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秀蘋
【摘 要】新建本科院校大學英語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有其自己的特定,英語教學中可結合學生動機特點,基于相關動機策略理論,實施合理動機策略,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動機,優(yōu)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新建本科院校;大學英語;動機;動機策略
O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Motivation Strategies in Newly-founded Universities
CHENG Xiu-ping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Chizhou University, Chizhou Anhui 247000,China)
【Abstract】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possesses its unique character in newly-forme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uniqueness and certain motivation theory, some motivation strategies are suggested to apply 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elping students improve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thus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effects.
【Key words】Newly-formed universities; College English; Motivation; Motivation strategies
二語學習動機對學習效果的影響已被普遍認可,各種動機理論和模型也不斷被國內外學者提出并加以驗證。其中,動機自我系統(tǒng)強調關注學習者的社會心理,主張外語教育者應將二語學習和學習者個體核心特征相結合,幫助學習者形成語言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認同。其理論意義以及在中國情境中的應用有效性也得到初步驗證。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自身特點,在開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時,會面臨特有的挑戰(zhàn)和難度,教師應該結合分層班級學生自身動機特點,實施合理動機策略,提高學習動機,優(yōu)化教學效果。
1 動機和動機策略理論
1.1 動機理論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動機進入二語習得研究領域,Gardner和Lambert把外語學習動機分為融合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側重學習者對所學語言及文化的態(tài)度如何影響學習的動力。九十年代后,二語學習動機理論從社會學階段發(fā)展認知情境階段,如Deci 和Ryan的自我決定理論將動機分為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二十世紀末,相關研究開始關注動機的動態(tài)特征。Dornyei (2005,2009)構建了二語動機自我體系,將二語學習動機與學習者的自我和認同聯(lián)系起來,強調學習者個體的主動性,個體與社會的互動性和其情感心理的動態(tài)性。該體系有三個部分構成:理想的二語自我、應該的二語自我及二語學習經歷。理想自我指學習者自身或重要人使其想擁有的二語水平;應當自我指學習者在所屬的社會文化影響下,相信自己應該具有的水平,以避免負面的結果;語言學習經歷指與具體學習情境相聯(lián)系的動機,如教師、班級和前期學習經歷所帶來的影響。在當前全球化背景下,與傳統(tǒng)二語動機理論相比,動機自我系統(tǒng)將一些影響重大的二語習得理論和心理學上對“可能自我”和“將來自我指導”聯(lián)系起來,擴大了二語動機理論的應用范圍。動機自我系統(tǒng)為二語動機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新的理論支持,可用此解釋多種現(xiàn)有動機理論模式,具有很強的解釋力 (許宏晨,2009:163-165)。動機自我系統(tǒng)在二語教學中的有效性也得到初步證實。
1.2 二語學習動機策略理論
Dornyei構建了過程導向的動機策略框架(Dornyei,2001)。將動機策略實施過程劃分作四個階段:創(chuàng)設基本動機條件、激發(fā)初始動機、維持和保護動機、鼓勵和積極的回顧和自我評價。每個階段都有數(shù)個不同的動機影響因素,共20個動機影響因素,需要運用相應的動機策略實現(xiàn)它們。此策略框架關注了學習動機的動態(tài)過程,為二語教師提供了實用的指導。
繼過程動機策略之后,基于動機自我系統(tǒng)中的“自我動機”,Dormyei引入了“愿景”的概念,圍繞學習者愿景的建立與發(fā)展,重點設計了提高學習者理想自我的動機策略,因為“動機策略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學習者的理想自我”(Dormyei,2009:32)。具體而言,建構理想二語自我,創(chuàng)建愿景;形象強化,加強愿景;增加理想二語自我的可信程度,使愿景保持活躍狀態(tài);開發(fā)行動計劃,使愿景具備可行性;考慮失敗的可能,使愿景平衡化。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雖然還是一個稍顯粗略的理論框架,卻能夠解釋多種現(xiàn)有動機理論模式,具有很強的解釋力。
2 二語學習動機研究
國內動機研究始于介紹和引進國外動機理論和研究,然后逐漸發(fā)展到結合中國學習環(huán)境,分析其對外語教學和學習的意義,實證研究仍相對較少。文秋芳(2001)跟蹤調查了南京大學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動機、觀念及其關系的變化情況。秦麗莉和戴維棟(2013)基于動機自我系統(tǒng),通過課堂觀察、問卷調查等論證方法構建了大學英語學習動機模型,他們發(fā)現(xiàn)“大學英語學習動機呈動態(tài)發(fā)展態(tài)勢,在不同階段受不同因素的影響,基本可以保持,但也存在削減的危險”(秦麗莉和戴維棟,2013:30)。張麗(2012)對高職生英語學習動機自我系統(tǒng)與學習成績進行了相關研究,驗證了該理論在語言學習中的有效性。
這些研究對了解中國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具有重要意義,但其研究鮮少涉及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作為國內推廣高等教育的中堅力量之一,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有600多所,占到本科院校的85%。與重點高校相比,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一般位于地級城市,地域環(huán)境和辦學條件相對較差,入學門檻較低,生源多來自周邊地市,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較差,學生英語學習有自己的社會心理特點(如,學生出國機會較少,此類動機強度勢必不似重點院校學生;學生對自己英語水平不自信等),大學英語教學效果難有普遍提高。此類高校針對學生水平層次不一的情況,實行各類教學改革固然有其實踐應用價值,但若不針對學生特定學習心理,采取適當?shù)慕虒W干預,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則有可能走向形式有創(chuàng)意但效果不突出的情況。
3 新建本科大學英語學習動機及動機策略
筆者結合自己在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任教的實踐,對大學英語學生學習動機開展研究。該校自2010年開始實施大學英語分層教學改革,已在多系開展大學英語分層教學,根據(jù)學生入學英語成績高低,將相同專業(yè)的學生分成A、B英語班級,A、B班執(zhí)行不同教學目標和要求。筆者在分層教學實踐中,觀察發(fā)現(xiàn)實驗班級尤其是基礎較差的B班在分班期存在明顯動機不足、信心缺失、自我認同不充分等特點,從而學習情緒不高,影響教學效果。于是,對2015級中文系兩個大學英語分層班級的學生進行了動機測試,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測試結果發(fā)現(xiàn),新建本科院校學生總體英語學習動機較低。相關分析結果顯示二語學習動機與應該二語自我、理想二語自我、二語學習體驗都相關,其中二語學習體驗對英語學習動機影響最大,其次是應該二語自我和理性二語自我。理想二語自我與二語學習體驗顯著相關。分層班級二語學習動機、理想二語自我、應該二語自我顯著差異,其中理想二語自我差異最明顯,二語學習體驗差異不顯著。按班級分組的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對于A班而言,二語學習體驗最能預測動機大小。B班學生的理想二語自我、應該二語自我、二語學習體驗均對動機水平有預測力。
據(jù)此,我們建議在教學中,教師應適時引導干預,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從英語學習中獲得任務滿意度和成就感;正面激勵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強化并內化學生學習的動機。
3.1 建構理想二語自我,創(chuàng)建意愿
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應用在課堂上,給學生更多的鍛煉活動和機會。通過頭腦風暴等教學活動,讓學生思考表述自己的愿景、目標和夢想,繼而找尋英語學習的具體目標和期望,讓理想自我浮出水面。然后,強化形象,加強愿景。當下社會,英語已幾乎成為各類人才必備技能,熟練的英語運用能極大助力個人未來發(fā)展和理想生活的實現(xiàn)。因此,可適當引導學生想象英語學習上達到理想目標后自己的狀態(tài)和未來,強化理想二語自我的形象。課堂教學中強調英語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現(xiàn)實意義,幫助學生將應該自我內化為理想二語自我。
3.2 增加理想二語自我的可信度,活躍愿景
教師建立合適及時的反饋系統(tǒng),對于學生學習活動表現(xiàn),適時給予真實反饋。將形成性評價納入評價體系,除平時期末測試等測試形式外,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課內實踐、課外作業(yè)等給予評價和指導,使學生清晰了解自己的英語學習狀,以更好指導日后的努力,不斷增加學生理想二語自我的可信度。再次,開發(fā)行動計劃,使愿景具備可行性。建立近期目標和行動計劃,通過提問的方式指導學生倒推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應著手去做的事。通過課后寫作任務,梳理、形成自己未來的二語自我并深入思考“自己的理想自我是什么?”“為了達到需要做到什么?”“怎么做到?”等一系列問題,幫助學生明晰自己的行動計劃。
3.3 考慮失敗的可能,平衡愿景
針對學生的個體核心特征,正確評估學生現(xiàn)實二語自我與可能二語自我間的差距范圍,布置合理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能夠從外語學習中獲得任務滿意度和成就感。及時給與學生學習反饋,以激勵性正面評價為主,肯定表揚學生的點滴成績和進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強化學生學習動機。同時,也幫助其了解失敗的可能,在學習過程中結合學生學習狀況,及時調整暫時難以實現(xiàn)的愿景。
4 結語
新建本科院校學生學習動機有其自身特點,此類探索豐富了相關動機研究。分層教學班級分層教學有共同特點,也有各自不一樣的班級特點,教學中,需要基于目前發(fā)現(xiàn)的動機特點,在英語教學中作出適當?shù)囊龑?,實施合理動機策略,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Dornyei, Z.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M]. Harlow,UK:Longman,2001.
[2]Dornyei,Z.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the Language Learne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Mahwah, NJ: Lawrence Erlaum Associates,2005.
[3]Dornyei,Z. The L2 Motivational Self System[A]. In Z. Dornyei and E.Ushioda (eds.) Motivation, language identity and the L2 self. Bristol: Multilingual Matters,2009.
[4]Ushioda,E. & Z.Dornye.i. Motivation, language identity and the L2 self: a theoretical overview [A]. In Dornye,i. Z. & E. Ushioda. (eds. ).Motivation, Language Identity and the L2Self [C].Bristol: Multilingual Matters,2009.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6]秦麗莉,戴煒棟.二語習得社會文化理論框架下“生態(tài)化”任務型語言教學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3(2):56-60.
[7]文秋芳,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guī)律與特點[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2): 105-110.
[8]許宏晨. 英語學習動機自我系統(tǒng)——基于中國大學生的結構方程模型研究[D]. 北京:北京大學,2009.
[9]張麗.高職生英語學習動機自我系統(tǒng)與英語成績的相關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2.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