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論章學誠吏治改革思想與主張*

      2017-03-09 15:44:04薛璞喆賀淑紅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1期
      關(guān)鍵詞:章氏虧空設法

      薛璞喆,賀淑紅

      (1.商洛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陜西 商洛 726000;2.商洛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公共基礎教學部,陜西 商洛 726000)

      試論章學誠吏治改革思想與主張*

      薛璞喆1,賀淑紅2

      (1.商洛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陜西 商洛 726000;2.商洛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公共基礎教學部,陜西 商洛 726000)

      章學誠素以史學成就而聞名,歷來學界對章氏之研究多集中于史學方面,但是除了史學成就外,章氏在《上執(zhí)政論時務書》、《上韓城相公書》等文章中詳細論述了“設法”彌補虧空是乾嘉時期吏治問題的根源,具體表現(xiàn)在其滋生貪污腐敗、毀壞人才、誘人犯科、貪墨公款等方面;同時章氏也提出了相應的改革主張,即嚴懲有度、抄沒家產(chǎn)、轉(zhuǎn)變考核標準、裁革陋歸等;章氏吏治改革思想主要來源于其變革和進化的社會發(fā)展史觀。這對我們?nèi)媪私庹率系膶W術(shù)思想具有重要意義。

      吏治思想;改革主張;章學誠

      章學誠素以史學成就而聞名,歷來學界對章氏的研究也多集中于史學方面。但是除了史學成就外,章氏還有論述嘉慶時期吏治問題及其改革主張的文獻,如《上執(zhí)政論時務書》《上韓城相公書》《再上韓城相公書》《三上韓城相公書》等?;仨鴼v來圍繞章學誠的研究,學者們往往從史學的角度展開論析,而少有對章氏吏治改革思想進行探究的成果,①最早關(guān)注章學誠吏治改革思想的是胡適先生,其在《章實齋先生年譜》中云:“一言‘設法之弊,非特損下,抑且損上’。皆重要的史料……先生此書,至今讀之,幾同先知之預言。其主張籍抄貪官之家產(chǎn)以抵補虧空,在當日真是大膽之言,雖至今日,猶可采用。”(見胡適《章實齋先生年譜》,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274、275頁。)其后,1994年葉建華先生在《史學月刊》第五期刊發(fā)《試論章學誠的社會政治思想》一文,從“三王不相襲,五帝不相沿”的社會變革思想、“以吏治為急”的政治改革以及“時會使然”的人才論三個方面論述了章學誠的政治思想。2011年,倉修良、葉建華《章學誠評傳》一書辟專章論述章學誠“倡言改革的社會政治思想”,認為主張社會變革、社會進化,是章學誠社會政治思想的核心。筆者也較為贊同二先生之觀點,并在文中有所體現(xiàn)。就章學誠所論吏治問題之根源,倉、葉二先生有所提及,但未作深入分析。因此,筆者在前輩學者的基礎上,就章氏所提出的“設法”彌補虧空是吏治腐敗之根源的觀點作進一步的探析,以期有裨益于章學誠學術(shù)思想之研究。尤其是章氏經(jīng)世致用思想在政治方面的實證舉隅與方法透析。筆者以為,章氏“設法”彌補虧空是乾嘉吏治問題的根源的觀點是最有價值的發(fā)現(xiàn),也符合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改革主張源于其社會變革和進化的發(fā)展史觀,故非常有必要進行專題闡析。本文試就章學誠吏治改革思想與主張為中心展開討論,以期有補益于章學誠學術(shù)思想的研究。

      一、章氏對乾嘉吏治問題的評析

      “康乾盛世”后,清廷的社會問題逐漸突顯了出來,尤其是嘉慶初期府庫空虛、盜匪猖獗、吏治腐敗等成為當時社會的主要問題。對此,清廷于嘉慶四年(1799)決定問計于民,向民間征集治理時務之策,嘉慶皇帝于是年五月,頒詔曰:“求治之道,必期明目達聰,廣為諮諏,庶民隱得以周知?!盵1](P79)我們知道,章學誠雖未曾登科入仕,但其做過畢沅等達官貴要之幕僚,又游歷南北各地,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象較為熟悉,正是章氏所謂:“以貧賤之故,周游南北,于民生吏治,聞見頗真?!盵2](P329)于是,章氏借朝廷問計于民之機,撰述了《上執(zhí)政論時務書》《上韓城相公書》等議論,并進呈時任東閣大學士王杰(陜西韓城人)、侍御史曹定軒等,著重闡述了當時的吏治腐敗現(xiàn)象——“設法”彌補虧空。筆者以為,其議論辨析有理,系統(tǒng)嚴謹,較為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象。

      對于嘉慶初期朝廷所面臨的社會問題,章氏在《上執(zhí)政論時務書》一文中指出:

      今之要務,寇匪一也,虧空二也,吏治三也……州縣倉庫空虛,緩急俱不可恃,此本根之說。[2](P328)

      顯見,寇匪猖獗、府庫虧空、吏治腐敗是當時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其中最為關(guān)鍵的是“州縣倉庫空虛”。眾所周知,財政是國家行使政治權(quán)力的基礎,府庫虧空則會動搖清政府的統(tǒng)治。在章氏看來,造成“倉庫空虛”的根源是“設法”之風的盛行,其云:

      情知虧空為患而上下相與講求彌補,謂之設法。天下為未有盈千百已虧空之項,只此有無出納之數(shù),而可謂彌補之法者也。設法者,巧取于民,治別名耳。[2](P327)

      所謂“設法”即彌補之法,是指州縣官員情知倉庫虧空,而與上司下吏“講求彌補”,巧立名目,搜刮民財,以彌補虧空。當然,“設法”現(xiàn)象并不是在嘉慶時候才開始出現(xiàn)的,早在乾隆三十年(1765),湖南巡撫李因培曾因倉庫虧空而“設法”彌補,被乾隆皇帝以加重農(nóng)民負擔為由,重罰其罪。這是“設法”最早的案例。而乾隆時期只是個別州縣偶然發(fā)生的案例,但是在嘉慶時期卻“率土成風”,[2](P327)成為官場上的普遍現(xiàn)象。這種“設法”所帶來的影響是極其惡劣的,集中表現(xiàn)在滋生貪污、毀壞人才、誘人犯科、貪墨公款等。

      首先,滋生貪污。在章氏看來,如果吏治清廉,倉庫虧空僅是一個數(shù)目,量民力而分年填補,也不失為一種良方。然而,現(xiàn)實卻并非如此,不少官員借機“設法”貪污。對此,章氏論曰:

      蓋既講設法,上下不能不講通融。州縣有千金之通融,則胥役得乘而牟萬金之利;督撫有萬金之通融,州縣得乘而牟十萬之利。孟子云:“何以利國,必至立身利家?!鄙舷陆徽?,理勢然也。[2](P327)

      章氏認為,嘉慶時期“設法”成為官員之間相互“通融”的一種常見方式。這種“通融”具體表現(xiàn)在督撫“通融”州縣官員“設法”彌補虧空“萬金”之數(shù),州縣官員便可通過“設法”“牟十萬之利”;州縣暗許胥役征收“千金”以補虧項,但胥役可借此時機“牟萬金之利”,這一來二去中間,竟有十倍之差別。督撫與州縣、州縣與胥役“上下交征”。章氏也借孟子名言,諷刺了這種因“設法”而產(chǎn)生的貪污現(xiàn)象。

      其次,毀壞人才。人才是國家機器運轉(zhuǎn)的關(guān)鍵因素,由于“設法”現(xiàn)象的普遍存在造成了官員在選舉人才的過程中,不以才能德行為標準,同時也會導致清廉之官趨于時勢而想方“設法”。章氏《上執(zhí)政論時務書》云:

      自有設法以來,而督撫不能不以設法之巧拙,定為人地之相宜……況州縣多由科目出身,讀書初入仕途,正如素絲,全視所然,如督撫專以吏治民生為課,則稍近中才以上,誰不勉為賢良。今以韋布書生,初膺民社,正恐聞道無由而趨謁大吏。首請指揮,即令肩承前官累萬盈千虧項,責以分卯限年,設法彌補。強者欲矯名節(jié)而無從,弱者欲退初服而無路,惟有俯就羈勒,馳驅(qū)于習俗之中,久且心與之化。而不肖者之因以為利,又無論矣。然則人才為設法之所悮,豈少也哉。[2](P327)

      顯然,自“設法”之風盛行后,督撫選拔人才是“以設法之巧拙”為標準。對此,章氏重點闡釋了“設法”毀壞人才的三種表現(xiàn)形式:其一,官場既講“設法”,其屬吏固然以“善于設法”,才能獲得上司的認可,遂使他們把“設法”斂財和填補虧項,作為生存或遷轉(zhuǎn)的主要途徑,而不以“吏治民生”為務。其二,州縣官吏多由“科目出身”,初入仕途難免為官場潛規(guī)則所習染。而督撫用人以“設法”為先,這些初入仕途之官,會迎合上司,運用“設法”,填補虧空。其三,初入仕途之官,往往“肩承前官”所遺留下來的虧項,而督撫又“責”其以設限彌補,從而導致能力稍強者不顧名節(jié)操守,能力稍弱者雖心有不愿,但受官場風氣驅(qū)使,不免亦流于設法的“習俗之中”。

      再次,誘人犯科?!霸O法”的這種弊端集中表現(xiàn)上司“責令”下屬,“設法”捐補前任之虧項,但事發(fā)受罪而無可伸冤,章氏曰:

      但聞有初任人員,前官已多虧空,其人拘謹,不肯接收,大吏責令肩承,許其冒捐抵補,補后亦未再捐,其后竟罹重罪,無可伸冤。此雖往事,但為設法之起,保無誘人犯科,事敗或驅(qū)于陷阱,而非其罪也。是種種意料難測,筆墨難磬之弊,皆由設法而生也。[2](P328)

      章氏認為,有初任官員因前任虧空太多而“不肯接收”,其上司“責令肩承”并允諾其“冒捐抵補”,其后因此獲罪,竟無處伸冤,只能自己承擔牢獄之災。由此觀之,“設法”使那些“拘謹”的官員作奸犯科,誘其犯罪。

      最后,貪墨公款。國家大型工程本是利民的好事情,如水利等工程以及國家賑災等,但是很多官員在權(quán)衡是否興修的過程中,是以“侵漁若干”為標準,與上司通謀,貪墨國家工程款項和賑災款項。章氏有曰:

      國家重民疾,水旱災蝗,不惜千萬帑幣,以拯民難,官吏借端浮冒,上司通同徇隱,以為設法之不得不然。往往有倍徙實賑之數(shù)矣。國家重民事水利隄閘,守衛(wèi)城垣,祈保祠宇,一切工程,不惜千萬幣金,以利民生,官吏往往先為設法起見,度其可以侵漁若干。然后奏請興舉,不特上司通謀,抑且賄屬部議,亦云設法之不得不然……蓋明奏不過如數(shù)挪移,設法之為浮冒,則冒支十萬,彌補所虧之數(shù),斷不能滿五萬,緣非上下相蒙不可,為此而旁分中飽,所去固已多矣。[2](P327)

      官員貪墨公款集中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國家賑災款、國家工程款。官員往往借此機會與上司合謀,“借端浮冒”,侵吞用于“水旱災蝗”的專用款項。對于國家用于“水利隄閘”“守衛(wèi)城垣”“祈保祠宇”等國家工程,他們與上司通謀,賄賂下屬,并將其冒支之數(shù)“挪移”,彌補虧損,“旁分中飽”,用于民事的公款便所剩無幾。章氏聽聞某總督在賑災之際,浮請數(shù)百萬賑災金,除了自己私吞部分之外,將其全部用于彌補虧空較為嚴重的州縣。

      較之同時期的看法,章氏的觀點是最獨特的,認識也是最為深刻的。其他人對時政的看法大多是就事論事,對于吏治腐敗問題多是言其貪污受賄或?qū)е旅裆虮值?,如《清史稿·洪亮吉傳》載:“十余年來,督撫藩臬之貪欺害政比比皆是……出巡則有站規(guī)、有門包,常時則有節(jié)禮生日禮,按年則又有幫費,升遷調(diào)補之私相饋謝者尚未在此數(shù)?!盵3](P1103)又如張惠言上書云:“方今官吏憒憒惟利私是騖,民生之計視若越人之肥瘠?!盵4](P11)同時,汪輝祖在嘉慶四年九月給東閣大學士王杰的上書中言:“食用百物俱比往歲更昂?!盵5]由此可見,相比較而言,同時期的學者對吏治問題的看法多言其現(xiàn)象,而章氏卻能從繁亂的社會現(xiàn)象中縷析出吏治腐敗的根本原因,即“設法”現(xiàn)象。據(jù)筆者查證,在嘉慶時期,基本上還沒有學者對清代官場“設法”現(xiàn)象及影響進行深入透析的文獻和論作。因此,章氏“設法”是吏治腐敗的根源的認識是最為深刻的。

      據(jù)上可知,通過疏析章學誠對乾嘉吏治問題的評述,他指出了府庫虧空是當時最為關(guān)鍵的社會問題,而官員上下通融、巧立名目“設法”彌補虧空是其根源;其弊端集中表現(xiàn)在滋生貪污腐敗、毀壞人才、誘人犯科、貪墨公款等方面。筆者以為,章氏對嘉慶初期吏治問題的深刻認識和整體把握,應該是他改革主張的重要前提。

      二、改革主張的內(nèi)容

      清嘉慶四年(1799),章學誠已六十二歲,其身處熱議時政策論的浪潮之中,基于對官場“設法”弊病的深刻認識,也加入了建言獻策的行列,充滿激情地提出了自己的改革觀點。筆者認為,章學誠在《上執(zhí)政論時務》《上韓城相公書》《上尹楚珍閣學書》等文章中的論議,層次明晰,辨析有理,乃后世認識嘉慶朝政治史的珍貴資料,特別是他一針見血地指出“設法”的權(quán)利掌控于督撫,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主張,系統(tǒng)嚴謹,多有獨到精辟之處。

      對于整飭“設法”之弊,章氏借鑒了乾隆皇帝對李因培案的處理方式,嚴懲不貸。雖然“設法”現(xiàn)象是吏治問題的根源,但與其最息息相關(guān)的是官員本身,故章氏改革主張的內(nèi)容主要是針對督撫、州縣官員及其屬吏伍役的。其改革主張的內(nèi)容體現(xiàn)在如下四個方面:第一,針對“設法”現(xiàn)象,章氏提出了獎勵廉吏,嚴懲有度。章氏指出:

      然欲清吏治,必勵廉隅,必使州縣先無法外之累,然后可以責其守法……或歷數(shù)省督撫,一旦議罰過重,一省力不能辦,而他省門生故吏,處當?shù)勒?,勢自不能坐視,是一省之殃,累?shù)省矣……竊謂因公之用,例不報銷,但須核實無虛,當籌閑款抵補,不必坐派捐廉。[2](P328)

      所謂“廉隅”即是指品行端正、剛正不阿的官員。章氏在此著重闡釋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獎勵品行端正的良吏,樹立官場模范(對于“無法外之累”下文詳述),然后責令其他官員遵守法規(guī);另一方面在嚴厲懲治因“設法”而獲罪的督撫時,應該節(jié)持有度,切勿“議罰過重”而導致其“門生故吏”百般阻撓,因一省之獲罪而牽連多省。對于因督撫獲罪而受牽累的州縣官員,章氏不主張深入追究,但必須核實其“因公之用”,不予以報銷,同時也不建議州縣官員捐獻除正俸以外的養(yǎng)廉銀。由此可見,章氏獎勵廉吏,嚴懲有度是一種恩威并施的舉措,這樣既給官員樹立了學習的楷模,也對其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第二,督撫是“設法”權(quán)的操縱者,對此章氏認為應該抄沒其家產(chǎn),以補虧空。章氏《上執(zhí)政論時務書》云:

      督撫如犯贓私,自宜抄沒家產(chǎn),如其因公之誤,并可如律議處,罰廉罰賠,動以累干萬計,彼非素封鉅富,勢必輾轉(zhuǎn)累人,即使不盡于屬下,孰非朝廷編戶,總為損下益上,而不肖督撫,轉(zhuǎn)籍以恣剝削者更無論矣。今使法外之累皆去,則官方整飭,民困立蘇。[2](P327)

      “設法”的操縱權(quán)在于督撫,故章氏此項主張是針對督撫而言的,他認為如果督撫“犯贓私”,這里的“贓私”有兩層含義:其一是因“設法”所犯,章氏主張“抄沒家產(chǎn)”;其二是“因公之誤”,應該“如律議處”。由此可見,在對待因“設法”而貪贓的督撫非常嚴重,甚至是非常極端的觀點。

      第三,為了避免官員“受法外之累”,章氏主張減免虧空,轉(zhuǎn)變考核標準?!度享n城相公書》云:

      前州縣有虧空,不敢聞于上官,未既漸尚于道府,未既竟白于撫藩矣。其后官場相見,浮夸之吏轉(zhuǎn)以多負虧空為能,矜言飾說,并以多虧為挾制督撫之計……夫吏治清平,上下安以義分,上也。吏治民生,均不可問矣。夫督撫無賠罰之累,則潔身受吏屬吏之餌挾,州縣無法外之累,則潔身而不受吏役之餌挾,所謂無欲則剛,國家宜為臣工養(yǎng)剛氣也。于是乎寬之以文綱,勵之以廉隅,優(yōu)之以歲月,課之以治功,全中才以稱其器使,拔循卓以樹厥風聲,督撫考成,一以察吏之得失為憑,州縣考成,以以民事之舉慶為主。[2](P330)

      這里,章氏所謂督撫“賠罰之累”是指“浮夸之吏”以虧空要挾督撫,允其“設法”之諾,進而中飽私囊,故他認為要讓督撫“無賠罰之累”的辦法就是減免虧損。這樣督撫方能以“潔身”而拒“屬吏”之“餌挾”。上行下效,州縣亦能以“潔身”而拒“吏役”之要挾,如此而已才能達到“無欲則剛”的官場新風氣。在此基礎上,對于官員的考核標準,章氏認為考核督撫是以“察吏治得失”為標準,州縣官員的考核則是以“民事之舉慶”為準則,“優(yōu)之以歲月”,可扭轉(zhuǎn)以“設法”為考核標準而毀壞人才的弊端。

      第四,“設法”現(xiàn)象是官場上的陋規(guī),故章氏提出了裁革陋規(guī),奉公守法的主張。其在《再上韓城相公書》一文中云:

      律令無文,故曰陋規(guī)。明閑相安已久,亦不復覺為陋矣……是以徒設具文而不能踐行也。由州縣而推之書吏伍役,責其奉公守法,毋為奸蠧可也。書吏文冊照票,酌酬紙筆手工,伍伇拘緝傅喚,量給酒飯足力,人情物理皆然,是以徒懸禁令而不能遵也。凡若此者,律令雖無弛禁之文,當官自有原情之論,州縣所謂陋規(guī),不過如是等例,未有虧空之前,固己入是,不見有馀,則既有虧空之后,欲藉是以彌補,勢必不給,是一切所謂日朘月削,閭閻不可朝夕安者,無怪其藉口矣。夫陋規(guī)無明文,上官得以成數(shù)約之,設法彌補,亦無明文,上官不得以成數(shù)約之,前書所謂上下通融,轉(zhuǎn)可因以為利是也。然則設法不禁,則吏治必不可清,吏治不清,則虧空轉(zhuǎn)不易于彌補,有司方藉設法以為利己之謀。[2](P329)

      疏析章氏的議論,有兩點值得重點關(guān)注:其一,律令沒有明文禁止的習氣,被稱之為“陋規(guī)”,比如“人情物理”;因其盛行時間較長,人們便習以為常,從而導致了律令徒有虛文。對于這種陋習,章氏主張應該用強制的手段,命令從州縣官員到雜役“奉公守法”。其二,在諸多陋規(guī)當中,“設法”的為患最深,正如上述資料所說“設法不禁”“吏治必不可清”,從而無法扭轉(zhuǎn)州縣府庫虧空的局面,長此以往清政府的統(tǒng)治便會受到威脅。因此,對于“設法”應該明文禁止,同時責令州縣一下的官員奉公守法。很顯然,章氏的這個主張是針對州縣官員的;在章氏的吏治改革思想中,督撫是“設法”現(xiàn)象的操控者,而州縣官員則是處于從屬地位,故章氏主張采取明令禁止,責令奉公守法。

      以上改革主張,都是章氏針對“設法”現(xiàn)象的流弊滋生的吏治腐化問題所作的整治措施。從中不難看出,章氏吏治改革的思路還是從“人治”的角度去克服官僚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弊病。從這個角度看,章氏的如上措施也很難從根本上改變澄清吏治這個艱難的命題,尤其是抄沒家產(chǎn)的主張,甚至有些極端。但是,僅就嘉慶時期官場“設法”現(xiàn)象而言,這四項措施是有現(xiàn)實的可操作性的。首先,采取的所有改革措施,抓住了“設法”現(xiàn)象最關(guān)鍵的操控對象——督撫,如果沒有督撫的暗許或私利,州縣官員的“設法”彌補問題便失去了保護傘,對此章氏主張恩威并施,不可過度打壓,正是章氏所謂:“愚以為整飭吏治,不但不可過取,亦不可過有興也?!盵2](P331)這是嚴禁“設法”現(xiàn)象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故章氏的改革主張中有三項是針對督撫而言的。其次,從程度上來講,章氏主張在小范圍內(nèi)嚴懲以“設法”牟取私利的督撫,能對其他督撫起到警示作用。章氏也注意到減免之前虧項,減輕督撫的“法外之累”。同時也注重獎勵品行端正的良吏,為其他官員樹立良好的楷模。而對于州縣官員則采取個別嚴懲,重點罰金的措施,如上文所述,不給其報銷因公費用,也不給其捐獻養(yǎng)廉銀,這個主要是經(jīng)濟上的懲罰。最后,從改革方式上看,章氏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在重點打壓和嚴懲的基礎上,以引導其潔身自好,嚴格考核標準,課以治功等方式,逐漸扭轉(zhuǎn)官場“設法”的陋規(guī)。

      簡而言之,章學誠吏治改革思想借鑒了乾隆皇帝對李因培案的處理方式,主要內(nèi)容有獎勵廉吏,嚴懲有度;抄沒家產(chǎn),以補虧空;減免虧空,轉(zhuǎn)變考核標準;裁革陋歸,奉公守法等。章氏的改革主張的思路,還是從“人治”的角度去克服官僚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弊病,雖然它很難改變澄清吏治這個艱難的命題,但是僅就嘉慶時期官場“設法”現(xiàn)象而言,這四項措施是具有現(xiàn)實的可操作性的。

      三、吏治改革思想的來源

      章學誠對吏治問題的認識,主要來源于其生活經(jīng)歷所得,而其吏治改革思想則來源于其學術(shù)思想,尤其是其所倡導的變革和進化的社會發(fā)展史觀,既是其吏治改革思想的來源,也是其改革主張的理論基礎。

      章氏吏治改革思想來源于“變易求通”的發(fā)展史觀,即認為事物的發(fā)展都是處在不斷變化的發(fā)展過程當中的,正是章氏所謂:“窮則必變,變必求通,而后可垂久,凡事莫不然也?!盵2](P67)當然了,社會制度和政治現(xiàn)象亦是如此,章氏在《原道上》篇中有非常詳細的論述,其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固諄諄然命之乎?曰:天地之前,則吾不得而知也;天地生人,斯有道矣,而未形也;三人居室,而道形矣,猶未著也;人有什伍而至百千,一室所不能容,部別班分,而道著矣。仁義忠孝之名,刑政禮樂之制,皆其不礙已而后起者也?!盵6](P119)由此顯見,由“三人居室”到“一室所不能容”,再到“仁義忠孝”,無不反映了人類社會不斷發(fā)展變化的特點。章氏又在《書教下》中舉例:“歷法久則必差,推步后而愈密……《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o傳實為三代以后之良法。”[6](P50,51)可見,“變易求通”的社會發(fā)展史觀要求不斷地改革社會弊病,才能持久地向前發(fā)展,這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章氏“變易求通”發(fā)展史觀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現(xiàn)實,即通今。其《說林》云:“所謂好古,非謂古之必勝乎今也,正以今不殊古,而于因革異同求其折衷也?!盵6](P351)可見,他并不贊同“薄古厚今”或“薄今厚古”的觀點,其真正目的是以古為鑒,“革異同”而“求折衷”,這正是博古通今,改革社會存在的諸多問題。對于改革的態(tài)度即是“折衷”。而對于博古通今、服務現(xiàn)實的途徑方式固然有多種途徑和方式,章氏作為一個學者,其服務現(xiàn)實的方式則是以學術(shù)經(jīng)世,正是其所言:“學問經(jīng)世,文章垂訓,如醫(yī)師之藥石偏枯,亦視世之寡有者而已矣。以學問文章,徇世之所尚,是猶既飽而進粱肉,既暖而增狐貉也。非其所長,而強以徇焉,是猶方飽粱肉,而進以糠秕;方擁狐貉,而進以裋褐也?!盵6](P354)眾所周知,經(jīng)世致用是古代史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之一,而釋讀史學與社會現(xiàn)實之間的關(guān)系則是經(jīng)世致用的根本立足點,它要求學者通過學術(shù)研究能夠協(xié)助治理國家與社會,包括治理當世之務、建言獻策等。在古代,知識分子與官僚體系的角色始終是彼此交融的,而后者往往是讀書人的終極目標,所謂“學而優(yōu)則仕”,章學誠亦不例外。章氏將這種方式也運用到了分析時政要務方面,將所有的社會現(xiàn)象作為一個“全體”,而不是“限于隅曲”,得出了“設法”是吏治之壞的根源的見解。其在《上執(zhí)政論時務書》又云:

      今之要務,寇匪一也,虧空二也,吏治三也?;蛑^寬陋規(guī)以補虧空,或謂裕軍實以彌寇患,愚謂此皆見癥而拘所主之焦腑也。蓋事雖分三,尋源本一,虧空之與教匪,皆緣吏治不修而起,故但以吏治為急,而二者可以抵掌定也。[2](P327)

      顯見,章氏在分析吏治腐敗的過程中,并不僅僅是局限于盜匪問題或是府庫虧空亦或是吏治腐敗之一隅,而是能夠以更寬廣的視野,強調(diào)“尋源本一”的內(nèi)在關(guān)系。章氏進一步說明了寇匪是緣何因吏治之壞而引起的,其曰:

      逆賊揚言,官逼民反,九重既知之矣。脅從中多良民,見寬大之詔矣。夫由官逼民反觀之,則吏治一日不清,逆賊一日得藉口以惑眾也;以良民脅從推之,則吏治之壞,恐亦有類于脅從者也。蓋事有必至,理有固然。[2](P327)

      這里,盜匪籍借“官逼民反”之說妖言惑眾,“脅從”良民參與造反。事實上,匪徒當中以良民居多,“吏治之壞”才是盜匪能夠脅從良民參與的根本原因。在章氏看來,只有肅清吏治才能消弱盜匪的力量?!袄碛泄倘弧敝袄怼保褪菑氖录斨刑剿髌渥畋举|(zhì)的內(nèi)容,故此說與章氏所謂“古人著書未嘗離事而言理”之理,[6](P1)是一致的,即道器合一的義理思想。正如上文所述,虧空也是因吏治之壞而引起的,最終章氏得出結(jié)論,“設法”是吏治之壞的根源,并分析了“設法”滋生貪污、毀壞人才、誘人犯罪和貪墨公款的四大弊病。可見,章氏對吏治腐敗現(xiàn)象的分析,運用了義理相通的指導思想,尋源探流,層層深入,章氏這種分析問題視野和方法是經(jīng)世致用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

      概而言之,章學誠吏治改革思想則是來源于其所倡導的變革和進化的社會發(fā)展史觀,他繼承了儒家“變易求通”的思想觀念,認為事物的發(fā)展都是處在不斷變化的發(fā)展過程當中的,章氏社會發(fā)展史觀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現(xiàn)實,即經(jīng)世致用;章氏作為一個學者,其服務現(xiàn)實的方式則是以學術(shù)經(jīng)世,章氏對吏治腐敗現(xiàn)象的分析,運用了義理相通的指導思想。

      四、小 結(jié)

      歸納全文,我們可獲知,章學誠借朝廷向民間征集治理時務策略之機,撰《上執(zhí)政論時務書》《上韓城相公書》等文章,其論析有理,層次明晰,多有獨到之見解。尤其是他揭示府庫空虛、盜匪猖獗、吏治腐敗等現(xiàn)狀弊病切中要害,指出了官員“設法”彌補虧空是吏治之壞的根源;通過深入分析“設法”彌補虧空之影響,認為其主要表現(xiàn)在滋生貪污腐敗、毀壞人才、誘人犯科、貪墨公款等方面;章氏闡述改革主張,從考察官員本身著手,力主嚴懲,提出了嚴懲有度、抄沒家產(chǎn)、轉(zhuǎn)變考核標準、裁革陋規(guī)等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章氏吏治改革思想來源于其所倡導的變革和進化的社會發(fā)展史觀,集中體現(xiàn)了儒家“變易求通”的學術(shù)思想。盡管章學誠的改革思想很難改變澄清吏治這個艱難的命題,但是它充分反映了學者對時政問題的分析方法和思維路徑,這對于開啟人們的思考是有意義的,當然也應是后世了解清代政治史較為重要的資料。

      [1]蔣梁冀. 十二朝東華錄[M]. 臺北:文海出版社,1963.

      [2]章學誠. 章氏遺書 [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3]趙爾巽. 清史稿 [Z]. 北京:中華書局,1977.

      [4]張惠言. 茗柯文補編[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36.

      [5]汪輝祖. 夢華錄余 [M]. 四部叢刊本.

      [6]章學誠.文史通義[M]. 葉瑛,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5.

      [7]倉修良,葉建華. 章學誠評傳[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8]俞鋼,薛璞喆. 章學誠“交相裨益”學術(shù)觀念的內(nèi)涵及影響 [J].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16(1):123

      [責任編輯 鐵曉娜]

      On the Reform Opinions about the Official Administration of Zhang Xuecheng

      XUE Puzhe1,HE Shuhong2

      (1.Law school, 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726000,China;2.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China))

      Zhang xuecheng is famous for his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and scholars also focused on the historical theory of his works. Besides, his papers “ Shang Zhizheng Lun Shi Wu Shu” and “ Shang Han Cheng Xiang Gong Shu” pointed out the reason of the official corruption is the “try”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fall. The harms are exposed in the breeding of corruption, destruction, crime, and corruption of public funds etc; His reform opinions about managing officials derive from the changes and evolutions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history; he advocated rewarding the honest and upright officials, punishing the people with different degrees, confiscating property, filling the deficit reduction, changing the assessment standards and the old rules, respecting justice and abiding by the laws and so on. This paper is meaningful for us to understand his academic thoughts.

      the idea of managing officials; reform; Zhang Xuecheng

      2016-10-18

      薛璞喆,博士,講師,從事清代文獻與文化研究。

      K092;D092

      A

      1009-1734(2017)01-0094-06

      猜你喜歡
      章氏虧空設法
      表達
      飛天(2020年9期)2020-09-06 14:04:35
      壓裂防砂技術(shù)在錦612塊的改進和應用
      淺談我對小學低年級班主任工作的一些認識
      醫(yī)?;鸾Y(jié)余和虧空并存
      朱希祖日記中的章太炎
      書屋(2016年3期)2016-03-29 11:16:53
      章太炎手跡民國就有身價
      中國收藏(2016年1期)2016-01-16 16:40:48
      小蝸牛逃跑了
      論指導性案例制度的冗余與虧空——兼駁“同案同判”與“裁判可接受性”
      吳昌碩:一生書畫只為相思
      百家講壇(2014年11期)2014-09-22 10:02:31
      初探“三設”教學模式在農(nóng)村信息技術(shù)課中的應用
      阳泉市| 沾益县| 瓦房店市| 寿阳县| 独山县| 芜湖县| 临泽县| 孙吴县| 华宁县| 乌兰浩特市| 略阳县| 宝兴县| 磴口县| 姚安县| 浪卡子县| 阳泉市| 潢川县| 阳春市| 古浪县| 镇赉县| 宁化县| 岑巩县| 怀柔区| 涿鹿县| 巴林右旗| 繁昌县| 安丘市| 墨玉县| 长春市| 太和县| 宁晋县| 班戈县| 元谋县| 江口县| 桃江县| 拜泉县| 河间市| 许昌市| 托克托县| 潮安县| 滦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