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勇
哈爾濱市第十九中學校始建于1955年,學校主校區(qū)現坐落于哈爾濱市南崗區(qū)西大直街123號,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便利,位于地鐵工大站、數十條公交線路西大橋站點旁邊,學校高三校區(qū)坐落于哈爾濱市南崗區(qū)文藝街16號,環(huán)境幽靜,設施齊備,有利于高三學生高考沖刺。哈十九中學曾在1958年作為全國勤工儉學的一面旗幟,光榮地接受了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的視察,小平同志為十九中題詞:“邊學習、邊勞動、做共產主義新青年!”一代代十九中人在小平同志的囑托下,勵精圖治,奮發(fā)有為,為國家培養(yǎng)了數以萬計的優(yōu)秀建設者和接班人。如今的十九中學已穩(wěn)居哈爾濱市普通高中的龍頭地位,在校學生1530名,27個教學班,在校教職工155人,黨員教師79人,省市區(qū)骨干教師百余人。近年來學校先后被授予全國學校文化創(chuàng)新校,黑龍江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滿意單位,省爭先創(chuàng)優(yōu)受好評單位、哈爾濱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市文明單位標兵、市教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標兵、市校本研修示范校、區(qū)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獎、區(qū)中小學生合唱基點校、區(qū)籃球賽高中男子組冠軍等多項殊榮。學校好的做法或先進事例被《黑龍江日報》、《生活報》、《新晚報》、《哈考網》等主流媒體報道宣傳,有力的向社會各界宣傳并彰顯了學校辦學業(yè)績的正能量。
近年來,哈十九中學在南崗區(qū)教育局的支持引領下,在學校領導班子集體的科學帶領下,逐步形成“雙核四驅”的辦學思路,“雙核”即一是立德樹人,注重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大德育體系;二是總結、提煉、不斷完善出一個適應新高考改革的適合十九中學生自己的課程建設體系;“四驅”即文化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強校、服務興校的哈十九中學現代化辦學發(fā)展方略,雙核四驅構成了哈十九中學“因材施教、多元選擇、個性突出、和諧發(fā)展”辦學理念的內涵。在雙核四驅辦學思路的牽動下,學校跟進實施“四大工程”建設,即家園工程、課改工程、方圓工程和名師工程,四大工程建設就是要讓學校至思、至真、至慧、至遠的校訓和雙核四驅辦學思路得以落地生根,以“家園工程”為起點,推動班級文化建設,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正家風、興家園、愛家人,良好的班風就是班集體這個家庭的凝聚力與向心力;以“方圓工程”為定點,規(guī)矩定方圓,規(guī)范我們的辦學行為、學習行為和生活行為;以“課改工程”為重點,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完善符合校情、學情的“343”學本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以“名師工程”為高點,大力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形成人人爭當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的名師的局面。
“又是一年豐收時,依然含笑看糧倉”,十九中學連續(xù)八年來高考成績逐年攀升,一次次地刷新著十九中的高考記錄,尤其2014年學校高考最高分664分,位于哈爾濱市普通高中、市重點高中和部分省重點高中第一名,2016年的二本進段率達到50%,比肩并超越了部分市重點高中,哈十九中學的學子們以普通高中的入學分數取得了不普通的高考成績,令人刮目相看,贏得了社會和家長的廣泛贊譽。可以說,十九中學不是學生心目中最理想的學校,但恰恰是十九中學能夠成為適合學生們成長的理想學校。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币荒甓嘁詠恚诠胖袑W“四大工程”之“課改工程”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343”學本課堂教學模式的概念,即:“三轉變,四突出和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一、在教學中,教師要明確:“學生會的不教、能學會的教思路,學不會的作介紹”,“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匯報、質疑、討論常規(guī)化”。平時上課過程中,加強對“343”學本課堂教學模式進行進一步研究和實施,目的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打造精品課程、展現課改工程。在課改方案實施過程中,各備課組悉心研究,涌現出一大批課改先進個人,在“課改先鋒”微信網絡平臺宣傳中涌現了李艷輝、竇艷等13位課改先進個人,展示了13個教研組學科特色及個性,展現十九中教師的風貌,這也是對踐行“343”學本課堂教學模式的突出肯定。
二、哈十九中學堅持因材施教,跟時間賽跑,敢于、勇于突破。經驗告訴我們:故步自封,勢必守舊落后;敞開胸懷,才能博采眾長??s手縮腳,勢必裹足不前;敢為人先,方能撥云見日。因循守舊,勢必前途迷茫;勤于探索,才現柳暗花明。他們從不仰視比他們強的名校,也從沒俯視不如他們的弱校,他們就看中他們自己,通過誠信考場,激發(fā)學生自主管理的潛能;通過加強教學反饋,明晰問題,及時整改;通過抓優(yōu)提臨,分層推進;通過加強家校聯(lián)動,形成教育合力;通過勞逸結合,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實現張弛有度,在交流中實現了共贏,提高了自己。
三、抓實教學質量分析。各備課組研磨考綱,把握高考關鍵;重視集備,資源共享;樹立榜樣,鼓勵先進;創(chuàng)新開展“提臨”工作,力保二本上線率;狠抓綜合科目測試,實戰(zhàn)積累答題技巧;以市模擬為載體,加強數據分析對比,強化質量意識;堅持開好教學質量分析“五會”,即:班級學情分析會、學科組教學分析會、高三教學分析會、學校教學工作會、家長會。建立并完善考試成績評價與教學診斷機制,針對尖子生我們實施培優(yōu)措施,針對臨界生我們采取拔高措施,針對學困生我們落實補差措施,分層次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和輔導,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教學實效最大化。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隨著國家新高考制度改革的臨近,“十三五”的到來以及南崗區(qū)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有效推進,新的教育形勢和教育格局必定會給十九中學帶來新的發(fā)展機遇,也是對十九中人新的挑戰(zhàn),他們在“堅守、堅實、堅韌、堅定”的十九中精神的感召下,將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肩負起十九中學發(fā)展的歷史使命,高端站位、科學謀劃、團結一心、精準發(fā)力,提升學校內驅力,激發(fā)隊伍創(chuàng)新力,為實現把十九中學建設成為哈爾濱市規(guī)范化、特色化、現代化普高名校的辦學目標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