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平
康熙是歷史上長壽皇帝之一。8歲登基,做了61年的皇帝,活了69歲。雖然不如后來他孫子乾隆活得久(89歲),但在那個時代,也應該算是長壽了??滴醯鄣酿B(yǎng)生觀、長壽法很值得人們研究學習。
康熙帝除了治理國家,對保健養(yǎng)生也很有研究。翻閱典籍,可以發(fā)現(xiàn)康熙帝有很多日常養(yǎng)生習慣,比如不吸煙,不飲酒,不多食,不貪食,也不信所謂方士的“長生方”,主張早睡早起,多穿衣服,多泡溫泉,順應天年等。他不止一次對飲食與養(yǎng)生的關系進行專門論述,認為“養(yǎng)生之道,飲食為重”。在康熙帝看來,養(yǎng)生除了要保持心性平和,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外,還要有好的飲食習慣。今天我們只就飲食方面來看看康熙帝是怎么做的。
節(jié)制飲食
有個法國傳教士白晉曾寫過一本《康熙皇帝》,在這本書中詳細描繪了康熙皇帝每日的膳食情況??滴趸实鄣娜粘o嬍撤浅:唵?,他“滿足于最普通的食物,絕不追求特殊的美味。而且他吃得很少,在飲食上從未看到他有絲毫鋪張浪費的情況”。所謂的普通食物,無非就是豬、羊、雞、魚等肉,而我們想象中只能專屬帝王的山珍海味,事實上康熙皇帝是很少吃的。
前不久,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一檔節(jié)目中,介紹了康熙皇帝“一日兩餐”的飲食安排。這可以從康熙寫的《庭訓格言》中得到印證。他稱:“朕一日兩餐,當年出師塞外,日食一餐。今十四阿哥領兵在外,亦然。朕每食僅一味,如食雞則雞,食羊則羊,不食兼味,余以賞人?!币簿褪钦f,康熙不僅一日兩餐,而且是“食不兼味”。什么是“食不兼味”?就是雞鴨魚肉擇其一味,不會各種珍饈美味,滿漢全席成桌地吃??滴趸实墼陲嬍成先绱斯?jié)儉,究竟是因為什么呢?在康熙看來,這就是為了養(yǎng)生,為了預防疾病,所謂“節(jié)制飲食,謹慎起居,實卻病之良方也”。
善選飲食
人與人之間的體質(zhì)不僅有強弱之分,腸胃吸收能力也有強弱之別,對于同一種食物,往往有人適應有人不適應。正所謂,“凡人飲食之類,各擇其宜于身者?!笨滴趸实壅J為,要想延年益壽,在日常飲食上,就不能亂吃,而是要“各擇其宜于身者”,就是指根據(jù)不同的體質(zhì)和腸胃,選擇適宜自己吃的食物。他曾指出,南北地區(qū)差異很大,生活習俗各異,人與人的腸胃也“各分別處”,導致人們在飲食上也各有不同。因此,在選擇飲食上,不同的人一定要有所側(cè)重。所謂“各人所不宜之物,知之當永戒”,就是對于不適合自己吃的食物,一定要謹記在心,不能貪嘴。同時他還強調(diào),即使對于“宜于身者”,也“不可多食”,否則胃口吃不消,身體也會生病,不利于養(yǎng)生。即使在今天,對我們也是非常適用的。
清淡飲食
史書中記載的“淡泊生津液,清虛樂有余”“山翁多耄耋,粗食并園蔬”,說的都是康熙帝喜歡粗茶淡飯的事。在《庭訓格言》中,康熙皇帝還提出了一條特別針對老年人飲食的理念,“高年人飲食宜淡薄,每兼菜蔬食之則少病,于身有益?!边@一說法是有道理的。特別是對于老年人,因為消化能力下降,味蕾退化,高鹽、高脂飲食,顯然不適合身體健康。清淡飲食不會給肝腎帶來負擔,特別是新鮮的蔬菜水果,由于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zhì)和膳食纖維,對于人體是非常有利的??滴趸实勖看纬鲇?,沿途的官員都會給他進貢新鮮的蔬菜,對此,康熙皇帝是非常樂意品嘗的??滴趸实坳P于飲食宜清淡的主張,對于當代人來說,還是非常有啟發(fā)意義的。當然,在日常的飲食中,一定的肉類、蛋類制品也是需要定量補充的。盡管康熙皇帝提倡飲食清淡,但他對肉類也并不拒絕。
不酗酒
康熙帝不喝白酒,不但自己不喝,也不主張大臣喝白酒,他認為白酒不但對身體不利,還會耽誤工作,特別是酗酒的話,會對身心有很大的傷害。他說:“大抵嗜酒則心志為其所亂而昏昧,或致病疾,實非有益于人之物。”因此,盡管康熙皇帝有酒量,但他并不喜歡飲酒,只是在飯后,或者是重大的節(jié)慶之日,才小飲一杯。到晚年的時候,康熙皇帝喜歡適當喝一些葡萄酒。
重時令蔬果
非時令瓜果不可多食?!爸T樣可食果品,于正當成熟之時食之,氣味甘美,亦且宜人?!笨滴趸实郾M管主張應多食用新鮮的蔬菜瓜果,但他同時指出,瓜果如果尚未成熟,不可過早地摘吃。對于一些不合時令的水果,更不要多吃。作為一國之君,各地的官吏無不想討好皇帝,會時常進貢各式奇瓜異果給皇帝。但康熙皇帝對此有一定之規(guī)?!肮薁庍M所得初出鮮果及菜蔬等類,朕只略嘗而已,未嘗試食一次也。必待其成熟之時始食之,此亦養(yǎng)身之要也?!?/p>
所以說,如果水果尚未成熟或不合季節(jié),對消化吸收不利,同時營養(yǎng)成分也不是最佳,不利于健康養(yǎng)生。
愉快飲食
除了飲食應注意節(jié)制、清淡之外,康熙皇帝還認為,飯前餐后應營造一個愉快歡悅的氣氛環(huán)境,這樣才有利于食物的消化與吸收。他說:“朕用膳后必談好事,或寓目于所作珍玩器皿。如是則飲食易消,于身大有益也。”這是非常有道理的。飯后,與家人談論些輕松愉快的事,或者把玩一些喜歡的器皿玩物,顯然對于消化是有好處的?,F(xiàn)代醫(yī)學表明,如果在餐后保持心情愉悅,非常有利于刺激胃液分泌,從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反之,若處于抑郁、苦悶狀態(tài),則會影響到胃液的分泌,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時間長了,還可能導致噎食、厭食等疾病。
康熙皇帝的養(yǎng)生方法,僅從飲食方面就有這么多,這對于現(xiàn)在的我們,是很有借鑒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