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知
北大、清華兩校的校園,清朝時都是皇家園林。最早是明代書法家米萬鐘在荒地上造了勺園。清初勺園已經(jīng)破落,順治在勺園舊址上造了弘雅園。北大前身之一燕京大學的舊址上曾建有清朝前期主要的皇家園林——淑春園,最早為和珅所建,后來被皇家沒收。其他的園林還有春熙院、鳴鶴園、鏡春園、朗潤園、蔚秀園、承澤園、暢春園、農(nóng)園等。這些園林的原貌多數(shù)已無跡可尋,但它們的名字在北大依然到處可見。勺園在北大西面靠南,而未名湖當年則是淑春園中最大的一個湖泊。
未名湖往北,原來也是淑春園一部分,乾隆年間從淑春園中劃分出來,稱為春熙院。春熙院后來又被分為兩部分,東面小的園林叫鏡春園,西面大五六倍的叫鳴鶴園。嘉慶把鏡春園賜給了四女兒莊靜公主,鳴鶴園則賜給了第五個兒子綿愉。光緒年間,鏡春園又被并入鳴鶴園。民國初年,徐世昌租下鳴鶴園和鏡春園,把園中最 好的建筑都拆下來運到自己家鄉(xiāng)去了。燕京大學在淑春園舊址上建校后,鳴鶴園和鏡春園仍然為徐世昌所有,但鳴鶴園和鏡春園北面的朗潤園已經(jīng)成為燕京大學教工宿舍,中間隔了鳴鶴園鏡春園很不方便。一直到1949年之后,共產(chǎn)黨政府接管北大,鳴鶴園鏡春園才并入北大,成為北大校園的一部分。估計是在為徐世昌所擁有的時候或者是1949年后被并入北大之際,鳴鶴園被改稱為鏡春園,所以現(xiàn)在北大校園中所標的鏡春園,其實并不是原來的鏡春園,而是鳴鶴園的一部分。真正的鏡春園舊址在現(xiàn)在的鏡春園東面,是2011年完工的仿明清建筑式樣所造的李兆基人文學苑所在地。
上面關于北大校園的歷史都來源于候仁之先生的《燕園史話》。但候先生對鳴鶴園怎么會被稱為鏡春園并無說明。雖然書中候先生以金勛先生所藏《鳴鶴園鏡春園地盤畫樣全圖》,考證出了現(xiàn)在所稱的鏡春園其實是鳴鶴園,筆者所看到此書版本的一幅插圖文字卻仍然說現(xiàn)在的鏡春園79號被專家認為是莊靜公主府內(nèi)宅。有可能插圖文字的作者并非候先生本人,沒有認真看過候先生書中的考證。但這樣的文字出現(xiàn)在權威著作里,更讓鏡春園的歷史顯得撲塑迷離。從《燕園史話》書中《燕京大學最后的校園本部核心區(qū)略圖》和《北京大學部分古代園林示意圖》可以看出,鏡春園舊址的準確位置的確在現(xiàn)在的鏡春園東面。
按照候仁之先生在《燕園史話》中的考證,1949年之后的鏡春園77號是清朝時期的被稱為“懷新書屋”的建筑所在地。懷新書屋南面曾有另一被稱為“槐蔭軒”的建筑?,F(xiàn)在的鏡春園78號中院西房處,曾有一建筑名曰“溪月松風”。現(xiàn)在的鏡春園79號則是當年鳴鶴園“中所”所在地。這里筆者不得不再提一處此版書中的插圖文字和候先生書中考證之不同。此版本的一幅插圖是鏡春園79號甲,插圖文字說是當年鳴鶴園中“溪月松風”建筑所在地,這和候先生書中考證鏡春園78號中院西房處為“溪月松風”建筑所在地矛盾。
現(xiàn)在的鏡春園區(qū)域并入北大之后,逐漸被改為教職工住宅。其中的鏡春園77號(亦即懷新書屋舊址)在被改為教職工住宅之前,曾做過歷史系的考古陳列室,也曾做過工會俱樂部。
2006年鏡春園以及朗潤園的一部分開始拆遷,并在原有建筑基礎上重建。2011年重建完成,成為北京國際數(shù)學研究中心的辦公新址。新的建筑把原來的鏡子春園77號和78號合并在一個院子里,地址用的則是鏡春園78號。重建后的建筑是仿清皇家園林式的。
中國古代建筑最有特色的其實是它們的人文色彩。劉禹錫《陋室銘》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笔沁@些建筑的命名、典故、匾額、對聯(lián)、詩句、繪畫、作者和藝術家們,讓這些建筑和那個時代的文化一起永垂不朽。重建后的這些鏡春園(準確說是鳴鶴園)和朗潤園建筑需要有恰當 的命名和好的藝術作品來為之色。
鑒于鏡春園77號是清朝時懷新書屋舊址,而77號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在的鏡春園78號的一部分,筆者建議命名現(xiàn)在的鏡春園78號為“懷新園”。經(jīng)過大家討論同意后,筆者請了香港書法家、《翰墨》雜志顧問黃簡題寫了“懷新園”匾額。懷新園中有一個貴賓室,我建議命名為“鏡春堂”。在討論同意后,我請了上海書法家、《翰墨》雜志顧問周志高題寫了“鏡春堂”匾額。懷新園最北面有一幢二樓的建筑,雖然位置并不完全在原來的 78號中院西房,卻可看溪中映照之月,可聽風吹樹動之聲,稱為“溪月松風”名副其實。經(jīng)討論同意后,我也已請北京書法家江泓先生題了匾額。
從《燕園史話》的寥寥數(shù)語中無法確定當年懷新書屋名稱的來源。陶淵明有名句曰:“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被蛟S這便是懷新書屋名字的來源。即便不是,陶淵明此名句拿來作為懷新園的寓意也相當貼切。數(shù)學中心是作為創(chuàng)新研究和培養(yǎng)新人的地方,懷新是蘊含著蓬勃生機的意思,希望如平疇交遠風一般自由舒展的環(huán)境,能讓新思想和新人茁壯生長。
最近,“懷新園”匾額已經(jīng)做好,并掛了上去。黃簡有短文描述了書寫此匾額的過程,筆者覺得對學書之人都會有用,所以摘錄如下:
“新建筑采用了原來皇家園林的風格,我寫前查閱了很多歷史資料,看看皇家園林匾額的樣子,想像當年應該是怎樣的。
我沒有一揮而就的本領,想了很久,還要等“有氣”的那一刻,即孫過庭所謂“神怡務閑”“偶然欲書”的時刻,揮寫時心不旁騖,旁若無人,教室中鋪滿了紙,終于把我心中想的寫出來了。
寫完后,還要冷處理,看上半個月??捶〞D變的,覺得不好就重來過,重新等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