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
摘 要:古人有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庇睦韺W家貝恩布里說:“差錯人皆有之,作為教師對學生的錯誤不加以利用是不可原諒的。”筆者所在學校為一所鄉(xiāng)鎮(zhèn)四星級高中。不管面對什么層次的學生,在同一內容中每屆學生出現的問題都非常相似,而且錯誤之處會循環(huán)反復錯多次。然而對于這些常見錯誤,如果教師能進一步分析學生犯錯誤的原因,在錯誤上做文章,就可變“廢”為“寶”,利用錯誤這一資源為教學服務。如何利用學生的錯題,并將錯題作為一種資源為教師的教學服務,將成為教師研究的一個重大課題。
關鍵詞:高中數學;錯題;反思
長期以來,對學生在某塊內容循環(huán)反復的錯誤,教師不但沒有引起重視,更缺乏“主動應對”的策略。在教學實踐中經常可以看到一部分學生對相同的錯誤屢犯不止,很多學生也準備了錯題本,但由于沒有有效的措施和策略,做錯題淪為錯題的搬運工,學習效率低下,長期下去,學生對學習數學沒有信心,成績下滑。事實上,學生在數學練習中出現錯誤是正常的,是他們最真實的暴露。教師一定要平和、理智地看待,并輔之以策略處理,充分利用再生資源,讓“錯誤”美麗起來。
一、由“錯”生“問”,拓展思維
有一種錯誤是老師蓄意誘導的,目的是教授新知或者拓展思維。例如,在集合這節(jié)內容中有這樣一道題:已知集合A=x|ax2+2x+1=0是單元集,則實數a的值是多少?大部分學生直接算Δ=0,其實是犯了經驗主義錯誤,初中經常做一元二次方程的題目,很自然地就把集合中的方程認為是一元二次方程,而忽略了對a的討論。教師在講評時可以嘗試以下思路:單元集→一個元素→方程只有一個解→什么方程只有一個解→你能確定該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嗎?→如果不能確定方程的次數,該怎么辦?→分類討論:①當a=0時,A=x|2x+1=0=
-;②當a≠0時,Δ=0?a=1從而A=x|ax2+2x+1=0=-1。這類“錯誤”引發(fā)了學生對教師問題主動、積極的思考,調動學生們的思維熱情和積極性,拓展學生思維。
二、將錯就錯,探究問題本質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出現的“錯誤”展示出來,開展積極討論,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出錯的原因,從而獲得正確的認識,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研究函數的奇偶性的時候忽略定義域及定義域中x的任意性,在判斷函數f(x)=(x-1)的時候,部分學生要么不考慮定義域,直接找f(-x)與f(x)的關系;要么就是在解決不等式≥0過程中忽略分母不為零,求錯定義域。再比如:已知函數f(x)=是奇函數且f(2)=,求實數a,b的值。很多學生會取特殊值做,如取x=±1或者x=0,然后稍加檢驗就完事。從邏輯上講,本題中的定義域是x|x≠-a,取得是特殊值是否在定義域內,并不確定,因為用特殊值處理,從邏輯上將是有問題的。此題出題者本意還是考查奇偶性定義,應該從定義出發(fā):f(-x)+f(x)=0?a=0,f(2)=?b=1;又或者從f(2)=推得f(-2)=-,從而求出a、b,不過這里要檢驗。“出錯”也是一種教學資源,正是因為有錯,才使得教師有了引導、點撥的機會,學生有了質疑、探究的機會。
三、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的應對策略
搜集錯題,分析解題錯題的原因,歸納錯題類型,建立錯題集。
學生層面:個體錯誤題集的建立,就是要求學生準備一本活頁的筆記本,把平時學習過程中的典型性錯誤找出來,把錯誤的習題“謄抄”下來,并整理“編輯”在筆記本上。但這只是初步的“搬運工”工作,我們不能止步于“搬運工”工作。建議分如下步驟完成:①錯因分析——審題分析、計算分析;②正確題解——方法分析、一題多解;③舉一反三——相似問題、變式加深。
教師層面:群體錯誤題集的建立:教師在每次作業(yè)批改時,把學生的易錯題、錯誤率高的題做好標記、收集、歸類。認真分析,尋找問題的癥結。建議分如下步驟完成:①典型錯誤解法——整理歸類,思路剖析;②錯誤原因分析——核心概念分析;③相關內容的教學預設改進;④教學過程反思,同時建立“診治”題庫。
四、探索有效利用錯題資源的策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1.教師把錯誤轉化為教學資源
收集高中典型易錯題型及難點題型,進行分類整理并提出教與學的建議,最終編輯成冊,建立典型錯題集。以錯題資源作為重要抓手,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勇于探索的意識。我們要充分利用典型錯題集這一寶貴資源,為下屆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提供借鑒。
2.學生把錯題集轉化成學習資源
建立錯題集的要求:先針對性地記錄錯題,再指出各題錯在何處,并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然后改正錯誤,把正確答案附在后面,最后提出改進意見。
通過對一個周期的錯題集的再整理,先分類歸納,注意找準病根,使學生能知錯,進而改錯,最后達到防錯。
每次單元練習后都要求學生認真反思,填寫單元測驗學生自我評價與反思表。通過對錯題的分析、改正,可使自己更準確地掌握基礎知識,以及培養(yǎng)對錯誤的鑒別辨析能力、審題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
通過對學生錯題資源的研究,我們雖然收獲很多,但是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學習能力低下的學生在自主改錯環(huán)節(jié)只是套用模式,應付老師,未能從改錯中體會到改錯的真諦。因此,教師要更多地關注這些學生,幫助他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幫助他們進行系統(tǒng)的知識總結,更要幫助他們建立錯題本,并且進行監(jiān)督。否則,對于他們而言,建立錯題本自主改錯就等于浪費時間。對于這類學生的自主改錯也是我們下一步要研究的主要方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錯題的訂正能力,形成自我訂正的良好習慣,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值得深究和探討!只有把學生的“錯誤”轉化到教師的認識層面上來,引起教師的重視和反思,才能真正促進中學課堂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黃振波.淺談數學教學中錯解的教育功能[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茖W校學報,2007.
[2]李曉東.高中數學錯題本的建立與使用[J].高中數理化,.2015.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