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輝 王鋒銳 姜海軍 盧全恩 蔣佳偉
【摘要】 目的:分析和探討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個體化康復治療近期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
7月-2016年10月于本院治療的9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按照入院順序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應(yīng)用常規(guī)治療的方法,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應(yīng)用個體化康復治療的方法,對兩組BPRS評分、社會功能恢復和患者滿意程度進行比較。結(jié)果:兩組患者治療前BP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后BPRS評分高于試驗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社會功能恢復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滿意程度比較,試驗組總體滿意41例(91.11%),對照組35例(77.78%),對照組滿意程度低于試驗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個體化康復治療能夠?qū)β跃穹至寻Y患者的恢復有良好的效果。
【關(guān)鍵詞】 個體化康復治療; 慢性精神分裂癥; 近期效果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 of Individual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WANG Li-hui,WANG Feng-rui,JIANG Hai-ju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05):134-137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 of individual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Method:From July 2015 to October 2016 in our hospital 90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4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method,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individualized rehabilit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BPRS score,the recovery of social function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Before treatment,BPRS score of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after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had higher score than tha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recovery of social fun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wo groups,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41 cases(91.11%) overall satisfaction,the control group had 35 cases(77.78%),the contro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dividualized rehabilitation therapy to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recovery has a good effect.
【Key words】 Individu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hronic schizophrenia;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Huizhou City Veterans Hospital,Huizhou 516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5.034
精神分裂癥作為具有持續(xù)性和慢性特點的嚴重精神疾病,其病程較長,復發(fā)率高,預后效果較差,對患者的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同時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一定的負擔[1]。隨著社會和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人們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從而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也日益增多,精神分裂癥患者人數(shù)不斷增加[2-3]。充分了解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特征和臨床癥狀,采取有效的康復治療和護理干預方法對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癥狀有良好的效果。本院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個體化康復治療,效果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6年10月于本院治療的90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所有患者診斷均與慢性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相符,其中男46例,女44例,平均年齡(35.2±9.5)歲,平均病程(3.5±0.6)年。按照入院順序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45例,其中女21例,男24例,平均年齡(34.3±7.4)歲,平均病程(3.4±0.1)年;試驗組45例,其中女23例,男22例,平均年齡(35.1±4.6)歲,平均病程(3.5±0.7)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3版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年齡18~59歲,且無嚴重心腦等軀體疾病者;總病程達3年以上并持續(xù)1年未達痊愈標準的患者;合并精神發(fā)育遲滯的患者;伴癡呆或其他嚴重器質(zhì)性疾病患者;入選后能堅持完成治療并且在研究過程中不變更藥量、不合并其他治療者;該研究已經(jīng)倫理學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4-5]。排除標準:軀體所致精神障礙者;精神活性物質(zhì)所致精神障礙者;合并嚴重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者;精神發(fā)育遲滯、人格障礙和神經(jīng)癥者[6]。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治療方法,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應(yīng)用個體化康復治療,具體方法如下。
1.2.1 心理護理 在患者入院后,醫(yī)護人員應(yīng)該尊重患者,關(guān)愛患者,與患者及家屬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通過良好的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需求,知道患者的所思所想,盡力解除疑惑,緩解焦慮、煩躁等負性情緒。向患者及家屬細心講解治療的重要性、具體知識及方法。在治療過程中,讓患者熟悉每次護理的方法,使其能夠積極配合,達到較好的治療目的。
1.2.2 健康教育 根據(jù)不同患者的個人情況(如病情、文化程度、個性等)由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的精神科護士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宣傳教育,讓其正確認識疾病和治療過程。入院后醫(yī)生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詳細檢查,了解詳細情況(如年齡、性格、發(fā)病原因、家庭、有無基礎(chǔ)疾病等),同時與患者家屬共同商討出適合患者的治療康復方案。通過發(fā)放精神疾病防治手冊、建立病區(qū)宣傳專欄等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康復護理的重要性和相關(guān)注意事項。
1.2.3 加強定期康復治療管理 定期邀請專家進行精神疾病常識和康復知識的講座,加大對合理用藥、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癥狀的識別、預防等的宣傳教育,對病情穩(wěn)定者進行開放式管理,如組織其參加趣味運動會,參加或欣賞娛樂演出等,幫助患者建立對生活的興趣,更好適應(yīng)今后的社會、家庭生活。定期開展座談會、聯(lián)歡會等方式,來提高患者的語言交流能力和表達能力;定期評估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對出現(xiàn)明顯抑郁癥或自殺傾向者嚴密監(jiān)護并通知醫(yī)生進行治療。
1.2.4 出院后康復指導 出院后醫(yī)護人員應(yīng)輔助家屬處理患者的生活和社交狀況,讓其學會與人正常溝通和相處,引導其正確認識疾病,減少自卑感,逐漸形成正確的心理認知,可依據(jù)患者愛好、性格、年齡等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如唱歌、看報、跳舞等,使其盡快融入到正常的家庭和工作學習生活中。讓患者自覺地進行生活功能訓練,比如家屬輔助下進行打掃衛(wèi)生、洗衣服、燒飯、洗碗等;在家屬監(jiān)督下正確使用手機、電話與朋友家人等電子設(shè)備進行正常的交流,按時按量自行服藥等;與周圍親友鄰居進行友好交流。讓患者能夠適應(yīng)并完成患者自己獨立乘車、購物,對自己的錢財進行保管;同時鼓勵患者走出家門進行走親訪友,增加與親朋好友的語言和情感交流,加強患者自主與人進行溝通,提高患者的社交功能的同時增加自我社會責任感。
1.2.5 個體化康復訓練 依據(jù)個體評估狀況,進行社交技能訓練、生活技能訓練、職業(yè)功能訓練等,并設(shè)置固定模式,每3天一次,45 min/次。認知康復訓練采用小組認知康復治療,每3天一次,60 min/次,主要內(nèi)容有數(shù)字符號、成語異同比較、言語訓練、圖案拼湊、詞匯訓練、角色訓練及問題解決能力訓練等。康復訓練的活動形式時間以周為單位分上下午時間活動,上午活動時間為8∶00-9∶30,下午活動時間為2∶30-4∶00。依據(jù)患者的興趣愛好進行分組,每個活動過程都有醫(yī)生和護理人員進行指導與評價,每組通過投票選出1名組長,每個活動區(qū)選出文體委員協(xié)助組長進行人員集合、活動紀律并打掃活動現(xiàn)場的衛(wèi)生等。根據(jù)不同類型的活動進行集體訓練和獨立訓練的形式,如所有患者一同做跳健身操、廣播操、打太極拳、打腰鼓等,獨立訓練包括樂器演奏、手工編織等;組織成立各種康復隊伍定期進行表演,如花球操隊、腰鼓隊、太極拳隊、扇子舞隊等,進行大型的康復活動,如召開聯(lián)歡會、運動會、歌唱比賽、智力競賽、象棋和撲克牌比賽,看電影、過集體生日,組織春游、秋游等一系列適合身心健康恢復的活動,邀請老年藝術(shù)團等社會上的愛心團體、媒體、熱心群眾和患者家屬等來院進行參觀、演出和慰問,加大患者和社會人員進行接觸交流,使患者能夠有一定的能力進行社會活動,增加患者對社會事物的興趣。
1.2.6 特定康復訓練 參加康復訓練的患者,在維持原有基礎(chǔ)上的治療外,每天還要由康復工作人員在康復中心進行指導參加特定的康復訓練,康復科的醫(yī)生、護理人員會依據(jù)患者的個人情況有目的性地制定具體的康復計劃和目標,從而對患者進行一系列有思路、有步驟、有效率的康復訓練[7-9]。每周都固定某個時間由指導人員對患者的康復訓練成績進行總結(jié)與評價,找出不足,表揚其優(yōu)點,并對堅持訓練并有恢復效果的患者進行獎勵,如頒發(fā)榮譽證書、流動紅旗和獎狀等精神獎勵,發(fā)放運動服或糖果、香煙、餅干等物質(zhì)獎品,在總結(jié)大會上進行公開表揚和鼓勵。讓患者具有抵抗疾病的積極性,增加他們本身的榮譽感和自信心[10-12]。
1.3 觀察指標 應(yīng)用精神病量表(BPRS)評價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病癥情況和社會功能恢復情況(社會認知能力、個人整潔程度、精神病性表現(xiàn)、社會性退縮情況和社會功能總體缺陷等)進行記錄并分析。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BPR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BP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后BPRS評分高于試驗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社會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試驗組社會認知能力、個人整潔程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精神病表現(xiàn)、社會性退縮情況和社會功能總?cè)毕莸陀趯φ战M,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滿意程度比較 試驗組總體滿意41例(91.11%),對照組35例(77.78%),對照組滿意程度低于試驗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的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患者的基本思考結(jié)構(gòu)和認知碎裂而出現(xiàn)思維、精神活動等行為與社會環(huán)境不一致[13]。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原因還不是很清楚,但許多研究人員都偏向多基因遺傳學說,認為精神分裂癥是由于幾對致病基因和環(huán)境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同時內(nèi)分泌因素也會在發(fā)病中起到作用[14-18]。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前兩組BP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后BPRS評分高于試驗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社會認知能力和個人整潔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而精神病表現(xiàn)、社會性退縮情況和社會功能總?cè)毕莸陀趯φ战M,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滿意程度比較,試驗組總體滿意41例(91.11%),對照組35例(77.78%),對照組滿意程度低于試驗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精神分裂癥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幻想、孤僻、敏感、邏輯性思維差、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功能發(fā)生障礙等,這會對患者和周圍人群的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所以個體化護理能夠改善這一情況,極好地恢復患者的社會功能,使其生活質(zhì)量提高。精神病康復是以恢復患者能夠享受本身所具有的權(quán)利和履行應(yīng)盡的義務(wù)為目標,讓患者能夠早日康復,得到社會的認可[19]。精神分裂癥的康復過程是使患者能夠?qū)ι鐣畹玫竭m應(yīng)的過程[20]。在個體化康復治療的思想指導下,初步了解并認識到精神疾病康復的過程不僅僅是控制和減輕患者的精神病類癥狀,而且還要讓患者能夠與正常人進行接觸并像正常人一樣進行生活和工作,特別是精神病院中的患者。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就需要更新傳統(tǒng)的康復方法,以人為主體,對患者進行關(guān)懷的態(tài)度,將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復治療方案作為主體,讓患者能夠恢復健康。
綜上所述,個體化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恢復有良好的療效,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高志文,童慶好,宋莉莉,等.對社區(qū)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個體化康復治療的近期效果[J].醫(yī)藥衛(wèi)生:文摘版,2016,1(3):00096.
[2]馬繼紅,謝靜,劉晉新.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住院定崗職業(yè)康復治療效果觀察[J].新疆醫(yī)學,2015,45(6):730-733.
[3]武翠鳳,李華.個體化音樂治療以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45例效果觀察[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4,12(20):25-27.
[4]方政華,周劍,楊棟,等.分段個體化康復治療對精神分裂癥長期療效隨訪研究[J].臨床醫(yī)學,2014,34(2):31-33.
[5]蘇本忠,姚子英,孟艷,等.個體化康復治療對精神分裂癥社會功能缺陷療效的研究[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1(16):2191-2192.
[6]羅艷.家庭模式綜合技能訓練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干預效果觀察[J].白求恩醫(yī)學雜志,2014,12(5):453-454.
[7]俞瑋,曹新妹,孫喜蓉,等.個體化護理干預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藥業(yè),2015,24(B12):254-257.
[8]袁大偉,李瑾,徐燕,等.個案管理對社區(qū)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作用——18個月隨訪研究[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5,25(4):224-227.
[9]高紅銳,張玉濤,李旭梅,等.個體化綜合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研究[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6,45(15):1802-1804.
[10]嵇迎春,王海英.個性化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9):88-89.
[11]包炤華,袁國楨,趙幸福,等.個體化家屬教育對社區(qū)康復精神分裂癥家屬病恥感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6):834-836.
[12]陳楠,范宏振,姚晶,等.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理論能力損傷初探[C].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精神醫(yī)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2015.
[13]張玲.綜合健康教育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yīng)用[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5,44(3):353-354.
[14]苗新香.工娛治療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的療效觀察[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4,26(13):30-32.
[15]楊玉清,盛嘉玲,張靖雯,等.家庭化管理模式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2013,28(1):72-74.
[16]田建華.慢性精神分裂癥個體化康復治療的臨床研究[J].心理醫(yī)生月刊,2012,27(2):13-14.
[17]穆前進.工娛療法輔助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療效觀察[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6,28(6):72-73.
[18]張春鋒,呂亞華,張勁中.個體化康復治療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療效的影響[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3,19(9):1312-1314.
[19]王飛,李紅麗.家庭式康復治療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2012,18(5):269-272.
[20]李守春,盧振勝,安曉東.家庭健康教育和個體化管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隨訪研究[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3,25(13):91-92.
(收稿日期:2016-11-14) (本文編輯:程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