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保宏
(呂梁教育學院,山西 呂梁 033000)
【教育研究】
一線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幾點思考
劉保宏
(呂梁教育學院,山西 呂梁 033000)
教學與科研緊密聯結,但似乎又相互制約,教師如何開展教育科研,特別是一線教師,本文認為教學實踐是前提,發(fā)現問題是關鍵,讀書積累是基礎,環(huán)境氛圍是條件,骨干引領是導向。
一線教師;教育科研;思考
在教師專業(yè)技術職務評審中,通常把教師分為教學型、教學科研型、科研教學型等,從理論上看,教學工作與科研工作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但對于一些教師而言,客觀上似乎又有些難以克服的矛盾。那么,一線教師如何開展教育科研,學校如何培養(yǎng)一支高素質的科研教師隊伍,我就自己的思考談幾點認識和看法。
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教學,這點始終必須明確,決不能本末倒置,如果科研也是教師的任務之一的話,那么,科研只是教學這棵大樹上開出的一支鮮花。所以在這里,必須正確地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
首先教學是首要的、第一位的,根本性的任務,是教學科研的基礎和源泉,離開教學的教育科研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陷入華而不實、紙上空談的誤區(qū)。所以,作為教師,特別是一線教師,必須堅守本職崗位,做好教學,切不可脫離教學空談教育科學研究,作為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在政策上決不可對教師進行錯誤的誤導。
其次,教育科研是教學工作的一種升華。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基礎上開展教育科研,可以全面地提高教學水平,扎實教學基石,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等,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不懂得發(fā)現問題,挖掘問題,也不懂得去解決問題,不去嘗試,不去探索,那么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就永遠也得不到提高與提升。所以,從本質上講教育科研也是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懂得研究探索的教師或者懶于研究探索的教師,不是一個完全合格的教師,更不可能成為一個好教師。
第三,教師必須把教學與科研緊密地結合起來,用教學促進教研的開展,用教研提高教學水平,從而達到教學與科研,互相促進,相得益彰的效果。所以,在教學與教研的實踐中必須做到“教”與“研”的有效溝通,一線教師也一定要認識到:只有以教學為基礎,教研成果才會有價值,才能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學質量,而不會形成“文字垃圾”。同時,也只有不斷總結創(chuàng)新,不斷反思,不斷探索,教學水平才能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和突破。
科學研究本身是一個不斷發(fā)現問題,不斷研究并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問題不僅是起點,更是開展教育科研的重要關鍵。近年來,由于在專業(yè)技術職務評審中,對論文數量的片面,甚至苛刻要求的誤導下,教育科研似乎進入了一個“論文制造”的時代,表面看,鋪天蓋地論文應運而生,成果豐碩,實際上,空中樓閣,一堆垃圾。也就是說,在這種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制造了好多“偽命題”,解決了好多“假問題”。所以,在這里特別強調要以發(fā)現問題為關鍵,但這里的問題是指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的實際問題,顯然這些問題必然成為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確定的真課題,針對這些問題的探索和實踐,必然成為我們開展教育科研的方向。
值得論證的是,研究“偽命題”,“假問題”的現象,不僅僅是客觀背景造成的,從主觀看,也是由浮躁的思維方式形成的。什么是真問題?真問題是一線教師從教學實踐中真真切切發(fā)現的問題,而假問題可能是無病呻吟,先搞一個理論假設,然后從這個假設出發(fā),在邏輯上推演出一個所謂的問題,那么這個問題必然是一個“假問題”,所以,一線教師要力戒浮躁,夯實學風,切不可將教學科研功利化、形式化。事實上,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只要大家有問題意識,善于思考,潛心鉆研,問題就會被不斷發(fā)現,并不斷地被我們在研究探索中得以解決,這就是教育科研的課題。
如果說全民讀書僅僅是一種倡導,那么,教師讀書就應該成為一種習慣和常態(tài),甚至應該上升到責任和義務的層次。這不僅是對教師職業(yè)的負責,更是對自己的負責。
首先,要掌握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這是保證社會主義國家教育方針正確貫徹落實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及在具體教學和教學研究中不出任何偏差和失誤的根本保證。
其次,廣泛閱讀教育方面的書籍,包括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育學以及專家學者的教育專著和教育研究成果,這是一線教師從事教學工作和開展教育科研基礎知識的積累和更新。
第三,重點閱讀專業(yè)書籍和相關的報刊雜志,拓展專業(yè)知識,并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尤其要注意跟蹤學科前沿,掌握研究動態(tài),應該說這是一線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更是開展教育科研的常規(guī)性內容。
第四,博覽群書,不斷拓展知識的廣度。文史哲不分家,數理化相溝通,淵博的知識,來自于廣泛的閱讀,深厚的功底,植根于不斷的鉆研,缺乏淵博的知識,沒有深厚的功底及扎實的基礎,就不會有高水平的教學質量,更不可能開展教育科研。
一個學校教育科研水平高不高,科研成果多不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校開展教育科研的環(huán)境和氛圍。所以一定要下大力氣,加大投入,出臺機關政策為一線教師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科研環(huán)境,營造濃郁的教育科研氛圍。
首先,要加強紙質和電子圖書資料及網絡閱讀的建設,為一線教師開展教育科研、閱讀圖書、查閱資料提供最基本的必要保障。
其次,構建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過程中開展教育科學研究,體現獎優(yōu)罰劣、多勞多得。
第三,實行課題管理,積極為具備研究能力的教師申報國家及省級研究課題,并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同時每年確定一部分校內研究課題,進行指令性或者指導性的分配,年終進行評比獎勵。
第四,組織學術講座報告,定期聘請省內外專家學者和本校有一定水平的教師舉辦學術講座,以引導教師開展教育科研。
第五,支持教師走出去參加省級以上舉辦的學術會議和學術交流活動。
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在教育科研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一種示范,更重要的是引領,能夠帶動一個團隊開展有效的教育科研,所以一定要做好這項工作。
首先,建設一支素質較高,業(yè)務精良,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和教育科研隊伍,特別要注意優(yōu)化隊伍在年齡、學歷、梯隊等方面的結構。
其次,一定要培養(yǎng)學科帶頭人,保證每一個學科有一至兩位帶頭人,學科帶頭人應該成為該學科研究團隊的方向、靈魂和權威。
第三,要全力支持學科帶頭人的工作,在政策、資料、經費等方面給予必要的保障。
第四,要針對科研隊伍建設,學科帶頭人的培養(yǎng)要做出中長期的規(guī)劃,并在這一規(guī)劃指導下制定年度教育科研工作計劃,由機關職能部門認真實施,以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收到實效。
2017-04-12
劉保宏(1966-),女,山西臨縣人,呂梁教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語文教育教學。
G525
A
1672-2086(2017)02-0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