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的整體功能。那么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關注語言,轉(zhuǎn)化并運用語言?筆者試"/>
謝佩君
“字詞句篇,聽說讀寫,知情意行”本身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教師只有關注文本語言文字的表達方式,引導學生用心感悟語言文字的表達效果,才能將閱讀與寫作融為一體,促進讀寫之間的相互轉(zhuǎn)化,才能實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才能實現(xiàn)語文教學1+1>2的整體功能。那么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關注語言,轉(zhuǎn)化并運用語言?筆者試著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借鑒寫法,讀中學寫
同一篇文本,站在欣賞的角度去閱讀和站在寫作的角度去閱讀作品,其閱讀效果是有區(qū)別的。因此,我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站在寫作者的角度進行閱讀的角色意識,學生才有可能自主地、無羈絆地思考。
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珍珠鳥》第二課時時,我主要采用以下四個步驟來教學:第一步,布置學生在課前寫一篇習作“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再找一篇別人寫小動物的文章來讀一讀。第二步,學習課文是怎樣來描寫珍珠鳥與“我”逐漸建立起信任的,品讀語言,感悟?qū)懛ǎx中學寫,以寫促讀。第三步,擴展閱讀,舉一反三,遷移練寫。首先借鑒其他寫動物的文章(學生課前所找,教師提供一兩篇)開闊眼界,增加文化和語言積累。然后引導學生進行遷移練寫,運用課堂上積累的語言材料和習得的寫作技巧,修改和補充課前所作的習作,做到寫具體、寫生動。接著,課堂上點評學生的習作,示范修改。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沒有單純地從閱讀的角度來上這一課,而是牢牢抓住閱讀和寫作的連接點。從抓住小珍珠鳥的淘氣、可愛的特點和通過具體寫它對“我”從試探到信任,最后竟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的典型事例來寫具體、寫生動,基于作者對珍珠鳥一家的具體描寫的語句,抓住了課文的語言精華和表達特點,引導學生從語言大師筆下吸取養(yǎng)分,讀中學讀,讀中學寫。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全方位的訓練。教師設計的“四步走”以學寫小動物為主線,讓學生站在寫作者的角度去思考、揣摩,成功地使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有機“接軌”,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了課文是“樣本”的功能,使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發(fā)展了言語表達能力。教師以閱讀教學為手段,以培養(yǎng)理解能力、認識能力和表達能力為目的,取讀于課文,運用于寫作,在閱讀的基礎上學習寫作知識,在作文實踐中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
二、以寫代讀,品味語言
寫作是一個經(jīng)歷嚴密邏輯思維的語言表達過程,它可以促進學生將閱讀中獲得的認識、感受,經(jīng)過深入的思考和重新梳理整合,形成帶有個性色彩的新認識、新思想,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提高閱讀理解水平。因此,教學時教師可在讀的過程中采取以寫代讀、以寫促讀的方法,為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提供契機。
在教學《夜晚的實驗》一文時,我將教學目標指向?qū)嶒烆愇恼轮行睦砘顒拥淖珜戵w會及運用。設計如下的教學板塊:首先聚焦文章撰寫斯帕拉捷思考過程的片段,用開放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對寫法的關注。然后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帶領學生體會到作者是通過提問—假設—猜想—實驗—追問五個層次,并且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達成共識:這幾個環(huán)節(jié)思考—實驗的過程,是不可以相互調(diào)換的。體會結束之后,我在課堂中給學生10分鐘的時間當即仿寫,在略寫的三次實驗過程中任選一次,仿照第一次的思考過程撰寫出斯帕拉捷在其他實驗過程中的思考過程。10分鐘課堂靜靜地進行著,學生自主閱讀描寫其他幾次實驗的片段,并且根據(jù)課文給出的提示推測斯帕拉捷的思考過程,反復自讀第一次思考過程,仿照作者的邏輯順序。雖然整堂課只集中教學了其中的一個小節(jié),但在10分鐘的撰寫過程中,學生已經(jīng)自主閱讀了其他幾次實驗,理解了實驗的過程與結果。在寫下思考過程的環(huán)節(jié)中反復推敲自己撰寫的斯帕拉捷的思考過程是否嚴密、科學。
此處課堂的練筆既促進了學生的閱讀理解,又提高了表達的嚴密性。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產(chǎn)生了許多新穎、深刻的思考。讀并非都是放聲的朗讀,以寫促讀,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效果更佳。
三、因?qū)懚x,讀寫交融
學生的習作往往會產(chǎn)生內(nèi)容貧乏或表達形式單調(diào)等困惑,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相關閱讀,以讀促寫。在閱讀教學中練筆設計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如,內(nèi)容視角:圍繞課文中心,引導梳理,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個整體印象。內(nèi)涵體會:抓住內(nèi)涵豐富、語義深刻的詞句引導學生想象理解。補白想象:課文閱讀后激疑引思,促其創(chuàng)造想象。轉(zhuǎn)化體裁:借助課文題材,轉(zhuǎn)變敘述方法。情境遷移:借用課文所寫事情的背景,變更故事內(nèi)容,創(chuàng)造新的情節(jié)。點評賞析:從課文遣詞造句、謀篇布局及人物等方面進行專題評價,指導學生既取讀于課文,又指導閱讀借鑒寫作手法,課內(nèi)課外雙管齊下,學生的寫作水平才能較快提高。換言之,寫中的讀是學生主動獲取寫作內(nèi)容和寫作知識的過程,是學生進行自我指導作文的過程。
總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強調(diào)“引導學生從讀中學寫,正確領悟作者遣詞造句、表達情感的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只有注重“語用”,把握住讀與寫的連接點,引導學生把從閱讀教學中學到的基本功用到寫作中去,才能真正促進學生語文整體素養(yǎng)的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傅婷.因人而異,教出精彩[J].語文世界,2013(6):34-35.
[2]于德君,吳忠豪.現(xiàn)代語境下的小學語文課程改革:吳忠豪教授訪談錄[J].語文教學通訊,2014(6C):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