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映勤
一年中最大的節(jié)日莫過于春節(jié),家長平時省吃儉用,所有的物質(zhì)積累都集中在春節(jié)這幾天消費。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盡其所能,盡其所有,在春節(jié)這幾天絕不吝惜。中國人對春節(jié)的重視亙古未變,就連窮得吃不上飯的楊白勞也要在春節(jié)給喜兒扯上幾尺紅頭繩,“人家的閨女有花戴,你爹我錢少不能買,扯上了二尺紅頭繩,給我喜兒扎起來……”“姑娘愛花,小子愛炮?!边@兩樣東西過去的孩子情有獨鐘,尤其是鞭炮,春節(jié)年味和喜慶熱鬧的氣氛,很大程度上是由噼里啪啦鞭炮聲烘托出來的,很難想象沒有火火紅紅的鞭炮聲這個春節(jié)會怎么過。
這幾年,不少城市在春節(jié)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而我們這邊,總還能享受到燃放煙花爆竹的樂趣。有所不同的是,現(xiàn)在孩子們對鞭炮的興趣已經(jīng)大大減弱了,倒是一些大人們對過年放鞭炮越來越起勁了,做生意的盼著來年財源廣進,普通百姓幻想著驅(qū)逐邪氣交上好運,鞭炮是越放越多、越放越大。每年春節(jié)這種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彌漫全城的火藥味,撒滿街頭的鞭炮花都讓我想起小時候這個年味十足時節(jié)放鞭炮所帶來的樂趣。
我小的時候,過年放鞭炮是一件多么激動人心的事情。放了寒假,孩子們盼的就是過年,除了好吃好喝好穿戴,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放炮了。平時,節(jié)儉的家長很少給孩子零花錢,但是,到了春節(jié),男孩子的鞭炮是不能少的,過年放炮的年俗,家家戶戶都遵守沿襲著,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孩子的愿望,也關系著一個家庭的體面。所以臨近年關,家長大多會破例給孩子幾毛錢,讓他們?nèi)ベI鞭炮。孩子們拿著錢,約上同學鄰居好伙伴,三三兩兩地去買炮,一般家庭的孩子買個兩三百響,最多的買上一千響,幸??鞓返拇汗?jié)時光就在這噼噼叭叭的炮聲中度過了。
家長給的這點兒買炮錢,孩子們得精打細算,將它的作用發(fā)揮到極至。副食店、土產(chǎn)店平常賣的炮,100響一包的兩毛二分錢,個兒大點兒卻并不太響,也許是陳炮,焾子松不好點燃,一般孩子都不買它,而是喜歡買湖南瀏陽產(chǎn)的小鋼炮。這種炮個頭兒雖小,但是聲音響,價錢還便宜,100響只有一毛六。小鋼炮平時市面上見不到,只有在年前這幾天,土產(chǎn)店才有貨。屆時,土產(chǎn)店的炮攤前擠得水泄不通,亂糟糟的一團,常常排了很長的隊也很難買到?,F(xiàn)在想想,只是為了節(jié)省6分錢,我們卻能在寒風中排幾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隊,那種頑強的毅力、執(zhí)著的精神,回憶起來真讓人匪夷所思。
有一年,我還在上小學,春節(jié)前聽說土產(chǎn)店來了一批出口轉(zhuǎn)內(nèi)銷的小鋼炮,價格是9分錢70響,我們幾個同學計算了一下,平均100響不到1角4分錢,質(zhì)量卻與1角6分100響的小炮不相上下。一包能省2分多,我們覺得挺劃算,于是決定結(jié)伴一起去買這種炮。這種炮,附近土產(chǎn)店到貨少,早上一開門就被人搶購一空了。排了幾次長隊都沒買上,我們決定到別處找找看。幾個孩子穿戴嚴實,頂著凜冽的寒風,順著馬路四處轉(zhuǎn)悠,見到土產(chǎn)店就進去打聽,溜溜兒轉(zhuǎn)了一下午,足足走了有四五十里路,終于在偏遠市區(qū)處的一家土產(chǎn)店買到了。我們像撿了個天大的便宜,興奮的不得了,將鞭炮裝好,這才發(fā)現(xiàn)天已經(jīng)蒙蒙黑了,回家的道誰也說不清楚,我們認準了一個方向:沿著海河走,找到赤峰橋我們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回想起來,這也許是我們有生以來走得最遠的一段路,幾個小時,我們在寒風中疾走,忘了累,忘了餓,目的竟然是為了能買到9分錢70響的小鋼炮。頂風冒雪,忍饑挨餓,每個人省下的炮錢還不到一角錢,但是我們無怨無悔,心情亢奮,畢竟通過自己的努力與付出,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那份喜悅、自豪是難以用錢買到的。
鞭炮買回來,節(jié)儉的孩子們很少整掛燃放,短暫痛快淋漓對我們顯得過于奢侈,放整鞭的炮,一時的瀟灑,過后意味著長時間的失落與痛苦,炮放完你只能看著別人放,再也找不回參與的樂趣。孩子們買回小鞭炮,大多是拆散了一個個零放,兜里放上一把,點燃一根粗棉線,噼一個叭一個地慢慢享受那種燃放的快感。一二百個小炮能放上好幾天,充實而快樂好幾天,美好的春節(jié)時光伴隨著噼噼啪啪小炮聲留在我們記憶中。
對男孩子來說,過年最重要的內(nèi)容就是放炮,它遠勝于吃喝玩樂,前兩項是家里大人的事,安排得好不好,關系到家庭的體面,后兩者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而尤以男孩的鞭炮為重。炮放得多不多,痛快不痛快,是孩子春節(jié)過得是否快樂的一個重要標志。到了春節(jié),孩子們到親戚家串門拜年,長輩們問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小三兒,過年買了多少炮?”如果買的足夠多,小三兒會洋洋得意,一臉陽光燦爛,如果相反,則會垂頭喪氣、目光游離。所以,再困難的家庭也要擠出一點兒錢來滿足孩子過年放炮的愿望。
那時候,放鞭炮的主角兒絕對是孩子,而大人放的則多是“二踢腳”。
“二踢腳”在北方的許多地方稱作“兩兒響”,這種炮仗,點燃了炮焾,地上響一聲,躥到空中一二十米后,再炸出更響的一聲,所以俗稱“兩兒響”。
“兩兒響”有常見的蠟燭般粗細,15公分長短,外面包著薄薄的紅紙。
這種炮有兩種放法,膽子小的放在地上,膽子大的捏在手里。年輕人點燃炮焾,就聽“叮”的一聲,“二踢腳”在地上炸響,緊接著半空中傳來“咚”的一聲巨響。真可謂地上一腳,天上一腳。由于它威力大,炮焾短,危險性高,一般家長不會讓孩子燃放。
那時候的炮仗品種極少,基本上也就是鞭炮和“二踢腳”兩種?!岸吣_”價錢相對要貴,5分5一個,只有在春節(jié)時成年人才舍得放幾個過過癮。到了除夕,午夜十二點前后,就見大人們帶著孩子,嘴上叼著香煙,手里攥著“二踢腳”出來了。剎時間只聽“叮叮當當”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孩子們躲在遠處,仰著頭,用敬佩和興奮的眼光看著這熱鬧喜慶的場景。那一刻,人人臉上充滿了笑容。
我當年在小伙伴中逞強好勝,也放過“二踢腳”。胳膊伸平了,右手的大拇指二拇指虛捏著炮仗,以不掉到地上為限,左手哆哆嗦嗦點燃炮焾,背過臉去等著炮響。說心里話,那一刻,不害怕是假的,心里七上八下受刑一般緊張。
當年的“二踢腳”危險性較大,春節(jié)期間有不少人因為燃放受到傷害,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它漸漸退出了人們的視線,現(xiàn)在市場上已經(jīng)絕跡了。
鞭炮是一種大眾化的節(jié)慶消費,煙花在當時卻絕對是貴族化的產(chǎn)品,市面上極少見到。剛上市那兩年,一般家庭的孩子很少有買得起的。
我第一次看見燃放煙花竟是在屋里,我一位鄰居家的孩子是獨生子,家庭經(jīng)濟稍微寬裕,家長給孩子買了三五個煙花放。花了錢,要與鄰同樂,晚上把我們幾個孩子召集到他們家,關上燈,在木地板上點燃,不大會兒工夫幾個煙花就放完了。記得有一輛紙做的小坦克禮花,噴著五彩繽紛的火焰前行了一兩米距離,這種簡易的煙花在當時看來真是神奇無比,不僅令人大開眼界,也讓我們心生羨慕。放過的廢煙花不舍得扔掉,留著還可以當一個簡單的紙玩具。能讓我們一睹煙花的燃放,鄰居家孩子的得意與驕傲溢于言表。沖這一點,我也要立志將來長大了只要一個孩子,讓他也享受獨生子女的待遇,過年時可著勁兒地買煙花放炮竹,彌補他爹小時候的遺憾。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放煙花是在初中同學家。他的父親當年位高權重,上門求他辦事的人很多,逢年過節(jié)送禮的絡繹不絕,踢破門檻。有一次春節(jié)前的一天晚上,我們約好了出去玩兒。
臨出門,伯母叫住我們,帶到另一間屋,指著地上一堆煙花對兒子說,“趁著你們都在,晚上把這些煙花都放了?!蓖瑢W有些不情愿,不舍得,說哪有現(xiàn)在放的,留著三十兒晚上再放。伯母堅持道:“哪天放不是放,今天趁著同學們都在,一塊兒放著熱鬧。都放了,不用留,小心點兒就行!”
那時候市面上很少有賣煙花的,過年能放上兩鞭小炮已經(jīng)不錯了。同學家煙花是他父親朋友從外地送來的,五顏六色,形狀各異,堆在屋里足足有兩大紙箱。我們看了,兩眼放光,心生羨慕,興奮異常,恨不能立馬跑到街上痛快淋漓地過足癮。在伯母的督促下,我們每人兩手提著各式各樣的煙花,興高采烈地出了門。那天晚上我們盡情地放著五彩繽紛的煙花,周圍圍滿了駐足觀望的大人孩子。那是我有生以來最快樂的一個夜晚,那種新奇刺激的感受至今難忘。
隨著年齡的增長,鞭炮煙花對我們早已失去了吸引力,可每到過年,無論多忙,我都要帶著孩子逛逛鞭炮攤,在年味兒十足的市場中,看著他在花花綠綠、各式各樣的煙花堆里挑來選去,然后抱著滿懷煙花的興奮勁兒,我也從心里感到高興。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過去,只要孩子滿意,買上一堆煙花爆竹,讓他高高興興痛痛快快地放,這錢花得值。過年,圖的就是個紅紅火火,熱熱鬧鬧,沒有鞭炮,還叫過年嘛?!
燃一掛響亮的鞭炮,驅(qū)逐一年的晦氣,帶來明年的好運,這噼噼啪啪的響聲中寄托著人們對來年諸多美好愿望。
我心里清楚,除了從孩子身上找回童年的樂趣之外,還有一個難以言表的原因:這么多年,我之所以“財疏學淺”,至今碌碌無為,也許全跟小時候爆竹放得太少有關,為了這,過年也得多放兩掛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