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在而立之年思考人生
      ——評西川《寫在三十歲》

      2017-03-10 09:19:52韓俊強
      淮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西川博爾赫斯詩人

      韓俊強

      (南開大學文學院,天津 300071)

      在而立之年思考人生
      ——評西川《寫在三十歲》

      韓俊強

      (南開大學文學院,天津 300071)

      《寫在三十歲》寫于1993年6月24日,此時詩人西川恰處于人生的而立之年。詩中有著詩人對人生中三個十年情況的敘述以及生活中經(jīng)驗感悟的述說和詩人自身對人生、命運沉靜的思考。在其敘述中,可以看到西川與博爾赫斯一脈相承的敘述詩學以及他一直堅持的“知識分子寫作”中對詩歌形式感的重視及對歷史的感悟、對責任感的承擔。

      西川;《寫在三十歲》;敘述;思考

      1991年4月,年僅28歲的詩人西川寫下詩歌《一個人老了》。在生機盎然的四月,在人生的黃金時光里,西川卻感悟到人的衰老。兩年后,西川寫出這首同樣關于人生中時間刻度的詩——《寫在三十歲》,但不同于上首詩在生理時間和詩人心理感悟時間的巨大差別,這首詩正寫于詩人的而立之年。也許《寫在三十歲》只是由于詩人對于時間的敏銳感覺,但聯(lián)系到《一個人老了》,我們也許可以猜測,這個時間段對于詩人來說確實別有意味。這首詩值得我們用心詳細評析、探索。

      在學術史上,對西川的詩歌的論述已有很多,但多是對西川詩歌的總論,如羅振亞先生的《“要與別人不同”——西川詩歌論》、程光煒先生的《西川論》等,對西川單獨一首有代表性的詩歌的細析卻不多,但正是在對一首帶著時間刻度的代表性詩歌的深入分析,更能進入詩人內(nèi)心的深處。

      本文將立足詩歌文本,分析《寫在三十歲》這首詩所表現(xiàn)出的博爾赫斯的敘述詩學對于西川的影響,進而分析這首詩的語言、形式感。再在分析詩歌文本的基礎上,結合詩人這一時段的生活經(jīng)歷和其一直以來的寫作理念,感悟詩中詩人對人生以及命運的思考和詩句中所體現(xiàn)出的西川所堅持的“知識分子寫作”對歷史的認知、對自身責任的重視。

      一、博爾赫斯的敘述詩學在詩中的體現(xiàn)

      西川在大學期間所學為外語專業(yè),這使他相比于其他詩人,可以更直接地受到外國詩人的影響,而西川自己曾言,在眾多外國詩人中,博爾赫斯是對他影響最大的兩位之一。在翻譯經(jīng)歷中,西川還曾翻譯并出版過《博爾赫斯八十憶舊》。西川在翻譯這本書時,對博爾赫斯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也在潛移默化中被博爾赫斯博更深地影響,正如他自己所言:“翻譯博爾赫斯的這些談話,使我有一年的時間與他完全貼在了一起。……這些談話使我進入博爾赫斯的五臟六腑。……他值得我們用心揣摩,并且利用他來發(fā)現(xiàn)我們自己創(chuàng)造力的所在。”①西川:《博爾赫斯作為博爾赫斯及其他》,《大河拐大彎:一種探求可能性的詩歌思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324頁。博爾赫斯對西川詩歌的影響毋庸置疑。在現(xiàn)今學術研究界,人們大都注意到博爾赫斯與西川詩歌中知識化、夢意象等方面的聯(lián)系,但較少注意到西川在敘述詩學上受到的博爾赫斯的影響。博爾赫斯的敘述詩學在此詩中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日常生活經(jīng)驗融入詩歌

      把生活中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融入詩歌,會使詩歌與嚴肅的或抒情的詩歌有很大不同,在這種表現(xiàn)出敘事詩學的詩歌里容納了抒情詩歌里不允許出現(xiàn)的“廢話”,有著輕松、隨意的創(chuàng)作姿態(tài)。但這并不代表著詩人沒有用心去創(chuàng)作,而是代表著詩人擁抱生活,更用心地與生活建立聯(lián)系。

      博爾赫斯的詩歌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鴿子”、路過的“矮柱”和“門環(huán)”、平常的“街道”等十分普遍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正如博爾赫斯所說:“對于一位真正的詩人來說,生命的每一瞬間、每一件事都應該是富有詩意的因為其本質(zhì)就是如此?!雹俨柡账梗骸恫柡账谷ぴ姼杈怼罚ㄉ希贾荩赫憬乃嚦霭嫔?,1999年,第3頁。

      《寫在三十歲》這首詩歌便表現(xiàn)出生活中日常經(jīng)驗的融入,我們可從三個十年生活的敘述中看出。西川在詩中寫道,第一個十年“驅(qū)魔的鑼鼓喧響,大街上叫聲一片我瘸腿的舅舅在院子里罵人”②西川:《寫在三十歲》,《我和我:西川集1985-2012》,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年,第37頁。,第二個十年“我偷盜,別人也偷盜”③同②,第37頁。,第三個十年“朋友們來了,生機勃勃,隨即杳無影蹤留下我無法穿戴的襯衫和眼鏡”④同②,第38頁。。這些皆為詩人生活中的日常經(jīng)驗,將這些寫入詩歌,不但沒有減少詩歌的詩意,反而使人感覺詩歌與現(xiàn)實生活有了更加密切的聯(lián)系。正如西川在《詩學中的九個問題之我見》中所說過的,肯定了文學創(chuàng)造的可能性的是個人的經(jīng)驗和個人的思考。在詩歌中對日常經(jīng)驗的書寫上,西川對博爾赫斯的日常經(jīng)驗的書寫有著直接的繼承性。

      (二)沉思性的敘述語調(diào)

      在博爾赫斯的詩歌里,很少能看到飄蕩肆意的感情。在詩歌中的敘述中,博爾赫斯并不是無目的、無節(jié)制地述說,而是伴隨著自身的思考,伴隨著對感情、對語言的克制,在這種敘述中的思考與克制中,令人感受到一種沉思的語調(diào)。如在博爾赫斯的詩《陌生人的米隆加》中這樣寫道:“那些人生在世上只為了那類較量他們的面目已經(jīng)消失他們的姓名也將泯滅”⑤博爾赫斯:《陌生人的米隆加》,《博爾赫斯全集·詩歌卷》(下),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9年,第204頁。,就體現(xiàn)出了沉思性的敘述語調(diào)。

      《寫在三十歲》中沉思性的敘述語調(diào)我們也可以從詩歌文本中感受到:如此詩中的“一些門關閉了,另一些門尚未打開第三個十年適于出游和讀書我折磨起自己來理所當然”⑥同②,第38頁。、“我趕走三十個高談闊論的哲學家對守護我的影子說:對不起”。⑦同②,第38頁。西川的詩中常常有對命運的關注和思考,而命運的不可預測性、神秘性,使西川對命運懷有敬意和畏懼,正是這些以及博爾赫斯的影響使西川走向超驗和神性,走向了沉思,在敘述中帶有了沉思性的語調(diào)。

      二、《寫在三十歲》的寫作背景以及西川的詩歌觀念

      西川受博爾赫斯敘述詩學的影響,將日常生活經(jīng)驗融入詩歌,并且詩歌中具有沉思性的敘述語調(diào),這在《寫在三十歲》中有著明顯的體現(xiàn)。我們應注意,西川的這種詩歌寫作策略是在他當時的寫作背景下的選擇,這種選擇也是他當時的詩歌觀念的體現(xiàn)。

      (一)寫作背景

      就社會背景來看,就在寫此首詩的前一年,鄧小平南巡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我國新時期改革開放指明了方向。此后,我國改革開放進程加快,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社會全面轉型。與此相伴的是,社會發(fā)展進程加快,詩歌要表現(xiàn)的生活節(jié)奏變快,更具復雜性;人們更注重物質(zhì)利益。詩歌從20世紀80年代時的輝煌走向歷史和文化的邊緣,中國詩歌開始呈現(xiàn)出“個人化”的傾向。

      就作為詩人的西川的個人生活來說,影響最大的莫過于20世紀90年代詩壇中最震撼人心的事件:詩人的死亡。卞之琳、馮至等老一代詩人的死亡還可說是因為自然界不可抗拒的法則,但海子、駱一禾等詩人自身好友的自殺對詩人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如在《生命的故事》一文中,西川回憶和海子、駱一禾、張鳳華、戈麥相處的往事,并感慨:“怎樣才能卸下心靈的重負……我已為逝者寫下不少詩篇和文章,但依然無法憑借文字完全消除他們留給我的陰影。”①西川:《生命的故事》,《我和我:西川集1985~2012》,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年。1989年3月,海子死后,西川為海子編詩集貢獻了很大的力量,想為海子在人間留下更多的痕跡。同年5月,與海子、西川并稱為“北大三劍客”的駱一禾病逝。這是兩位對西川影響很大的詩人與友人,從在北大上學時,三人便在一起討論詩歌、相互切磋。他們兩人的死對西川的影響是深遠的。對西川而言,兩位知心朋友的死亡是一個巨大的悲劇,而這個悲劇又被以后中國詩壇一系列的死亡所強化(在海子去世后,中國至少有14位詩人由于各種原因去世)。其中,1991年西川的另一位校友和詩友戈麥在北京西郊萬泉河投水自盡;1992年,西川最早的詩友之一,在他大學生活開始便保持著良好友誼的詩人張鳳華跳樓自殺。在《死亡后記》一文中,西川寫道:“我不想把死亡渲染得多么輝煌,我寧肯說那是件凄涼的事,其中埋藏著真正的絕望。”②西川:《死亡后記》,《讓蒙面人說話》,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7年,第223頁。

      正如程光煒先生在《西川論》一文中所談到的,詩人的在北大的校友,也是詩人的摯友海子、駱一禾的死是北大式的死。他們愿意為自己所選擇的夢想犧牲,卻不愿意在他們所不能接受的時間茍活。西川雖然沒有他們那樣的激烈和決絕,但西川也深深感受到了北大所傳承的精神。兩位校友的死,也深深觸動了西川。在《答鮑夏蘭、魯索四問》中,詩人更是寫道:“他們的死深深觸及到了我的‘內(nèi)在的我’——他們死了,而我活著;我感到恥辱和愧疚,我感到自己的世界觀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我想我的詩歌容納這些東西,從前我對詩歌的要求拒絕了詩歌的骯臟和陰影?!雹畚鞔ǎ骸洞瘐U夏蘭、魯索四問》,《讓蒙面人說話》,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7年,第271頁。以后一系列的詩人的死亡更使這種刺激深化。

      也正是在1993年,詩人選擇從待遇優(yōu)厚的新華社調(diào)入現(xiàn)在的中央美術學院任教。從新華社調(diào)到當時待遇并不算好的高校教師崗位,西川的這一選擇選擇想留出更多的時間、花費更多的精力到自己所鐘愛的詩歌寫作上。也許,這正是西川受到摯友北大式的死的觸動,是詩人在自身所傳承的北大精神的推動下所做的決定。

      (二)詩人此時期的詩歌觀念

      在20世紀80年代的詩歌寫作期間,西川追求的是一種“純詩”的寫作,在這一時期,西川詩作有著精純而穩(wěn)定的詩歌質(zhì)地,沉迷于神秘超驗的事物,追求語言的優(yōu)雅,文字的純凈,力求表現(xiàn)生活中不可知的秘密。進入90年代,感覺到現(xiàn)實世界復雜、快速的變化,受到一系列“詩人之死”的沖擊,西川的詩歌觀念開始改變。正如西川所說:“急劇變化的歷史對我當時的審美習慣和價值觀具有摧毀性的打擊力。我感到自己即將崩潰。如果我不脫胎換骨,我就只有死路一條。”④西川:《答譚克修問:在黑與白之間存在著廣大的灰色地帶》,《大河拐大灣——一種可能性的詩歌思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88頁。為了在歷史的轉折處不被淘汰,為了與歷史相適應但又不被歷史所吞噬,最大限度地保持自己的獨立性,西川認為詩歌創(chuàng)作應將敘事性、歌唱性、戲劇性融為一爐,并表示“詩歌語言的大門必須打開,而打開了語言大門的詩歌是人道的詩歌,容留的詩歌,不潔的詩歌,是偏離詩歌的詩歌。”⑤同③。但正如詩人所說在寫長詩的過程中,有時也會寫幾首短詩,但數(shù)量較少,而且他對短詩的理解也與以前不一樣了。詩人新的詩歌觀念,新的詩歌追求也會在短詩中顯露痕跡。

      三、《寫在三十歲》的語言和形式特點

      西川詩歌觀念的變化,對他的詩歌的語言和形式也產(chǎn)生了影響,這在他的《寫在三十歲》一文中有所體現(xiàn)。

      西川在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學徒期(1986年以前)已經(jīng)比較注重文字的精煉、準確、純凈,追求嚴謹?shù)男问?。在其?chuàng)作的轉型期(1986-1992年),西川追求的“純詩”創(chuàng)作日益成熟,他對文字和形式的重視依然為人稱道。1993年后,西川的詩歌觀念發(fā)生很大變化,進入“偽箴言”期,開始追求敘事性、歌唱型和戲劇性相統(tǒng)一的綜合性詩歌創(chuàng)作。在這三個時期,西川的詩歌觀念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正如西川自己曾著文討論過文學的變量與不變量,在詩歌風格變化的同時,西川的詩歌也保持著不變的因素,文字的精煉、純凈、準確以及良好的形式感便是這些“不變量”。正如西川自己在文章中就曾表示:“我現(xiàn)在的寫作依然講究形式。例如在段與段之間的安排上,在長句子與短句子的應用上,在抒情調(diào)劑與生硬思想的對峙上,在空間上,在過渡上,在內(nèi)容的音樂性上?!雹傥鞔ǎ骸洞鹱T克修問:在黑與白之間存在著廣大的灰色地帶》,《大河拐大灣——一種可能性的詩歌思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87頁。

      西川曾經(jīng)表示:口語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接近于方言和幫會語言的市井口語,另一種是與文明和事物的普遍性相關的書面口語。西川的詩歌語言選擇的是后者。細讀《寫在三十歲》,我們會發(fā)現(xiàn)詩中的詩人對自己人生三個十年經(jīng)歷的敘述,看似散亂無章法,對文字的使用上也并沒有嚴格要求自己。實際上,西川雖然使用的是敘述語言,但并沒有用市井口語。但縱觀全詩的語言,我們感覺到的是精煉,是增一字太多,減一字太少的用語境界。甚至在“月光”、“山水風光”、“眉宇”等一些意象中,在使用這些意象的詩歌語言中,我們感覺到的是安靜沉思的氛圍。吳思敬先生曾在文章《“北大三劍客”:西川、海子、駱一禾》中表示,西川是用對語言的詩性操作來建立自身的詩歌方式,他的語言沒有激情不能抑制的呼叫,有的只是沉著、平緩地敘述。《寫在三十歲》的詩歌語言確實如此,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西川詩歌中不是沒有感情,沒有激情,他是把自己濃烈的感情隱藏在平緩、節(jié)制的語言之中,從而使詩歌形成一種審美的張力。在《寫在三十歲》一詩中,詩歌的語言沉著、平緩,不見絲毫急躁之意,但在這沉著之下,有著詩人對自己人生的思考,對命運的感悟。這些,只有細細品味,才能感悟出來,詩人對詩性語言的掌控已經(jīng)成熟。

      關于《寫在三十歲》中西川所表現(xiàn)出的良好的形式感,首先我們可以從整體上分析。《寫在三十歲》共分四節(jié),每節(jié)都為十二行,在整體的節(jié)與節(jié)之間便給人一種良好的形式整齊之感。前兩節(jié)皆以“在我第……個十年”為開頭,通過簡單的排比,給人以一種舒緩的感覺,人們不禁感覺到此詩像一個中年人在靜靜地回憶自己人生前三個十年各個階段的生活,沉靜,有著哲學的意味。在這首詩的四節(jié)中,每個段落的十二行都是長短不齊,整體看來,形成一種特殊的形式感,為詩歌的形式增添了有益的節(jié)奏效果。

      從每一節(jié)詳細分析詩歌的形式,可以感覺到西川曾深深受到過的古典詩歌的影響,如詩的第一段中“年”與“山”、“罵人”與“接吻”,第三段中“蹤影”與“眼鏡”,第三段中“風光”與“原諒”中韻腳的呼應,而如“驅(qū)魔的鑼鼓喧響”、“大街上叫聲一片”以及第三節(jié)中一個典型的以“我”為開頭的句子在字數(shù)、結構上亦有對應的效果,這使詩歌增添了形式上的音樂感。詩人在本詩中四個段落中都使用了眾多意象,如第一段中的“月亮”、“環(huán)形山”、“小城”、“小女孩”等,在第三節(jié)中,詩人更是使用了“鳥”這個意象,在詩人心中,“鳥”這個意象有著獨特的意味:“鳥是我鐘愛的動物。我想我肉眼看到的最高處就是飛鳥,地上有走動著巨獸,而大地的上空有鳥類飛行。我看不到的星星飛鳥能看到,我看不到的上帝飛鳥能看到。因此,飛鳥是我與上帝、星辰與宇宙之間的中介。”②西川:《與弗萊德·華交談一下午》,《讓蒙面人說話》,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7年,第284頁?!傍B”的意象的運用,擴展了詩歌形式的空間感,而每個段落的意象群與詩歌的長短句式想結合,形成了特殊的節(jié)奏感,使詩歌良好的形式感進一步增強。

      四、《寫在三十歲》中詩人對人生的感悟

      詩人的詩歌觀念發(fā)生了變化,但詩人對“知識分子寫作”的追求仍是他所追求的不變量?!秾懺谌畾q》一詩有著詩人對人生的深透的感悟,體現(xiàn)著詩人不變的“知識分子”精神。

      《寫在三十歲》通篇都可以隨處可見“我”字,看似描述的是作者自己的私人三十年的生活,但作者曾說過:“我的詩中有時寫到‘我’,但那個‘我’或多或少與他人有關,其中包括著虛構、想象和借用。像葉芝一樣,大多數(shù)時候,我寧肯帶著面具寫作……過于私人化的東西難免令我懷疑。它們雖然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歷史的一部分,但它們畢竟缺少聞名所要求的普遍性,它們存在的意義絕不超出社交生活的小圈子?!雹傥鞔ǎ骸睹凶⒍ǖ倪t到者(自白)》,《讓蒙面人說話》,上海:東方藝術中心,1997年,第1-2頁。因此詩中的三個十年生活的描述,不只和西川的個人經(jīng)驗有關,也和同一時期他人的經(jīng)驗有關。

      按照詩人的年齡來算,詩人詩中的第一個十年應為1963~1973年。在這一時期,詩人描寫了小時候在家鄉(xiāng)時對文革的印象,正如詩人自己在一篇文章中所說:“我最初的歲月是在江蘇省徐州市度過的……當時徐州的武斗很厲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雹谕伲?頁?!膀?qū)魔的鑼鼓”、“大街上的叫聲”、“自殺者的陰魂”等無疑是詩人自己抑或是從他人視角中留下的文革印象。最后詩人被送到“純潔的學校學習革命”進入下一個十年。第二個十年,按照詩人的生理年齡來算,應該是在1974~1983年,在這一期詩人從1974年起在北京外國語學院附屬外國語學校上學,在這幾年中他經(jīng)歷了“文革”、“四人幫”倒臺、“撥亂反正”,從1976年起,詩人開始迷上了畫國畫,詩中“看到男人和女人在準備節(jié)日的盛裝”、“描畫理想的山水風光”應該是影射生活中這些時間。但始終與他人有關的也無處不在,如“我偷盜,別人也偷盜”、“男人和女人在準備盛裝”,應是那個時代人們的表現(xiàn)和反應。這一時期是詩人的純潔的學生生活,他有著突出的才華,也未犯過任何了不得的過錯。詩人在一些文章中也表示過對這一十年生活的留戀。在“沒有太多的罪行要求詩人原諒”中,第三個十年到來了。在第三個十年(1984~ 1993)中,“一些門關閉了,而一些門尚未打開”,在這一時期詩人開始寫詩,開始試圖進入另外一扇門。在這一時期,正如我們在上文所提到的,詩人認識了海子,認識了駱一禾,但在隨后的歲月中兩位摯友卻紛紛離開人世,1992年,詩人最早的詩友張鳳華在深圳跳樓自殺,一系列的死亡,直到詩人的而立之年,“朋友們來了,生機勃勃,隨即杳無蹤影”,在三十歲回望朋友的紛紛離去,這句平淡的詩里有多少的苦澀。在第三個十年的結尾“一只小鳥為尋找一個人而迎著電閃雷鳴在雨中飛旋”。從1992年開始,詩人的詩歌觀念開始改變,正如上文所說“鳥”在西川的心中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意象,詩人在尋找新的詩歌方法去表現(xiàn)自己對宇宙、人生新的看法,表現(xiàn)強行闖入視野的歷史。

      在1987年8月的青春詩會上,西川是“知識分子寫作”的口號的提出者之一。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變動,詩人們對世界、對詩歌的認識不斷深化,“知識分子寫作”也受到不同觀念詩人的指責、攻擊以及社會的沖擊。正如程光煒所說:“在當代詩歌無比艱難的現(xiàn)代化進程中,‘知識分子性’是一個屢屢受挫的未完成性話題。”③程光煒:《不知所終的旅行——九十年代詩歌綜論》,《山花》1997年第11期。幸運的是,正如西川在答《中華讀書報》記者提問時所表示的,他“在骨子里仍然堅持著‘知識分子寫作’”④舒晉瑜:《西川:我的詩歌越來越直截了當》,《中華讀書報》2013年12月11日。。

      進入20世紀90年代,為了表現(xiàn)日益復雜的現(xiàn)實生活,也為了對80年代詩歌寫作中的一些問題進行糾偏,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敘事性開始進入在詩人們的詩歌寫作中普遍出現(xiàn)(西川的敘述寫作還有博爾赫斯等人的影響,上文已闡述)。我們應注意到的是,這一時期“知識分子寫作”的堅持者們雖然在詩歌中也越來越多地展現(xiàn)出敘事性,但他們的寫作是“偽敘事”寫作即在詩歌寫作中,實際的情況是故事到了最后已經(jīng)在敘述的過程中被拋棄掉,或者說已經(jīng)被敘述超越了故事本身的含義,獲得了對某種更為普遍的意義的呈示。即可以說他們詩歌的實質(zhì)仍然是抒情的。

      《寫在三十歲》前三節(jié)這既指涉詩人、又或多或少與他人有關的“我”敘述了自己的三個十年的生活,在這敘述之中已經(jīng)包含詩人對自己三十年人生的思考?!白哌M純潔的學校學習革命”、“我沒有太多的罪行要求世人原諒”、“第三個十年適于出游和讀書我折磨起自己來理所當然”無不包含著詩人對自己三十年人生的思考、感悟和總結。到最后的一節(jié)中,詩人開始表現(xiàn)出自己的情感、感悟。三十歲了,中國人的內(nèi)心中有著“三十而立”的情結。許多人追求到自己的三十歲,認為這是自己成熟的年齡,可是到了三十歲才會發(fā)現(xiàn),其實這也是尷尬的年齡,離二十歲已經(jīng)遠了,不能再幼稚了,但又離完全趨于穩(wěn)定的四十歲有一定的距離。詩人的摯友一位接一位地逝去,甚至在三十歲這年又換了新的工作環(huán)境。生活、未來到底會怎樣呢?詩人懷疑一切,可怎能“即懷疑自己又懷疑世界”!詩人知道命運的神秘,苦厄琢磨,知道“你無法叫大雨停住,叫飛鳥停在手上”??稍娙耸怯兴枷氲?,正如前三節(jié)詩文,在描述三十年的人生也在感悟三十年的人生,生活的真實讓人驚恐亦讓人遭受攻擊,僅僅是一閃的思想便讓詩人大汗淋漓,因此詩人趕走那三十個感悟人生的哲學家。生活的沖擊,時代的變化,使詩人想尋求改變。但詩人卻發(fā)現(xiàn)改變亦不容易,前方如同處處相似的黑夜,“我穿行其中,卻好像在一個房間里”。但詩人決不放棄:“來回踱步,從早到晚”。詩人思考未來,期望未來,以改變不快的現(xiàn)在,雖然知道命運在詩人未察覺時已發(fā)揮作用。但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悟并非是個人的,而是帶有普遍性的,正如詩人所說:“在巨大的災難面前,在命運的籠罩下,詩人必需將其個人恩怨和傷感降低到最低程度,或者干脆拋諸腦后,從‘個我’走向‘他我’,繼而走向‘一切我’?!雹傥鞔ǎ骸秱€我,他我,一切我》,《大河拐大灣——一種可能性的詩歌思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78頁。詩人所思考的三十歲的人生,不是每人在三十歲都會時遇到的狀況嗎?詩人對人生、對歷史、對命運的思考正表現(xiàn)出其不變的“知識分子”精神。

      《寫在三十歲》寫在詩人的而立之年,詩人以沉靜、平緩的語言,良好的形式,娓娓道出自身對人生三十年、對責任、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令人讀罷還久久回味。

      In the 30's thinking about life

      HAN Junqiang

      "write at the age of thirty"written in 1993 on June 24th,surprisingly,the poet just turned 30 in life.Poet in this poem,have to the life of three decade narrative and life experience and feeling,has the poet's own to the life,fate calm thinking.In this narrative,we can see that give and ronal borges's narrative poetics and he has always insisted that"the intellectual writing"form of poetry in the sense of value and the feeling of history,to thei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Xichuan;The write at the age of thirty;Narration;reflection

      I207.42

      A

      1009-9530(2017)01-0060-06

      2016-12-27

      韓俊強(1992-),男,南開大學文學院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西川博爾赫斯詩人
      對話
      那個在地鐵里讀博爾赫斯的人
      登劍門關
      曬娃還要看詩人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西川詩歌節(jié)選
      詩人貓
      博爾赫斯作品在中國的譯介出版
      出版廣角(2017年21期)2017-11-28 17:28:58
      體驗
      詩選刊(2016年2期)2016-05-23 09:55:42
      西川煤礦回采巷道底鼓機理及其控制技術研究
      同煤科技(2015年2期)2015-02-28 16:59:16
      钟祥市| 敦化市| 交口县| 东至县| 中宁县| 商丘市| 彭水| 灵宝市| 乐至县| 云龙县| 惠东县| 唐海县| 桦川县| 锡林郭勒盟| 兴义市| 军事| 伽师县| 古交市| 新疆| 东城区| 尼勒克县| 宁南县| 石屏县| 平乐县| 全州县| 平陆县| 富裕县| 富锦市| 江华| 彰化县| 紫阳县| 新乐市| 五寨县| 疏附县| 兖州市| 芜湖县| 鄂伦春自治旗| 辽阳县| 彰化县| 巴彦县| 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