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劍章
?
論服裝設計中的禪宗美學藝術表現(xiàn)
趙劍章
(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 紡織服裝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1)
如今,服飾已經(jīng)成為一種文化,被人們延續(xù)著,不僅是現(xiàn)實生活的記錄,更是精神內(nèi)涵的充分體現(xiàn)。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逐步發(fā)展,日趨加快的生活節(jié)奏使得人心浮躁,為尋求清凈,人們開始從服裝中找尋那份自在和淡然,越來越多的服裝設計開始表現(xiàn)禪宗美感,以幫助人們回歸心靈的平靜。本文結合服裝設計,探討了其中的禪宗美學藝術表現(xiàn),以便從中尋找新的服裝設計靈感與手法。
服裝設計;禪宗美學;藝術表現(xiàn)
禪宗美學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生命美學,其匯聚了東方美學之精髓,并以獨特的美學藝術表現(xiàn)豐富著古典美學之瑰庫。顧名思義,“禪宗”是一種頗具宗教派別的藝術審美范疇,以求間接呈現(xiàn)自由、灑脫的藝術意境,使人們慢慢領悟奇妙的意境,打造出幽遠的意境和孤高的格調(diào)。在服裝設計與審美中,越來越多的設計大師們開始顛覆傳統(tǒng)美學藝術規(guī)律與審美標準,并試圖從禪宗美學思想中尋求設計靈感與思路,打造極具東方藝術魅力的服飾。
作為我國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禪宗美學思想具有十分豐富的內(nèi)涵?!皩徝乐举|(zhì),在于為人們提供足夠的感性,以提升人們的精神享受”。我國傳統(tǒng)美學包括人格主義、自然主義兩方面,前者凸顯道德、審美,后者注重人與自然的關系。儒家注重道德人格,而道家注重審美人格,以求將道德因素摒除在審美標準外。禪宗看“空”,其所彰顯的“悟”、“定”、“慧”等思想,都是人格主義的綜合體現(xiàn)。儒家看自然逃脫不了道德的桎梏,通過與自然比照突出道德的高尚;而道家看自然更多是“齊物”、“逍遙”式的親近和融于;禪宗看自然則是依托自然求“空”、求“解脫”。因此,禪宗美學思想與藝術無論在價值觀,還是情感體驗、表現(xiàn)手法方面都是更為接近。
“覺悟”。在佛教修持中,禪宗十分重要,是冥想之意。禪宗集中精神、平衡心理,以達到“覺悟”的目的。悟是精神的轉(zhuǎn)化、生命的轉(zhuǎn)化,具有解脫之意。禪宗是一種修持的方式,而覺悟則是修持的結果。我國“禪宗”與本土文化有機結合,使覺悟的方式轉(zhuǎn)變成了日常的生活行為與體驗,以求心中頓現(xiàn)真如本性。拋開所有邏輯、概念,直接把握生命的直覺,迅速體驗、感悟到這一永恒的存在。
“空”。禪宗之“空”觀,體現(xiàn)出了無中萬般有,是道家“無我”、“自然”觀的集中體現(xiàn),追求自然的精神與獨立的人格。禪宗講求世俗界、自然界看“空”,一方面保留其細節(jié),另一方面將自然空化、心化,使得審美出現(xiàn)了質(zhì)變,賦予自然新的意境,帶給人們空靈、無窮、精致的感官享受。
“境界”。境是對空之照,是寂照。在禪宗主空的自然觀和看空的人格觀下,形成了一門新的美學:心造之境——意境。禪宗以自然為依照,看空自然,看空世俗,賦予了新的意境,這種美學品格在于自然的心相化,主觀的心依據(jù)需要,將其加以自由組合,形成了境界,并推動了藝術意境的創(chuàng)構。
禪宗美學思想對于我國的影響不可謂不深遠,無論是在千古絕唱的詩詞中,還是美輪美奐的畫作中,亦或空靈絕妙的音樂中,都能感知出“禪”之韻味,引得無數(shù)藝術設計師駐足,試圖從中獲取靈感,以撫慰浮躁的人心,尋求寧靜、和諧、純潔的精神狀態(tài)。這種禪宗美學思想也深深影響了服裝設計領域。一時間里,寬袖大袍成為“禪意”之詮釋,簡潔流暢的線條、飄逸的風韻,都成為禪宗美學藝術的表達,素雅淡定的氣質(zhì)備受追捧。
(一)禪宗美學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
禪看重豐富、圓滿,設計師在服裝設計中,需要營造一種難以言表的平和、安定意境,并通過服裝造型加以詮釋,利用可表達情感的材料,力求實現(xiàn)“此時無聲勝有聲”之效果。
造型表現(xiàn)形式。國人性情更偏溫和、含蓄,因此,我國服裝設計不求修飾身體曲線,更多地是采用平面、寬松地造型包裹人體,以求線條的平直,隱藏人體的曲線,這與禪意服飾無論是精神上,還是教義上都保持一致。雖然直線條地穿著在人體上,但卻帶來若隱若現(xiàn)的人體曲線感,成為禪宗審美的另一重信息。禪宗追求自在、自由,希望解放身體,使人們感到無束縛、自在的心境。作為人的“第二肌膚”,服裝的造型更關注消費者的心理。禪宗美學藝術帶給服裝的造型更趨自在、和諧,通過無束的穿著,更完美地呈現(xiàn)服裝的造型、輪廓、線條,還原原本應有的無拘無束之感,而簡潔、包容的結構也為設計式留下了更多地靈感與創(chuàng)新余地。
色彩表現(xiàn)形式。作為服裝設計的三大要素之一,色彩能夠直接吸引人們的視覺注意。在宗教服裝中,為了避免修行者受到五彩繽紛色彩的擾亂,袈裟的色彩摒棄了世人所愛的正色,轉(zhuǎn)而選擇壞色,即法色、不正色。而在服裝設計中,為了追求禪宗美學意境,很多設計師也借鑒了這些法色,如青色、泥色、赤色。將居士所著服裝的色彩加以收集,避免采用過高純度的色彩,以追求視覺感受上情緒的平和。禪意服裝多采用純凈、內(nèi)斂之色,如黑、白、米、棕、咖等飽和度較低的灰色系。黑色最為穩(wěn)重,白色更趨輕盈、純潔,灰色樸素而寧靜。純度較大的色彩似乎決定了其情感基調(diào),在色彩的運用中追求一種沉著、安靜、回味無窮之視覺效果。
材質(zhì)表現(xiàn)形式。服裝設計中的禪宗美學藝術表現(xiàn),還體現(xiàn)在材質(zhì)在運用上能夠順應自然的修心理念,追求一種純粹、真實的心境,即尊重材質(zhì)自身的紋路、肌理,遵循材料的自然性能,以帶給人體更舒適、自由的感覺。此類服裝多采用的是天然、自然材料,如棉、毛、絲、麻等,此類材料運用得當,能夠充分呈現(xiàn)服裝的禪意特點,凸顯人與自然和諧的生存狀態(tài)。天然的面料往往更加舒服,對于人體健康無害。就設計角度而言,材質(zhì)處理方面更關注肌理的自然效果,鑒于其自身紋路、肌理能夠帶來不同的形式,所采用的方法多種多樣,給人更廣闊的遐想空間,加上細節(jié)的處理、虛實關系的把握,賦予簡潔大氣的服裝更多的靈氣。
裝飾表現(xiàn)形式。服裝設計中的禪宗美學藝術表現(xiàn)突出整體造型及線條的簡練,裝飾方面無需花哨的點綴,關注打造禪宗之意境,除了面料之外的裝飾,點睛之筆往往是精致的衣扣、自然的繩結、低調(diào)的走線等,此類裝飾只求點到為止。裝飾的表現(xiàn)形式在服裝設計中十分常見,加上印染技術的應用,賦予服裝更豐富的寫意畫,如虛實結合的圖案、筆觸交融的寫意、圖形文字的插入等,都是服裝設計中禪宗美學藝術表達的最佳延伸。虛實的圖案多為山水寫意,其次是文字寫意,很少有人物寫意。對于量身定制的服裝而言,更多采用的是隨機的手繪寫意,這種形簡而意豐的寫意賦予服裝更高的藝術價值。有些裝飾采用漸變色彩,給人一種混合、渲染的氣質(zhì),同禪宗意境所追求的恬靜、祥和相統(tǒng)一。
(二)意境的營造
就設計風格而言,服裝設計的禪宗美學靈感往往來源于文化,因此,對于禪意藝術的表現(xiàn)風格日趨多元化。也有很多設計師開始追求時尚,營造多樣化的意境。
“清”之意境,所表達的是清新、寡欲之境界,造型更突出韻味,體現(xiàn)飄逸、脫俗之感。設計造型營造的是輕薄、羽翼如仙子之感。結構方面不確定、不常規(guī),講究最大限度地釋放人體,放松身體。材質(zhì)方面多選擇真絲、雪紡等面料,色彩上多為白色、淺灰色系,營造一種純凈、神秘之感。
“素”之意境,講求樸素之本,還原服裝最初的追求,輪廓更簡單、寬大,線條平實,形象純粹。色彩上選擇的是材質(zhì)的固有色。造型方面更趨于藝術性地營造原生態(tài)造型,面料關注其質(zhì)樸感,如棉麻等。
“雅”之意境,關注內(nèi)斂與含蓄,營造一種溫文儒雅的氣質(zhì)。該意境是現(xiàn)代設計大師普遍追求的境界。在造型方面需要堅持“極簡主義”的原則,采用最簡單、純粹的語言,傳達優(yōu)雅。色彩方面仍以灰色系為主,但較于其他意境而言色彩更豐富,會出現(xiàn)少量純度極低的彩色系。面料方面為了突顯品質(zhì)、格調(diào),多采用真絲、毛料等,追求更高的舒適度與更佳的觸感。裝飾方面僅僅少量但精美的點綴,提升服裝的優(yōu)雅氣質(zhì)。
“靜”之意境。靜追求的是心靈的自由、自在與純凈,關注個體內(nèi)心的頓悟、自覺,即所謂的“心凈則國土凈”。禪宗美學思想所主張的是,在這個喧囂、浮躁的社會中,應保持平靜的心態(tài),為了追求情緒、精神的自由,尋找二者的平衡點,需要從服裝設計出發(fā),造型方面講求舒適、款式的簡潔,方便冥想、思考、活動,以隨時放松高度緊張的精神。寧靜、簡單、自由、樸實的服裝,能夠更多地呈現(xiàn)其功能性,“靜”之意境,在色彩方面較其他風格和意境具有更多、更豐富的變化,以灰色系為主,通過多重明度變化的灰色營造豐富的視覺體驗。
禪宗美學思想的運用促進了服裝設計的傳承,通過有形的物質(zhì)和有意的文化,引導了一種返璞歸真的潮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摒棄奢華之風,追求簡單、樸質(zhì)、實用的生活藝術,開始回歸自然之本性,推崇純粹的自由與簡單,拒絕一切刻意、偽裝與華而不實。這種追求與禪宗美學自然觀不謀而合,服裝設計并非單純地呈現(xiàn)美感,更多地是滿足當下人們的情感追求,延續(xù)傳統(tǒng)文化,實現(xiàn)以心傳心。作為高品質(zhì)生活的設計者,服裝設計師有必要承擔起這份責任,打造中國獨特的大美風范。
一言以概之,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所呈現(xiàn)的禪宗美學藝術,使服裝設計跳出了傳統(tǒng)設計思維模式,實現(xiàn)了服裝形體造型與禪繞畫符號元素的融合,結合面料再造等多種設計方式,平衡面料的質(zhì)地、肌理、手感等細節(jié),更好地融環(huán)境、氛圍、情感、體驗于一體,喚起了人們的直覺感受,突破了單一化的設計模式,達到了人、情、景的三位一體。
[1] 楊曉燕.他年猶得作茶神,品茶品文品人生——茶和蘇東坡的生活、文學及人生初探[J].農(nóng)業(yè)考古,2011,21(02):200-206.
[2] 張璐璐.空寂·開悟——從日本禪宗探尋安氏“光之教堂”設計之美[J].群文天地,2012,14(12):168–170,194.
[3] 喬南. 禪宗美學與現(xiàn)代服裝設計追求探究——禪宗美學的自然觀與現(xiàn)代服裝設[M]. 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0. 390-392.
[4] 付淑巒.設計教育中的“相由心生”——由日本現(xiàn)代設計中的“禪意”談起[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10(11):353-356.
On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of Zen Aesthetics in Fashion Design
ZHAO Jian-zhang
(Department of Textile and Garment, Anhu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efei Anhui 230001, China)
Nowadays, clothing has become a kind of culture, is a continuation of the people, not only is the record of real life, but also fully embodies the spirit of the connot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more and more rapid pace of life makes people impetuous. To seek serenity, people began to search for the free from clothing and clothing design which is more and more indifferent, which begins to show Zen beauty, which helps people return to the peace of mind.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clothing that explores the art of Zen aesthetics is discusses, in order to find inspiration and new methods of clothing design.
fashion design; Zen aesthetics; artistic expression
TS941.11
A
2095-414X(2017)02-0038-03
趙劍章(1973-),男,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服裝設計.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SK2016SD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