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昏禮不用樂”

      2017-03-12 11:31:22張小雨高小強
      樂山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7年11期
      關(guān)鍵詞:禮記婚禮

      張小雨, 高小強

      (四川大學(xué) 哲學(xué)系,四川 成都 610064)

      論“昏禮不用樂”

      張小雨, 高小強

      (四川大學(xué) 哲學(xué)系,四川 成都 610064)

      文章以周代“昏禮不用樂”的規(guī)定為核心,探析周代禮制中為何有婚禮不能演奏音樂的規(guī)定,以及這種規(guī)定在后代無法實行下去的原因,進而探討今天我們應(yīng)該如何對待這一古禮。文章意在通過對周代婚姻禮節(jié)的研究,反觀當(dāng)下婚禮儀式的優(yōu)劣,從傳統(tǒng)文化中吸取營養(yǎng),為以后婚禮儀式的發(fā)展提出建議。

      婚禮;婚俗;古樂;人情;人欲

      一、何為“昏禮不用樂”

      “昏禮不用樂”一說,始見于儒家經(jīng)典《禮記》的《郊特牲》一篇當(dāng)中,其原文為:“昏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盵1]210在《禮記》的《曾子問》一篇中也有類似表述,原文為:“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取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盵1]147以此兩處記載為依據(jù),可看出“昏禮不用樂”的內(nèi)容其實較為簡單,它指的是在婚禮進行的三日之內(nèi),娶妻的男方之家不得演奏音樂(按《曾子問》,女方家既然已經(jīng)為女兒的離開憂愁得三日不能安睡,肯定也不會高興地奏樂)。按朱子所說:“《禮記》乃秦漢上下諸儒闡釋《儀禮》之書”[2]2186,可見《禮記》一書的主要內(nèi)容是秦漢儒者對周代儀禮規(guī)定的內(nèi)涵和意義進行論說,故此古禮在周代就已經(jīng)形成。在周代之后,此禮被不斷破壞,直至現(xiàn)代幾乎已經(jīng)完全不見。不過,我們還能從歷代史書典籍中看到此過程的一些痕跡:

      《北史》(卷第三十一·列傳第十九),記載北魏大臣高允,針對當(dāng)時婚娶喪葬,不依古式的現(xiàn)象,上諫朝廷曰:“前朝之世,屢發(fā)明詔,禁諸婚娶,不得作樂。及葬送之日,歌謠鼓舞,殺牲燒葬,一切禁絕。雖條旨久班,而不革變,將由居上者未能悛改,為下者習(xí)以成俗,教化陵遲,一至于此。《詩》云:‘爾之教矣,人胥效矣?!司e動,不可不慎?!抖Y》云:‘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火;娶妻之家,三日不舉樂?!裰T王納室,皆樂部給伎以為嬉戲,而獨禁細人不得作樂,此一異也?!盵3]1122從中我們能看到,在高允所在的北魏(386—534年)政權(quán)之前,歷代王朝都有明確的禁令,禁止在婚禮過程中奏樂,而實際效果卻不是很好,原因在于在上者沒有做好表率作用,而在下者不明禮義、習(xí)以為俗以至于沒有遵循舊禮。但是此舊禮精神未滅,于是有高允這樣的懂禮之人站出來,主張朝廷要從在上者開始做起恢復(fù)古禮。

      《周書》(卷第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七),載:“時婚姻禮廢,嫁娶之辰,多舉音樂。又廛里富室,衣服奢淫,乃有織成文繡者,猷又請禁斷,事亦施行。”[4]615說的是后周(951—960年)之時,大臣崔猷也面臨著和北魏高允類似的情況,他在到任京兆尹之后發(fā)現(xiàn)了民間婚娶時多有人不遵守古禮,于是上書朝廷請禁止這種行為,得到了朝廷的支持。

      唐代尊奉古禮,按《唐會要》(卷八十三)記載:“會昌元年十一月,敕:婚娶家音樂,并公私局會花蠟,并宜禁斷?!盵5]1527可見唐代是以國家法令的形式,禁止婚禮用樂。

      宋代,司馬光作《書儀》以表達自己對當(dāng)時儀禮的整改意見,在其書卷三曰:“主人以酒饌禮男賓于外防,主婦以酒饌禮女賓于中堂,如常儀,不用樂?!彼宰⒃唬骸啊对訂枴吩唬骸D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今俗婚禮用樂,殊為非禮?!盵6]348

      明代學(xué)者黃佐作《泰泉鄉(xiāng)禮》以重申古禮,曰:“凡昏禮,不得用樂。賀昏非禮,宜更賀為助,禮物隨宜。凡親迎,不許用鼓吹雜劇,送迎交饋。其有隔水路而用裝彩大船、銅鼓儀仗,陸路用蒲燈、花筒、爆仗等項者,罪之?!盵7]

      將這些材料進行初步考察,我們能發(fā)現(xiàn),在周代之后,各朝并沒有嚴格按周禮執(zhí)行,反而是自上而下、破壞禮節(jié),最終使得古禮逐漸消失。但與此同時,在一些時期、也有一些懂禮之人,上書朝廷或自作文章,提出應(yīng)該恢復(fù)此古禮,但是他們?nèi)〉玫某晒麉s是有限的。那么周代制禮作樂之圣人在一開始,是為什么要做出這種規(guī)定的呢,后來此禮為何會逐漸消失了呢?

      二、為何“昏禮不用樂”

      首先考察“昏禮不用樂”出處的《禮記》,它提供給了我們兩條理由:

      《郊特牲》:“昏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樂,陽氣也?;瓒Y不賀,人之序也?!痹凇督继厣房磥恚驗椤盎瓒Y”體現(xiàn)出“幽陰之義”,而樂是“陽氣”,婚禮與樂分屬陰、陽,二者陰陽不濟,不能在陰之中,用陽之物,這是一個原因。《禮記大全》(卷十一)亦說:“古之制禮者,不以吉禮干兇禮,不以陽事干陰事。則昏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盵8]

      可是,婚禮是吉禮、喜事,為何會體現(xiàn)所謂“幽陰之義”呢?有兩說可看:其一,在《禮記正義》中,鄭玄注:“幽,深也。欲使婦深思其義,不以陽散之也?!笨追f達疏:“幽,深也,欲使其婦深思陰靜之義,以修婦道……陽是動散,若其用樂,則令婦人志意動散,故不用樂也?!盵9]815按二人之說,“幽”字意思是“深”,“陰”字意思是“陰靜之義”,“幽陰之義”指的就是出嫁婦人深刻地思考為婦之道。而音樂為“陽”,意思是“動散”,指的是在婚禮之時如果敲鑼打鼓,則會轉(zhuǎn)移婦人的注意力,使之不再用心于思考今后的為婦之道,此為一說。其二,從“婚”字的字義來看,《說文》解釋“婚”字為:“形聲。字從女,從昏,昏亦聲?;?,婦嫁也。禮,娶婦以昏時。婦人陰也,故曰婚。”[10]271因為古人婚禮在黃昏之時舉行,而此時正是一天由晝向夜過渡的階段,是陽氣消散,陰氣開始主導(dǎo)之時,因此有“幽陰之義”。再者,“婚”主要強調(diào)的是女方,即是指女方嫁過來的行為為婚,男方這邊稱為“姻”。因為指的是女方的事情,而女方在陰陽屬于陰,故有了一層“幽陰之義”。與之相沖突的是,“樂”是陽之物。按《禮記·樂記》:“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聲成文,謂之音?!盵1]291樂根本上產(chǎn)生于人心之動,從“陽動陰靜”的角度來看,它屬于陽物。又按宋代陳旸《樂書》“樂由陽來,聲為陽物”之說,則樂屬陽明矣。二者在陰陽關(guān)系上,就不能相配,故古人“昏禮不用樂”,此又可作為一說。

      第二個原因,是《郊特牲》所謂“人之序”。衛(wèi)湜《禮記集說》引程子語:“‘昏禮不用樂,幽陰之義。’此說非是?;瓒Y,豈是幽陰。但古人重此大禮,嚴肅其事,不用樂也。昏禮不賀,人之序也?!盵11]300可見程子不認同前文“幽陰之義”這種說法,他認為婚禮不應(yīng)該是幽陰,而只是因為古人將婚禮看得很重,行禮之時極其嚴肅,不用音樂,故才有這種說法。真正使得“昏禮不用樂”的原因在于“人之序”?!抖Y記正義》鄭玄注:“序,猶代也。”孔穎達疏中未再做詳細解釋,《陳氏禮記集說》中陳澔曰:“人之序,謂相承代之次序也?!盵1]211清代孫希旦撰《禮記集解》說:“昏禮,舅姑授婦以室,子有傳重之端,則親有代謝之勢,人之子所不忍言也,故不賀?!盵12]711可見,“人之序”指的是家中一代人和一代人之間交替轉(zhuǎn)換的順序:在婚禮之前,父母為父母,新人為子女。而在婚禮之后,舅姑(指女方的公婆即男方的父母)要授予新人房屋,還要漸漸將家庭重任交到年富力強的新人手上,自己從目前的一家之主,漸漸退居其后去頤養(yǎng)天年。他們從現(xiàn)在的父母即將成為以后的祖父母,這對新人則會從人之子女漸漸變?yōu)槿酥改?,?dān)當(dāng)起家庭以至整個家族的重任,帶領(lǐng)家族繼續(xù)走下去,這便是家中一代人和一代人之間交替轉(zhuǎn)換的“人之序”。它體現(xiàn)出家族成員隨著時間變化而產(chǎn)生的身份和責(zé)任的變化以及一個家族生生不息的傳承。古人對此尤為重視,故特意用“不賀”的方式,使得新人在一種嚴肅的氛圍之下,完成禮節(jié)的規(guī)定,讓他們不被結(jié)婚的喜悅和未來新生活的新奇迷糊住了雙眼,而是深刻地思考自己之后面臨的責(zé)任?!安毁R”絕對不是說婚禮、結(jié)婚這件事情,是不值得人高興慶賀的,而是說不應(yīng)該只看到其中喜慶的一面,從而過分粗鄙地把這種喜悅無限制地放大,并一味沉醉于慶賀當(dāng)中,忽略甚至泯滅了其中需要我們鄭重其事而絕不可茍且對待的道理?!抖Y記·曲禮》:“故日月以告君,齊戒以告鬼神,為酒食以召鄉(xiāng)黨僚友,以厚其別也?!R取妻者,曰:‘某子使某聞子有客,使某羞?!盵1]11可見還是存在酒宴祝賀環(huán)節(jié)的,但是,參加酒宴的賓客們,不突出是來慶?;槎Y的,而只是說“聽說你家有客人”這種話。古人不刻意地夸大其慶賀的成分與喜悅的心情,而是通過遵循禮法來將感情進行合適地表達。所以,周代的圣人是因人之情而制禮的,目的在于使人之情發(fā)而中節(jié)和諧,而完全不是以禮制來戕害人情。

      《禮記·曾子問》:“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取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三月而廟見,稱來婦也。擇日而祭于禰,成婦之義也?!薄抖Y記正義》中,鄭玄注曰:“取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重世變也?!笨追f達疏曰:“所以不舉樂者,思念己之取妻嗣續(xù)其親,則是親之代謝,所以悲哀感傷,重世之改變也?!盵9]583體現(xiàn)出不奏樂的原因是因為娶妻的兒子自己內(nèi)心的不忍。他現(xiàn)在娶妻成家,很快就要生兒育女。這意味著親人之間出現(xiàn)了世代的交替,原先的父母由于自己結(jié)婚這件事情,將再長一輩,于是對時間流逝的感嘆、父母衰老的傷心,自己所面臨的責(zé)任之重大,等等,一股腦地涌上心頭。他心情如此復(fù)雜,還能一味地高興得起來嗎?那么音樂的助興,就顯得完全不需要,音樂反而會將他的心情引向過分的歡慶喜悅,減弱甚至消弭了他該有的對于自身人生責(zé)任的思考??梢?,《曾子問》中給出的“思嗣親”實際上和《郊特牲》中所強調(diào)的“人之序”為同一個意思。

      雙星行星機構(gòu)的裝配條件與單星行星機構(gòu)的裝配條件推導(dǎo)方法相似,同樣設(shè)沿圓周均布nb組行星齒輪,則相鄰行星輪組之間間隔的角度應(yīng)為δH=2π/nb.假設(shè)在Ⅰ-Ⅰ位置裝入第1組行星輪,為了在間隔δH的角度裝入第2組行星輪,需要固定齒圈,將行星架轉(zhuǎn)過δH,則Ⅰ-Ⅱ占據(jù)了Ⅰ-Ⅰ的位置.此時,太陽輪也隨之轉(zhuǎn)過一個相應(yīng)的角度αS,太陽輪的整數(shù)齒相位約束條件可表示為αS=2Nπ/ZS(N為整數(shù)),如圖5所示.

      除此之外,近人的研究還提供了別的原因:

      其一,學(xué)者馬之骕所著《中國的婚俗》一書談到了一種觀點,他說:“結(jié)婚乃大喜之事,嘗因此而招鬼神的忌妒,魔鬼必來侵害新娘。為了確保新娘的安全,所以故意作出相反的行為,不但不動樂,而且還要大舉哀,借以蒙騙魔鬼,使邪魔怪祟望而生畏?!盵13]10馬先生是從鬼神與人之關(guān)系的角度來說,認為“昏禮不用樂”是先民懼怕鬼神而在婚姻禮儀上采取的一種辦法,目的在于蒙騙邪魔,保護新娘。這種說法體現(xiàn)出先民對鬼神的懼怕,甚至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僅僅作為一時一地的風(fēng)俗,不排除也有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但問題在于,禮制規(guī)定平日祭祀先祖,結(jié)婚還要專門稟告先祖,圣人制禮作樂,規(guī)定婚禮不舉樂,必定不會依從馬先生所說的這類迷信的想法與做法,反倒是該要去掉這種陋俗的。所以,馬先生的說法與圣人制禮作樂全然不相干。

      其二,認為“昏禮不用樂”是搶婚行為所留下的遺跡。學(xué)者陳顧遠在《中國婚姻史》一書中說:“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娶婦之家三日不舉樂。其來源或亦不無與掠奪婚有關(guān),蓋女家三夜不息燭,則因族內(nèi)女子被奪而思其相離;男家三夜不舉樂,則恐女族來犯而隱密之故?!盵14]78意味著男方是通過搶奪的方式而得到女方為妻妾,因而不敢聲張,怕她家里人來報復(fù),所以低調(diào)行事,不奏音樂;而女方家因為女孩被搶,萬般傷心,故三日不能安睡。于此略有區(qū)別的是,學(xué)者而學(xué)者蔡樞衡在《中國刑法史》上講:“娶婦不舉樂的古禮,當(dāng)是掠奪婚時代女族警戒掠奪而男族警戒反掠奪習(xí)俗的殘余?!盵15]11他也認為“昏禮不用樂”是先民應(yīng)對搶婚而留下來的一種遺俗。女家三夜不息燭,是因為怕家中的女子被人奪走而要守夜;男家三天沒有樂聲,是怕有人知道他家通過搶婚結(jié)婚,怕女方家又來將女子搶回去,故通過不演奏音樂來保守秘密。搶婚是男子以強行掠奪的方式掠取女子為妻妾的一種婚姻形式。蔡先生認為先民為了應(yīng)對搶婚,而要采取這樣的一些防備手段,這也說得通。但問題在于,我們姑且不論搶婚在古代是否真像蔡先生推測的那樣普遍,甚至還出現(xiàn)過一個“掠奪婚”的時代?即使這種現(xiàn)象有過存在,那對于這類顯而易見的陋俗與野蠻,圣人制禮作樂不就是為了要徹底地清除之,哪里會明知是其遺跡,還要聽之任之地保留其“昏禮不用樂”的規(guī)定呢?所以,蔡先生的說法同馬先生的一樣,亦與圣人制禮作樂全然不相干。對此,我們終究還是只能認可從儒家經(jīng)典中尋找到的答案。

      三、體貼“昏禮不用樂”

      前文已將“昏禮不用樂”之含義與原因大致交代清楚,可按現(xiàn)在常人看來,這種古禮早已不在,今天再談?wù)撨@個古禮的意義何在呢,應(yīng)該怎樣來體貼這個古禮呢?

      面對古禮,我們絕對不能僅把它當(dāng)作是過去曾經(jīng)存在過的一種典章制度,僅停留于把它的具體內(nèi)容考察清楚,最后說因為它已經(jīng)消失了,故和現(xiàn)在的我們無關(guān),因而僅僅滿足于考察瀏覽一番,以證明我們有過所謂燦爛文明,也就如此而已了。也許我們還更應(yīng)該通過考察古人這樣做的原因,體會他們?nèi)绱俗龅挠靡?,以期作為借鑒,來判斷我們當(dāng)下的做法是否正確。而體貼“昏禮不用樂”這一古禮,可以從體貼古人對待婚姻的態(tài)度開始說起。

      從前文“人之序”與“思嗣親”的說法來看,古人在婚禮過程當(dāng)中,不僅僅考慮到結(jié)婚的男女雙方,而且還要照顧到其家人,即古人不僅僅把婚姻當(dāng)作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是以這兩個人為核心的兩個家庭以至家族的盛事。在這件盛事上,雙方家人的感受,都應(yīng)該被考慮進去。我們不妨設(shè)身處地地將我們自己擺入到一場古人的婚禮當(dāng)中,來感受古人之所以要這樣做的真實用意。

      站在出嫁女方的角度來說,女子出嫁就意味著,告別娘家,她將已成為婆家夫家的人了,以后她再也不能隨時隨意地回娘家,即使通常逢年過節(jié)地回去,也只能是娘家的“客人”,再不能久住久留了。這其中自然有其深意在,我們現(xiàn)代人一時不能完全理解,尚不要緊。不過,我們始終都能體會到的,要出嫁的女子本人及其家人的心情,特別是其父母的心情,絕對不會是單純的高興,還更多地有擔(dān)憂與傷心。尤其從女方父母的角度來說,看到和自己朝夕相處的孩子就要嫁到他家,可能會感覺一下子失去了摯愛之寶。這時,新郎如果是敲鑼打鼓、喜氣洋洋而來,反而會加重他們的這種憂傷情緒,讓他們感覺好像是這個人將我們的寶貝搶走,他現(xiàn)在還得意洋洋地,好像是在宣告自己的勝利。而如果新郎是靜悄悄地來,嚴肅莊重地履行各種儀式,等等。就會感覺他不是來炫耀勝利而是鄭重其事地在接受一份責(zé)任、一份托付。于是在這種嚴肅莊重的氛圍下,父母將自己女兒鄭重其事地托付給新郎,新郎亦莊重承諾自己對別人的女兒、自己未來的媳婦的無可推卸的照看照料的責(zé)任,這一切都不需要通過熱鬧的音樂,人為營造的喜樂氣氛來加以沖淡與抵消。

      對于迎娶女子的男子來說,如前文已述,他雖然如嘗所愿,能夠開始一段全新的生活,其中不乏愉悅與開心甚至幸福??墒?,他不得不首先考慮到自己和新婚妻子將要承擔(dān)起的家庭責(zé)任,以及伴隨歲月流逝帶來的父母地逐漸衰老,等等。所以他的內(nèi)心一定也是復(fù)雜而沉重的。這個時候,熱鬧的音樂會分散他的意識,遺忘自己的責(zé)任,倘若他還要在音樂營造的喜慶氛圍中不管不顧地追逐快樂,顯示歡喜,那他恐怕再也顧及不到別人尤其女方家庭家族的感受,從而實際地傷害到了他們,他自己還不自知。

      不難看出,圣人是在細致周到地考察了婚禮各個環(huán)節(jié),體會了在其中各方的心情,以及婚禮應(yīng)該具備的意義和各方都該具有的責(zé)任,才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婚禮儀式的,詳細情形可以在《儀禮·士昏禮》以及《禮記·士昏義》中看到?;槎Y決不僅僅男女當(dāng)事雙方自己的事情,可以不顧及雙方家人的感受而僅僅追求自己情感的任性抒發(fā),這點與我們今人的做法格格不入,所以才乍一聽到“昏禮不用樂”的規(guī)定而感覺尤為不可理解。不過,在經(jīng)過這番實際的考察后,希望能夠從中體會與體貼到圣人的偉大用心,我們會情不自禁地感嘆道,這是一種何等深刻的思考,其呈現(xiàn)出來的又是一種何等厚重的文明與文化啊!只有在這種禮制之下,人之性情才能得到完全正當(dāng)中節(jié)而和諧的彰顯,人也才能最終成全為人。相比之下,我們后人的行為顯得是多么的輕薄,當(dāng)今的所謂婚禮怎能稱得上是“禮”呢?一味地高調(diào)追逐男歡女愛的“熱鬧”以至“胡鬧”,婚姻當(dāng)事雙方的責(zé)任,尤其對于整個家庭家族的責(zé)任,不是完全被忽略,也是被擺放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面對此情此景,我們不禁要問:古人這么好的關(guān)于婚禮的規(guī)定為什么最終會趨于消亡了呢?初步考察下來,我認為至少會有以下這樣幾個原因:

      首先,是周代的衰亡帶來的“禮崩樂壞”。周代本有一整套完整的禮制,但在平王東遷之后,王室的影響漸漸衰微,于是諸侯群雄并起,天下紛爭。這使得原來的禮法漸漸被破壞,從上到下不懂禮、不守禮與悖禮之人日漸增多,以至即使圣人孔子、賢人孟子要恢復(fù)周禮王政,都被同時代的人視為迂腐而不切實際。到了漢代,成建制的周禮就早已不復(fù)存在了。其次,是不懂禮之人固執(zhí)己見,盲目行事造成的。例如,在晉代葛洪著《抱樸子·疾謬》一篇曰:“俗間有戲婦之法,于稠眾之中,親屬之前,問以丑言,責(zé)以慢對,其為鄙黷,不可忍論?!湃烁须x別而不滅燭,悲代親而不舉樂,禮論娶者羞而不賀。今既不能動蹈舊典,至于德為鄉(xiāng)閭之所敬,言為人士之所信,誠宜正色矯而呵之,何謂同其波流,長此弊俗哉!然民間行之日久,莫覺其非,或清談所不能禁,非峻刑不能止也。”[16]600在葛洪看來,民間不懂禮之人常年來產(chǎn)生了諸多婚禮惡俗,因為無知,對之“莫覺其非”,于是古禮規(guī)定漸行漸遠,惡俗積重難返而無法根治;再者,不難發(fā)現(xiàn)在前文引《高允傳》中,高允提到古禮被破壞的原因是因為在上者不能做好模范,其中我們應(yīng)該看到兩點:1)高允所在的北魏,是北方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政權(quán),他們在北魏孝文帝改行漢制之前,肯定已經(jīng)有了一套自己民族的婚禮儀式,因此他們沒有遵守漢人古禮。高允提到的所謂“前朝之世”即在北魏之前的各朝,也不乏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quán)。這實際上提供了第三個原因,就是少數(shù)民族的融入,對漢族本來儀式習(xí)俗產(chǎn)生了影響,使得漢族原先保有的儀式習(xí)俗產(chǎn)生了變化;2)就是從在上者來說,他們明知古禮卻并不遵守,除了其可能已經(jīng)有其自己民族的婚俗之外,還可能是因為其私心私欲的作用,使得他們無法了解古禮之精神,而在婚禮上僅追求一個排場、盡興,即高允所謂的“樂部給伎以為嬉戲”,這是第四個原因。我認為后世出現(xiàn)的這種人欲泛濫而與古禮精神背道而馳,是造成古禮完全消失的根本原因。

      從前文引《禮記·昏義》說:“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故君子重之?!笨煽闯龉湃嗽趯Υ槎Y時首先是強調(diào)與突出由天理所賦予婚禮的深遠的意義,即準備結(jié)合兩姓間的歡好,對上來說,要傳宗接代以持續(xù)事奉宗廟,對下來說,要生兒育女以繼承后世等三項?;槎Y最本質(zhì)的屬性在于其家族性、社會性而不是個體性,它最重大的意義在于為家庭、家族、民族以至人類繁衍后嗣,因為如果沒有子嗣,則家族只會走向凋零,何談和好二姓、事奉宗廟?從這個角度來說,婚禮當(dāng)然就該首要從家庭家族出發(fā),各項禮節(jié)規(guī)定需要照顧到各方親人的感受,突出它應(yīng)該具備的深遠意義和新人為此所需承擔(dān)的責(zé)任。這才是婚禮的本質(zhì)??墒牵笕藢槎Y的認識,漸漸夾雜了自己的私心私欲,而不再以此天理為準。例如,我們常聽說一些父母要讓子女“風(fēng)風(fēng)光光”地結(jié)婚,這種說法實際上體現(xiàn)出的是人們過分的欲望:要么就是將婚禮作為一種彰顯身份的手段,通過大擺宴席、敲鑼打鼓想營造出一種排場,讓到賀賓客體驗到這兩家人財力非凡;要么就是父母把兒女婚禮當(dāng)做自己培養(yǎng)兒女的“匯報演出”,想通過過分慶賀的方式,讓人看到我的女兒嫁到一個好人家或者我的男兒娶到一個好妻子,從而彰顯出自己所謂養(yǎng)兒育女的成就。要么就是女方想以這種方式突出自己地位的尊貴地位,通過風(fēng)光出嫁,表現(xiàn)出自己所受到娘家以及未來夫家的特別重視。要么就是男方想通過這種方式來體現(xiàn)對未來妻子的重視,表明自己對妻子是如何如何的好,等等。但從根本上來說,這實際上都是在婚禮中夾雜了太多個人的私情私欲,而使得婚禮越來越偏離了它本來該有的樣子,甚至連本身就已經(jīng)大大簡化了的拜天地、拜爹娘、夫妻對拜等儀式都幾乎再也見不到了,能看到的也就只有大講排場,鋪張浪費,捉弄新郎,猥褻伴娘種種惡劣低俗現(xiàn)象的不斷發(fā)生,而且似乎沒有底限,只可能越來越惡劣低俗。正是因為人們對待婚禮的態(tài)度變了,變得不僅不節(jié)制個人的情感和欲求,而且還變得越來越僅僅彰顯個人的私情私欲,于是婚禮之本義便必定受到嚴重的損害、婚禮所應(yīng)當(dāng)彰顯的天理也幾乎不復(fù)存在,唯余下一些赤裸裸的人欲。按《論語·八佾》篇載:“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敝熳印墩撜Z集注》注解曰:“林放,魯人。見世之為禮者,專事繁文,而疑其本之不在是也,故以為問?!庇衷唬骸霸趩识Y,則節(jié)文習(xí)熟,而無哀痛慘怛之實者也。戚則一于哀,而文不足耳。禮貴得中,奢易則過于文,儉戚則不及而質(zhì),二者皆未合禮。然凡物之理,必先有質(zhì)而后有文,則質(zhì)乃禮之本也?!敝熳佑忠梅妒险Z:“……禮失之奢,喪失之易,皆不能反本,而隨其末故也。禮奢而備,不若儉而不備之愈也;喪易而文,不若戚而不文之愈也。儉者物之質(zhì),戚者心之誠,故為禮之本?!盵17]62可見禮有文有質(zhì),而先質(zhì)后文,具體儀式及器物等表現(xiàn)出來的為文,而其背后卻還隱藏有質(zhì)。于喪禮來說,其本質(zhì)在于哀痛慘怛之情的表達而不只是在于儀式的齊備等等。與此類似的道理,婚禮之“本”,更該突顯的是感恩與責(zé)任,感恩天地、父母、家人等,以及“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的責(zé)任之重大,而不該一味追逐場面之喜慶、熱鬧、盛大。對于每個人來說,一生就一次婚禮,故很多人對自己的婚禮是有很多細致的策劃或宏偉的構(gòu)想,希望自己的婚禮能就按自己的設(shè)想來,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因為這是“我唯一一次婚禮”。不過,我們必須知道:婚禮以及婚姻絕不僅僅是當(dāng)事雙方兩個人自己的事情,它同時必定還是雙方家庭與家族共同的事情,因此個人除了該首要考慮感恩與責(zé)任外,在情感的表達上,也不能不要有節(jié)制,要顧及親人及周遭人的感受,以讓婚禮能切實地突顯婚禮之本,婚禮之理,以及婚禮本身的意義與價值。

      婚禮固然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終身大事,它不可替代,然而婚禮還應(yīng)該是在對個人情感欲求的節(jié)制下而構(gòu)建出的一套完整的禮節(jié)儀式,它的目的正是在于彰顯婚姻之本義和恰如其分地表達情感,這也可以說是儒家“發(fā)乎情,止乎禮”之義在婚禮中的體現(xiàn)。按《毛詩正義?周南關(guān)雎詁訓(xùn)傳》有:“發(fā)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笨追f達疏曰:“發(fā)乎情者,民之性,言其民性不同,故各言其志也;止乎禮義者,先王之澤,言俱被先王遺澤,故得皆止禮義也?!盵18]6婚禮過程中新郎新娘及其親人以及賓朋都需要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但情之抒發(fā)則要在禮之規(guī)定與節(jié)制下來表現(xiàn)方才能是適宜的?!盎瓒Y不用樂”也就是圣人出于這樣的目而構(gòu)建的關(guān)于婚禮的規(guī)定,這項古禮有其不可辯駁的正當(dāng)之處。我們現(xiàn)代人的毛病往往在于太以自我為中心,要么不明就里地任性而為,要么隨波逐流地沉淪低俗。其實,真不如放平心氣,從而能夠細細體會與體貼古禮中所蘊含的道理與意義,以此反思我們當(dāng)下的生存現(xiàn)狀,尤其反思我們當(dāng)下婚禮中的種種亂象,以便能夠逐漸嘗試重建完全體現(xiàn)禮的精神的婚禮,終究能夠讓中華重新成為禮儀之邦,華夏幸甚,人類幸甚!

      [1]陳澔.陳氏禮記集說[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

      [2]黎靖德.朱子語類[M].北京:中華書局,1986.

      [3]李延壽.北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4]令狐德棻.周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1.

      [5]王溥.唐會要[M].北京:中華書局,1955.

      [6]李文澤,雷少暉.司馬光集[M].成都: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10.

      [7]黃佐.泰泉鄉(xiāng)禮[M]//[清]四庫本.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8]胡廣.禮記大全[M]//[明]萬歷刊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9]鄭玄注,孔穎達疏.禮記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

      [10]許慎.說文解字[M].徐鉉,校.北京:中華書局,2013.

      [11]衛(wèi)湜.禮記集說[M].長春:吉林出版社,2005.

      [12]孫希旦.禮記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9.

      [13]馬之驍.中國的婚俗[M].長沙:岳麓書社,1988.

      [14]陳顧遠.中國婚姻史[M].上海:上海書店,1984.

      [15]蔡樞衡.中國刑法史[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

      [16]楊明照.抱樸子外篇校箋: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1991.

      [17]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2.

      [18]鄭玄注,孔穎達疏.毛詩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

      On“No Music in Wedding”

      ZHANG Xiɑoyu,GAO Xiɑoqiɑnɡ
      (School of Philosophy,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610064,China)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study of the norm of etiquette of marriage in Zhou Dynasty.Focusing on the regulation of“no music in wedding”,this article looks into the reason why no music was permitted in wedding under the norm of etiquette in Zhou Dynasty and why this regulation failed to be carried on and then explores the way we treat this ancient regulation today.After the study of the wedding etiquette in Zhou Dynasty and an inspection into modern wedding rituals,this article is designed to propose suggestions for today’s wedding rituals by learn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Wedding;Marriage Customs;Ancient Music;Human Feelings;Human Desires

      B21

      A

      1009-8666(2017)11-0134-07

      10.16069/j.cnki.51-1610/g4.2017.11.020

      2017-08-30

      張小雨(1992—),男,云南文山市人。四川大學(xué)哲學(xué)系中國哲學(xué)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哲學(xué)史、儒家哲學(xué)史;高小強(1956—),男,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學(xué)哲學(xué)系教授,中國哲學(xué)教研室主任,碩士生導(dǎo)師,博士,研究方向:儒學(xué)、古希臘哲學(xué)、德國哲學(xué)。

      [責(zé)任編輯、校對:王菁]

      猜你喜歡
      禮記婚禮
      SOUNDS OF THE VILLAGE
      漢語世界(2022年5期)2022-10-15 12:32:58
      《禮記·祭統(tǒng)》孝道觀的神圣意蘊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6:38
      半途而廢
      文明
      西夏文草書《禮記》異文一則
      西夏研究(2018年1期)2018-03-13 01:08:11
      為什么我們需要一場婚禮
      幸福(2016年6期)2016-12-01 03:07:54
      竹幼婷:那些年我參加過的婚禮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59:43
      多“彩”的婚禮
      福利中國(2015年4期)2015-01-03 08:03:55
      淺述《禮記》思想和董仲舒學(xué)說對《白虎通》的影響
      清新淡雅的夏日婚禮
      海宁市| 兴业县| 遂昌县| 和平县| 抚顺县| 桐乡市| 屯昌县| 澄迈县| 舒兰市| 阳城县| 惠安县| 葵青区| 策勒县| 西藏| 临漳县| 嘉禾县| 昂仁县| 邵武市| 额敏县| 东丰县| 福建省| 赣州市| 金乡县| 湘潭市| 资源县| 克拉玛依市| 监利县| 井研县| 仁怀市| 平山县| 西城区| 三原县| 双柏县| 鄂托克前旗| 启东市| 中方县| 沂源县| 鸡泽县| 谷城县| 赣榆县| 大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