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楠
(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哈爾濱 150080)
?
探析高職英語教師素質(zhì)與英語人文素質(zhì)教育
尹 楠
(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哈爾濱 150080)
隨著經(jīng)濟與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各行各業(yè)對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尤其是以培養(yǎng)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為己任的高職院校,應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和綜合能力。本文闡述了實施英語人文素質(zhì)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具備的素質(zhì),指出實施英語人文素質(zhì)教育應堅持的原則,進而給出開展英語人文素質(zhì)教育的途徑。
高職英語;教師素質(zhì);人文素質(zhì)教育
進入新世紀以來,各高職院校如火如荼地進行英語教學改革,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單向傳授灌輸語言知識的做法被逐漸摒棄,轉(zhuǎn)而強調(diào)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然而,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由于教師過于強調(diào)專業(yè)性和實用性,忽視了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強調(diào)輸入英語國家文化習俗,而忽略傳播與弘揚中國文化,這與高職英語教育教學理念背道而馳。第一,忽視人文素質(zhì)教育,導致過于追求實用性、職業(yè)性。在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進程中,英語人才培養(yǎng)強調(diào)實用性與職業(yè)性,雖然取得了短期效果,但是從長遠發(fā)展角度來看,高職英語教育顯然是與教學本質(zhì)背道而馳的,主要體現(xiàn)在重視發(fā)展應試教育,輕視發(fā)展人文教育;注重灌輸知識,輕視培養(yǎng)能力,如大部分高職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可能會順利通過四級或A、B級考試,但是對于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的題目卻不知道如何用英語進行翻譯;學生可能會用英語起草求職信等應用文,但卻不知道如何利用英語來介紹“端午節(jié)”、“元宵節(jié)”和“清明節(jié)”等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最終的結果是高職院校所培養(yǎng)的學生知識豐富但是文化缺失,學問豐厚但是修養(yǎng)不足,高職生呈現(xiàn)出了日漸嚴重的粗俗化、功利化和物欲化現(xiàn)象。第二,注重輸入目的語文化,忽視滲透母語文化,致使學生存在文化失語與交際失衡的問題。學習與應用英語本質(zhì)上就是兩種文化之間相互碰撞交流的過程,而在跨文化交流中,人們往往更加注重導入與介紹目的語文化,而忽視在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所具有的輔助作用,在英語教學中很少滲透與傳播傳統(tǒng)文化,導致母語文化元素缺失。比如學生對于“肯德基”、“披薩”等舶來品耳熟能詳、娓娓道來,卻對“豆?jié){”、“肉夾饃”、“煎餅果子”、“驢肉火燒”等民族小吃無法用英語來表達;與外國友人可以大談特談基督、蒙娜麗莎,卻對清明上河圖、張遷出使西域、鄭和下西洋知之甚少。在跨文化交際中,母語文化是基石,跨文化具有二元性或多元性,忽視這一點,就不可避免地導致文化失語,其結果必然是阻礙跨文化交際或跨文化交際失衡??傊?,語言學習只有掌握豐富的本民族文化知識,才可能對另一種文化具有較好的理解、鑒別和掌握能力。
第一,應具有較高的職業(yè)素質(zhì)。具有崇高的職業(yè)理想和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個人修養(yǎng)及正確的“三觀”,同時人格高尚,嚴于律己,堅持言傳身教,在各方面都能為學生做出表率。第二,應具有較高的業(yè)務素質(zhì)。一是教學基本功要扎實,具有較高的語言表達和課堂教學能力,能恰當處理和使用教材,善于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能夠?qū)W生進行學法指導,科學考核學生的學習情況;二是知識結構要合理,即具有廣博而深厚的專業(yè)知識及交叉的相關學科知識,自學能力和教研能力較強。第三,應具備較強的身體心理素質(zhì)。體格健全、身心健康、充滿活力,能夠勝任繁重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同時,具有較強的心理適應和調(diào)節(jié)能力,身心時刻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
第一,堅持滲透性原則。在高職英語教學中,主要是傳授英語知識,但是要堅持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因為人文知識的理論知識較為枯燥,學生很難接受,如果直接輸灌,容易導致學生形成消極心理。因此,高職英語教學可以圍繞人文素質(zhì)教育展開教學內(nèi)容,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人文素質(zhì)教育。第二,堅持對比性原則。東西方文化差異是比較明顯的,同時也存在不同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準則。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比較兩種文化,結合對教材的理解找出其存在的異同,尊重東西方的文化差異也能體現(xiàn)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第三,堅持尊重性原則。在高職英語人文素質(zhì)教育過程中,教師既是傳播知識的人,也是實踐人文素質(zhì)的人,具有雙重身份。教師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充分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和他們之間的能力差異與不同個性,促進每名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成長。第四,堅持選擇性原則。任何一種文化都具有兩面性,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通過對語言的學習,學生可以全面了解中西方文化。教師必須有選擇地傳遞給學生科學積極的文化內(nèi)容,引導其對不良誘惑要具有自覺抵制的能力。同時,教師要積極弘揚優(yōu)秀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不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一,樹立人文理念,注重師生的文化體驗。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最重要和緊迫的任務是觀念的更新與認識的提升,引導廣大高職教師和學生樹立人文理念。一是國家相關教育部門站在頂層設計的高度,制訂出臺相關政策,明確高職英語實施人文素質(zhì)教育的意義、目標及相應要求,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為實施人文素質(zhì)教育奠定基礎;二是高職英語教師要端正職業(yè)教育觀和職業(yè)道德觀,在英語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母語文化的作用,努力做一名學貫中西的教師,在英語課堂中植入人文知識,保證所營造的語言文化氛圍與教學情境能貼近生活,使學生切實體驗到中西方文化差異,豐富人文內(nèi)涵,讓其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加強其對于文化學習的體驗,把課堂與社會文化、異域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從而逐漸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提升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第二,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出應有的人文精神。一是充分利用教材進行人文素質(zhì)教育,英語教材在提供專業(yè)知識的同時,也滲透著一定的人文精神,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把它們充分挖掘出來,并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熏陶;二是教師的授課方式要靈活多樣,通過英語演講、英語話劇表演、英語電影欣賞等形式,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人文的意義;三是進行科學的考核評價,改變傳統(tǒng)的功利性考核目的,摒棄過去以考試分數(shù)定優(yōu)劣的做法,從整體上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團隊合作和互幫互助等方面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第三,開展豐富多彩的人文教育活動,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和環(huán)境。一是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校園網(wǎng)、校園廣播、學校宣傳欄、校報等媒體,弘揚人文精神,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人文素質(zhì)教育;二是引導學生加強閱讀,教師可以向?qū)W生推薦相關的英文原版文學作品,組織開展作品研討和讀后感征文活動,提高其英語應用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三是積極開展相關的人文實踐活動,如可以組織學生為國際友人做導游,堅持用英語介紹旅游目的地的歷史文化、名勝風景等,不僅能激發(fā)其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還可以培養(yǎng)其應用實踐能力。
寓人文素質(zhì)教育于高職英語教學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需要高職英語教師切實轉(zhuǎn)變觀念,具備相應素質(zhì),堅持正確的實施原則,采取科學有效的實施途徑,從而培養(yǎng)出適應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高素質(zhì)、技能型人才。
[1] 陸艷.論高職英語教學中人文素質(zhì)教育的培養(yǎng)[J].武漢船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04):123-125.
[2] 吳淑芳.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人文教育滲透[J].閩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01):107-110.
[3] 周衛(wèi)群.談人文教育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價值取向[J].南方論刊,2006,(02):60-61.
On quality of English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English humanities quality
YIN Nan
(Heilongjiang Administration of Politics and Law, Harbin 150080, China)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requirements of talents in all walks of life are increasing day by day. Especiall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are based on cultivating skills and applied talents, we should cultivate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English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and points out the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adhered to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glish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n gives the way to carry out English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er quality;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2017-02-11
尹楠(1978-),女,副教授。
H319
A
1674-8646(2017)11-00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