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范家相《詩瀋》的文學思想

      2017-09-21 07:21:42劉加鋒
      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范家范氏經學

      劉加鋒

      (貴州大學,貴陽550025)

      論范家相《詩瀋》的文學思想

      劉加鋒

      (貴州大學,貴陽550025)

      《詩瀋》二十卷,是范家相的釋《詩》之說。范氏喜用文史互證、細味詩文、上下貫通等解《詩》技巧,這反映了古人的文史觀、體悟觀和語境觀等文學思想,體現(xiàn)了經學與史學、文學的互動。

      范家相;《詩瀋》;經學;史學;文學

      Abstrraacctt::Shi Shenis a scholarly work written by Fan Jia-xiang to interpretShi Jing.Fan prefers to use the skills to elucidateShi Jing,such as“mutual verificat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history”,“tasting of the Poetry”,“connection with the context”,which shows literature-history view,perception view and the context view of the literary ideas and reflect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lassics with historiography and literature.

      Key worrddss::Fan Jia-xiang;Shi Shen;classics;historiography;literature

      范家相,“清浙江會稽人,字左南,號蘅洲。乾隆四十九年進士,曾任柳州知府?!保拿崃?,2009)其《詩》學著作主要見于《詩瀋》、《三家詩拾遺》,二者皆收入《四庫全書》。目前,學者對《三家詩拾遺》研究用力較勤,但尚未見《詩瀋》有關專文研究。事實上,“《詩瀋》早于《拾遺》,是范家相主要《詩》學思想的體現(xiàn)?!保ǚ咳瘥悾?014)那么,《詩瀋》具體體現(xiàn)了哪些《詩》學思想呢?

      一、文史觀:詩即史也

      “所謂文史互證,指以史釋文和以文證史,古代已有。但以歷史知識解讀文學作品(包括詩、詞、小說、戲曲)者多,而以文學作品中的描述考證史事者少。近代學者劉師培、陳寅恪、鄧之誠先后提倡以詩證史,并著書示范;梁啟超提出小說可以證史;王國維提出戲曲可以證史,顯示了治學方法的進步?!保ū逍⑤?,2009)這是卞孝萱先生治學六十余載的學術心得。

      范氏認為“詩即史也”,因此在《詩瀋》中范氏論《詩》的核心方法就是“文史互證”,這體現(xiàn)了經學與史學的互動。具體表現(xiàn)為:

      其一,以史釋詩。該理論的原型可以追溯到孟子的“知人論世”和“以意逆志”說,是解讀詩歌的一種常用而相當客觀的方法。但是,“以史證詩”也有一個問題,即所引史料是否真實可信。“史”有當時人記載和后代人收集整理之別,有可信之史又有可疑之史,因此使用“以史證詩”需要慎重。范氏“以史證詩”多據(jù)《國語》、《春秋》等與《詩經》同時代的史書“即事以考義”,因而更具可靠性。據(jù)筆者統(tǒng)計,在《詩瀋》中,范氏引《國語》、《春秋》、《左傳》以證《詩》的篇數(shù)分別為15、16、30。茲略舉數(shù)例:

      《采苓》論曰:蓋優(yōu)施教姬之語,隱然亦在言下矣?!对姟放c《國語》正可互證,何諸家未有及此者也。(范家相,2008)657

      《清人》論曰:《春秋經》曰:狄入衛(wèi),鄭棄其師。其詞蓋專責鄭文之惡高克而并棄其師,無人君之道,故《詩》亦無惡高克之意。(范家相,2008)645

      《烝民》論曰:考《國語》,王立魯公子戲,山甫諫。王料民于太原,山甫又諫。其賢可知。(范家相,2008)725

      對于《采苓》篇的解讀,《毛序》云:“刺晉獻公也。”《毛傳》云:“君但能如此,不受偽言,則人之偽言者,復何所得焉?”《鄭箋》亦云:“人以此言來,不信,受之不答。然之,從后察之。或時見罪,何所得?”(孔穎達,1999)402既云“刺”,當然應該指出錯誤在哪里?此處,毛氏、鄭氏將“刺”變?yōu)椤爸G”,只是解讀為勸諫君主該如何如何做,完全找不到“刺”的蹤影。范氏解讀中則明顯給出獻公“好聽讒”的證據(jù):其一,“苓”,本是“隰草也”,而詩云“采苓”的地點則在“首陽之巔”。諷刺了晉獻公不知辨別真假。其二,“人之為言,胡得焉?”,言“驪姬處深宮之內,申生與人謀議之密言何由得至其耳以告于君?蓋優(yōu)施教姬之語,隱然亦在言下矣?!保ǚ都蚁?,2008)658此處范氏根據(jù)《國語》“優(yōu)施教驪姬譖申生”的故事來解讀《采苓》篇,指出本詩意在刺晉獻公不“舍申生之罪而徐察之”,反而偏信驪姬亂吹的“枕邊風”。詩史互證,使得對文意的理解更加深刻,而“諸家未有及此者也”(范家相,2008)658。

      《孟子·離婁下》有云:“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后《春秋》作。”(楊伯峻,2012)正如譚德興先生在其著作《漢代〈詩〉學研究·春秋學與漢代四家詩》中所言,這體現(xiàn)了“先秦時期兩部重要文獻之間的內在創(chuàng)作與批判精神的傳承與發(fā)展關系”(譚德興,2003)。可以想見,范家相也同樣贊成這種傳承關系。因此在解讀《清人》篇時,他不僅引用《春秋》中的歷史以證《詩經》,同時根據(jù)《春秋》“微言大義”的特點,直接引用《春秋》中的褒貶態(tài)度來探討《詩經》的主旨問題。

      《毛序》認為,“《烝民》,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賢使能,周室中興焉?!蹦敲?,仲山甫到底有何賢能?事實是否如《詩》中所言呢?范氏引用《國語·周語》中“仲山父諫宣王立戲”和“仲山父諫宣王料民”的故事,說明了仲山甫之“賢”,進而印證了《烝民》的真實性,使得詩旨更加明朗??追f達《毛詩正義》雖然也有引用“仲山父諫宣王立戲”之文,但是他的目的是為了解釋仲山甫為“樊國之君也”(孔穎達,1999)1219這一身份歸屬問題。相比孔氏的訓詁工作,范氏引《國語》以證《詩》的義理闡釋更有助于對詩文的理解。

      其二,以詩證史。隨著時光的流轉,古史或致缺佚。此時詩歌就可以發(fā)揮著“歷史活化石”的作用。特別是對于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現(xiàn)實主義的詩歌總集來說,《詩經》就更具有這種反映現(xiàn)實的意義。例如:

      《小宛》論曰:唯有溫恭小心,戰(zhàn)兢自持,庶幾無隕于“薄氷”,無墮于“深淵”,終惕之以禍,而勉之以不得不然也。時事不可知哉?(范家相,2008)689

      《桑柔》論曰:“靡國不泯,民靡有黎”,指征役之煩苦。考史傳厲王無征伐之事,或指諸侯自相征伐而言,然厲王三十年中無事實。古史缺佚,詩即史耳。(范家相,2008)724

      《何草不黃》論曰:幽王征伐之事,不見古史。以此三詩觀之,則其殘民以逞者非一。詩即史也。(范家相,2008)707

      孔子在《論語·陽貨》中談到了《詩經》的功用:“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保畈?013)其中“觀”和“怨”,顯然體現(xiàn)了對社會現(xiàn)實的反映和批判。范氏“以詩證史”正是對孔子“興觀群怨”說的發(fā)揮。在范氏看來,古史在流傳過程中導致缺佚,因此關于周幽王和厲王征伐之事并無詳細記載。但是從以上諸篇中,我們明顯可以感受到幽厲之時,社會動蕩不安、征伐不斷,民不聊生而心生怨恨?!暗缆芬阅俊?、“國人暴動”正是“民怨”的真實寫照。如孔穎達《毛詩正義》論《何草不黃》篇曰:“日月長久,征行不息,是其所以怨也?!保追f達,1999)948不同的是,孔氏只是“為訓詁而訓詁”,而范氏在解說中更加突出了《詩經》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功能,使得《詩經》的經學意義得以升華,而史料價值得以彰顯。

      其三,當詩史不可互證時,應當立足于文本。一方面,由于歷史是史官書寫的,存在著主觀的人為因素,因此歷史記載也有不可靠的時候,即所謂的“史實”并非“事實”。另一方面,詩人作詩并不一定都要完全反映社會現(xiàn)實,也有可能抒發(fā)詩人的個人經歷和感悟。如“本事詩中那些純個人性的本事”(鄧小軍,2004)。此時就沒必要“用史實說話”,牽強附會。如下:

      《伯兮》論曰:夫衛(wèi)宣從王伐鄭,于義甚正。詩人何故興刺春秋之事?左氏失載甚多,何必定指一事以證之。(范家相,2008)641

      《終南》論曰:史稱秦襄伐戎至岐而卒,子文公立。十六年始伐戎,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如所言,則自《小戎》以下皆文公之詩也??资弦允凡蛔銚?jù),襄公救周即得之,當如序說。(范家相,2008)660

      《小宛》論曰:毛公因《禮記》引“明發(fā)”二句,指為文王,因以“先人”為文武。而《序》為宣王時詩,非也。四章明云“無忝爾所生”,則“先人”二人非父母而何?(范家相,2008)688

      《南山》論曰:此桓公與文姜入齊之始,齊人知其淫亂而惡之也。諸家疑文姜未嫁早通于襄故來齊以續(xù)淫。……毋論其從前有無通淫,而至此則已章明內外矣。(范家相,2008)651

      以上,范氏的“史詩互證”,包括“以史釋詩”和“以詩證史”兩個維度。其核心是理性分析:既從“史”的角度闡述經義,使得經學的旨意更加明朗;又從“詩”的角度反映“時事”、“本事”,使得經學的功用得以升華。這充分體現(xiàn)了經學與史學的互動。當史詩不可互證時,范氏也不強力為之,其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由此可見。

      二、體悟觀:細味詩文可得解也

      范氏論《詩》并不完全從理性分析,也會嘗試從文學的角度考慮文本之外所表達的情感因素,即“以情論詩”的釋《詩》路徑。具體表現(xiàn)為“細味詩文”,體悟文辭背后所隱藏的情感因子。

      在《詩瀋》一文中,范氏使用了“玩”、“味”、“讀”、“繹”、“猶”、“似”、“類”等大量帶有文學體悟色彩的辭藻。如:《采蘋》:“玩·末章有齋季女一語,似為未成婦之稱?!保ǚ都蚁?,2008)623《東方之日》:“今味·詩意,似指小人在位朋比搆結詭譎行私之狀。”(范家相,2008)651《鴟鸮》:“讀·其詩如見其情矣?!保ǚ都蚁啵?008)669《渭陽》:“讀·之,但覺其意味··悠然深長也?!保ǚ都蚁啵?008)661《兔罝》:“今細繹詩···意·,似·美文王之求賢得人?!保ǚ都蚁啵?008)619具體出現(xiàn)次數(shù)筆者整理如表1:

      表1 《詩藩》中文學辭藻出現(xiàn)的次數(shù)

      以上這些帶有強烈主觀色彩的詞語,正是文學體悟觀的一種表現(xiàn)。那么范氏運用“細味詩文”的方法到底“味”出了什么呢?

      “味”出了“言外”之情?!对娊洝分写蟛糠衷姼琛叭×x莫大焉”,詩意“尤細且長”,詩旨“微矣”,因此范氏認為說詩者不可“拘牽文義以說詩”,而應當“于言外求之耳”?!吨泄扔猩棥?,字面上寫的是女子無家可歸、亂離莫保,其中充溢著對其丈夫的責備之詞。但是“責其夫愈以憫其女也,言外亦若為申后憐者?!保ǚ都蚁啵?008)643《有狐》一詩,有人“以狐之媚,比女之無因而憂人之裳衣”,這種理解貌似合理。但是“無裳”、“無帶”與“無服”都是“觸目傷心之語”,因此所表達的是“哀民生之多艱”的天下之憂,并非一般的擔憂(范家相,2008)641?!斗烙轩o巢》一詩,范氏“細味詩文”,認為“中唐之涂非一甓卬上之綬,非一色瑣碎炫耀亂人耳目,誰實壅蔽予之美士,使予忉忉而惕惕也?!保ǚ都蚁?,2008)662憂讒愛賢溢于言表,因此并非淫奔之詩。

      “味”出了“情辭”之關系。

      今玩詩文意,尚和緩異于寡婦之噍殺?!陡鹕罚ǚ都蚁?,2008)657

      《序》以為五公子爭兵,民人思保其室家,則以禁戒人之乗亂以奪人室家者,于義亦通。但語意和緩似不類閔亂之詞?!冻銎鋿|門》(范家相,2008)649

      云“我位孔貶”,則土地人民皆為此輩奪而去之,故言之尤激?!墩贂F》(范家相,2008)727

      此痛恨諸臣之悮國,追敘之以自傷也……其詞激,其音噍以殺?!队隉o正》(范家相,2008)688

      亦刺靈之詩……泄冶之直諫而被殺也……其始未嘗不為之寤寐思維,而終莫為之地,唯有涕泣交橫而已……其詞慘切而易明,猶《月出》之賦‘佼人’?!稘哨椤罚ǚ都蚁啵?008)663

      據(jù)上可知,范家相論《詩》重視分析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內涵。正如《詩大序》所言:“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痹姼柰侨藗儍刃那楦械耐庠诒憩F(xiàn)形式。因此范氏從情感角度論《詩》,可謂得其法也。以上所引材料中,范家相所謂“文意”和“語意”就是所謂的“文勢”,這既體現(xiàn)了詩歌所具有的音樂特質,更與詩人內心情感一一對應。范氏把《詩經》語言風格分為“緩”、“激”、“慘切”與“噍殺”等類別,并據(jù)此推測詩歌本義是有道理的。例如,歷來學者對《葛生》的主旨有諸多爭議:《毛序》認為“刺晉獻公也”;《鄭箋》云:“其妻居家而怨思”;《毛詩正義》:“陳妻怨之辭以刺其君”(孔穎達,1999)400-401;《詩經今注》:“這是男子追悼亡妻的詩篇,即古人所謂悼亡詩”(高亨,1980);《詩經原始》:“征婦怨也”(方玉潤,1986)等等。范氏“玩詩文意”,認為其“尚和緩異于寡婦之噍殺”,因此排除了“悼亡”說。同時他還以詩注《詩》,認為該詩類似于唐詩“其存其亡,家莫聞知者”。這只能說明征夫在外生死未卜,并不表示丈夫已亡故,也就談不上寡婦追悼哀怨了。

      味出了“虛實”之關系。范氏發(fā)現(xiàn)《詩經》中存在多處代言體,這種代言體往往是臣下代君上之言,表達悲傷、憂慮和諷諫等情感。例如:“風吹槁葉,君危于上;予倡汝和,臣比于下。如燕雀之處堂而不知廈屋之將傾,詩人故代為之懼且危焉?!薄度[兮》(范家相,2008)64“7我者代為學子之言子以指其上也。”《子衿》(范家相,2008)64“8如何如何,忘我實多。代故老作望君之詞,是刺康公之不用舊臣也?!薄冻匡L》(范家相,2008)66“0周人悲申后之將廢,而代為之詞,猶相如之《長門賦》也?!薄栋兹A》(范家相,2008)705

      以上,范氏“細味詩文可得解也”所體現(xiàn)的體悟觀,呈現(xiàn)出強烈的文學化色彩。無論是言外之情,抑或情辭關系、虛實關系,都直接或間接地體現(xiàn)了“詩緣情”的文藝批評思想。這正是經學與文學的共通之處,也是“文學經學化”和“經學文學化”得以實現(xiàn)的原因之一,因而體現(xiàn)了“經學與文學的互動”(譚德興,2005)。

      三、語境觀:合全篇而求其歸重之詞

      范氏說《詩》,重在“貫穿上下”、“合全篇而求其歸重之詞。”此種方法實質是從語境、文本結構來說《詩》。語境,“包括大至社會環(huán)境,小至上下文的一系列因素。”(張煉強,2009)本文主要采用“上下文”這一狹義的語境觀對范氏論《詩》的方法進行闡釋。范氏嘗試打破傳統(tǒng)的“斷章取義”的《詩》學方法,注重篇章內部及篇章之間的結構分析。

      從篇章內部結構看,范氏說《詩》多聯(lián)系上下文,注重分析文章的“文法”。例如:

      “鐘鼓既設,是貫串上下語?!薄顿e筵》(范家相,2008)703、“就上下文義觀之,明為虛義無疑也。”《昊天有成命》(范家相,2008)732、“首曰‘薇亦作止’,與末章‘楊柳依依’相應,是啟行在春仲也?!薄恫赊薄罚ǚ都蚁?,2008)676、“前三章一氣注下,言黍苗之‘芃芃’,唯陰雨可以膏之。”《下泉》(范家相,2008)6“65合全篇而求其歸重之詞?!薄盾嚺r》(范家相,2008)702、“通章皆以無縱詭隨,式遏冦虐為戒,深言小人之足以致亂也?!薄睹駝凇罚ǚ都蚁?,2008)721、“通篇以抑抑威儀為王,當時王喪威儀,臣下相習,故重言之。”《抑》(范家相,2008)723、“通篇一意,而層折反覆,其味無窮?!薄冻iΑ罚ǚ都蚁?,2008)674

      以上,“貫穿上下”,顯然是文章結構中承上啟下的轉折關系;“首曰……與末章相應”,則是今人所說的首尾呼應?!扒叭乱粴庾⑾隆?,是從動態(tài)角度把握文章氣勢,即古人所說的“文勢”。如《文心雕龍·詮賦》篇曰:“序以建言,首引情本;亂以理篇,寫送文勢。”(周振甫,1986)“通篇一意”,顯然是《詩經》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即“一唱三嘆”。

      從篇章之間的關系上看,范氏說《詩》注重各篇之間的對比互證?!啊对姟啡佟保亢拼?,但是最終可以分為風雅頌三類。且不管其分類標準如何,這些篇目之間在形式和內容上是否有著某種聯(lián)系呢?范氏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了某些篇目之間存在著相同或者完全相反的“詩旨”:“此詩與……相表里”《卷耳》(范家相,2008)619、“此與……相應,……其義一也?!薄稉坑忻贰罚ǚ都蚁啵?008)624、“此與……如出一詞”《狡童》(范家相,2008)647、“……與前篇對舉”《山樞》(范家相,2008)655、“此與……相似”《東門之枌》(范家相,2008)661、“《采薇》、《出車》、《枤杜》一事三詩也?!薄冻鲕嚒罚ǚ都蚁?,2008)676、“此與……本無二義”《嘉魚》(范家相,2008)678、“此與……大旨略同”《小明》(范家相,2008)692、“此與……無一不合”《抑》(范家相,2008)723、“反而觀之,可見……之義”《谷風》(范家相,2008)690、“……與《陟岵》諸詩不同?!薄端哪怠罚ǚ都蚁啵?008)674。這種通過比較篇章之間的異同,來闡釋“詩旨”的方法,可謂別出心裁。各個篇目之間相互驗證,能夠“自圓其說”,使得說《詩》方法更加科學。

      古人“斷章取義”,往往根據(jù)個人需求截取詩文片段進行解說。如《春秋左傳正義》杜預注云:“詩,斷章也,其全稱《詩》篇者,多取首章之義?!保ɡ顚W勤,2006)范氏論《詩》最終也會回歸章句,但與“斷章取義”有本質區(qū)別。范氏說《詩》,采用的是“合全篇而求其歸重之詞”的語境觀。這種方法多立足文本,先從整體出發(fā),把握謀篇布局的“文法”,最后再對關鍵詞句重點解說。其目的是在把握“文法”的基礎上,找出文章的關鍵詞句,從而確定文章中心思想。二者本質區(qū)別在于,“斷章取義”基于個人需要,具有隨意性。范氏說《詩》則立足文本,更加符合詩人本意。

      綜上,范氏論《詩》方法,重在“文史互證”、“細味詩文”和“上下貫通”?!拔氖坊プC”,實質上是從現(xiàn)實角度出發(fā),推究詩歌所反映的“時事”、“本事”。既有經學意義,又具史料價值,體現(xiàn)了經學與史學的互動?!凹毼对娢摹?,以文本為研究對象,著力挖掘文本背后所表達的情感色彩,體現(xiàn)出經學與文學的互動。“上下貫通”,從整體出發(fā),通觀全篇,有助于克服斷章取義的缺點,使得義理闡釋更加科學,回歸到了經學本位。

      參考文獻:

      卞孝萱.2009.文史互證與唐傳奇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6(2):126-129.

      鄧小軍.2004.詩史釋證[M].北京:中華書局,2.

      范家相.2008.詩瀋[M]//永瑢,紀昀.四庫全書(第8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房瑞麗.2014.文史互證與唐傳奇研究[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30(1):58-63.

      方玉潤.1986.詩經原始[M].北京:中華書局,263.

      高亨.1980.詩經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60.

      孔穎達.1999.毛詩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李學勤.2006.春秋左傳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413.

      瞿冕良.2009.中國古籍版刻辭典[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520.

      譚德興.2003.漢代《詩》學研究[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17.

      譚德興.2005.宋代《詩經》學研究[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8.

      楊伯峻.2012.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48.

      楊伯峻.2013.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85.

      張煉強.2009.修辭藝術創(chuàng)新·語境淺談[M].北京:燕山出版社,37.

      周振甫.1986.文心雕龍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79.

      On the Literary Ideas of Fan Jia-xiang’ ssShi SShheenn

      LIU Jia-feng
      (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

      I206

      A

      1671-055X(2017)04-0046-05

      10.16595/j.1671-055X.2017.04.012

      2016-06-03

      貴州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研人文2017016)。

      劉加鋒(1992-),男,河南信陽人,研究生,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學研究。E-mail:1101078584@qq.com.

      猜你喜歡
      范家范氏經學
      考慮體積勢能的范氏氣體定壓熱容公式和內能公式
      科學導報(2024年33期)2024-06-06 04:36:01
      皇侃論“學”與南朝玄學的經學化理路
      原道(2022年2期)2022-02-17 00:57:26
      黃河科技學院攝影專業(yè)學生作品
      海峽影藝(2020年4期)2021-01-21 08:17:56
      元代朱子后學經學著述整理之特色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7:02
      漢魏經學的“人才進退”問題
      等壓最大值情況下范氏氣體可過度到理想氣體
      經學還是子學?——對政治儒學復興之路的一些思考
      哲學評論(2018年2期)2019-01-08 02:11:42
      爭搶“小馬云”
      東西南北(2017年3期)2017-03-01 17:53:29
      掩耳盜鈴
      掩耳盜鈴
      西贡区| 辽阳县| 绵阳市| 沧源| 胶南市| 长海县| 河西区| 景洪市| 尉犁县| 会东县| 友谊县| 田林县| 伊宁县| 尚志市| 济宁市| 大方县| 西藏| 平泉县| 章丘市| 哈巴河县| 西昌市| 皋兰县| 呼玛县| 阳朔县| 江华| 北流市| 华安县| 高阳县| 枣强县| 广东省| 姚安县| 泰和县| 浦东新区| 积石山| 嘉祥县| 鄂伦春自治旗| 张家界市| 青阳县| 德化县| 泸州市| 宣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