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2010年以來澳門青年社會運動的發(fā)展與對策研究

      2017-03-09 03:07:01
      關鍵詞:學社特區(qū)政府反對派

      林 偉

      (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 教學部, 廣東 廣州 510400)

      2010年以來澳門青年社會運動的發(fā)展與對策研究

      林 偉

      (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 教學部, 廣東 廣州 510400)

      2010年以來,澳門青年社會運動經(jīng)歷了三次起伏,并呈現(xiàn)出頻次增加、規(guī)模擴大、參與者自愿性強等特征。澳門青年運動的迅速發(fā)展與反對派的蓄意推動、臺灣街頭運動的負面影響與香港激進反對勢力的惡意滲透、澳門青年對民生和民主事務的迫切性要求以及建制內(nèi)缺乏有效的訴求表達途徑不無關系。為此,有必要發(fā)展和扶持愛國愛澳新興青年社團,改善特區(qū)政府施政,正確處理愛國愛澳青年社團進入建制與監(jiān)察政府的關系,培養(yǎng)有潛質的愛國愛澳青年領袖,引導澳門青年理性地表達訴求。

      澳門青年;澳門社團;澳門社會運動

      一、問題的提出與文獻回顧

      澳門自1999年回歸以來,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nèi)地的大力支持下,“一國兩制”結出了豐碩成果。然而,正如習近平同志在澳門回歸十五周年時所強調,澳門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仍面臨著現(xiàn)實困難。其中,自2010年起,澳門青年逐漸成為社會運動的主要發(fā)起者和重要參與者,給特區(qū)政府的順利施政帶來了挑戰(zhàn)。毋庸置疑,澳門青年社會運動在一定程度上為青年自身、社會基層和弱勢群體爭取了正當利益,但其中一些激進的政治取向和行動在過分標榜“民主”的掩蓋下也影響著澳門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因此,引導澳門青年在建制內(nèi)理性地表達訴求,進行政治參與,是扎實推進“一國兩制”在澳門成功實踐的關鍵。

      事實上,澳門青年社會運動的發(fā)展及其負面影響已經(jīng)引起學界的關注。絕大多數(shù)研究者認為,雖然澳門青年通過社會運動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是維護言論自由這一社會核心價值的體現(xiàn),但是他們于其中非理性的行為往往對澳門的法治秩序造成很大的沖擊[1-2];而且,一部分熱衷于政治活動的澳門青年開始帶有不良的政治動機,他們發(fā)起社會運動更多的是為了積累政治資本,為日后參加立法會選舉鋪路[3]。然而,這些觀點僅零碎分見于有關澳門青年政治參與或澳門公共決策的研究當中。本文關注2010年以來的澳門青年社會運動,分析這一社會現(xiàn)象的發(fā)展脈絡及產(chǎn)生原因,并由此提出引導澳門青年理性務實表達政治訴求的對策思考。

      二、2010年以來澳門青年社會運動的發(fā)展及其特征

      自澳門回歸的第二年,游行示威成為了每年五一勞動節(jié)、國慶日和回歸日的固定節(jié)目。而2010年的五一勞動節(jié)游行首次出現(xiàn)被認為是沉默一群的年輕人隊伍。自此,澳門青年社會運動倏然進入急速發(fā)展階段,并形成三次有規(guī)模的青年社會運動。

      (一)2010年以來第一次澳門青年社會運動

      2010年五一勞動節(jié)前夕,幾名活躍于互聯(lián)網(wǎng)政治論壇的年輕人決定策劃發(fā)動以“關注青年困境”為主題的青年游行。[4]這是澳門回歸以來首次以青年議題為主題的游行,吸引了近300名澳門青年參加。游行過后,在反對派“新澳門學社”成員的促使下,參與是次游行的發(fā)起者在2010年5月注冊成立了名為“澳門青年動力”的青年社團,通過舉辦青年論壇、到特區(qū)政府遞交請愿信、集會靜坐等方式,鼓動澳門青年參與社會運動。同時,新興青年社團在2010年至2012年期間迅速崛起,并將這次澳門青年社會運動從線下擴展至線上。成立于2010年10月的“澳門三十行動聯(lián)盟”(簡稱“三十行動”)是其中的佼佼者。該社團的命名取意于《論語·為政》的“三十而立”,寓意30歲左右的社團成員敢于承擔社會責任。[5]與“澳門青年動力”不同,“三十行動”沒有反對派背景,在拒絕成為特區(qū)政府傳話筒的同時,也倡導青年提升對澳門和國家的歸屬感,因而被界定為“建制內(nèi)的反對派”。①該社團通過制作網(wǎng)絡視頻短片、撰寫針砭時弊的網(wǎng)絡文章、設立實時開放社交網(wǎng)絡平臺、開通網(wǎng)絡直播節(jié)目等方式,為自身成員積累政治資本,也客觀推動澳門青年的政治參與。

      相對于線下的社會運動,線上的政治參與更多地體現(xiàn)為輔助性的推動。因此,在2011年底,當“澳門青年動力”成員對社運主導權發(fā)生爭執(zhí)并暫時擱置發(fā)動社會運動時,這次澳門青年社會運動漸漸陷入了低谷。

      (二)2010年以來第二次澳門青年社會運動

      在2012年年初,特區(qū)政府提出了“加二加二加一百”(即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各增加兩席、特首選舉委員會增加一百人)的政改方案。該方案因直選議席增加過少且官委議席得以原數(shù)保留而招致反對派青年的強烈反對。各青年社團均通過各種社會運動方式指責政改方案“不進反退”,甚至提出全面落實普選的政改目標。第二次澳門青年社會運動由此拉開序幕。盡管如此,在特區(qū)政府的主導下,政改方案順利通過立法會的表決。此結果進一步引發(fā)反對派青年的不滿。2012 年 5 月 8 日,部分“新澳門學社”青年成員在立法會展示反對標語進行現(xiàn)場抗議,另一群反對派青年更是在會議期間突然高聲喧嘩并向議員專用區(qū)投擲物件,導致立法會會議暫停,[1]創(chuàng)下了澳門回歸以來反對派激進對抗建制的歷史。此后,“新澳門學社”的周庭希和蘇嘉豪聯(lián)同部分參與反政改方案的青年在2012年7月注冊成立了網(wǎng)上動員組織“澳門良心”,試圖繼續(xù)推進激進街頭運動。

      可幸的是,在2013年立法會選舉中,“新澳門學社”因為內(nèi)訌而出現(xiàn)配票失誤,企圖以激進路線吸引青年支持的周庭希以敗選告終。這令周庭希的支持者開始質疑激進“抗爭路線”在澳門是否可行。為挽留支持者,新上任的學社理事長蘇嘉豪不得不對激進街頭運動有所收斂。[6]至此,第二次澳門青年社會運動歸復平靜。

      (三)2010年以來第三次澳門青年社會運動

      這次澳門青年社會運動的發(fā)端歸咎于《候任、現(xiàn)任及離任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的保障制度》(簡稱“離補法”)草案條例在立法會得到細節(jié)性通過。該法案建議,澳門特首任職滿五年即可在卸任后獲得月薪70%的“長俸”,特區(qū)政府主要官員離職后也可獲得一次性“離任補償”,且該制度可追溯至前任特首及官員。此法案立即引起澳門社會的激烈爭議。多數(shù)青年認為,他們不僅無法從中獲益,還可能因此承擔更多的稅賦。藉此契機,“澳門良心”發(fā)動了“5·25反離補”大游行。高達2萬人的游行隊伍引發(fā)了澳門回歸以來第三次青年社會運動浪潮。

      在爭議聲中,特區(qū)政府撤回了備受爭議的“離補法”,“澳門良心”也因此而“聲名大噪”。2014年下半年,“澳門良心”效仿香港發(fā)起了“民間公投”行動,企圖突破基本法框架選舉特首。但這次“公投計劃”不僅招致建制內(nèi)人士的一致譴責,而且也備受普通市民詬病。[7]特區(qū)政府部門更是以通知書的形式告誡周庭希停止“公投”行動,并采取必要措施,及時制止了這場“公投”鬧劇。

      違法“公投”被依法取締使第三次澳門青年社會運動浪潮迅速退卻。盡管此后反對派青年仍然抓住每一個可茲發(fā)揮的政治議題,試圖再次挑起一定規(guī)模的社會運動,但均以失敗告終。

      (四)2010年以來澳門青年社會運動的特征

      肇始于2010年的澳門青年社會運動呈現(xiàn)出四點特征:第一,發(fā)生的頻率有所增加。最開始幾年,澳門各青年社團及“新澳門學社”的青年骨干只是在傳統(tǒng)的游行日(如五一勞動節(jié)、國慶日和澳門回歸紀念日)動員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游行;近兩年來,基于提升社團知名度和積累政治資本的考慮,反對派青年在傳統(tǒng)游行日之外也極力促成由特定社會事件或政治議題引發(fā)的社會運動。[8]第二,規(guī)模迅速擴大。2010年由“澳門青年動力”發(fā)起的五一游行僅300余人參加,而2014年“5·25反離補”游行的參與人數(shù)則高達上萬人[9]。參與人數(shù)的增加給特區(qū)政府帶來的管治壓力也隨之上升。第三,參與社會運動的澳門青年自愿性較強。互聯(lián)網(wǎng)的廣泛應用為澳門青年社會運動的發(fā)起者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動員方式。參與者亦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獲取動員信息再自行決定是否響應號召。這種在群體結構上十分松散的參與模式彰顯了參與者自愿性強的特征,而參與人數(shù)的增加也表明澳門青年傾向于選擇社會運動表達民生民主訴求。第四,反對派青年陣營的動員力量不可小覷。盡管反對派青年社團尚未形成大氣候,但在特區(qū)政府出現(xiàn)決策或施政失誤時,其支持率將顯著上升并引發(fā)大規(guī)模社會運動。

      三、澳門青年社會運動的成因分析

      曾被視為沉默一群的澳門青年,逐步變得有立場、有訴求,并試圖通過制度外較大規(guī)模的游行來引起政府和社會的關注,這背后有著深刻的原因。

      (一)反對派的蓄意推動

      在長期具有深厚愛國傳統(tǒng)的社會中成長起來的澳門青年卻在數(shù)年間成為社會運動的發(fā)起者和主要參加者,這與澳門傳統(tǒng)反對派的蓄意推動不無關系。自回歸以來,面對特區(qū)政府對青年事務的重視以及建制青年陣營的不斷鞏固,澳門反對派社團也一直在加強吸納年輕人的工作。反對派有意識地培養(yǎng)青年社運骨干,并通過提供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促成澳門青年社團發(fā)起青年社會運動。

      (二)臺灣街頭運動的負面影響和香港激進反對勢力的惡意滲透

      自回歸以來,反對派青年陣營的政治光譜愈發(fā)趨向激進與澳門反對派青年骨干在臺灣接受高等教育有著重要的關系。在“新澳門學社”三任“80后”理事長當中,有兩位具有臺灣大學學籍。他們在臺就讀期間陸續(xù)參與了沖撞行政院等臺灣地區(qū)大型社會運動,并在加入“新澳門學社”之后不斷“總結臺灣經(jīng)驗”并思量如何將其適用于澳門;而此后他們發(fā)動的“5·25反離補”大游行以及“民間公投”等行動均“受到臺灣經(jīng)驗的啟發(fā)”。[10]

      與此同時,香港激進本土主義運動也積極影響澳門反對派青年的政治取向。2009年香港激進反對派唆使澳門基層勞工組織發(fā)起“反23條立法”運動。這次政治運動不僅給當時剛步入反對派陣營的澳門青年帶來了極大的思想沖擊,更促使他們紛紛效仿展開激進形式的街頭運動。[11]對此,香港激進反對派不僅派成員予以支持,而且還推動國外反對勢力對澳門青年進行滲透。如2014年,有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支持的“非法占領中環(huán)”發(fā)起者黃之鋒親赴新澳門學社與學社成員及澳門青年動力成員開展研討。如此一來,香港激進反對派對澳門青年反對派的誘導逐漸發(fā)展成雙方的頻繁互動與相互“支持”,澳門反對派青年也因此敢于突破“一國兩制”底線而表現(xiàn)出激進的政治傾向。

      (三)澳門青年對民生和民主事務有迫切性訴求

      隨著自由行的繼續(xù)深入與博彩業(yè)的不斷開放,澳門開始進入社會關系持續(xù)調整、社會矛盾不斷增加的轉型期,居民從回歸后相對安定富足逐漸轉入到不得不面對各種社會壓力的生活狀態(tài)。在通脹高企、交通阻塞、樓價飛揚、就業(yè)競爭強度增加、向上流動空間相對不足等壓力面前,澳門居民難免產(chǎn)生怨氣和不滿,這其中以剛剛加入競爭的年輕人感覺最為明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澳門青年自主意識和本土意識亦不斷增強。這些意識在新媒體的刺激和交流下不斷積聚,必然引發(fā)澳門青年對各種民生、民主事務的訴求。在這種背景下,澳門青年一旦面對不利于其切身利益的政策時,容易對政府產(chǎn)生不滿,并在反對派的唆使下,透過制度外的社會運動施壓于特區(qū)政府。

      (四)澳門青年缺乏建制內(nèi)有效訴求表達途徑

      回歸以來,建制內(nèi)并沒有向澳門青年提供足夠有效的表達訴求渠道。一方面,特區(qū)政府基于每年財政盈余較多的情況,逐漸習慣了“錢多好辦事”的作風,通過派發(fā)福利來舒緩澳門青年對政府施政不滿的負面影響,因而忽視與青年的溝通以及對青年訴求的回應。另一方面,曾在官民溝通方面扮演過重要橋梁角色的愛國愛澳社團通過參與選舉和接受委任等方式實際上分享了特區(qū)的政治權力,以致于在監(jiān)察政府作用方面有所弱化,[12]而建制派立法會議員也因為害怕對政府的批評被解讀為對政府的不支持而難以有效監(jiān)督政府。因此,當意識到這一問題時,部分澳門青年選擇放棄建制內(nèi)的訴求表達途徑,轉為走上街頭直接發(fā)聲。

      四、應對澳門青年運動的對策思考

      澳門青年社會運動的迅速發(fā)展給予我們的啟示是深刻的,建議建制力量采取以下措施,切實把握澳門青年政治發(fā)展的主動權,進一步推進“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

      (一)發(fā)展和扶持愛國愛澳新興青年社團,遏制反對力量對澳門青年群體的蓄意滲透

      特區(qū)政府應該鼓勵和扶持愛國愛澳的新興青年社團,使其在政府與青年之間發(fā)揮聯(lián)系溝通作用并肩負起培養(yǎng)建制青年政治精英以及提升全體澳門青年理性參與政治的責任。與此同時,特區(qū)政府應謹慎對待反對派所主導的青年社會運動。一旦反對派社團與境外反對勢力相勾結,特區(qū)政府應堅決采取法律措施,及時、果斷地遏制反對勢力通過大型社會運動挑釁特區(qū)政府依法施政,切實維護澳門社會的穩(wěn)定和繁榮。

      (二)改善特區(qū)政府施政,響應青年基本訴求

      必須承認,絕大多數(shù)參與社會運動的澳門青年有關心天下之志,也有追求真理的心。因此,面對青年的訴求,特區(qū)政府應積極響應并認真改善施政。這要求特區(qū)政府就澳門青年所提出的民生問題加以檢討,對他們提出的政策建議加以研究和完善;同時,在制定政策前要做好充分事前咨詢,在出臺政策時充分考慮青年的接受程度。一旦新出臺政策引起青年不滿,特區(qū)政府應迅速予以解釋或回應,最大限度地避免激進青年利用社會對政策實施的不滿發(fā)起和動員社會運動。

      (三)正確處理愛國愛澳社團進入建制與監(jiān)察政府的關系,減少青年通過建制外激進力量的動員行動表達要求

      澳門建制派社團因為受到政府的資助而在參政議政時有諸多顧忌,而且因為他們不敢大膽批評政府,一旦政府施政出現(xiàn)失誤,他們在青年中的支持度將急劇下降,客觀上為反對派積累了更多的政治資本。因此,如何在支持特區(qū)政府依法施政的同時加強對政府的監(jiān)察,是愛國愛澳青年社團今后參政議政面對的一個重要挑戰(zhàn)。對此,特區(qū)政府應該有廣開言路、兼聽則明的自信,敢于接受愛國愛澳青年社團提出的要求和批評。與此同時,建制內(nèi)的社團要注重諫言的實效,懂得如何有預見性地看到問題并提出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的辦法,懂得在問題發(fā)生時如何協(xié)助特區(qū)政府做好青年群體的危機管理工作,懂得在問題發(fā)生之后檢討處理問題的辦法并避免問題的再次發(fā)生。當建制內(nèi)社團在政府和青年之間處理好進入建制與監(jiān)察政府的關系,青年便會減少通過反對力量動員的行動來表達訴求。

      (四)培養(yǎng)有潛質的愛國愛澳青年領袖,用青年人來影響青年人

      從澳門青年群體中尋找具有愛國愛澳思想的青年領袖,通過他們來處理青年問題。一旦找到合適人選,要盡快培養(yǎng),讓他們在基層和社團工作中為青年多做實事,在參政議政中多為青年人發(fā)聲,在競選中充分打拼、競爭和磨練,在社會實踐中建立政績和知名度,使其獲得絕大多數(shù)澳門青年的認同,通過這些愛國愛澳青年領袖,“潤物細無聲”地做好澳門青年人心回歸工作。

      注釋:

      ① 筆者在2016年9月18日通過微信對澳門社團專家婁勝華教授進行了訪談。

      [1]姚瀛志.澳門青年議政行為與青年培育探討 [J].青年探索,2012(5):27-31.

      [2]潘冠瑾. 澳門青年的價值觀及其政治意識[C]//志良,郝雨凡.澳門藍皮書——澳門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報告(2012-2013).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72-94.

      [3]冷鐵勛.對公眾與公共政策的認識誤區(qū)及矯正對策[M]//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陽光政府與公民社會建設”一國兩制文庫. 澳門: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2010.

      [4]澳門青年動力.“五一青年站出來”游行聲明 [EB/OL].(2010-05-01)[2016-10-27]. http://macauyd.blogspot.hk/2010/06/152010.html.

      [5]建燁.論近年來的澳門青年政治參與 [EB/OL]. (2015-06-05) [2015-09-16].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4904.

      [6]哲廬.學社前路,如何邁步?——專訪新澳門學社理事長蘇嘉豪[EB/OL]. (2014-07-26)[2015-09-20].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24723.

      [7]呂國明. 解讀澳門特首民間“公投”[EB/OL]. (2016-10-05) [2014-09-05]. http://www2.hkej.com/commentary/finanalytics/article/893693/解讀澳門特首民間“公投”.

      [8]蔡永君.從2009─2013年的社會運動看回歸:后澳門公民社會的發(fā)展 [J].行政,2014(01):29-44.

      [9]余永逸.澳門青年運動的浪接浪[EB/OL]. (2015-05-28)[2015-09-20]. http://aamacau.com/2015/05/21/澳門青年運動的浪接浪/.

      [10]永逸.陳為廷模式將對澳門社運領袖產(chǎn)生影響?[EB/OL]. (2015-09-17)[2016-10-11].http://www. waou.com.mo/news_a/shownews.php?lang=cn&id=4137.

      [11]哲盧. 蘇嘉豪:社運路上,無畏無懼[EB/OL]. (2014-05-12)[2016-09-20]. http://aamacau.com/2014/05/12/蘇嘉豪:社運路上,無畏無懼/.

      [12]林偉. 澳門社團的整合與培育研究[J].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05):25-29.

      [責任編輯 李夕菲]

      2016-10-08

      林 偉(1979—), 女,廣東陸豐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從事港澳理論、參政黨理論研究。

      D676.59;D693.79

      A

      1009-1513(2017)01-0079-04

      猜你喜歡
      學社特區(qū)政府反對派
      深化微觀黨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外國語學社研究》
      學社奮發(fā)擔使命 草書千載繪華章——寫在中國標準草書學社建社90周年之際
      華人時刊(2022年11期)2022-09-15 00:53:38
      中國營造學社藏書源流考
      廈門市同安豐翼美術學社日記畫
      少兒美術(2019年5期)2019-12-14 08:04:54
      針對香港反對派①“占中”“公投”②行為的對策建議
      漩渦中的俄羅斯:社會、政權和反對派
      反對派與總統(tǒng)大選
      普京:反對派欲抹黑大選
      親歷敘反對派首都大示威
      谢通门县| 六安市| 绥宁县| 望都县| 高陵县| 福清市| 灯塔市| 马鞍山市| 霍州市| 营口市| 环江| 巴南区| 碌曲县| 尚义县| 柘荣县| 衡山县| 封开县| 连平县| 贞丰县| 清涧县| 韶关市| 仙桃市| 常宁市| 高要市| 文水县| 河间市| 伽师县| 彰化市| 谢通门县| 长岛县| 阿城市| 肇源县| 沙河市| 武功县| 太仆寺旗| 杂多县| 双牌县| 奈曼旗| 永靖县| 休宁县| 张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