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qū)茅箭小學 李 艷
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師在上課之前需要做很多的準備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備課。教師要想上好一堂課,就必須做好引導者。教師如何才能做好這個“引導者”,提問設計非常重要。教師在設計提問內容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課堂提問的內容應當緊扣教材,圍繞教學目的、教學的重難點而進行。所提問題應該為課堂教學內容服務,每一次提問都應有助于啟發(fā)學生思維,有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對舊知識的回顧,有利于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在設計問題之前,教師不僅要考慮提什么樣的問題,還要考慮為什么提這樣的問題,目的是什么,使每個問題都成為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個組成部分,使提問為教學目的服務。
啟發(fā)性是課堂提問的靈魂,缺少啟發(fā)性的提問是蹩腳的提問。因此,教師所設計問題要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提問要能引導學生到思維的“王國”中去遨游探索,使他們受到有力的思維訓練。要把教材知識點與已有知識、經驗之間的矛盾當作提問設計的突破口,讓學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發(fā)現(xiàn)“為什么”。同時,還要適當設計一些多思維指向、多思維途徑、多思維結果的問題,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常言道: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如果一堂課的提問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必定削弱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設計提問時就應注意到它的趣味性,課堂提問的內容新穎別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識。
課堂提問是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核心,當教師設計好了提問內容,把握好了提問時機,選擇好了提問對象,那么,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了,而這東風就是提問技巧。
由于問題的內容、性質和特點的不同,課堂提問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幾種:一是布懸設問,誘發(fā)學生的直接興趣;二是導趣設問,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三是梯度設問,化難為易。有些問題,由于難點較集中,教師就應當為學生設置思維的“階梯”。初問淺顯,學生正確回答后,再逐步加深,把教學的難點分化瓦解,逐漸達到預計的目的;四是巧變設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一個問題往往有多個角度透視,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數(shù)學語言的特點是嚴謹、簡潔、符號化,教師提問語言既要顧及學科的這種特點,又要結合學生認知特點,用自然語言表述要準確精煉,不能含糊不清。如教學中有時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對于“20÷5”,教師提問:“20是什么數(shù)?”學生回答可以是:“20是個兩位數(shù)?!薄?0是個大于19的數(shù)?!薄?0是個偶數(shù)。”等。原因就在于提問含糊不清。若教師問:“20在這個除法算式中,稱它是什么數(shù)?”學生就不難做出正確的答案。
課堂候答時間指的是教師提問后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教師提出問題后不要急于找學生回答,而要根據(jù)問題的性質留給學生適當?shù)目紤]時間。一般來說,等待3秒左右為宜,這要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而定。研究表明,當教師把等待時間從不到1秒增加到3至5秒時,課堂就會出現(xiàn)許多有意義的顯著變化。如學生會給出更詳細的答案,會作出更多以證據(jù)為基礎的證明,會提出更多的問題,學生的成就感會明顯增強等。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時間越長越好,最好不要超過10秒。隨著時間的延長,課堂氣氛會變得異樣,很多學生開始處于思維游蕩狀態(tài)中,偏離了課堂教學的問題范圍。因此,教師要把握好提問后的等待時間。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課堂環(huán)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的課堂提問表現(xiàn)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靈活性。我們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對課堂提問的價值與作用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勤思考、多分析、勤學習、多鉆研,努力優(yōu)化課堂提問,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巧妙使用課堂提問,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問”活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