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孔子是中國的大圣人,他的話一向被稱為“圣言”,具有不可辯駁的力量,但這也不盡然。比如《論語·公治長》里有這樣一章:“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大意是說,孔子看到宰予在睡午覺,就說:“已經(jīng)腐爛的木頭,不能夠雕刻了;已經(jīng)生穢的土墻,不可用泥去抹了。對于宰予,還要責備他什么呢?”看來,作為先生孔子,是極不贊成弟子睡午覺的,他認為,一個人如果大白天睡覺,那就沒有任何指望了。其實,僅僅因為某個人睡午覺,就認為他無可救藥、不堪造就,無疑是片面的。科學地講,午睡(尤其是赤日炎炎的盛夏季節(jié)的午睡)是人們一種必要的休息,“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會休息的人才能更有成效地進行工作。
雖然孔子的這句話說得有點片面,在現(xiàn)代科學面前也站不住腳,但是不知怎的,孔夫子這句罵人的話卻代代相傳,為不少人所津津樂道。君不聞:孩子不長進、不成器,家長就拿孔子的這句話訓斥:“朽木不可雕也?!睂W生學習差,不用功,老師也一言以蔽之:“朽木不可雕也?!薄靶嗄尽惫娌豢傻駟幔坎⒉荒芤桓哦?。一般說來,腐爛的木頭是沒什么用場的,但君不見,在能工巧匠的手上,“朽木”仍然可以雕刻成極具觀賞價值的工藝品。更何況,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尤其是作為“祖國花朵”的青少年,他們本身的可塑性就很大,他們是否“可雕”,和我們社會、學校的影響,和我們的老師、家長的引導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不少曾經(jīng)誤入歧途的青少年,在勞教人員耐心的幫助、感化下,不是棄舊圖新,成為祖國有用的人才了嗎?我們有什么理由來刺傷孩子們的自尊心呢?
現(xiàn)代教育界有句名言:“只有不會教育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敝灰覀兡芊瞰I出自己的一片愛心,即便是“朽木”,也是可以“雕刻”的。
(指導教師:牛 銳)
【評點】
現(xiàn)實生活中,不少人愛用“朽木不可雕也”來批評人,作者有感于此而寫的《“朽木”也可“雕”》。應該說,本文的立意是正確而新穎的。作者先引述成語的出處,并對孔子的話進行了辯駁,有理有據(jù);之后反其意而用之,提出并論述了“‘朽木也可‘雕”這一全新的觀點;結(jié)尾作出結(jié)論,進一步強化了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