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翁
本文不是介紹鴨子菜肴。
有一種高大的樹木,葉片奇特古雅,形似鴨掌,所以叫“鴨腳樹”,其學名稱銀杏樹,俗名白果樹。“詩禮銀杏”是孔府宴的一道大菜。
這道菜所以冠以“詩禮”之名,是沾了孔府的光。自北宋仁宗封孔府后代“衍圣公”后,歷經六七個朝代,共計881年,山東曲阜的孔府,一直被稱為“衍圣公府”,所謂的孔府宴,實際上就是七十六代孔令貽和七十七代孔德成青年時代的飲食生活。
孔府宴最初始于對孔子的祭奠。當孔子嫡系后裔得到朝廷封賞之后,這種祭祀活動蔭及其子孫,形成了固定的供祀筵式,注入“六味供”等等。其中有全席供、翅子魚骨供、翅子供、海參供、一品鍋供、葷供、素供等名目。以魚翅席、海參席祭祀祖先,除了孔府,誰敢有那么大的排場?
孔府宴的第二種筵是延賓宴,用于接待朝廷和地方重要官員,有上席、中席、下席、南席、北席、漢席等名目。
第三種筵席為府宴,計有壽慶宴、婚慶宴、節(jié)慶宴、衍圣公居家常宴、府務常例宴、白喜宴等多種類型,具體規(guī)格近百種。著名的如“九大件”“三大件”等固定筵式。
孔府筵席并無固定不變的菜點組成。其菜點品種分為頭菜、大菜、行菜、飯菜、西點、果品等幾大類,具體品種要根據(jù)筵席的檔次進行組合。頭菜是指一桌筵席全部菜肴中最重要的一道菜,大菜是頭菜的候選品種。衍圣公府檔案中常出現(xiàn)的大菜有八仙鴨子、清蒸白木耳、葫蘆大吉翅子、壽字鴨羹、黃燜魚骨、紅燒魚翅、黃燜海參……詩禮銀杏。一道銀杏(白果)做的甜菜,能被冠以“詩禮”是何等的氣派,天下能有第二家嗎?
銀杏樹是世界上現(xiàn)存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樹種,乃是中生代的孑遺植物,史前曾經遍布全球,后因地殼運動及第四紀冰河期所引發(fā)的氣候巨變,其他地區(qū)相繼絕跡,唯獨在中國保存了下來。如用今之白果與白果化石相比較,兩者之差極小,故有“活化石”之稱。
俗名白果的銀杏,系銀杏科,銀杏屬的落葉喬木。它高大挺拔,形似綠塔,不但是綠化及防污染的優(yōu)良樹種,也是美麗多姿的庭園觀賞樹或雄壯的行道樹,國賓館釣魚臺就有一條銀杏樹大道。銀杏樹是樹木中的“老壽星”(一般能活數(shù)千年或更久),得“爺爺栽樹,孫子采果”故別名“公孫樹”,郭沫若先生曾贊譽它為“東方的圣者”“中國的國樹”。
據(jù)《德宗遺事》記載,清末醇親王奕譞去世后,墓前有棵數(shù)百年的銀杏樹“圍三丈五尺,清陰盈畝,重實累累……堪輿云是生氣”。當時皇帝、太后權利角逐日趨激烈。有佞臣奏“英年諂事太后,謂皇家風水,全被此枝占去,請砍伐以利本枝。”慈禧便親自執(zhí)斧砍了老樹。光緒皇帝見狀連哭了二十里。為了一棵老銀杏樹,引發(fā)皇帝與太后之爭,堪稱近代史上之奇聞。
銀杏樹的果實為白果,古稱靈眼、佛手指、佛手柑,為果品類的烹飪原料。我國古代大約在漢末三國時,就已經開始食用白果了,在宋代列為貢品,改稱銀杏。宋代歐陽修詩云:“絳囊初入貢,銀杏貴中州?!奔丛伌耸?。當時吃銀杏,因不需要剝殼,直接置火灰堆中烤熟可食,滋味極美。故詩人楊萬里賦出“深灰殘火累相遭,小苦微甜韻最高”這膾炙人口的詩句。
試想古人也確在自得其樂。秋盡冬來,霜降苦寒之際,銀杏果正肥。幾位好友火堆圍坐,待火漸形成灰,隨即埋入肥果。稍時,噼啪聲起,迸出銀杏,拾取一瞧,果殼裂開,仁皮稍脫,去殼搓皮,碧綠晶瑩,入口食之,清韻別具,苦中帶甘,糯香芬芳,妙不可言。詩人梅堯臣形容它是“炮仁瑩翠珠”,真乃知味之言。食友們此顆方咽下,那邊又發(fā)響,撿食忙個不迭。抬頭互視,見對方手臉沾滿火灰,口角添霜,不禁大笑,雖斯文掃地然此樂何及。
白果入饌,適合炒、蒸、燉、燜、燴、燒、熘、烘、烤等烹法。民間常將白果用鹽水烹炒,味醇帶香;用糖水煮熟,略加桂花糖漬即是蜜汁桂花銀杏羹,羹中再加幾粒紅棗與板栗滋味更佳。民間一般用鐵絲籠裝白果烘烤成熟當作小吃。用白果、糯米烹制八寶飯、八寶粥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烹菜中除孔府的“詩禮白果”外,全國各菜系也有一些以白果為食材的名菜,如四川青城山道觀以白果配豬肘燉雞,與洞天乳酒、洞天貢菜、道家泡菜同稱“青城四絕”。再如廣西桂林的白果羹、白果水魚、白果鴿湯,云南的椒鹽白果、白果燉小腸,河南的蜜汁白果及糯果鴨條等,天津的津菜有白果肉排、白果蓮子羹、冰糖汆白果等菜肴。此外,甜白果、生炒白果,更是有名的可口小吃。但需注意的是,以銀杏為配料時,宜用水煮熟,去皮脫殼,待主料烹至八成熟,將要起鍋之際添入。切不可在沸水中久煮,易破皮粉碎,且顏色變黃,失去其清香。
銀杏的營養(yǎng)、藥用價值皆高,既是滋補佳品,也是名貴中藥。中醫(yī)認為它味苦甘澀性平,有毒。有斂肺氣、定咳喘、止帶濁、縮小便、降火、解毒、殺蟲的功效。
白果的收澀性極強,多食會使氣血不暢,有礙消化,但對于尿頻等疾患,卻可收治療之功。參加一些需要長時期不能如廁小便的典禮或儀式,進食幾粒白果,可以制止尿頻。古時像大臣上朝、入科場考試、新人舉行婚禮及練功打坐等,皆用此法。
銀杏中含有一定的氰氫酸,這是一種有毒物質,幼兒生吃5~10枚即可中毒,多食炒銀杏和煮銀杏同樣也會引起中毒。一般認為,中毒量在20枚左右,也有人僅食六七枚,即有中毒現(xiàn)象。較為安全的說法是成人在5枚以下,幼兒一兩枚即可。食用時將果子切開,取出綠色胚心丟棄或較長時間煮沸較好。一旦發(fā)生中毒應馬上就診或煮銀杏殼湯緩解其毒。
銀杏樹巍峨、蓬勃、青翠、瑩潔的風姿和端直、堅牢、莊重、無畏的品質,象征著中華民族堅忍不拔、不驕不諂的精神;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氏復姓公孫,所以“公孫樹”永遠活在中國人的心中,成為民族文化傳承的一個基因符號。
(下期預告:清明時節(jié)談“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