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教育思想

      2017-03-11 05:33:12魏義霞
      武陵學刊 2017年5期
      關鍵詞:三民主義民權民族主義

      魏義霞

      (黑龍江大學 哲學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論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教育思想

      魏義霞

      (黑龍江大學 哲學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思想的靈魂,也是他拯救中國的綱領。孫中山終身都在為三民主義而奮斗,并且利用各種場合大力宣傳、講解三民主義。對民眾進行三民主義教育是孫中山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由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構成,他的三民主義教育也包括民族主義教育、民權主義教育和民生主義教育三個方面。孫中山認為三民主義教育既是國民教育的主體內容,也是他呼吁教育家必須談政治思想的具體貫徹。

      孫中山;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教育;民權主義教育;民生主義教育

      在孫中山看來,教育家必須要懂政治、談政治,而教育家之所以要懂政治、談政治,歸根結底是為了讓國民懂得國家是政治團體,從而更好地承擔起對國家的責任和義務,也更好地行使作為國民的權力。孫中山認為,政治教育是針對國民的教育,國民教育是政治教育的重心,民權時代的教育尤其如此。鑒于這種認識,孫中山將國民教育納入政治教育的視野,以至于為政治教育服務成為國民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至于國民教育的內容,他強調,特殊的國情決定了中國的國民教育從根本上說就是三民主義教育。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就是為了拯救中國。在他那里,三民主義既是政治教育的目標,也是國民教育的基本內容。孫中山本人不辭辛勞地進行演講,多次宣傳、講解三民主義,旨在對革命黨人和全體國民進行三民主義教育,普及三民主義,從而使全體中國人接受三民主義,并為三民主義而奮斗。

      一、民族主義教育

      對于三民主義的含義,孫中山說:“什么是三民主義呢?第一個是民族主義?!盵1]19“第二個是民權主義”[1]20?!暗谌齻€是民生主義?!盵1]21這表明,構成三民主義的三個要素是有先后順序的。在講三民主義時,孫中山始終將民族主義置于首位。這就是說,孫中山秉持民族主義立場,將民族主義置于三民主義之首。由此可見,民族主義教育對于三民主義教育至關重要,在三民主義教育中占據首要位置。

      在將民族主義置于三民主義首位的基礎上,孫中山對民族主義進行了如下界定:“什么是民族主義呢?就是要中國和外國平等的主義?!栽谑昵?,我們是奴隸中的奴隸,叫做‘雙重奴隸’。推翻滿清以后,脫離一重奴隸,還要做各國的奴隸?!覀円院蟛蛔龈鲊说呐`,要廢除一切不平等的條約,便更要發(fā)奮有為,實行民族主義。這就是做人的,做學生的和做一般國民的,對于民族主義應該有[的]責任?!盵1]19-21孫中山指出,民族主義的精義就是要中國和外國平等。因此,民族主義旨在為中國爭國權,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不再做各國的奴隸。這就是說,孫中山所講的民族主義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緊扣中國近代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

      除此之外,孫中山提倡民族主義,還有反封建的意圖。因此,民族主義教育是包括推翻滿族的專制統(tǒng)治,一切國民均有平等、自由之權的權力教育。孫中山稱之為人格教育。他之所以強調民族主義教育是人格教育,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國民要以人格救國,愛國教育就是人格教育。第二,中國人由于長期受專制統(tǒng)治,喪失人格已久。要恢復人格,必須施以民族主義的人格教育。具體地說,人格教育就是讓國民知道專制的不合理,從而起來反對君主專制。由于當時中國的專制統(tǒng)治者是滿族統(tǒng)治者,因而反對君主專制統(tǒng)治即是反對滿清統(tǒng)治,因而是民族主義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他說:“凡為中華民國之人民,均有平等自由之權。今民國既已完成,國民之希望甚大,然最要者為人格。我中國人民受制者已數(shù)千年。近二百六十余年,又受異族專制,喪失人格久矣。今日欲回復其人格,第一件須從教育始。”[2]由此可見,孫中山之所以講人格教育,并將人格教育視為民族主義教育的主要任務,是為了喚醒國民的權力意識,讓國民明白人人皆有自由、平等之權,既不做洋人的奴隸,也不做滿族的奴隸。

      孫中山提倡的民族主義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國家主義,因而與世界主義背道而馳。對此,他旗幟鮮明地指出:“有謂歐洲各國今日已盛倡世界主義,而排斥國家主義,若我猶說民族主義,豈不逆世界潮流而自示固閉?不知世界主義,我中國實不適用。因中國積弱,主權喪失已久,宜先求富強,使世界各強國皆不敢輕視中國:賤待漢族,方配提倡此主義,否則漢族神明裔胄之資格,必隨世界主義埋沒以去。故為中國計,眾‘伙計’宜急起直追,先求中國能自立,換一句話[說],即中國人宜先求脫去奴隸地位。……故兄弟敢說中國欲倡世界主義,必先恢復主權與列強平等?!盵3]558-559孫中山認為,世界主義不適合中國的國情,中國亟需的是民族主義而不是世界主義。原因在于,由于積貧積弱,主權喪失已久,中國必須先求富強,使世界各國不敢輕視中國。因此,對于中國來說,求富求強迫在眉睫。在這種形勢下,中國只有先提倡民族主義、恢復中國的主權和國權意識,才有資格提倡世界主義;否則,在沒有世界地位的前提下提倡世界主義,中國將被世界主義淹沒下去。孫中山強調,中國的救亡圖存必須堅持民族主義,如果背離民族主義而追逐世界主義的話,那么,中國將被吞噬在世界主義中而無恢復主權之日。由此可見,如果說中國的當務之急是尋求自強自立,以此擺脫帝國主義的奴役的話,那么,舍民族主義之外別無他途。

      綜合考察孫中山的思想可以發(fā)現(xiàn),民族主義有兩層含義:第一,反對帝國主義,從這個意義上說,民族主義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第二,反對滿族專制,從這個意義上說,民族主義教育是啟蒙教育。

      二、民權主義教育

      對于孫中山來說,民權主義既是政治觀、啟蒙觀的一部分,又是歷史觀的一部分。換言之,他所講的民權主義植根于進化史觀之上,對民權主義之正當性的論證奠定在他歷史進化觀之上。孫中山宣傳、提倡民權主義的主要理由便是,民權主義順應人類歷史進化的潮流。由此可見,孫中山所講的民權主義教育既包括進化史觀的教育,又包括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的教育。

      首先,就進化史觀的教育而言,孫中山將人類歷史的進化概括為四個不同的階段,并將民權時代說成是歷史進化的最高階段。對此,他解釋說:

      說到人同獸爭的時代,人類還可用氣力去打,到了同天爭的時代,專講打是不可能的,故當時人類感覺非常的困難?!砸吞鞝?。但是和天爭,不比是和獸爭可以用氣力,于是發(fā)生神權?!捎袣v史到現(xiàn)在,經過神權之后,便發(fā)生君權。有力的武人和大政治家把教皇的權力奪了,或者自立為教主,或者自稱為皇帝。于是由人同天爭的時代,變成了人同人爭。到了人同人相爭,便覺得單靠宗教的信仰力不能維持人類社會,不能夠和人競爭,必要政治修明、武力強盛才可以和別人競爭。世界自有歷史以來都是人同人爭。從前人同人爭,一半是用神權,一半是用君權。后來神權漸少……君權漸盛……到了這個時代,科學也一天發(fā)達一天,人類的聰明也一天進步一天,于是生出了一種大覺悟,知道君主總攬大權,把國家和人民做他一個人的私產,供他一個人的快樂,人民受苦他總不理會。人民到不能忍受的時候,便一天覺悟一天,知道君主專制是無道,人民應該要反抗。反抗就是革命。所以百余年來,革命的思潮便非常發(fā)達,便發(fā)生民權的革命。民權革命是誰同誰爭呢?就是人民同皇帝相爭。[4]259-260

      在這里,孫中山闡明了三個主要問題:第一,人類歷史是進化的,進化的最高階段便是民權時代。具體地說,人類歷史的進化分為四個階段即時代,分別為洪荒時代、神權時代、君權時代和民權時代。這四個時代構成了人類歷史的依次進化,使人類社會呈現(xiàn)出由低級向高級發(fā)展的進化軌跡。這樣一來,作為人類歷史進化的最高階段,民權時代不僅必然到來,而且擁有了至高無上性。第二,如果說民權時代是歷史進化的客觀進程的話,那么,民權時代的到來則離不開民權意識的覺醒。如果說民權意識與民權時代互為表里,那么,彰顯民權、主張民享的民權主義便是順應歷史潮流應運而生的。換言之,伴隨著民權意識的崛起和人之地位的提升,民權主義不僅具有了正當性、必然性,而且具有了至上性、權威性。第三,民權時代之所以必然到來,是人類社會的進化勢不可擋的歷史趨勢使然。歷史進化的四個階段承載了人類不同的生存內容和斗爭形式:洪荒時代人與獸爭,用的是力氣。到了神權時代人與天爭,力氣捉襟見肘,必須憑借聰明才智。君權時代人與人爭,質言之,即人民與專制君主相爭。民權時代是對君權時代的否定,民權意識的覺醒是因為人民備受君主專制的壓制,由于“君主專制一天厲害一天,弄到人民不能忍受”[4]261,于是人民被迫起來反抗,這便是推翻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的革命,民主革命預示了民權時代的到來。孫中山指出,民權主義與革命一脈相承,“反抗就是革命”。這就是說,民權時代的到來不只是自然的歷史進程,更離不開人民的政治覺悟、科學的發(fā)達和人民才智的提高。而無論國民的政治覺悟還是才智提高都離不開教育。可見,孫中山不僅將民權主義與教育直接聯(lián)系起來,進而提倡民權主義教育;而且闡明了民權革命與其他革命一樣必須有正確的方法,而要掌握民權革命的正確方法,民權主義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

      其次,孫中山所講的民權主義教育旨在向國民講明人類社會是進化的,民權主義順應歷史潮流,一定會到來。這些是必須的,然而,只有這些卻是遠遠不夠的。原因在于,民權與民主互為表里,正如民權主義與民治同義一樣,民權主義教育中必須包括民主的教育,讓人民懂得每一個國民都是國家的主人、有權共同管理國家?;谶@一認識,孫中山指出:“在十三年前,國家的大事只有皇帝一個人管,百姓都不能過問。好像一個東家生意,全店事情,這是東家一人管理,別人不能過問,店中伙計只是聽命做工,不得兼涉店事一樣。滿清皇帝專制的時候,也是這一樣。到了辛亥年推翻清朝皇帝以后,我們才是主人?,F(xiàn)在是民國,是以民為主的,國家的大事人人都可以過問。這就是把國家變成大公司,人人都是這個公司內的股東,公司內的無論什么事,大家都有權去管理。這便是民權主義的精義?!盵1]20-21據此可見,民權主義是人人都做國家的主人,都有權力管理國家事務。如果將國家比喻為一個公司的話,那么,國家是大家的,人人都是公司的股東,人人都是國家的主人。作為公司的股東,人人都有權力決定公司的大事,因此,作為國家主人的人民也應該有權力管理國家的事。

      孫中山認為,只有讓全體國民都明白民主的真諦,從根本上洞徹權力究竟為何物,才能推動民權時代的真正到來。孫中山主張民權主義就是要在中國實行民權、推進民主,而這必須先進行民權和民主教育。一言以蔽之,民權和民主教育旨在讓國民明白自己是國家的主人,享有一個國民所應享有的一切權力。他強調,無論何人,無論能力大小或智力高低,只要是國民,就擁有這份權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國民的權力對于能力、智力是優(yōu)先的。為了說明這個問題,孫中山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權能”概念,通過對權與能關系的辨梳,借助二者的分離,論證了國民的權力對于能力和知識具有獨立性和優(yōu)先性。對于其中的道理,孫中山論證并解釋說:

      許多人以為中國不適用民主政治,因為人民知識程度太低。我不信有這話,我認為說這話的人還沒有明白“權能”兩字的意義。[5]431

      要解釋“權能”兩字的意義,有一個譬喻可以說明:譬如坐汽車的與開汽車的,坐汽車的是主人,他有的是權,不必有能,他只要說得出要到的地方,就可以到要到的地方,不必知道汽車如何開法;開汽車的是雇員,他有的是能,他能搖動機關左右進退遲速行止,但是他并沒有開到哪里的權。行使坐車人的權,取用開車人的能,汽車便會很順利地到達目的地了。

      人民是民國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個目標來,像坐汽車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種專門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識程度雖低,只要說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話來,就無害于民主政治。[5]431-432

      孫中山旗幟鮮明地聲明,自己堅決反對以國民的知識程度太低為借口認定“中國不適用民主政治”的論調。不僅如此,為了徹底反駁這一論調,他進一步揭示了這一論調的癥結所在,針鋒相對地指出這種論調的根源在于沒有弄清楚“權能”二字的含義。這表明,孫中山通過辨梳權與能的關系,賦予國民神圣權力是面對現(xiàn)實有感而發(fā)的,旨在反擊中國由于國民“知識程度太低”而不適用民主政治的觀點。孫中山認為,對于一個人來說,權與能是分離的,其間并無必然聯(lián)系。坐汽車的與開汽車的恰如其分地代表了權與能的分離,正如坐汽車的人有權卻沒有能一樣,開汽車的人有能卻沒有權。因此,坐汽車的人盡管沒有能即不會開車,卻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權去指揮開汽車的人將車開到自己想要去的任何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孫中山在此使用的是“指定”而不是“制定”?!爸付ā焙猩钜?,大端有二:第一,“指定”不是制定,制定目標是先知先覺者的事,并非普通國民的事,因為大多數(shù)國民屬于不知不覺者。第二,“指定”的意思側重“指”即指出來,也就是說出來的意思,用孫中山本人的話說便是,“說得出‘要到那里’”。

      孫中山進而指出,國民是國家的主人,擁有作為國民的權力。由于權與能是分離的,所以,國民的權力不必以才智為前提。正是這一認識拉開了孫中山與維新派之間的距離。眾所周知,嚴復和梁啟超等維新派思想家也都是主張民權、追求民主的,并且將開設議院作為實行民主的渠道。盡管如此,維新派提倡的“興民權”是有條件的,因而不約而同地強調“興民權”要以“開民智”為前提條件。更有甚者,嚴復、梁啟超鑒于對中國民眾素質的考察,以民智未開、無法行使自己的權力為由,最終將實現(xiàn)君主立憲推向無限遙遠的未來,更遑論推翻皇帝、大興民主的民權了。與嚴復、梁啟超等人的觀點相去霄壤,孫中山提倡的民權不需要民智方面的擔?;蚋郊訔l件,不管國民智力或能力如何,都不妨礙他們享有、行使自己的權力。孫中山宣傳民權、提倡民權主義教育,目的在于讓國民明白自己擁有權力,并且能夠準確說出自己的愿望,即“指定出一個目標來”。

      三、民生主義教育

      孫中山堅信人類歷史是進化的,并且認定歷史進化的動力是民生。這使民生主義與民權主義一樣成為他的歷史觀的一部分,并預示了二者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孫中山在勾勒歷史進化軌跡、揭示歷史進化動力的時候,一面從進化的軌跡中推出了民權主義,一面從進化的動力中推出了民生主義。由此,民生主義教育與民權主義教育一起成為孫中山三民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探究、審視人類歷史進化的過程中,孫中山將歷史進化的動力歸結為人類求生存的需要。他指出:“古今一切人類之所以要努力,就是因為要求生存;人類因為要有不間斷的生存,所以社會才有不停止的進化。所以社會進化的定律,是人類求生存。人類求生存,才是社會進化的原因?!盵4]369依據孫中山的分析,人類歷史之所以進化,歸根結底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人類有不間斷的生存,人類社會才有不間斷的進化。對此,孫中山論證并解釋說:

      至于這種社會進化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社會上何以要起這種變化呢?……照歐美近幾十年來社會上進化的事實看,最好的是分配之社會化,消滅商人的壟斷,多征資本家的所得稅和遺產稅,增加國家的財富,更用這種財富來把運輸和交通收歸公有,以及改良工人的教育、衛(wèi)生和工廠的設備,來增加社會上的生產力。因為社會上的生產很大,一切生產都是很豐富,資本家固然是發(fā)大財,工人也可以多得工錢。像這樣看來,資本家改良工人的生活,增加工人的生產力,工人有了大生產力,便為資本家多生產,在資本家一方面可以多得出產,在工人一方面也可以多得工錢。這是資本家和工人的利益相調和,不是相沖突。社會之所以有進化,是由于社會上大多數(shù)的經濟(利益)相調和,不是由于社會上大多數(shù)的經濟利益有沖突。社會上大多數(shù)的經濟利益相調和,就是為大多數(shù)謀利益。大多數(shù)有利益,社會才有進步。社會上大多數(shù)的經濟利益之所以要調和的原因,就是因為要解決人類的生存問題。[4]368-369

      孫中山強調,所謂“求生存”,也就是解決民生問題,古今政治家都是為解決人類的“求生存”問題而努力的。沿著這個思路,他進一步指出,解決“求生存”的最好辦法是“分配之社會化”。歐美近幾十年的經驗表明,社會的進化是由于社會上大多數(shù)人的經濟利益相調和。只有為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類求生存的問題,也才能推動社會的進化。孫中山特意指出,民生主義旨在從根本上解決人類的求生存問題,從而最大程度地解決民生問題。具體地說,民生主義就是為大多數(shù)人謀幸福,而它之所以能夠為最大多數(shù)人解決生存問題,其秘訣在于,通過國家經濟之公有化,調和資本家與工人之間的沖突,促進分配之社會化。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孫中山反復重申,民生主義屬于社會主義,在經濟上實行平等制度。

      需要澄清的是,盡管民生主義具有平等之義,但是,孫中山所提倡的民生主義不是西方的平等。對此,他解釋說,中國沒有像西方那樣的大富資本家,中國人都是“窮人”。中國亟需解決貧窮問題,而這就是他主張民生主義的初衷。孫中山指出:“我們現(xiàn)在是患貧,貧窮就是我們的痛苦?!覀兊拿裆髁x,是做全國大生利的事,要中國像英國、美國一樣的富足;所得富足的利益,不歸少數(shù)人,有窮人、富人的大分別,要歸多數(shù)人,大家都可以平均受益?!盵1]23依據他的設想,民生主義既可以解決中國人由于患貧帶來的痛苦,又可以避免像西方那樣的兩極分化。實行民生主義,在中國變得像英國、美國那樣富足之后,一切收益歸國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大家平均受益。從這個意義上說,民生主義的目標是繼民權主義實現(xiàn)消除了政治上的不平等之后,消除經濟上的不平等。

      綜上所述,孫中山提倡的民權主義教育、民生主義教育都是政治教育,這一點與三民主義教育屬于政治教育、國民教育相互印證。在同樣屬于政治教育的前提下,如果進一步對民權教育與民生教育予以區(qū)分的話,那么,民生主義教育還包括經濟教育。孫中山贊同馬克思代表的新經濟學派,旨在改變當時經濟學教育中反對社會主義學說的現(xiàn)狀。

      在孫中山那里,國民教育包括三民主義教育,甚至可以說,孫中山的國民教育具體指三民主義教育。三民主義是孫中山思想的靈魂,并被他奉為拯救中國的綱領。對于中國的救亡圖存從何入手,他的邏輯是:“救國從何而起?此無論誰人皆知自改良政治入手。但改良政治又從何而起?兄弟以為此當先知國民由何種主義孕育而來,試以其所由孕育之主義不明,即無從負責及不知趨向也。然孕育國民[之]主義為何?即三民主義是?!盵3]557-558循著他的邏輯,救國要從改良政治入手,改良政治則必須從孕育國民之主義入手。正如不同的主義孕育出不同的國民一樣,主義對于塑造國民至關重要;如果主義不明,國民則無從肩負責任,并且迷失奮斗目標。孫中山明確指出,孕育中國人的主義就是三民主義,中國人必須明白三民主義。為了使三民主義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必須進行三民主義教育。他強調,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懂得三民主義,這是作為國民的義務和責任。這使三民主義成為對國民進行教育的主要內容,也使宣傳、普及三民主義成為教育——特別是國民教育的主要目標。

      綜觀孫中山的思想給人最強烈的印象是,與其說他作為思想家、哲學家進行學術研究,不如說他作為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在回應時代需要,解決中國的現(xiàn)實問題。有鑒于此,孫中山的論作有一部分是演講記錄,還有一部分是對革命黨人進行教育的講稿。由于三民主義是孫中山思想的靈魂,也是他拯救中國的綱領,所以,三民主義教育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占據舉足輕重的位置??偟恼f來,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教育基本上是對舊三民主義的宣傳和普及。眾所周知,孫中山在1924年1月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尚未來得及進行普及和宣傳,便于1925年3月溘然離世。盡管如此,孫中山重視教育、宣傳和普及三民主義的做法留給后人諸多啟迪。

      [1]孫中山全集:第十卷[M].北京:中華書局,2006.

      [2]孫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華書局,2006:358.

      [3]孫中山全集:第五卷[M].北京:中華書局,2006.

      [4]孫中山全集:第九卷[M].北京:中華書局,2006.

      [5]孫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北京:中華書局,2006.

      (責任編輯:張群喜)

      Abstract: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are the soul of Sun Yat-sen's thoughts and also the guiding principles for his salvation of China.Sun Yat-sen struggled all his life for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publicizing and explaining them in various contexts.Educating the mass with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un Yat-sen's educational thoughts.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include Nationalism,Democracy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Therefore,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Education includes Nationalism education,Democracy education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education.According to Sun Yat-sen,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Education is the main body of n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pleading educationist to talk about political thoughts.

      Key words:Sun Yat-sen;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Education;Nationalism education;Democracy education;the People's Livelihood education

      On Sun Yat-sen's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Education

      WEIYixia
      (School of Philosophy,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erbin 150080,China)

      D693.0

      A

      1674-9014(2017)05-0026-06

      2017-06-15

      魏義霞,女,安徽濉溪人,黑龍江大學哲學學院暨中國近現(xiàn)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哲學與文化。

      猜你喜歡
      三民主義民權民族主義
      村翁
      《民權素》“素”義旨辨略
      ——兼論《民權素》創(chuàng)刊宗旨
      從震旦到復旦:清末的外語教學與民族主義
      三民主義說
      當代作家(2021年12期)2021-01-15 00:48:37
      論王船山民族主義思想的近代嬗變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10:32
      國會議員、民權偶像約翰·劉易斯逝世,享年80歲
      英語文摘(2020年11期)2020-02-06 08:53:18
      淺析新民主主義與新三民主義的異同
      論毛澤東對三民主義的認識
      三民主義之民族主義淺析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36
      煽動民族主義情緒 被疑與政府演雙簧
      茌平县| 甘孜| 义乌市| 子洲县| 揭阳市| 云霄县| 望奎县| 河北区| 东方市| 周口市| 长乐市| 正安县| 滁州市| 南部县| 庆元县| 渭南市| 惠州市| 克什克腾旗| 小金县| 黑河市| 大竹县| 永城市| 科尔| 淮北市| 甘泉县| 泰兴市| 英超| 肇东市| 黄大仙区| 白山市| 大城县| 江川县| 介休市| 广德县| 无棣县| 布尔津县| 普兰店市| 措勤县| 麟游县| 阿瓦提县| 疏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