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林
【編者按】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書面考試是進行語文課程評價的主要方式之一,閱讀試題作為書面測試卷的重要一部分,對閱讀試題命題的研究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怎樣科學規(guī)范地編制閱讀試題,使其更好地發(fā)揮評價的導向作用呢?希望本專輯刊登的這幾篇文章會對讀者有所啟迪。
如今,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測試普遍存在著要求模糊、命題隨意的弊端,基層教師無所適從。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命題者缺乏可供遵循的閱讀測試目標體系,沒能準確把握閱讀測試的具體目標。閱讀測試目標是編制閱讀試題的準繩與參照,只有構建起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目標體系,才能編制出具有較高效度與信度的閱讀試題,才能科學檢測出學生真實的閱讀能力水平。
一、細化要求,讓目標立體
確定閱讀測試目標的主要依據(jù)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2011年版課標”),“學段目標與內(nèi)容”中關于“閱讀”的要求則是閱讀測試的基本指標。為了增強這些目標的可測性,我們有必要對這些指標進行適當?shù)募毣?/p>
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閱讀測試主要從三個層面來衡量學生的閱讀能力:一是獲取信息的能力,即能否從所閱讀的文本資料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二是解釋文本的能力,即能否根據(jù)閱讀的資料正確地解釋文本的意義;三是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即能否將所讀內(nèi)容與自己原有的知識、想法和經(jīng)驗相聯(lián)結,作出判斷,提出自己的觀點。
參考PISA的觀點,我們可以從識別與推論、整合與解釋、評價與反思這三個維度對課標中關于“閱讀”的要求進行細化,使之成為便于檢測的細目。以第三學段關于閱讀敘事性作品的要求為例。
以上細化主要源于三個方面的考慮。
1. 重視第三學段關于“閱讀”的共性要求。2011年版課標“學段目標與內(nèi)容”根據(jù)循序漸進的原則,對不同學段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一些普遍性的要求,這些要求不因文體的改變而改變,是閱讀教學與測試均必須重視的共性要求。比如第三學段的閱讀能力目標中,主要的共性要求有兩點:一是“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這一要求主要體現(xiàn)在指標細目①⑥。二是“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這一要求主要體現(xiàn)在指標細目⑤⑦⑨⑩。
2. 關注閱讀敘事性作品的一般要求。2011年版課標在第三學段的目標與內(nèi)容中,對敘事性作品、詩歌、說明性文章、非連續(xù)性文本等不同類型的文本提出了不同的閱讀要求。對于閱讀敘事性作品,提出了:“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jié),說出自己的喜愛、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這些目標分解開來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要求: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揣摩文章的重要細節(jié);體會文章的思想情感。這是編制有關敘事性作品的閱讀試題應該特別關注的特殊性要求,即對特定文體的一般閱讀要求。
3. 將閱讀敘事性作品的要求進行適當分解。為了使對敘事性作品的閱讀檢測落到實處,結合閱讀敘事性作品的一般特點,有必要對閱讀敘事性作品的要求進行適當?shù)姆纸?,使之更為細化。例如,針對“了解文章的主要?nèi)容”這一要求,我們可以細化為:抓住事件的“六要素”(指標細目②),即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事件當中涉及的人物,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了解事件梗概(指標細目④),即初步把握文本中的主要人物與主要事件;梳理主要情節(jié)(指標細目⑤),即通過梳理主要情節(jié),把握故事的主要脈絡。如此一來,閱讀評價的指標就變得更為立體、易于檢測。
二、關注教材,讓目標落地
2011年版課標在“學段目標與內(nèi)容”的安排上留有適度的彈性空間,在語言表述上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構建閱讀測試目標體系時,有必要將相關指標進一步具體化,使概括性的表述變得清晰可感。為此,我們應該關注教材中對閱讀能力的具體要求,找到指標在教材中的落腳點。以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為例,可找到閱讀敘事性作品指標細目的落腳點。
從右表可以看出,閱讀指標要求在北師大版教材中的具體落腳點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課后思考題。課后思考題不但提示了內(nèi)容理解的重點,而且提示了語言學習的重點,標示※的要求均系課后思考題中關于閱讀能力要求的提煉與概括,它們是指標要求在教材中的具體體現(xiàn)。二是金鑰匙。北師大版教材以金鑰匙的形式,提示了一些閱讀的方法與策略,這些內(nèi)容是閱讀學習與檢測的重要目標,右表中標示◇的內(nèi)容就屬于這一類。三是學習重點。閱讀能力是螺旋式上升的,一些重要的訓練項目貫穿于階段教材的編排之中,這些訓練項目就是階段的學習重點,比如練習寫提綱筆記與畫情節(jié)曲線圖是北師大版五年級教材的學習重點,雖然集中出現(xiàn)在五年級上冊,但仍應貫穿于五年級下冊乃至更長時間的學習之中。當然,不同版本教材中,指標要求的具體落腳點也略有不同,除了課后思考題與學習重點外,一些教材的閱讀要求還體現(xiàn)在單元導語、閱讀提示、小泡泡等內(nèi)容之中,這些都是我們編制閱讀試題應該特別關注的地方。
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在螺旋式學習中提高的,為了讓學生達成“學段目標”中的閱讀能力要求,教材編者依托具體課文,對指標細目有序地進行細化、滲透和強化。命制閱讀試題時,關注指標要求在教材中的具體落腳點,也就找到了學生閱讀能力的生長點,能夠有效避免目標空泛的現(xiàn)象,使編制的閱讀試題既關注到學段的基本要求,又關注到教材的階段目標,防止教學與測試出現(xiàn)“兩張皮”的現(xiàn)象,更好地發(fā)揮測試指導教學的作用。當然,命制閱讀試題時要關注“教材落腳點”,但又不能囿于“教材落腳點”,而是在課標要求的統(tǒng)領下,有意識地體現(xiàn)教材訓練的側重點。這樣一來,過程性的閱讀能力測試將會更趨于科學合理。
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閱讀測試作為重要的紙筆測試內(nèi)容之一,自然也不例外。根據(jù)學段基本要求及教材階段目標構建起的閱讀測試目標體系,不但能夠體現(xiàn)2011年版課標對于閱讀能力的要求,而且可以讓具體的測試點與教學的著力點更為同步,使閱讀測試的指標要求既“看得見”,又“夠得著”。根據(jù)這一目標體系編制的閱讀試題也將促進師生進一步明確目標,完善教與學的過程,發(fā)揮教學評價的導向功能。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