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客主固殊勢,存亡終在人
      ——析張載《劍閣銘》及杜甫《劍門》

      2017-03-12 13:49:15李盈悅
      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劍門劍閣張載

      李盈悅

      (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成都610068)

      客主固殊勢,存亡終在人
      ——析張載《劍閣銘》及杜甫《劍門》

      李盈悅

      (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成都610068)

      歷史上題詠劍門的詩篇很多,研究這些詩篇可以讓我們對劍門有一個比較深入的了解。采用比較的方法以張載的《劍閣銘》及杜甫的《劍門》詩為例,從思想內容、結構特征和審美理想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從中窺探不同時代的詩人面對相同景物——劍門時所產(chǎn)生的思想感觸和原因及其帶來的文化意義。

      《劍門》;《劍閣銘》;興亡在德;憂患意識;民族精神

      蜀道雖偏僻,然而其險峻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物產(chǎn)使其在政治經(jīng)濟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描寫蜀道的劍門詩雖在古代文學中不占主流地位,但是其詩篇卻留下了題詠文人的心態(tài)和詩歌創(chuàng)作的特點,前人雖然也有這方面的研究,但大多從系統(tǒng)方面去探究,少有將它們進行比較分析。本文以張載的《劍閣銘》及杜甫的《劍門》詩為例,從思想內容、結構特征和審美理想三個具體的方面比較其異同,從中窺探不同時代的詩人面對相同景物——劍門時所產(chǎn)生的思想感觸和原因及其帶來的文化意義。

      一、蜀中有綰轂,劍門崔嵬天下壯

      劍門蜀道層巒疊翠,是溝通中原和巴蜀地區(qū)的關鍵驛道,也是中國古代使用時間最長的古道之一。

      三國時期,諸葛孔明北伐中原,途經(jīng)此地,深感地勢險峻,遂建劍門關。據(jù)《太平寰宇記》記載:“諸葛武侯相蜀,于此立劍門,以大劍山至此有隘束之路,故曰劍門,即姜維拒鐘會于此?!保肥?,2007)可見,劍門關最早是與戰(zhàn)爭相聯(lián)系的,也就注定其以后在戰(zhàn)略上的重要地位。

      縱觀蜀道興衰史,也是一部征戰(zhàn)史,在蜀道諸多關隘中,若要論雄險、馳名,也應首推劍門關。劉琳在《華陽國志校注·漢中志》中談到“劍溪兩岸懸崖夾峙,最狹處僅十余米,上則峭壁千仞,青天一線,下則溪流噴涌,巨石嶙峋,使人驚心動魄。”(常璩,2007)酈道元《水經(jīng)注》也記載:“小劍戍,北去大劍三十里,連山絕險,飛閣相通,故謂之劍閣也。”(蕭統(tǒng),1987)1032其險峻崔嵬可窺一斑。因此劍門的意義不可單一而論,由天梯云棧構成的古老蜀道,沿途奇峰摩天,穿越了秦巴的崇山峻嶺,也穿越了中國歷史文化的重重關山,在國家安定和平的統(tǒng)一時期,它對溝通南北、統(tǒng)一政令等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也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在兵荒馬亂的動蕩年代,它卻是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塞。

      經(jīng)過歷史洗禮的劍門蜀道牽引著多少文人墨客的幽情,盡管不同時代不同際遇的詩人對此有不同的感受,但他們都不約而同,揮毫寫下了自己的感慨,歷史上寫劍門蜀道的不乏名篇,如唐代李白的《蜀道難》,宋代陸游的《劍門道中遇微雨》,明代盧雍的《宿劍門關》,清代張問陶的《劍門關遇雪》等。這些詩篇不斷激勵著后人熱愛祖國河山,增添壯志豪情。

      二、異代同此景,劍門心事各自懷

      劍門蜀道如此重要而有魅力,本文以西晉張載的《劍閣銘》和唐代杜甫的《劍門》為例進行比較,從中我們可以窺探不同時代的詩人面對相同景物——劍門時所產(chǎn)生的思想感觸和原因及其帶來的文化意義。

      (一)思想內容

      張載的《劍閣銘》開始便寫道“巖巖梁山,積石峨峨”,讓人們對劍閣有一個總體的印象。而在這樣一個地方,詩人回顧了歷史,進行了自己的思考?!耙蝗撕申?,萬夫趑趄”一句,形象地說明了劍閣易守難攻的特點,這與李白《蜀道難》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杜甫《劍門》中“一夫怒臨關,百萬未可傍”有異曲同工之妙。對于杜甫的這一句,南宋張戒曾說“余嘗聞之王大卿誤曰:‘一夫怒’乃可,若不怒,雖臨關何益也?”(張戒,1990)王大卿認為守衛(wèi)之人的情緒決定了關口是否能把守住,而張戒則認為把守劍閣并非在于人之怒不怒,而在于其地形地勢之險要。張載卻在其銘中推翻了二者的說法,他通過當年魏武侯泛舟游于西河,贊嘆河山險固而喜形于色,被吳起批評這一歷史事件,提出了“興實在德,險亦難恃”這一看法,國家的興盛實際上在于德行,無德的話,險地也難以穩(wěn)據(jù)?!肮珜O既滅,劉氏銜璧?!钡南聢鼍褪亲詈玫淖C明,所以德行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人的情緒和地勢的險要。這也是張載比李白走得更遠的一個印證。銘的最后,借由公孫述和劉氏家族的歷史教訓告訴人們歷史總在上演著相似的悲劇,而要阻止悲劇的發(fā)生,就要吸取教訓,不要違反歷史發(fā)展的潮流,破壞國家的大一統(tǒng)。

      而在杜甫的《劍門》中,“惟天有設險,劍門天下壯”一句,隱含著詩人初見劍門時的驚愕神情?!斑B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一句耐人尋味,從表面上來看,這是從遠處來觀看劍門,而浦起龍的《讀杜心解》中這樣分析到:“‘抱西南’,見曲為庇護?!本d延峻峭的群山很容易形成天然的屏障,有利于割據(jù)?!啊潜毕颉婋U與我敵。”(浦起龍,1981)87總的說來,這一句“為篇末‘欲鏟疊嶂’之根?!保ㄆ制瘕垼?981)87于是,“石角”不僅僅是詩人眼中之景,其實也象征了那些野心勃勃的割據(jù)軍閥,詩人于此已經(jīng)清醒地認識到險要的地勢極容易被不軌之徒利用,從而脫離中央,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爸橛褡咧性?,岷峨氣凄愴”一句寫的是當前的朝廷把蜀中的寶物珠玉收斂至中央,而這一帶自古相對獨立,多封建割據(jù),所以政局更加動蕩不安,另一方面也表達詩人對蜀地深深的同情。這種同情來自杜甫所接受的儒家推己及人的仁愛思想,這種廣博深沉的精神使詩人對民生有更敏銳的感受,以天下為己任,背負起安邦濟民的使命。到后來朝廷對野心家也逐漸失去了控制,致使地方軍閥互相廝殺爭斗。雖言歷史,但何嘗不是現(xiàn)實的反映。

      最后四句,雖然有無可奈何之感,但我們可以看到罪真宰、鏟疊嶂,這是多么可貴的精神與氣概,同時詩人也充分發(fā)揮能動性,突破歷史的限制,敢于問罪于天,關心黎民百姓的疾苦,這在當時是積極進步的。整首詩歌一張一弛,作者心路歷程的變化在詩句中緩緩流淌,詩的意境也更加雄奇蒼茫。后來段子璋、徐知道、崔旰、楊子琳據(jù)險為亂,可以看到詩人的政治思想并非空想,而是比較切實。胡夏客認為杜甫“料事多中如此,可見其經(jīng)世之才矣?!保ǘ鸥Γ?979)722浦起龍《讀杜心解》:“孟陽之銘,是一篇喻蜀文,有德不在險意,故其詞曰:‘憑阻作昏,鮮不敗績?!癁榉磦茸痈嬉病W用乐?,是一篇籌邊議,有懷遠以德意,故其詞曰:‘后王尚柔遠,職貢道已喪?!癁楫攲幷吒嬉?。翻古而非用古,夏客誤矣。”(浦起龍,1981)88這可以說是對《劍閣銘》和《劍門》較為精辟的總結。

      (二)結構特征

      張載的《劍閣銘》與杜甫的《劍門》體裁不一,一首為銘,一首為五言古詩,所以注定它們的結構是不一樣的。銘是一種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秳﹂w銘》全篇四字一句,節(jié)奏感強烈,頗具氣勢,也就很適合鐫刻在石頭上,與雄偉的山體相得益彰。但也因此和大多數(shù)銘一樣容易陷入窠臼,無法呈現(xiàn)詩歌內容的多姿態(tài)。而杜甫的《劍門》其實是處在發(fā)同谷縣的紀行詩組詩里,和其他記述沿途所見所聞所感的詩歌共同構成了一個整體,時間和空間上有很大的聯(lián)系。這種組詩形式極大擴展了詩歌的容量,對其所要表現(xiàn)的事物情感可以進行全面的描繪和抒發(fā),詩人一路奔波至成都的行跡便成了組詩行文的線索和脈絡,猶如連綿起伏的山脈,一氣呵成。而此首兼及后一首《鹿頭山》正是這山脈的最高峰,震撼人心。之后則是關于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的寫照。李長祥曰:“自秦州至此,山川之奇險已盡,詩之奇險亦盡,乃發(fā)為和平之音,使讀者至此,別一世界。情移于境,不可強也?!保ǘ鸥?,1979)724歷經(jīng)入蜀艱辛,來到平坦的成都平原,生活也隨景物的變化而趨于平穩(wěn)安定,此后多把平凡的日常生活情景寫入詩歌。但是它們也并非完全不同,張載的《劍閣銘》一開始便采用疊詞起勢,從視覺上給人以震撼,隱隱含有一種張力,而杜甫的《劍門》也是突兀而起,造成了一種壯險的氣魄,讓人為之一驚。

      接下來《劍閣銘》通過對劍門的地理位置的描述和與他山相比較,繼續(xù)為劍門之險固造勢,而《劍門》也是通過各種藝術手法對劍門形象進行具體描繪來渲染其險惡的氣勢。以上皆是寫景范圍,而詩人們又各自發(fā)揮了自己的才思。之后,張載回憶了齊秦的強盛以及《史記》中關于魏武侯的一段往事。杜甫也聯(lián)想到三皇五帝時代的美好生活。兩者都是觸景生情,也皆是對“仁政”的呼喚和向往,也都呈現(xiàn)了趁亂割據(jù)的悲慘下場,憶昔思今,皆在古事中議論抒情,從而將自己的政思情懷寄寓文字中。最后張載提出了自己的勸誡,并以格式化的語句收束。而杜甫則表現(xiàn)了自己的憂患意識,并在無言中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我們可以看到兩位詩人雖然詩中表現(xiàn)的思想各不相同,但其對國家強盛、政治清明懷有同樣的期冀,由寫景到抒情議論的結構也大致相當,但結尾卻是一個在標準格式下收束,一個將有限的內容生發(fā)出去,引起人們的無窮思緒,其高下優(yōu)劣是可以想見的。這里特別一提,此首詩中,有些版本在“珠玉走中原,岷峨氣凄愴”上面有“川岳儲精英,天府興寶藏”一句,有些則沒有。

      仇兆鰲的《杜詩詳注》中談道:“往見舊人手卷,珠玉上有此二句。”(杜甫,1979)720而浦起龍的《讀杜心解》中則按:“杜詩多四句轉意,此段獨缺兩句。且得此一提,文氣愈暢。仇氏非偽撰也。脫簡無疑。”(浦起龍,1981)87對于這一句的有無,其實我們可以從杜甫的《鹿頭山》這首詩的結構特點得到一些印證:“鹿頭何亭亭,是日慰饑渴。連山西南斷,俯見千里豁。游子出京華,劍門不可越。及茲險阻盡,始喜原野闊。殊方昔三分,霸氣曾間發(fā)。天下今一家,云端失雙闕。悠然想揚馬,繼起名硉兀。有文令人傷,何處埋爾骨。紆馀脂膏地,慘澹豪俠窟。仗鉞非老臣,宣風豈專達。冀公柱石姿,論道邦國活。斯人亦何幸,公鎮(zhèn)逾歲月?!保ǘ鸥?,1979)722-724這兩首詩前八句都是記詩人自己所見蜀中之景,中八句聯(lián)系歷史說現(xiàn)實,后八句議論抒情,結構儼然,可做參考,而語義上有物豐之因和民怨之果,行文也更為舒暢流利。

      (三)審美理想

      《孟子·萬章章句下》有言:“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金良年,2004)要了解詩歌中所蘊含的內容,就要論世,即把詩歌放在特定的歷史文化與地域環(huán)境中來審視和解讀。張載是在探望父親的路上途經(jīng)劍門有感而發(fā),表現(xiàn)出更多的歷史沉重感和對國家的憂患意識,又由于銘這種體裁的影響,行文之中,在氣勢磅礴和莊嚴肅穆的風格中又不免帶了一種緊張感。而在《劍門》詩中,詩人對劍門傲然挺立,險峰羅列的震撼感受,對其成為戰(zhàn)略鎖鑰的深刻認識,以及對國家民生的萬千思緒,并非無端無由,詩人正處于那樣一個唐王朝由盛轉衰,各封建軍閥與地方勢力割據(jù)稱雄的時代轉折點。曾大興也曾說過:“一個文學家遷徙流動到一個新的地方,自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新的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自然會對新的所見、所聞、所感,做出自己的理解、判斷或者反應,并把這一切表現(xiàn)在自己的作品當中?!保ㄔ笈d和夏漢寧,2012)

      安史之亂后,唐王朝已是風雨飄搖,其國運如同變幻不定的棋局,杜甫也為戰(zhàn)亂饑貧所迫,從長安千里迢迢,幾經(jīng)輾轉來到了成都。對國家命運前途的擔憂,沿途所見所聞的凄涼,在他心中郁積成塊壘,見此景,感于時,發(fā)乎心,流諸筆端,遂賦成詩。他的儒家思想使他心懷天下,在其詩中體現(xiàn)著沉郁頓挫的氣格,而這氣格并未因詩人的憂患意識而消極悲觀,而是成為一種深沉的力量,激勵著仁人志士不斷前進,成為后世楷模。斯賓諾莎認為自然景物是詩人心靈的外化。詩人的審美對象也不是平和柔美之物,而是秦隴地區(qū)的重巒疊嶂,高山深澗,這些景物都具有一種驚心動魄的悲壯美,一種洗盡鉛華的崇高美,這些山山水水,不僅投射著詩人堅毅的性格與悲憤的情感,也寄寓著詩人博大的愛人之心與宏偉的政治抱負。于是,劍門奇麗險絕的景觀與詩人主體感受相互交融,情和景相生相發(fā),融合無間,內化到藝術化的作品之中,就使詩歌具有了獨特深遠、峻峭險要而又不乏寧靜恬淡的藝術風格,蘊含著獨特的美學價值,具有一種陽剛之氣《唐詩別裁》有云:“自秦州至成都諸詩,奧險清削,雄奇荒幻,無所不備。山川、詩人,兩相觸發(fā),所以獨絕古今也?!保ㄉ虻聺?,1979)

      三、常懷仁者心,民族脊梁立天地

      西晉張載的《劍閣銘》見收于《晉書·張載傳》、《藝文類聚》、《文選》,對其生平記載為“性閑雅,博學有文章”(房玄齡,1974)?!段倪x》中李善注言:“臧榮緒〈晉書〉曰:張載父收,為蜀郡太守。載隨父入蜀,作劍閣銘。益州刺史張敏見而奇之,乃表上其文,世祖遣使鐫石記焉?!保ㄊ捊y(tǒng),1987)1032《宋書·禮志》載,晉武帝成寧四年(278)詔曰:“此石獸碑表既私褒美,興長虛偽,傷財害人,莫太于此,一禁斷之?!保ㄉ蚣s,1974)這說明晉代是禁止私立碑表的,所以張載的《劍閣銘》能被鐫于劍閣山是有其原因的,不僅由于他寫出了蜀地山勢奇險的地形特征以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把它重要的地位和意義突出出來,還在于張載分析了蜀地多亂的原因,并提出了安定蜀地的策略??梢娖湟矐延姓伪ж摵蛻n患意識。

      乾元二年(759年)的冬天,當北方的廣大土地仍處在戰(zhàn)亂頻仍、水深火熱中的時候,由于生活上的貧困和政治上的失意,杜甫攜同家人從秦州同谷轉徙成都,流亡巴蜀,并途經(jīng)劍門。杜甫被險峻崢嶸的劍門山所震懾,感嘆其地勢的險要,觸景生情,并由此聯(lián)想到了由于藩鎮(zhèn)割據(jù)造成的安史之亂,對國家的前途未來不禁產(chǎn)生了深深的憂慮,寫下了《劍門》一詩。相比之下我們可以看到張載雖然也關注著國家安危,但在詩中更多的是抒發(fā)自己的政治見解,而杜甫能以吊古之情,寫用世之志,真正心懷國家與百姓,以仁者之心走天下,從小我走向大我,不斷鼓舞著后來者,其更深層的便是民族性格的潛移默化,所以他們所體現(xiàn)的憂患意識和對國家人民的大愛,使其不愧為民族脊梁。我們再回到劍門蜀道,它的險,它的重要足以使其揚名,而地以名顯,名以詩傳。蜀道歷經(jīng)幾千年風雨離亂,許多已不復存在,但是在詩人的筆端,我們卻能重新瞻仰蜀道的風采,感受幾千年來它的神奇與魅力,并在冥冥中觸摸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與崇高的品格,這正是文化的傳承作用。

      常璩.2007.華陽國志校注[M].劉琳,校注.成都:成都時代出版社,77.

      杜甫.1979.杜詩詳注[M].仇兆鰲,注.北京:中華書局.

      房玄齡.1974.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516.

      金良年.2004.孟子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29.

      浦起龍.1981.讀杜心解[M].北京:中華書局,87-88.

      沈德潛.1979.唐詩別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75.

      沈約.1974.宋書[M].北京:中華書局,379.

      蕭統(tǒng).1987.六臣注文選[M].李善呂,延濟,劉良,等注.北京:中華書局,1032.

      樂史.2007.太平寰宇記[M].王文楚等,校點.北京:中華書局,1676.

      張戒.1990.歲寒堂詩話[M].陳應鸞,箋注.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33.

      曾大興,夏漢寧.2012.文學地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8.

      Advances Certainly have Difference, but Success or Failure Depends on the People——Analysis on Zhang Zai’s“Jian Ge Inscription”and Du Fu's Poem“Sword Door”

      LI Ying-yue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Faculty of Literature,Chengdu 610068,China)

      Absttrraacctt:There are many poems describing Jianmen in the history.Studying these poems can let us have a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Jianmen.The author is going to analyze the Zhang Zai’s“Jian Ge Inscrip?tion”and Du Fu's poem“Sword Door”from the ideological content,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aesthetic ideal to explore the poet’s feeling and its cultural significance by using the comparison method.

      sword door;JianGe inscription;morality;suffering consciousness;The national spirit

      I206

      A

      1671-055X(2017)02-0039-03

      10.16595/j.1671-055X.2017.04.010

      2016-04-30

      李盈悅(1993-),女,四川瀘州人,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古典文獻學研究。E-mail:1370566270@qq.com.

      猜你喜歡
      劍門劍閣張載
      張大千筆下的四川廣元山水(上)
      文史雜志(2023年6期)2023-11-17 11:06:09
      名劍閣的入門帖
      張載的“變化氣質”之道
      當代陜西(2020年22期)2021-01-18 06:20:42
      張載家訓不只是橫渠四句
      當代陜西(2020年22期)2021-01-18 06:20:40
      “關學”的精粹及其對后世的啟迪——張載思想的當代價值研究
      當代陜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48
      劍閣五指山
      岷峨詩稿(2020年4期)2020-11-18 23:54:01
      蜀道新韻(三首)
      劍南文學(2018年6期)2018-11-22 04:20:23
      張載哲學的本體論結構與歸宿
      劍閣縣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治對策探討
      閱讀劍門蜀道(三章)
      散文詩世界(2015年9期)2015-11-22 22:54:29
      曲靖市| 富民县| 儋州市| 海丰县| 静安区| 昌黎县| 张掖市| 龙泉市| 翁牛特旗| 乌拉特前旗| 青神县| 固阳县| 泰兴市| 同心县| 珠海市| 普安县| 泰兴市| 莒南县| 洮南市| 肇庆市| 闸北区| 横山县| 土默特左旗| 和平区| 武强县| 海淀区| 分宜县| 大洼县| 贡嘎县| 永胜县| 卓资县| 安溪县| 甘德县| 轮台县| 大同市| 鄂尔多斯市| 宁城县| 印江| 四会市| 峨眉山市| 镇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