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葵
有愛才有教育
◎蔡葵
第一次接觸小明是給他班代課:上課預鈴響起,他還在跟另一名男生搶東西,毫無顧忌。我看著感覺很奇怪,課下問了他的任課老師,他們都說小明是個“刺頭”,就能打仗。我有些疑惑了,我的感覺是小明這個孩子很可憐。
秋天開學時,小明竟然分到了我的班。教過他的老師都警告我:“你可小心了!”開始接觸小明后,我逐漸感覺他確定像個刺猬,誰碰他就會扎誰。如果批評他,他還會給自己找各種理由。即使他最好的朋友惹他,他也會因為一句話跟朋友打起來,出手毫不留情,好像一個沒有感情的孩子。
經(jīng)過深入了解,我才知道小明的家庭情況很特殊:父母在他7歲時離異,他由父親供養(yǎng)。因父親在外賺錢,他就在姥姥家生活。父親提供的錢很足,但在生活上卻沒有關心他。他如果犯了錯誤,父親就用棍棒解決問題。因此,小明也很害怕他的父親。進入高中的第一個學期,他的父母又都同時再婚,而且母親生了一個小孩,使他感覺到自己真的沒有家了。小明在學校的自我防范意識很強,生怕被別人瞧不起。成長的環(huán)境致使他對一切事物都冷漠。了解這些情況后,我決定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幫助他。首先,我在生活上關心他,在學習上幫助他制定目標。一旦他達標,我就表揚他。學生反映小明在我面前表現(xiàn)很好,一離開我就不學習,什么事都做。雖然有些失望,但我沒有放棄。我觀察小明,感覺他就學我所教的學科,這至少讓我看到了希望——他還是很在意我對他的看法。于是,我抓住這一點鼓勵他,肯定了他對外語的學習態(tài)度,但也提醒他這樣會發(fā)展不平衡的。在不斷的表揚和鼓勵中,小明得到了心理上的滿足,但還是離開我就不學習。我在等待時機:一次我離開學校一段時間,回來后,他的“突出”表現(xiàn)鋪天蓋地地從學生和老師那里傳遞過來。我想,是我跟他深談的時候了。我把他找了出來,假裝了解班級情況,也讓他自己總結一下這段時間的表現(xiàn)。小明知道我的風格,于是低聲地說:“表現(xiàn)不好。”當我問他怎么不好時,他就不說話了。我沒有跟他發(fā)火,而是語重心長地說:“你是大小伙子了,小孩子在大人不在時才會管不住自己,你怎么了呢?”他說:“老師,我剛開始也想管住自己,可是我堅持不住?!币娝@樣說,我開始跟他聊他的成長歷程。這是他始終不想讓人知道的,也包括我。我說:“我聽你父親講過你家的情況,無論父母怎樣他們都是愛你的。你所經(jīng)歷的是常人所無法想象的,你經(jīng)歷了,也挺了過來,證明你非常有毅力,老師很佩服你。但話又說回來,你父親對你要求嚴格,正說明他愛你。也許方式不是很恰當,但他的愛是毋庸置疑的?!彼牭竭@里眼瞼垂了下來,繼而流下了眼淚。
師生間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礎,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想,教師與家長溝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達成共識,才能更好地對癥下藥,使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小明的影響主要來自于家庭:一方面他長時間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加之父親暴力解決問題,使他更加自卑和抑郁;另一方面錢上的滿足供應使他的虛榮心得到了暫時的滿足,卻在道德認識上形成了錯誤的認識。
我跟小明的父親聯(lián)系了,進行了一次長談。他的父親也跟我說,他在吃穿上怎么花錢都行,但是不學習絕對不行。我跟他說明了孩子的現(xiàn)狀,也告訴他孩子實際上更需要心理上的關懷。之后,我也跟小明的繼母談了,讓她幫助我做孩子父親的工作。我告訴她,家長應該學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勵、表揚,而且每天再忙再累,也要抽取一定的時間與孩子交流,爭取在第一時間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并且尊重他、信任他。從那以后,他的繼母與我經(jīng)常溝通,共同探討如何教育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繼母不斷向我匯報小明的變化。逐漸的,小明對我們敞開了心扉,也不再拒人于千里之外了。
經(jīng)常有學生跟我說:“老師,小明都那樣了,你還留他干什么?不如讓他走吧。他走了,你省心,咱們班也就好了?!蔽铱傇谙?,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個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尚且至少需要21天,更何況一個人的改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學生也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我通過定期談話、不斷反饋、制定目標等方法,抓住關鍵事件對小明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在教育中,我學著要正確分析孩子存在的問題,找準原因,對癥下藥。并且,不厭其煩地使他一次又一次地知道改正,知道做錯事將會帶來的后果。只有持之以恒地堅持耐心教育,才會使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發(fā)光。
雖然青少年品德心理正逐漸從他律變成自律,倫理道德也已經(jīng)開始形成,但還是處于動蕩性向成熟性的過渡。所以,教師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情感感化學生。教師對學生真誠的愛與期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會激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和親切感,從而樂于接受教師的教導。
(作者單位:遼寧省農(nóng)村實驗中學)
(責任編輯:楊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