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尚書緯》初探

      2017-03-09 09:33:39劉圓婧
      關(guān)鍵詞:讖緯尚書

      劉圓婧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 濟南250100)

      《尚書緯》初探

      劉圓婧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 濟南250100)

      《尚書緯》依《尚書》而立,其內(nèi)容、篇目、形成過程,都是時代政治和社會生活的反映;或置于天學觀念下徑取 《尚書》 經(jīng)文加以解讀、發(fā)揮,或依托經(jīng)義大要而演繹造作,或?qū)?《尚書》 文本詞語加以訓詁釋義,內(nèi)容包羅萬象,特點鮮明,有著可資考察漢代 《尚書》學的重要意義。

      尚書; 尚書緯; 緯書

      一、讖緯概述

      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緯之誕生受讖影響,二者在演變過程中,逐漸成為了異名同實的存在[1]。不過考之歷史與字義,二者其實并不相同。所謂讖,《說文解字·言部》云:“讖。驗也。有征驗之書。河、洛所出書曰讖。”[2]46其含義有二:有征于前,有驗于后。一般認為,戰(zhàn)國時已經(jīng)有讖出現(xiàn),漢興,讖繼續(xù)流行。漢季災(zāi)異之說盛行,實際上,災(zāi)是災(zāi)害,異是怪異,二者雖不同,但皆是未來重大事件的預兆。董仲舒說:“臣謹案《春秋》之中,視前世已行之事,以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zāi)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驚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比粽f祥瑞預示大吉,災(zāi)異往往預示大兇,前者為人主所喜,后者為人主所惡。讖作為一種人為造作的預言,被緊密地捆綁在時代政治和社會生活背后。所謂“緯”,就是以神學理論附會儒家經(jīng)典,以解經(jīng)為比附的緯書。和讖一樣,緯也與政治密不可分,但相比之下,它反映著一種與儒家傳統(tǒng)解說或微殊或迥異的上古文化面貌,因而與歷史學術(shù)的距離更近些。緯的字義與讖相對,《說文·糸部》說:“經(jīng),織從絲也”、“緯,織橫絲也。”[2]272段注曰:“織橫絲者,對上文織從絲而言,故言絲以見縷,經(jīng)在軸,緯在杼?!赌静俊吩唬骸?,機之持緯者也?!隇榉步粫Q。漢人左右六經(jīng)之書謂之秘緯?!薄夺屆枳C補》指出 :“緯之為書,比傅于經(jīng),輾轉(zhuǎn)牽合,以成其誼,今所傳《易緯》《詩緯》諸書 ,可得其大概,故云反覆圍繞以成經(jīng)也?!眲⑽酢夺屆め尩渌嚒芬嘣疲骸熬?,圍也,反復圍繞,以成經(jīng)也?!笨梢?,“緯”之實質(zhì)乃是神學迷信、陰陽災(zāi)異之說與儒家經(jīng)義的結(jié)合。 與“讖”相比較 ,“緯”較為晚出,通常認為它最早見于 《漢書·李尋傳》中李尋上王根書:“太微四門,廣開大道,五經(jīng)六緯,尊術(shù)顯士?!睋?jù)《四庫全書》,“緯者,經(jīng)之支流,衍及旁義?!憋@見緯在經(jīng)后,必先有經(jīng)后有緯。緯書本來就是經(jīng)的支流,只不過順著經(jīng)學的理路走得更遠而已。余正燮《緯書論》:“緯者,古史書也。通記天地人,蓋靈臺所候簿。古之藏書在史氏,稽之天文,察之地理、知七政、五步、十二次之度,五方剛?cè)崃暽校酱U阻,明堂四門,延訪得窮荒之跡,合之三皇五帝外史之學[3]?!?/p>

      西漢中晚期起,讖緯之學便甚囂塵上,言災(zāi)異、重讖緯幾乎成為一種頗具國家綱領(lǐng)意味的集體信仰,影響著西漢政治、思想、文化等方方面面。同時,作為一種重要的輿論工具,讖緯受到了不同政治勢力的編造、操作和利用。自光武帝“宣布圖讖于天下”,讖緯與經(jīng)學交融,擁有了欽定法典之地位,一時間出現(xiàn)了“士之赴趣時宜者,皆馳騁穿鑿,爭談之也[4]?!?的場面,到了東漢更是以“內(nèi)學”、“秘經(jīng)”姿態(tài)一躍而成為國家意識形態(tài)。讖緯之所以能夠贏得官方信任,不僅是因為它們的內(nèi)容能夠有效迎合時代心理和統(tǒng)治者需要,更是因為方士本身已經(jīng)掌握了足夠可靠的專門化知識,并且能夠?qū)⑦@些內(nèi)容應(yīng)用到讖緯的制作中,例如醫(yī)藥、占卜、天文、地理、航海、民俗等。到了漢代,方士逐漸產(chǎn)生分化,“經(jīng)師巫師合而為一”的知識分子漸居主流,讖緯正是這些方士化的儒生干預政治、為國家建立思想綱領(lǐng)的構(gòu)想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踐。

      二、《尚書緯》簡介

      (一) 《尚書緯》的內(nèi)容與篇目

      《尚書緯》依《尚書》而立,其內(nèi)容必與《尚書》經(jīng)義存在聯(lián)系。究明天地時變、考稽日月星辰,論述王朝更替、闡明陰陽刑德。

      《尚書緯》依托《尚書》而生,對《尚書》或訓詁字句,或解釋發(fā)揮,或造作附會。據(jù) 《后漢書·樊英傳》 李賢注,《尚書緯》共有 《璇璣鈐》《考靈耀》《刑德放》《帝命驗》《運期授》五種。據(jù)安居香山、中村璋八所,則又增 《帝驗期》《洪范記》二種。 然考之相關(guān)記載可知,《帝驗期》實為《帝命驗》所誤,《洪范記》僅是解《尚書·洪范》一篇的傳文。另外,雖然《尚書中侯》嚴格來說并不屬于《尚書緯》,但其內(nèi)容與思想傾向卻與《尚書緯》相當緊密地結(jié)合在了一起,因而也可以被歸入《尚書緯》中。因此,從廣義上說,《尚書緯》包括《璇璣鈐》《考靈耀》《刑德放》《帝命驗》《運期授》《尚書中侯》六種。

      (二) 《尚書緯》的形成

      《璇璣鈐》載: “孔子求書,得黃帝玄孫帝魁之書,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斷遠取近,定可以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為 《尚書》,十八篇為 《中候》?!币饧纯鬃訌娜Ф嗥墓艜袚袢∫话俣詾楹笫乐?,其中一百零二篇為 《尚書》,十八篇為《中候》。察之史書,“百二 《尚書》”乃漢人張霸糅《尚書》二十九篇、《左傳》《書序》而作,成帝應(yīng)征通古文《尚書》者時以此應(yīng)征,后與成帝所藏中秘本對校時敗露。《漢書·儒林傳》說:“世所傳百兩篇者,出東萊張霸,分析合二十九篇以為數(shù)十,又采《左氏傳》《書敘》為作首尾,凡百二篇。篇或數(shù)簡,文意淺陋。成帝時求其古文者,霸以能為百兩征,以中書校之,非是。霸辭受父,父有弟子尉氏樊并。時太中大夫平當、侍御史周敞勸上存之。后樊并謀反,乃黜其書?!?/p>

      王充對于此事也有論述?!墩摵狻へ钠?說:“孝成皇帝讀百篇《尚書》,博士郎吏莫能曉知,征天下能為《尚書》者。東海張霸通《左氏春秋》,案百篇序,以《左氏》訓詁,造作百二篇,具成奏上。成帝出秘《尚書》以考校之,無一字相應(yīng)者。成帝下霸于吏,吏當器辜大不謹敬。成帝奇霸之才,赦其辜,亦不滅其經(jīng),故百二《尚書》傳在民間?!?/p>

      《正說篇》 亦說:“至孝成皇帝時,征為古文《尚書》學。東海張霸案百篇之序,空造百兩之篇,獻之成帝。帝出秘百篇以校之,皆不相應(yīng),于是下霸于吏。吏白霸罪當至死。成帝高其才而不誅,亦惜其文而不滅。故百兩之篇傳在世間者,傳見之人則謂 《尚書》本有百兩篇矣?!?/p>

      《儒林傳》載,張霸在成帝廣征通曉古文《尚書》者之前已早有準備,而王充則認為,張霸造作百二《尚書》是緣于成帝的征求。比較之下,我們認為后者的看法更為合理,因為編造百二《尚書》風險甚巨,若不是受到利益驅(qū)使,顯然不會有人敢于冒如此大的風險。從這一過程可以看出,當時《書序》已然普及,但古文《尚書》還未流行。西漢尚書學本出于伏生,當時伏生藏書于家壁,僅存二十九篇,后來孔安國根據(jù)今文識讀其家中所藏古文《尚書》,又有十數(shù)篇。這說明,《尚書》原本篇數(shù)應(yīng)當遠超三十九,書序則以為,《尚書》有百篇之多。雖然孔子作書序一事尚乏鐵證[5-6],但是我們可以確信,“《尚書》百篇”的說法在漢成帝之前已有之。如 《藝文志》 在 《尚書》 類中錄 “《周書》七十一篇”下,顏師古注曰:“劉向云,周時誥誓號令也。蓋孔子論百篇之余也。”此七十一篇與伏生二十九篇相合,恰好百篇,因此劉向之時也即張霸之前,已有百篇之說。盡管孔安國所傳古文 《尚書》僅比二十九篇多出十余篇,離百篇之數(shù)相差甚遠,然按之 《漢書·儒林傳》和 《論衡》,古文 《尚書》與百篇 《尚書》所指的是同一部書。 另外,孔安國、魯恭王所得皆比今文二十九篇多出十余篇,河間獻王所得也并非百篇,唯獨王充《論衡·佚文篇》所記魯恭王所得逸 《尚書》為百篇,蓋受到 《書序》百篇的影響。因此,秘府所藏的 《尚書》百篇應(yīng)該是今文二十九篇和《周書》七十一篇的合稱,否則張霸的造偽在一開始就會露出破綻,因為篇數(shù)的差別顯而易見。張霸之前只有 《尚書》百篇,而無“百二 《尚書》”,“百二《尚書》”的確是出于張霸之手。

      孔穎達認為《尚書緯》中“百二《尚書》”一說源出于張霸造偽,“為緯者附之”,而皮錫瑞則認為,張霸是受到了《尚書緯》的影響:“緯書所出甚古,并非始于哀、平。張霸造百兩篇,必因緯書。本有百二篇之說,故分析篇數(shù)以當之??资杈杏诰暿加诎?、平,故反以為霸偽造百兩篇而為緯者附之,然則從古并無此說,霸何敢憑空撰造乎? 《春秋·說題辭》曰:‘《尚書》凡百二篇,第次委曲而不紊?!?《春秋緯》與 《書緯》合百二篇,除 《書序》百篇之外,不知增益何篇[7]?” 張西堂也說:“ 孔《疏》假定緯書是:’通人考正,偽起哀、平。’緯書后起,所以說’而為緯者附之’。但依清儒的考訂,緯說非起于哀、平,在哀、平以前,既已有緯說,則正恐張霸之偽《百兩篇》,是依附緯說而來。緯說以百二篇為《尚書》,十八篇為《中候》,《中候》后來流行于世,其篇數(shù)既實在,而與百二篇配合,較有理由。張霸之偽《百兩篇》依附緯說,也是較有理由的。張霸之偽《百兩》,在當時即已發(fā)覺,造緯說者,又何必依此偽說呢?孔疏所云,實臆斷不足信。”仔細分析則會發(fā)現(xiàn),皮、張二人所言不足為訓。因為《漢書》已明言張霸造作百兩篇,皮氏更疑百篇外不知增益何篇,此相牴牾。不可據(jù)此斷定張霸百二《尚書》與《尚書緯》究竟孰先孰后。

      另外,以十八篇與百二篇相配合合理作為理由顯然牽強,而且張霸偽書雖然在當時就被發(fā)現(xiàn)了,但在民間尚有流行。因此,我們或可斷言,《尚書緯》成書于張霸偽造 “百兩篇”之后,而且,由于《尚書緯》已提及《尚書中候》,我們則可以進一步推斷, 《尚書中候》形成于也在《尚書緯》之前。

      (三) 《尚書緯》的內(nèi)容

      1.祥瑞與災(zāi)異

      作為政治興衰的晴雨表,祥瑞和災(zāi)異的哲學基礎(chǔ)是天人感應(yīng)學說,董仲舒言:“美事召美類,惡事召惡類,類之相應(yīng)而起也”,故“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zāi)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8]2498。讖緯文獻中充斥著這樣的政治神話敘事,《尚書緯》自然也不能例外。如果政治清明便會有祥瑞出現(xiàn),譬如神鼎、玉璧之類的神器,如《尚書·帝驗期》:“西王母獻舜白玉琯及益地圖?!倍啾戎?,災(zāi)異的表現(xiàn)形式更加多樣,凡自然界陰晴風雨的失序及一切不正常的現(xiàn)象都可以成為災(zāi)異的表征。有些無疑是想象的結(jié)果,現(xiàn)實世界則不大可能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尚書緯》中的災(zāi)異敘事亦是詭怪非常,如《尚書中候》:“夏桀無道,天雨血[9]448。” 從科學的角度看,所謂“天雨血”應(yīng)該是微紅色和赭石色的塵土被帶入空中,并和雨點相混,一起落下來而形成的。而在我國古代,“雨血”被視為兇兆, 尤其是對君王的警示,《漢書·五行傳》引《京房易傳》:“歸獄不解,茲謂追非,厥咎天雨血;茲謂不親,民有怨心,不出三年,無其宗人?!庇衷唬骸柏说?,功臣戮,天雨血。”[8]1420

      2.感生與受命

      如《尚書中候》曰:“秦穆公出狩,至于咸陽,日稷庚午,天震大雷。有火下,化為白雀,銜箓丹書,集于公車。公俯取其書,言繆公之霸也,訖胡亥秦家世事[9]418。” 秦統(tǒng)一后,推周為火德,改秦為水德,尚黑?!渡袝た检`耀》記 載秦始皇白璧沈河,有黑頭公從河出,告訴秦始皇受命之符[9]358。對此,讖緯也曾埋下伏 筆,《尚書·中候》曰:“皋陶于洛見黑書[9]408?!?總之,按照五行生克推排的五德終始演進模式,一切帝王受命與朝代興替都能融入歷史大語境中,并獲得合理的解釋。

      感生與受命是緊緊相連的兩個話題,受命者感天生,感天生者受命。所謂的受命是指上天宣布某人為王,開辟朝代。在讖緯敘事中,最常見的受命之符是河圖洛書。它通常的敘事模式是 天帝派神馬或龍馬、鳳凰等授予某人河圖,或使洛水神龜獻洛書,以此作為天命的依據(jù)?!渡袝よ^鈐》:“河圖,命紀也,圖天地帝王終始存亡之期,錄代之矩[9]378?!?既然是帝王終始之期,實即新舊兩代圣王的交接之期,那么天賜河圖洛書也就成了兩代君主禪讓的大典,所以我們在緯書中經(jīng)??梢宰x到“沈璧觀河”之禮,這實際上也是在預測天意[10]。

      3.玄圣與素王

      孔子對于緯書來說具有非凡的意義,沒有孔子,作為經(jīng)學附庸的緯書便失去了存在的理據(jù)和價值,故緯書中關(guān)于孔子及其門徒的記載非常豐富[11]。內(nèi)容歸納起來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是孔子的出生,二是為漢制法。鄭玄注《中候·敕省圖》曰:“感五帝座星者稱帝[9]440。” 孔子本應(yīng)該受命為王,但他是黑龍之子,無法繼承屬木的周朝之命,故而被稱為“素王”,也就說有帝德無帝位。上天也因此賦予他特殊的使命,即為赤命的漢制法。

      4.神話與傳說

      《尚書》 本是歷史文獻的匯編,漢讖緯亦賦之以神性 。《孝經(jīng)緯援神契》:“《書》考命符授河?!?謂《書》記授《河圖》《洛書》事,以考命符,《書》不僅是先王的陳述,同時也成了天命的記錄?!渡袝曡^鈐》云:“尚者,上也,上天來文象,有節(jié)度;書者,如也,如天行也?!庇衷疲骸啊稌穭?wù)以天言之,因而謂之書,如尚以尊之?!薄洞呵镎f題辭》云:“《尚書》者,二帝之跡,三王之義,所以推期運,明命授之際。書之言信而明天地之情,帝王之功。”《書緯》云:“孔子求《書》,得黃帝玄孫帝魁之書,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斷遠取近,定可以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為《尚書》,十八篇為《中候》。”

      《刑德放》沿襲 《尚書·呂刑》中呂侯對周穆王的勸誡,言治理下民時要恭敬地接受天命,“明德慎罰”。對歷史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尤其是對殷朝覆滅的反思,使得周朝謹慎承接天命,并強調(diào)賢君對于萬民的福澤,才會長享國祚,這也是 《呂刑》 中的主旨。 但是值得關(guān)注的是,《尚書緯帝命驗》中為了抬高 “刑德”的地位,對其中關(guān)鍵人物 “呂侯” 進行了神化:“季秋之月甲子,有赤雀街銜丹魯入豐,止昌戶,拜稽首,至于磻谿之水。呂尚釣涯,王下趣拜曰:公望七年,乃今見光景于斯。答曰:望釣得玉璜,刻曰:姬受命,呂佐旌。遂置車左,王躬執(zhí) 驅(qū),號曰師尚父[9]371?!?赤雀為火德祥瑞,也是堯后之暗指。銜丹書而至昌戶,預言姬昌受命。赤雀導引姬昌求拜呂尚, 極言賢君禮賢下士的同時,也凸顯出呂尚輔佐姬昌之功績,全然是對呂侯的神化。

      三、《尚書緯》的天學內(nèi)容

      作為漢代社會生活的一個獨特現(xiàn)象,讖緯是研究漢代文獻所無法輕易避開的一個重要話題。在對讖緯文獻進行了初步整理、歸納之后可以發(fā)現(xiàn),一方面,天文是漢代讖緯中比重最大、內(nèi)容最豐的部分,其內(nèi)容涵蓋了日月、恒星、客星、行星、彗星、流行、隕石、風云、氣霧、雷電等方面,幾可視為古代天文學著作;另一方面,讖緯又是漢代天人感應(yīng)思想的重要載體,讖緯天文資料處處滲透著讖緯學說的思想,是了解讖緯文獻的重要切口。

      所謂“天學”,顧名思義,即是與天相關(guān)的學問,它超出了“天文學”的范疇而自成一個完整自洽且為古代中國所獨有的體系。其中既包含著客觀的天文歷法知識,也涵蓋了對天象、天體、宇宙的思考,對天人關(guān)系的追問,甚至占卜、崇拜等術(shù)數(shù)內(nèi)容,可謂體、道、術(shù)兼?zhèn)洹木晻嬝慕Y(jié)果來看,“春秋緯”“孝經(jīng)緯”“尚書緯”“易緯”以及較晚出的“河圖緯”“洛書緯”等都有許多涉及天文及星象占測的材料,而這其中又有不少是對《史記》中所涉天學內(nèi)涵的繼承、發(fā)揮與改造。

      古人對天的詮釋眾說紛紜,但總也躲不開高與大的直觀印象。“天,顯也,在上高顯也”;“天,坦也,高爾遠也”;“天,顛也,至高無上,從一大?!倍斡癫米ⅲ骸邦嵳?,人之頂也。”“天”的甲骨文字體 (如J0015)象一人形,如甲骨文有“疾天”一詞,即意為“疾頂”或“頭頂生病”,“后天用為天地之天,則為借音字。”[12]王國維《觀堂集林》謂:“古文天字本象人形?!兑住逢伊浩淙颂烨邑?。馬融亦釋天為鑿頂之刑,是天本謂人顛,故象人形?!元毺钇涫渍撸刂渌笾幰??!?“而’天’之能被采用于周金以代,大約即以人之上端表明其位置,著重其指意,而用以稱頭頂上面的蒼穹長空了。兼具自然及神明兩義的天,也可見天的本義中,自然義甚為濃重,當只能歸于其原義即是自然義?!瘪T友蘭在《中國哲學史》一書中曾經(jīng)對天作過性質(zhì)上的分類,將之劃分為五種:物質(zhì)之天,主宰之天,運命之天,自然之天和義理之天。在他看來:“《詩》《書》《左傳》《國語》中所謂之天,除物質(zhì)之天外,似皆指主宰之天[13]?!?/p>

      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早期社會仍然延伸著巫術(shù)信仰,即“自然界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人的行為[14]”。古人往往將這種“互滲”情感寄托在自然崇拜上,而在所有自然現(xiàn)象中,最富神秘和象征意味,又令人尊戴的,就是人所共戴的天?!疤臁钡挠^念正式形成于何時,至今眾說紛紜,一種較為普遍的說法是它形成于周代,譬如郭沫若就曾在《先秦天道之進展》一文中,以卜辭為根據(jù),指出殷末雖有“天”字,但絕非神稱;陳夢家先生也認為,“殷代的帝是上帝,和上下之’上’不同。卜辭的’天’沒有作’上天’之義的?!臁^念是周人提出來的[15]。” 天學部分作為讖緯之學核心,充分運用齊文化中的原始崇拜、神仙災(zāi)異、陰陽五行、黃老刑德等觀念和思想,建立起宇宙萬物復雜的聯(lián)系,更將君權(quán)和政事納入“天”這一至高至圣神的掌管之中,使得萬事相互牽制,既使人能夠發(fā)揮積極的能動性,也使高高在上的統(tǒng)治者建立起對天的敬畏,從而將人的能動性控制在適宜、穩(wěn)定的范圍之內(nèi),最終完成了讖緯及其制作者——方士化的儒生們干預政治、為國家建立思想綱領(lǐng)的構(gòu)想。

      《尚書緯》近半數(shù)為天文表述,無論是星象還是災(zāi)異,都將其納入了陰陽五行的天學體系,在對 《尚書》 經(jīng)義進行闡釋時,很大程度都將其置于緯書的天學觀念下進行解讀,并傾向其自然本義,通過外在的客觀性作為其話語體系的基礎(chǔ),以增益其解經(jīng)的可信度。

      “曰若稽古”是 《尚書》追敘往事的開篇之語?!渡袝暋丰尅盎睘橥?,釋古為天,曰若稽古也即同天,之所以在追溯往事時上升到天的層面,是因為天為恒久,同時這也是早期天命觀的反映。人們對天逐漸附會以意志與意圖,對于上天莫名的敬畏與崇拜決定了“天”在緯學中的至高地位。對于 “欽若昊天”諸家解釋也不同。今文歐陽說中,春曰昊天,夏曰蒼天,秋曰旻天,冬曰上天,總曰皇天。今文經(jīng)學家將昊天置于四時之中。分命名之。 《尚書緯》 則認為 “天有五號,各因所宜稱之。尊而君之,則曰昊天。元氣廣大,則稱旻天。自上監(jiān)下,則稱上天。 據(jù)遠視之答蒼蒼然,則稱蒼天[9]390?!?《尚書緯》中把“昊天”“旻天”“上天”意志化,附會了更多的政治功能,義理傾向更濃。

      《尚書緯》以其“讖緯”性質(zhì)而長期為經(jīng)學研究者所廢棄。但漢代讖緯之書往往醇駁相雜,雖有諸多荒謬之處,但其中的內(nèi)容及思想傾向,不可輕易忽視。今日研究漢代《尚書》,可資參照的直接材料混雜難辨,若能充分利用 《尚書緯》 中的有關(guān)內(nèi)容,不僅有考校 《尚書》 文本之用,審定訓詁之宜,也能了解其背后的時代思想和社會面貌,對漢代 《尚書》 研究大有裨益。

      [1] 顧頡剛.漢代學術(shù)史略[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

      [2] [漢]許慎撰.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3.

      [3] 安徽古籍叢書編纂委員會.余正燮全集[M].黃山:黃山書社,2005:689.

      [4] [宋]范曄.后漢書·方術(shù)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65:1026.

      [5] 班固.漢書·藝文志[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55.

      [6]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M].北京:中華書局,1959.

      [7] 張銘洽.長安學叢書·張西堂卷[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1:486.

      [8] [漢]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4.

      [9] 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緯書集成[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10]冷德熙.超越神話[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107.

      [11]周予同.周予同經(jīng)學史論著選集:緯讖中的孔圣與他的門徒[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292-310.

      [12]趙誠.甲骨文簡明詞典[M].北京:中華書局,1988:186.

      [13]馮友蘭.中國哲學史[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281.

      [14]卡西爾.人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118.

      [15]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M].北京:中華書局,1988:581.

      2016-12-28

      劉圓婧(1995-),女,安徽淮南人,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電話:17865198526。

      I206.2

      A

      1671-4733(2017)02-128-04

      猜你喜歡
      讖緯尚書
      《東漢文學思想史》《讖緯思潮與漢代文學思想》
      文學與文化(2022年3期)2022-11-19 02:31:38
      節(jié)錄《尚書·君奭》小楷
      草堂(2022年7期)2022-10-22 02:00:20
      劉秀信不信讖緯
      華聲(2022年3期)2022-04-27 01:38:37
      《尚書》中“迪”釋為“由”新探
      尚書·禹貢
      寶藏(2017年2期)2017-03-20 13:16:48
      讖緯:無益經(jīng)典 有助文章
      ——以王嘉《拾遺記》為例
      “鐵嘴尚書”的口疾
      論漢賦創(chuàng)作對讖緯的影響
      略論讖緯書在《漢志》《隋志》中的區(qū)別待遇
      論《紅樓夢》“讖”文本化的自覺成熟性
      桦甸市| 恩施市| 辽阳市| 陵水| 栾城县| 宜宾市| 浙江省| 平凉市| 兴业县| 方山县| 祁门县| 榆林市| 永安市| 格尔木市| 南昌市| 台北市| 北安市| 株洲市| 塔城市| 丹东市| 临颍县| 长寿区| 青海省| 家居| 鹤壁市| 枣庄市| 宁安市| 高州市| 沙湾县| 星座| 普定县| 双鸭山市| 朝阳区| 维西| 定结县| 卢湾区| 密云县| 朝阳市| 星子县| 巨鹿县| 诸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