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第二幼兒園 張福新
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小班科學教學工作實際來談一談如何依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科學教育活動。
目標是實施科學教育的向導,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領會教材所要確定的總目標。在指定活動的具體實施方案時,要根據(jù)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能力、水平的差異,確定不同層次要求的目標、必要時對總目標作必要的調(diào)整與分析,努力使每一次小活動的目標,都適合促進本班幼兒能力的發(fā)展與提高的需要。應明確每個分目標都是為總目標服務的。有了明確的目標,我們就可以順利的選擇和設計科學活動的內(nèi)容,開展科學教育活動。 例如,小班科學活動《一上一下》的目標設定:一是認識天平,了解天平平衡的條件;二是知道如何讓天平保持平衡;三是增強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一部分孩子知道了同樣物體可以比較出輕與重,讓一部分孩子自己進一步感知一個物體輕重的相對性。
由于幼兒年齡小,自控能力差,心理具有不穩(wěn)定性,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同時也易厭倦。因此,教師在設計科學活動時,應注意運用導入活動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使他們能夠積極地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去,感知科學奧秘。我常用的導入活動方法有:經(jīng)驗導入、材料導入、故事導入、游戲導入、環(huán)境導入等。這樣會使整個活動中的幼兒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體現(xiàn)良好的師幼互動,過程流暢,過渡自然、清晰,讓枯燥單調(diào)的科學知識富有生命的氣息,讓孩子自然而然的接受科學知識的熏陶。例如,小班科學活動《一上一下》以情景表演,兩只小動物因為分一塊肉,對方都覺得自己分的肉小而爭吵起來,讓幼兒進行想辦法,引出天平。孩子就有一種想把事情解決好的欲望。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要堅持面向全體的原則,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更要突出這一原則。我認為,分組教學,個別教學的形式非常適應于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在分組教學、個別教學活動中,能夠使每個孩子都有足夠的操作材料與操作機會,有利于教師對孩子的組織與個別輔導,這樣就做到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從而促使幼兒養(yǎng)成獨立思維,敢于操作,敢于嘗試的習慣和能力,獨自享受操作實驗的快樂,體驗成功的樂趣。例如,小班科學活動《快樂水娃娃》證明水是可以流動的,全體幼兒充分玩起來。證明水師透明的,可以讓個別幼兒進行展示。
在促進幼兒智能發(fā)展的同時,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得以很好地發(fā)揮。例如,小班科學活動《小螞蟻過河》從始至終教師都是以小螞蟻的身份貫穿整個活動之中,讓孩子知道了那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里,哪些東西不可以溶解在水里。另外科學活動中,教師的提問引導,是教學成功的基礎,能夠激發(fā)幼兒的積極性、啟發(fā)幼兒積極思考、大膽操作、主動發(fā)現(xiàn)。教師的提問啟發(fā)還要具有靈活性,要根據(jù)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圍繞教學目標做適當?shù)恼{(diào)整,不能忽視一些很好的教學機會。
總之,科學教育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教師活動前的設計、活動過程中的組織與指導、教師的恰當指導所體現(xiàn)的幼兒主體地位。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教師是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用自己對科學現(xiàn)象的好奇,去激發(fā)幼兒的興趣;用自己強烈的求知欲,去鼓勵幼兒契而不舍的進行探索;用自己嚴謹?shù)膽B(tài)度,去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科學觀。讓孩子們在輕松的課堂上獲得更多的生活經(jīng)驗,以便于未來更好的發(fā)展這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