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榮燕
摘 要:伴隨著課程改革步伐的逐漸深入,各個學校教師也在不斷地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探究,我校為了響應“以學為主、以導為輔、關注學生學習目標達成”的思想號召,形成了“六環(huán)一線”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對這種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做了一些探討,望廣大業(yè)界同仁加以斧正。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六環(huán)一線”模式;自主學習;探究學習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充當著課堂教學的“主宰者”,向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不到學習的興趣,進而逐漸對歷史學習產生抵觸心理。但是,“六環(huán)一線”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成為和諧而充滿活力的學習共同體的同時通過合作學習、共同探究的方法,提升教師教學的有效性。
一、“六環(huán)一線”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理念
(一)六個學習環(huán)節(jié)和一條主線的結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在“六環(huán)一線”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這一條教學主線始終貫穿著整個課堂,教師通過課堂教學的六個環(huán)節(jié)將課堂串聯(lián)起來,從而為歷史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活力。在“六環(huán)一線”教學模式中,教師充分對學生學習進行引導,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魅力。
(二)課堂流程的“三個基本形式”
在“六環(huán)一線”教學模式的課堂流程中,“三個基本形式”是指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分小組學習,通過對班級學生進行分層次的小組分化,將學生進行分組,采用圍坐教學的形式,來讓學生進行小組之間的探究,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競爭精神。第二,“10+30”的課堂形式,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時間不超過十分鐘,旨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第三,學生要積極地進行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是“六環(huán)一線”課堂教學模式的前提保障,教師給學生留下預習任務,然后進行有目的性的預習指導,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課前預習、理解。
二、“六環(huán)一線”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研究學習能力
(一)課前預習,以標導學,激起學生學習興趣
課前預習,以標導學就是讓學生通過課前預習,教師制訂有目標的引導,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對學習內容充滿興趣,就會產生積極的內在驅動力。教師在課前讓學生進行預習,可以保證本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順利進行的同時最大限度地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在進行《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課堂教學的時候,就在課前給學生制定好預習目標,采用組間互檢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預習檢測,然后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抽查,確保學生對本節(jié)課內容進行了全面的預習。然后會向學生展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提綱”,將學習重點著重指出,然后讓學生進行組內的自主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會積極地和學生進行互動,針對不同學生的知識掌握,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確保每個學生對知識都能深刻理解。
(二)互動交流,小組展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互動交流,小組展示是讓學生之間的觀點充分進行碰撞交流,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成果展示,充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我認為,學生進行問題交流互動的時候,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最快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基礎,進行不同層次的問題設計,然后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例如,筆者在進行《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教學中,在對學生的預習進行檢測之后,就會通過問題來進行引導教學,針對不同層次的小組學習,提出了由易到難的問題,比如,對基礎薄弱的小組提出:“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發(fā)起的時間、緣由?!睂τ跉v史基礎較好的小組提出:“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意義,對中國有什么影響?”這樣分層次的問題設計,能引起學生思考,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顧全不同基礎的學生。
(三)質疑探究,達標檢測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
質疑探究,達標檢測是讓學生提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進行解答,然后進行課堂達標測試,充分鍛煉學生的研究學習能力。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不能理解的問題,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地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問題探究,或者將問題展示給全班小組,然后對小組討論結果進行對比。例如,在進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這一課教學時,就發(fā)現(xiàn)學生對“為什么中國的資本主義沒有發(fā)展起來”這一問題較難理解,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就會讓各個小組都討論這個問題,然后每個小組整理出問題的討論結果,并且在全班范圍內進行問題結果的比較,然后教師稍加引導,將問題進行正確解答。
總之,在高中歷史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研究學習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六環(huán)一線”教學模式,立足于學生未來發(fā)展,為學生打下牢固的學習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翔.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初探[J].高中教學,2016.
[2]鄭愛明.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J].中國校外教育,201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