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中日諺語看中日文化差異

      2017-03-11 08:16:35吳淑招
      文化學(xué)刊 2017年12期
      關(guān)鍵詞:同義諺語日語

      吳淑招

      (福州外語外貿(mào)學(xué)院亞歐語系,福建 福州 350200)

      【語言與文化】

      從中日諺語看中日文化差異

      吳淑招

      (福州外語外貿(mào)學(xué)院亞歐語系,福建 福州 350200)

      諺語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沉淀和傳承。任何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諺語,這些諺語反映了各個國家獨(dú)特的民族文化。本文以中、日兩國諺語中選用的詞匯、意象為切入點(diǎn),比較兩國含義相同的諺語之異同,從而探討兩國文化歷史背景、思維方式、宗教信仰等差異。

      中日;諺語;異同;文化差異

      中日諺語反映了中日獨(dú)特的民族文化。在中日含義相同的中日諺語中,有同形同義的,也有異形同義的,本文分別對這兩種情況進(jìn)行探討。

      一、諺語的定義及特征

      諺語是廣泛流傳于民間的具有諷刺或教訓(xùn)等揭示生活智慧及普遍真理的短語。諺語一般通過口頭留傳下來,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諺語類似成語,又比成語更加通俗易懂和口語化,形式上大多是一兩個短句??梢哉f,諺語是忠實(shí)反映古人如何思考、如何生活的一面鏡子,是文化和思想的化石。

      諺語的主要特征有口頭性、教訓(xùn)性、歷史傳承性??陬^性,如“一個巴掌拍不響”“火燒眉毛”“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教訓(xùn)性,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棍棒出孝子,嬌養(yǎng)杵逆兒”;歷史傳承性,如“三顧茅廬”“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二、同形同義的中日諺語

      在中日兩國諺語中,有很多都通過相似的詞匯或意象來表達(dá)相同的道理。例如:

      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悪事千里を走る

      聞一而知十——一を聞いて十を知る

      人間到處有青山——人間到る処青山あり

      覆水難收——覆水盆に返らず

      汗馬功勞——汗馬の労

      洛陽紙貴——洛陽の紙価を高む

      好事多磨——好事魔多し

      上述諺語表示相同的意思,且選用的詞匯是相同的,相似度極高,從史料記載來看,這并非偶然,而是史上中日文化交流的結(jié)晶。

      根據(jù)張艷萍的統(tǒng)計(jì),源自中國古典書籍的日本諺語,數(shù)量繁多,其中出自《禮記》的有203條、《詩經(jīng)》108條、《孝經(jīng)》14條、歐陽修10條、王安石10條、柳宗元10條、賈誼9條、司馬遷8條。[1]中日兩國作為一衣帶水的鄰邦,兩千多年來,通過船只渡海延續(xù)著文化交流活動。中日交流從唐代進(jìn)入繁盛期,日本派遣大量留學(xué)僧學(xué)習(xí)中國儒學(xué)、政治制度、思想,以及文學(xué)、風(fēng)俗習(xí)慣。中國的諺語也作為一種民間及口頭文化,通過留學(xué)僧傳到日本,漸漸融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可以確定許多日本諺語都是由中國傳入的。

      三、異形同義的中日諺語

      異形同義的中日諺語也很多,如以下幾例。

      匹夫不可奪志——一寸の蟲にも五分の魂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牛は牛連れ馬は馬連れ

      一本萬利——蝦で鯛を釣る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雀百まで踴り忘れず

      可望而不可及——高嶺の花

      無精打采——青菜に塩

      不打不成交,不打不相識——雨降って地固まる

      美中不足——玉に瑕[2]

      中國諺語中的“匹夫不可奪志”,匹夫指人,而日本諺語用「一寸の蟲にも五分の魂」,即一寸的蟲子也有五分之魂,用蟲子也有志氣表達(dá)人有志氣?!安淮虿幌嘧R”,形容兩個人因發(fā)生爭執(zhí)而認(rèn)識甚至成為好朋友,屬于抽象概括型,而日語諺語中用「雨降って地固まる」,即下雨后的大地變得堅(jiān)固,其表述具體而形象。中國諺語“美中不足”,日語諺語用「玉に瑕」,即玉中的瑕疵來表達(dá)不完美。中國諺語“可望而不可及”,日本諺語「高嶺の花」,即高嶺之花,引申為難以企及。綜上,可見中國諺語多用概念性、抽象性的表達(dá)方式,日本諺語多用具體形象的事物來表達(dá)抽象的道理。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形容人的性格不易改變。中國諺語里,首先將目光落到祖國的“江山”上,先說江山易改,再說人的本性難移,而日語用「雀百まで踴り忘れず」,即麻雀直到一百歲也不會忘記跳舞,將談?wù)撊说脑掝}縮小到一只麻雀身上。從中可見,中國人為了說明一個小物的問題,先用一個大物來比喻,這體現(xiàn)出中國人宏觀、擴(kuò)大的感情傾向,即擴(kuò)大意識,而日本人則在諺語中體現(xiàn)出了縮小意識。

      四、從中日諺語看中日文化差異

      (一)思維方式差異

      上文中的諺語分析,體現(xiàn)了中國人思維方式的抽象概括性和擴(kuò)大意識,日本人的具體形象性和縮小意識。日本人喜歡細(xì)微性的具象思考,而中國人喜歡總結(jié)性的抽象思考。日本人喜歡從小的東西中得到大的教訓(xùn),而中國人喜歡從大的視角來解釋教訓(xùn)。這樣的思維方式差異和生活環(huán)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中國土地廣闊、物產(chǎn)豐富、擁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無論發(fā)生什么事,都喜歡首先把目光放在大的東西上,所以中國人善于從宏觀角度思考,追求“雄偉”“從宏觀角度解決事件”。而日本人生活在狹長的島國,接觸更多的是相對矮小的景物,在溫帶海洋性氣候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了細(xì)致入微的思考形態(tài)。且日本資源相對缺乏,災(zāi)害頻發(fā),危機(jī)意識強(qiáng)烈[3],無論發(fā)生什么事都首先將目光投向小的事物,善于微觀思考,重視細(xì)節(jié),喜歡“小而舒暢”“少而精致”“從微觀角度解決事件”。

      (二)歷史文化差異

      諺語又被稱為文化的“活化石”,留下了古代文化的痕跡。[4]中日諺語中,留下了許多古地名、名人名字、建筑、歷史事件等。由于兩國諺語無法一一對應(yīng),故以下分別列出。例如:

      中國諺語:醉翁之意不在酒;說曹操曹操就到;葉公好龍;名落孫山;葉公好龍。

      日本諺語:敵は本能寺にあり;平家を減ぼすのは平家;江戸っ子は宵越しの銭は持たぬ;

      大阪の食い倒れ京都の著倒れ。

      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與「敵は本能寺にあり」是同一個意思,皆表示對方的真實(shí)目的不在表面,而是另有用心。前者以“三國演義”的歷史事件為背景,后者來源于日本歷史上的典故“本能寺之變”。這樣的諺語根據(jù)每個國家獨(dú)特的歷史文化而形成。其不僅傳承了歷史,而且再現(xiàn)了當(dāng)時的情景。諺語就像活化石一樣,反映歷史的樣貌。

      (三)宗教信仰

      中日諺語也受到兩國宗教信仰的影響。日本是個多宗教國家,主要有神道教、佛教、基督教三個大的宗教和許多小宗教。因此日本諺語中既有許多與“神”相關(guān)的諺語,也有許多與“佛”相關(guān)的諺語。[5]如「苦しい時の神頼み」「觸らぬ神に崇りなし」「死にがけの念仏」「仏の顔も三度」,而中國諺語里主要是與“佛”相關(guān),如“借花獻(xiàn)佛”“無事不登三寶殿”“臨時抱佛腳”。

      當(dāng)然,諺語的形成并不僅僅受以上三種因素的影響,自然環(huán)境也對中日諺語的產(chǎn)生有所影響,但囿于篇幅,不多贅言。

      五、結(jié)語

      中日同形同義諺語是兩國文化交流的結(jié)晶,而兩國諺語差異也體現(xiàn)了文化差異。通過以上對比可以明白,日本諺語多從小視角切入,中國諺語多從大視角切入,體現(xiàn)了日本人具體形象性的思維和縮小意識,中國人的抽象概括性思維和擴(kuò)大意識。兩國歷史文化不同,諺語里的意象也不同,并且宗教信仰差異、自然環(huán)境差異也會對兩國的民族文化產(chǎn)生影響。

      本研究仍存在許多不足,中日諺語差異還受一些其他因素影響,有待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

      [1]張艷萍.論中國文化對日語諺語的影響[J].西北大學(xué)學(xué)報(bào),2006,(9):165-167.

      [2]倉持保男,阪田雪子.必?cái)y慣用句辭典[M].東京:三省堂,2001.1-65.

      [3]李鋒傳.從日語諺語看日本人的國民性格[J].日語學(xué)習(xí)與研究,2006,(2):52-56.

      [4]孫滿緒.日語和日本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7.305-320.

      [5]宮家準(zhǔn).日本的民俗宗教[M].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8.113-138.

      H315.9

      A

      1673-7725(2017)12-0162-03

      2017-09-25

      吳淑招(1988-),女,福建三明人,助教,主要從事日語語法學(xué)、翻譯學(xué)研究。

      周丹】

      猜你喜歡
      同義諺語日語
      Dale Carnegie
      從推量助動詞看日語表達(dá)的曖昧性
      明朝日語學(xué)習(xí)研究
      甘肅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32
      養(yǎng)生諺語也要“更新升級”(上)
      西夏文《同義》重復(fù)字研究
      西夏學(xué)(2019年1期)2019-02-10 06:22:08
      西夏文《同義》考釋三則
      西夏學(xué)(2018年2期)2018-05-15 11:25:30
      說說諺語
      關(guān)于日語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從語義模糊性看日語委婉表達(dá)
      24節(jié)氣
      禄劝| 达孜县| 蓝山县| 五家渠市| 东阳市| 吴桥县| 亳州市| 大理市| 新田县| 乳山市| 六枝特区| 凉城县| 彭阳县| 阿拉善盟| 德江县| 阜康市| 巩义市| 泾源县| 旬阳县| 建昌县| 施秉县| 清水河县| 西林县| 克什克腾旗| 枣庄市| 个旧市| 宁德市| 昭平县| 绵阳市| 隆化县| 洮南市| 大同市| 沽源县| 卢龙县| 长白| 石楼县| 东山县| 临武县| 房产| 廉江市| 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