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艷,盧書明,王鶯燕,楊冬,劉丹,王貞,趙天宇,孟華*
(1.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遼寧大連116011;2.大連醫(yī)科大學,遼寧大連116044)
基于翻轉課堂的模擬化診斷學實踐教學模式構建
李春艷1,盧書明1,王鶯燕2,楊冬1,劉丹1,王貞1,趙天宇1,孟華1*
(1.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遼寧大連116011;2.大連醫(yī)科大學,遼寧大連116044)
總結傳統(tǒng)診斷學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概述模擬化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診斷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探討如何構建基于翻轉課堂的模擬化診斷學實踐教學模式。提出該教學模式應用于診斷學實踐教學的優(yōu)勢及意義,旨在推動診斷學實踐教學改革,培養(yǎng)醫(yī)學生的臨床技能。
診斷學;翻轉課堂;模擬教學;實踐教學
診斷學是臨床醫(yī)學的基礎和入門學科,是醫(yī)學生學習醫(y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關鍵學科。診斷學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醫(yī)學生的臨床思維和實踐能力。診斷學實踐教學是診斷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反復實踐,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加強診斷學實踐教學,改變傳統(tǒng)“以教師講課為主、技能操作練習為輔”的教學模式,改革診斷學教學模式勢在必行。借鑒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結合本校診斷學模擬化教學取得的成功經驗,探討基于翻轉課堂的模擬化診斷學實踐教學模式和綜合評價方法的構建。
受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及當前醫(yī)療環(huán)境的影響,診斷學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1)只重視理論教學,忽略實踐學習。近年來,雖然部分院校實施了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及PBL、CBL等教學模式改革,但是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影響,教師只重視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學生往往缺乏實踐機會,影響了學生診斷學技能的提高。(2)臨床診斷學知識繁雜,心肺聽診尤其心臟瓣膜雜音的聽診以及腹部肝臟、脾臟等臟器觸診是學習的難點,如不反復實踐,初學者難以掌握。此外,臨床上有陽性體征的患者相對較少,學校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學生見到的病種及陽性體征越來越少,多數學生反復見習同一位患者,造成患者不愿合作。(3)隨著醫(yī)學教育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及患者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部分住院患者不愿配合臨床教學,醫(yī)學生臨床實踐機會日趨減少,學生診斷學實踐學習積極性不高,影響了教學質量。
因此,為提高醫(yī)學生的綜合素質,需要轉變觀念,重視臨床診斷學實踐教學,提高實踐教學效果,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革診斷學實踐教學模式及考試評價方法是醫(yī)學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隨著診斷學實踐教學改革的推進,多媒體、模擬化教學等多種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不斷涌現(xiàn)。模擬化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彌補了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國內多數高等醫(yī)學院校已經在診斷學教學中實施了模擬化教學模式[1-2]。例如大連醫(yī)科大學臨床技能中心配備了多媒體模擬人系統(tǒng),結合多年模擬教學經驗,開展了心肺聽診和腹部觸診模擬人在診斷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結果顯示:模擬化教學組學生技能操作成績明顯提高,對教學整體滿意度達97.6%,模擬化教學模式在診斷學實踐教學中應用得到了大部分學生的認可,并提高了實踐教學效果[3]。模擬化教學內容圖文并茂,易于學生接受,不僅有利于學生操作手法的訓練,也大大促進了學生臨床思維的訓練。但模擬化教學在診斷學實踐教學中應用也有一定局限性,比如模擬人的體征有些失真,模擬人不能進行交流,模擬教學不能完全取代臨床實踐教學。
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和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美國率先推出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成為國外教育工作者教學研究和實踐的熱點。其顛倒了傳統(tǒng)以授課為中心的學習順序,即學生在上課之前先觀看教師提前錄制的教學視頻,完成低級別的學習;課堂上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完成高水平的學習,即通過討論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分析、運用,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我國對翻轉課堂應用于高等醫(yī)學教育的研究剛剛起步,有研究小組對臨床醫(yī)學本科生眼科理論課[4]、口腔組織病理學實驗課[5]采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初見成效。一些醫(yī)學院校已經開始嘗試在物理診斷學教學中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更加合理高效地利用了課堂時間,提高了診斷學教學效果,但是還缺少相關教學經驗[6-8]。筆者2014年在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和藥學院做訪問學者,期間觀摩學習了該校對藥劑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藥物動力學課程實施的翻轉課堂教學,通過參與教案和教學視頻制作,上課并與授課教師、輔導教師及學生交流,學習了他們的教學經驗[9]。本次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模擬化診斷學實踐教學中尚屬初次嘗試,現(xiàn)將具體過程介紹如下。
4.1 課程安排
學生在上診斷學實踐課之前統(tǒng)一進行診斷學理論課學習,接下來的實踐課在實驗室完成。心、肺、腹部檢體實踐課分成3個模塊,共12學時,分3次課,每周1次課4學時完成一個模塊的學習。
4.2 課前教學設計
組建診斷學實踐課帶教教師團隊,由資深教授對其進行培訓,統(tǒng)一檢體標準;根據每個模塊的難點、重點編寫教案,給出難易適中的課堂測試題、病例題和課后思考題;錄制教學視頻、制作視聽材料及多媒體課件;建立具有診斷學實踐課特色的主客觀結合的考核評價系統(tǒng),編制調查問卷。堅持集體備課,上課內容及進度按照教案進行。
教師在每個模塊開始上課前一周將教學視頻、視聽材料或多媒體材料等上傳網絡教學平臺,學生按照教學進度安排在上課前自行觀看相應模塊的內容,并復習相關理論知識。將學生隨機分成4個小組,每小組14~16人。
4.3 課堂教學過程
教師首先對學生課前學習內容進行測試,學生在多媒體教室在線完成答題。隨后教師對本模塊學習的重點、難點內容以及學生測試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然后播放錄制的教學視頻,給出相關臨床病例題,學生相互討論,每組派一名代表發(fā)言,最后教師總結評價。隨后各組學生之間兩兩進行正常查體,然后到多媒體教室應用多媒體模擬人進行異常體征查體訓練,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學生的錯誤手法。一個模塊的學習結束后,教師布置下一個模塊學習需要預習的內容,以便于學生課外自主安排時間學習,同時學生需要完成相應部位檢體操作內容的實驗報告作業(yè)。下一次上課時教師對學生的作業(yè)情況進行點評并給出成績。
4.4 教學效果的考核和評價方法
構建主客觀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系統(tǒng),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教學效果做出考核評價,包括平時成績、操作測試、理論測試和問卷調查四部分:(1)平時成績:將課堂測試成績及出勤情況計入期末總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10%;課后作業(yè)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10%。(2)操作測試:采用心肺聽診、腹部查體電子模擬人系統(tǒng)對學生進行心、肺、腹查體基本技能的操作測試,從操作程序、動作要領、完整性等方面進行考評,給出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40%。(3)理論測試:期末診斷學理論測試占期末總成績的40%。(4)問卷調查:對學生理論教學、基本技能操作訓練和臨床思維訓練的滿意度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進一步對所采用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效果做出評價。調查問卷包括以下條目:教學視頻資料、學習主動性、實踐操作水平、課堂討論效果、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探究學習能力、臨床思維能力等。學生評價等級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0%以上的學生喜歡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操作測試成績優(yōu)秀率達100%,理論測試成績優(yōu)秀率達90%。這說明基于翻轉課堂的模擬化教學模式在診斷學實踐教學中應用具有明顯優(yōu)勢。模擬化診斷學實踐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對安全的學習臨床知識和技能的環(huán)境,應用模擬人進行異常體征教學,緩解了臨床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多而異常體征患者少的矛盾,有效解決了教學資源不足的難題。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自學相關知識,課堂上充分利用已經學到的知識對病例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有利于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對診斷學實踐教學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真實臨床情景的再現(xiàn)和模擬,學生在短時間內能認識較多異常體征,掌握檢體方法,培養(yǎng)臨床實踐技能。
隨著診斷學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我們將傳統(tǒng)醫(yī)學教學模式與現(xiàn)代化模擬教學以及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機結合,探尋適合我國國情的教學模式,有效促進診斷學實踐教學發(fā)展,對于推動我國臨床醫(yī)學教學模式改革、提高醫(yī)學生實踐能力及臨床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1]郭新莉,紀衛(wèi)政,徐新娟.應用多媒體模擬人提高診斷學教學效果[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1(9):69-70.
[2]張悅,劉巍,李金鵬,等.應用電腦模擬人系統(tǒng)提高醫(yī)學診斷學實驗課教學質量[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1(7):51-53.
[3]王鶯燕,李春艷.模擬特色化在診斷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6(6):605-608.
[4]朱莉,盧舜飛,董海娜,等.翻轉課堂在以典型病例為導向的臨床醫(yī)學教學模式中的實踐[J].中華醫(yī)學教育雜志,2015,35(3):396-399.
[5]李蓓,劉源,劉文佳,等.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口腔組織病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5(4):402-405.
[6]朱冬菊.翻轉課堂在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6(2):74-75.
[7]張學軍,尹長江,楊坤寶,等.翻轉課堂與PBL相結合在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5(9):11-12.
[8]錢紅,黃民江,劉理靜.微課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診斷學教學中的初步探索[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5(12):1674-1675,1680.
[9]李春艷,Jennifer Schneider,Irene Munro,等.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藥物動力學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啟示[J].中華醫(yī)學教育雜志,2015,35(2):312-315.
(*通訊作者:孟華)
G424.1
B
1671-1246(2017)14-0068-02
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教育分會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yī)學教育專業(yè)委員會2016年醫(yī)學教育研究立項課題(2016B-JJ046);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度立項課題(JG16DB085,JG16DB086,JG16DB089,JG16DB096);2016年度大連醫(yī)科大學校級本科教學改革研究立項課題(DYLX16018,DYLX16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