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冬燕,張 穎
東北財經大學 a. 會計學院、b. 中國內部控制研究中心,遼寧 大連 116025
教學改革中的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研究
莫冬燕a,b,張 穎a
東北財經大學 a. 會計學院、b. 中國內部控制研究中心,遼寧 大連 116025
教學改革一直是中國大學教育的一個重點關注問題,但當前改革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情況普遍存在,而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問題就在于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基于此,論文以提高教學改革中的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為主要目的,通過對教學改革現(xiàn)狀及問題的全面分析,闡述了教學改革和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內在邏輯關系,并從科研驅動教學模式和互動式教學模式以及加強對大學生基礎理論的培養(yǎng)三方面提出教學改革中的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自我管理能力;教學改革;科研驅動式教學;大學生
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問題屬于高等院校教學改革中的關鍵性問題。教學改革的核心在于通過教學模式的轉換和教學體制的深化,來推動大學生對理論知識體系的掌握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強化,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增強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當前教育改革關注的重點問題,但在當前的教育制度背景下,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似乎沒有明顯的提升甚至呈下降趨勢,這與當前的教學方略和教育規(guī)劃中的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強化這一目標形成矛盾體。為此,就需要加強高等院校的教學改革,進一步提升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探討教學改革中的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問題,有著更為顯著的必要性,對于完善教學體系有著鮮明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教學改革是教育部門持續(xù)關注的核心問題,我國高等學校的教學改革也一直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高等教育從課程設置、授課模式、師資力量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進步。然而,盡管教學改革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諸如教研脫節(jié)、單維度灌溉式教學、教學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性,引發(fā)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差等負面效應,壓縮了其提升空間,而且這一現(xiàn)象尤為普遍。當前大學生生活、學習多顯浮躁,自控力不強成為大學生的通病。筆者近期的一項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各類高校中都有相當比例的大學生承認自己存在自我管理上的缺失,上課玩手機、逃課、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行為在大學生中屢見不鮮,其自我管理能力堪憂。因此,加強對教學改革中的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問題的重視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教學與科研脫節(jié),阻礙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
科研是目前諸多高校關注的重點問題,高校的排名等都與其科研能力緊密相關,科研與教學本應成為一個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統(tǒng)一體,一方面,教師從教學中受到啟發(fā)而發(fā)現(xiàn)新的科研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將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之中,激發(fā)教師的科研熱情與學生的學習思考熱情。[1]對科研的重視使科研在高等學校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科學研究成為了高校最重要的職能之一,也是對高校進行排名的主要標準。[2]但現(xiàn)實的情況卻是科研與教學沒有實現(xiàn)較好的融合,甚至出現(xiàn)了此消彼長的關系。高校中科研名師不會講課,教學名師不搞科研似乎成為一種常態(tài)。這種教學科研脫節(jié)的現(xiàn)象恰恰違反了重視科研的初衷,即對人才的培養(yǎng)。倡導科研最根本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培養(yǎng)學生具備體現(xiàn)人真正價值的品質,[3]但當前很多教師在搞科研的同時未能將科研成果與學生進行及時分享,引導學生思考,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思維,反而由于科研耽誤教學時間,導致教學質量偏低,這也滋生出大學生對科研能手且授課質量不高教師的偏見,甚至對大學學習、科學研究產生錯誤的認識,進一步導致大學生從心理上抵觸學習,不利于其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但對于不搞科研的教師,由于其所教授知識缺乏自己獨創(chuàng)的元素,不利于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考與探索,其在教學過程中也很難真正起到引導學生“由科學而達至修養(yǎng)”的作用。從這方面而言,教學與科研脫節(jié),嚴重阻礙了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
(二)灌輸式教學占據主流,弱化大學生自我管理和學習能動性
雖然教學改革一直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課堂上會多一些由學生進行主題展示的內容,但單維度灌輸式教學仍普遍存在于大學課堂之中。一方面,由于從小到大受單維度灌溉式教學方式影響,很多大學生已經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嚴重依賴教師的指導,對于教師所講內容不加思考全盤接受,缺乏批判性思維,導致學生創(chuàng)新性不強,學習靈活度不高,在遇到問題時只想從已有模型和理論中尋找答案,而缺少自己的創(chuàng)新元素,不能與時俱進。“學而不思則罔”,缺少批判性思維,不加思考的學習也導致了學生不知道自己在學什么,所學內容有何用處?如何應用?據調查顯示,大學生在校時僅能獲得所有所學知識的5%~10%,有90%~95%都是在以后的工作中獲得的。[4]可見,大學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完整性,未能有效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雖然教學改革一直在倡導讓學生作為授課主體,進行互動式的探討學習,但由于諸多教師也已經習慣了單維度的教學模式,對于如何互動缺少準確的認知。且在課堂互動中,“廣而不精”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大學生為了迎合教師喜好而盡可能寫的全面卻缺乏深度,而互動式教學模式的精髓就是使大學生對所選研究的問題有通透深入的理解,“樣樣通,樣樣松”的泛泛而談缺乏實際應用價值,不利于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鉆研能力,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鉆研的興趣,學習能動性難以得到提升,互動式教學模式價值難以真正發(fā)揮。
(三)教學和考核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性,壓縮大學生自我管理和學習空間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內容必須足夠新穎才能夠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其學習熱情、鉆研熱情并強化其時間管理能力。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前的十多年學生生涯中都是在各樣的書本知識中度過的,大學入學之前的灌輸式教學和以教科書為主的教學模式已經使許多學生對教科書產生免疫。通過對大學生的訪談也了解到,如果教師在教授課程過程中,能將課本內容與實際案例相結合,拓展教學的廣度與深度,這種課程也更易受學生歡迎,學生對授課教師也更加尊重,對所學課程也更加感興趣。但如果進入大學后,教師所講內容仍主要圍繞教科書而缺少啟發(fā)性的拓展,則很難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但當前的情況恰是如此,很多課程講課內容對教科書嚴重依賴,教師所教授的內容也僅僅局限在字面意思上的知識,而缺少能結合實際案例啟發(fā)大學生思維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對教師的講課內容不感興趣,對教師授課內容的有用性也帶有質疑。同時,在對大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測評時,也嚴重依賴課本知識,而缺乏對教師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者所融入課本知識的一些更深層次理念的考核。這種考核模式為“期末突擊”者鉆了空子,聽課與不聽課所學到的知識差異性較小,考核成績也相近,這無形中打擊了認真聽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使學生養(yǎng)成了上課遲到、聽課三心二意、無法高質量完成教師所布置課后任務的習慣,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也面臨著重大難題。
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體現(xiàn)了其利用和整合自身資源(身體、心理、時間、價值觀等)的能力以及開展自我認知、組織、控制和監(jiān)督的一系列活動而不斷使自己趨于完善的能力,是其綜合素質的反映,越來越受到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5]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并提高其適應能力。雖然大學生都已經成為成年人,但由于校園生活和社會實際情況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距,且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即使是成年的大學生,也仍被視為“孩子”,這種思想也滲透到大學生的價值觀中,仍未能按照成年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放任大學生自我發(fā)展而缺少必要的監(jiān)督和管理,或者是管理不得當,就易導致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后果。因而,需要通過教學改革來引導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一)教學改革可以促使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
葉圣陶前輩曾說過:“教不是為了教”,無論是大學還是中小學,培養(yǎng)學生的目的都是培養(yǎng)其自我管理能力,大學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一種“活的方法”,而非“死的知識”。通過教學改革,首先,從教學理念上給大學生滲透注重方法學習的思想,培養(yǎng)其愛思考、勤思考的習慣,并培養(yǎng)其會思考的能力;其次,通過更合理的課程體系設置和更優(yōu)秀的師資力量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性及實用性,培養(yǎng)大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提高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不僅有利于加強教學的效果,還可以使大學生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享受知識充盈帶來的滿足感,也更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價值觀,防止負面情緒的產生;最后,通過授課方式的轉變來培養(yǎng)大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不僅有助于幫助大學生發(fā)現(xiàn)并解決實際問題,還有助于大學生分析自身所處現(xiàn)狀、存在的優(yōu)點與不足,并幫助其找到解決的辦法。通過教學改革更加深入合理的進行,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能隨之提升,有助于將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人格完整、各方面素質都過硬的綜合型人才。
(二)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倒逼教學改革
上文主要分析了如何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提升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但同時,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同時也會倒逼教學改革,二者相互促進。首先,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對授課內容要求提高。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其學習態(tài)度也會發(fā)生一個根本性的改變,由原來被動消極的學習模式轉變?yōu)榉e極主動發(fā)問式學習,這也對授課教師的授課內容與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課教師在上課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回答學生關注的各種問題。當授課內容難以滿足學生的多元化深層次的學習需要時,學生也會通過與教師溝通或者與教務部門溝通的方式來改善現(xiàn)狀以提高授課質量。其次,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提高教師授課熱情。當學生反饋積極時,教師也會從授課過程中獲得極大的滿足感,教師授課積極性會提高。教師授課積極性提高一方面激勵教師將自己所了解到的最新學科動態(tài)毫無保留地傳達給學生,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教師授課積極性提高也能激勵教師為授課做充分的準備,提升教學質量。與此同時,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也能促使學生提出一些有新意的問題,也能開拓教師的思路,學生與教師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總之,教學改革和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為能夠高質量高效率的提升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除了要正確處理好兩者間的邏輯關系外,還應當將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作為高等學校教學改革中的重要性任務進行落實,進而實現(xiàn)其教學改革中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現(xiàn)實目標。
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較差除了與其自身的生活習性等有關外,更重要的是缺乏良好的學習氛圍激勵其不斷成長進步。當前很多大學內彌漫著“60分萬歲”“學習不如考證”的消極氛圍。一方面,導致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對學習甚至對生活的積極性不高,沒有足夠的激勵來督促自己合理安排學習與生活時間。另一方面,消極的學習氛圍使得大學生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對自己的行動沒有規(guī)劃并缺少必要的自身監(jiān)督,自我管理能力不僅難以得到提升甚至呈下降趨勢。為此,就需要采取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策略,來全面提升教學改革中的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為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提供行動貢獻。
(一)實施科研驅動教學模式,強化大學生自我管理和學習意識
科研與教學脫節(jié)的現(xiàn)狀與大學重視科研的初衷背道而馳,當前,科研與學習似乎是零相關甚至負相關的兩個存在,大學生也普遍認為科研是碩士或者博士的工作。但實際上,這種理念本身就站不住腳,大學最重要的使命是“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而科研培養(yǎng)的是人的“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能力也是“授人以漁”的一種體現(xiàn),因為這種能力也恰恰是人的真正價值所在。知識的產生都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隨著時代的變遷,人的知識體系也必須及時更新,企圖通過對“死知識”的學習而真正掌握知識是不現(xiàn)實的。通過科研驅動式教學模式,一方面,教師將自己以及其他優(yōu)秀人員的科研成果及時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所學領域的前沿動態(tài),有利于學生對所學領域知識體系有一個宏觀和深層的把握,也更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出來后,大學生會主動安排好學習和生活的時間從事更深入的學習,自己的時間管理能力也會得以提升,這也有助于大學生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和學術活動,培養(yǎng)其正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教師通過講授自己研究內容靈感來源、擬解決或已解決的問題以及實施方案,可以給學生以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軟實力,有助于大學生分析自身情況以及外界環(huán)境,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尋找解決措施,不斷完善自我。這種自內而外的影響能從根本上提升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實施雙向互動教學模式,增強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學習能動性
互動式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教學模式。[6]通過實施雙向互動式教學模式,教師只是作為課程的一個主導者或是“主持人”,學生在課程中可以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通過研討、問答和對話等多元的學習方式學習。通過互動式教學,教師和同學都可以從中獲益。首先,增強師生間的信任?;邮浇虒W模式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學生成為講課的主要成員,能增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有利于師生建立信任,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其次,互動式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知識留存率。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題目(當然在專業(yè)相關范圍內),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并設計研究方案進一步提出解決方案,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主要起到協(xié)助者的作用而非主要組織者,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決策者和方案實施者的角色,更有助于鍛煉其思維的敏銳性,培養(yǎng)其邏輯思維能力、時間控制能力,這些都有助于其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時,雙向互動式教學模式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提高學習效果。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發(fā)現(xiàn),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的內容平均留存率(兩周后)有很大差別,前者能達到50%~90%,而后者只有5%~30%,通過主動學習的知識留存率要比聽講式的被動學習的知識留存率高出數(shù)十倍。這種互動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主動的學習方式為大學生迅速掌握知識內涵提供了有效方法,提高了學習的效率,間接地提高了大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
(三)注重對學生基礎理論的培養(yǎng),挖掘大學生自我管理和學習效能
急于求成地講授課程內容而忽略了對課程最基本的原理的教授是當前大學教育還面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教師可能出于追趕教學進度或是希望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傳授給大學生盡可能多的知識的目的,而對一些理論性的內容一帶而過而只是一味地灌輸知識。很多教師認為對于大學生,知道“如何做”比知道“為什么”更重要,“為什么”是研究生或是博士生階段主要研究的問題,給本科生講授“為什么”是對時間的一種浪費,且本科生的知識儲備可能還未達到理解“為什么”的水平。但這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考的能力,長時間的被動接受知識會使大學生喪失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而且“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利于大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不能真正學的通透。這種只知道“怎么做”的填鴨式教學雖然表面上提升了教學進度,也減少了學生的課業(yè)壓力,但實際上,學習更重要的是學習知識背后的原理,通過對原理的學習培養(yǎng)的是一種探索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習最核心的內容,掌握原理也能使大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并在其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但當前大學教育的現(xiàn)狀正是這種核心的理論方法被忽略掉了,導致大學生對所學內容不理解,大學生在不理解的情況下所記憶的內容缺乏可持續(xù)性,且難以培養(yǎng)其學習的興趣。因而,在課程教授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對基礎理論的培養(yǎng),在“知其然”的同時更要“知其所以然”,這樣所學的知識才是“活的”,才能通過對知識的傳授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并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通過教學改革提升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重要且緊迫。我國高校的教學改革工作一直在不斷進行著,也取得了較大進步,但多數(shù)大學生仍未達到能較好管理自己行為的階段,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差的現(xiàn)象還普遍存在于高校之中。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差除了自身原因外,很大程度上還與當前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存在問題相關聯(lián),通過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改變轉換大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而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是當前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
[1] 張俊超. 變革大學組織制度,改善教學與科研關系[J].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5): 119-124.
[2] 劉莉莉. 大學科研與教學關系的再審視.[J]. 高教探索, 2000(2): 36-39.
[3] 周川. 從洪堡到博耶, 高??蒲杏^的轉變[J]. 教育研究, 2005(6): 26-30.
[4] 楊春麗, 楊景楠. 對會計專業(yè)教學改革的探討[J]. 教育教學論壇, 2015(42): 88-89.
[5] 黎鴻雁. 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yǎng)研究[J]. 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 2008(1): 85-87.
[6] 唐世剛, 鐘萬林. 互動式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3(18): 42-43.
(責任編輯:杜 敏)
Research on the Improvement of Undergraduates’ Self-management Ability on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Reform
MO Dong-yan, ZHANG Ying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Liaoning 116025
Education reform has been ongoing in Chinese university education, but the education reform’s effect is still weak, and undergraduates’ learning enthusiasm is poor, which is the result of undergraduates’ poor selfmanagement ability.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the thesis focused on improving undergraduates’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ddress the link between education reform and undergraduates’ self-management by analyzing education reform’s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Suggesting improving undergraduates’ self-management ability through three aspects: implementing scientific-driven teaching、interactive teaching, and attaching more importance on fostering basic theories of undergraduates.
self-management ability; education reform; scientific-driven teaching; undergraduates
G420
A
1007-6875(2017)02-0112-05
??日期:2016-11-10
10.13937/j.cnki.hbdzdxxb.2017.02.021
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項目“財經類院校本科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研究”(JG16DB118),“高校教學評價制度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對策研究”(JG16DB122);遼寧省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科研反哺教學的機制建設研究與實踐”。
莫冬燕(1984—),女,廣西金秀人,管理學(會計學)博士,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資本市場與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