作而成的。趙家峧小學原先有4個教師,后來陸續(xù)調(diào)走,現(xiàn)在仍在堅守的只有段翠鳳一個人和唯一一個學生小雨茹。段老師這種甘守清貧、愛崗敬業(yè)的精神深深地感動著我,我心中涌動一股創(chuàng)作欲望。
作品開始,我借用唐代詩人杜牧的“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边@首描繪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詩,借以推出一個比楓林美,比霜葉紅的普通山村女教師段翠鳳的形象。
山里的孩子雖然他們與城市的孩子相比,接觸的事物不多,眼界并不寬廣,但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也鍛造了堅毅的性格,他們不比城里的孩子差,他們聰穎,內(nèi)心能承受生活的磨難。城市中7歲的孩子上學,哪個不是家中父母或老人接送,而7歲的小雨茹求學每天要走十幾里的山路,回到家中還要承擔一定的家務,照顧病重的父母。這對于一個只有7歲的農(nóng)村小姑娘來說,她得心應手,習以為常,沒有感到是負擔。在學校里她和同學們學習、游戲,可以獲得知識,滿足求知欲。在家中她有父母相伴,她覺得溫暖,因為在她的心中生活就是這樣。創(chuàng)作時,我仿佛看到夏日小雨茹頭頂烈日,冒著風雨在山路中行走,又如同見到冬季小雨茹頂著寒風迎著大雪往返在上學的路上,這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不時在我腦海中流動。這些沒有難倒小雨茹,而面臨學校合并即將撤銷,自己又無法做出選擇時,小雨茹卻哭了?!鞍职謰寢?,我想到鄉(xiāng)里去上學,可我又不能離開家。我也不知該怎么辦?”
唱詞既寫出了這個7歲的小女孩的孤苦無依,又為段翠鳳老師的出現(xiàn)并堅定信念為小雨茹一個學生而留下做了鋪墊。作品后半部主要描寫段老師和小雨茹深山安家如同母女的學習和生活情景,以人敘景,以景襯人。段老師的閃光之處就在于,獨居深山,甘守清貧,堅守職責,即當老師又當媽。因為在我的心中段老師就是深山之中那最美最紅的一片紅葉?!昂绞瘡疥柟鉃?,一師一生深山扎,白云深處小學校,一個老師一個娃?!边@里有景有人有情,更有希望和夢想。段老師的事跡不正是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shè),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lǐng)作用的代表嗎?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怎比段翠鳳,這最紅最美最艷的花。
向偉大的人民教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