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臨汾市第一小學 盧 坤
目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由于課時少學生在課堂上練習的時間短等問題存在較大差異。如何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學好課堂上的知識,成為好多信息技術教師的心病。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探索,努力拓展教學思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知識,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求新、求巧、求實,從而將學生引入創(chuàng)新學習的境界。為此,我在信息技術教的教學中采用了多元化教學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通過多元化教學,帶動學生創(chuàng)新式學習。
學生對信息技術課非常感興趣,每周一節(jié)的信息技術課是學生所盼望的,但很多學生卻只是對網絡、游戲感興趣,對學習內容卻不感興趣,所以一節(jié)課的成功與否,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好的課堂情境是成功教學的一半。因此,我在每課教學導入時設計符合本課教學內容的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教學情景,這些情景或以故事的方式導入,或以音樂、圖片欣賞的方式引入,也可以設置懸念,或者讓學生以幫助老師或他人解決問題的方式導入??傊?,情景的創(chuàng)設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肯動腦,就一定能創(chuàng)設出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教學情景。例如,我在講述漢字輸入時,我是這樣開始導入新課的:“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將學習漢字的輸入,漢字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文字之一,被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人使用,她具有無窮的魅力,她傳承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帶給人無限的遐想,我們都應該學好她。通過播放視頻來導課,同學們一下子就想感覺自己學習的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了起來,為學生的下一步的學習打了鋪墊。
創(chuàng)新,意味著超越,意味著變革,一個缺乏主體意識和自主意識,沒有獨立人格,只會被動學習的人,不可能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長期以來,在課堂上教師往往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一味的往里灌輸知識,其結果使學生的求知欲,創(chuàng)造性以及本應得到發(fā)展的聰明才智和個性特點都喪失殆盡。因此,我們在信息技術教育中,應注重教改,靈活的運用各種方法,把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人才作為培養(yǎng)目標,為喚醒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而教學。要實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新式學習,教學方法的正確實施是前提,其關鍵是恰當處理好教師講解與學生實踐操作的關系,營造良好的創(chuàng)新與尖踐氛圍,解決的辦法是抓住和利用好學生的心理特點,由于小學生的好奇、多動、注意力時間難以長久等特點,這是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實現(xiàn)教學方法多元化的心理基礎,同時,信息學科與其他學科對比具有動手性強、實踐性的特點。通過多元化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靈話、主動地學習,從而發(fā)揮出自己的創(chuàng)造潛能,達到學會和會學的目的;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帶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教師巧于教、學生樂于學”,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的主體不應當只是教師。教師在課堂上需要照顧一個班的學生,對于某一個學生很難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因此,信息技術教學評價不應當由教師完全控制,而應當在教師評價的同時,鼓勵學生自評和同學之間互評。通過學生自己、同學、教師三方主體的評價,學生能夠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這有利于學生在自我反思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在同學的評價中找到潛在的問題,在教師的評價中探索改進的辦法。如教師可以布置一個畫圖任務,要求每個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作品,然后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簡要的評價后上傳給教師。教師在課堂上展示學生的作品,并請班級其他學生對其作品進行簡要的評價。在聽取不同學生的觀點和意見后,教師再對學生的作品給出一個中肯、客觀的評價。學生在自我反思、同學互評、教師點評的過程中能夠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在點評其他學生的作品時能夠發(fā)現(xiàn)其他同學的優(yōu)點并積極借鑒,對其他同學的不足也能有意識地避免和改正。多元主體的教學評價能夠真正發(fā)揮教學評價的作用,使學生在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的過程中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促進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進步。
教學評價是檢驗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是否相符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衡量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它對整個教學過程起著診斷、調節(jié)、導向、監(jiān)控、反饋和激勵等的重要作用。根據(jù)實施教學評價的時機不同,可以將教學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F(xiàn)代課堂強調教學評價的綜合性,強調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強調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強調評價重心由結果向過程的轉移。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不只是關注學生的袋習結果,還應關注學生求知的過程,而且要注重鼓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評價。使用信息技術可以較方便地編制評價項目、搜集評價信息、實施評價過程、分析評價數(shù)據(jù)、管理評價結果,實現(xiàn)形成性、整體性和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從而優(yōu)化評價過程,提高評價的效率和效果。
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教師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jù),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選擇靈活多樣的評價方法和評價工具進行評價,以達到教學評價對教學全過程的促進作用,切實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在信息技術條件下要實施有效的教學,必須要考慮到多種因素,如教學設施條件、教師教學能力、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以及具體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應用。在實際教學中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條件及學生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以確保實現(xiàn)真正有效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