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資訊
接踵而至的霧霾天,讓PM2.5成為熱門詞匯,“建議不要購買高樓9~11層揚灰層”的說法也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在網上引發(fā)熱議。其實,所謂的“揚灰”主要就是顆粒物質,通過實驗發(fā)現,隨著高樓樓層的變化,PM2.5濃度值的變化與高樓樓層的關系并不大。在空氣流動較好、上下混合比較好的時候,PM2.5在空氣中的分布比較均勻,不存在9~11層顆粒物比較集中的現象。因此,9~11層是揚灰層的說法并沒有科學依據。而且,在環(huán)境科學研究領域,也并沒有揚灰層的說法。
與血壓、血脂、血糖等一樣,平衡力是衡量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近日,刊登于瑞士《神經病學前言》期刊的一項研究顯示,僅美國,每年就有約5.7萬人因平衡力下降,跌倒而亡。40歲后,人的前庭功能會迅速下降,因為前庭是平衡感受器,其功能下降可直接導致平衡力降低。
專家建議,通過有針對性的鍛煉,提高平衡力。
增肌肉。小腦接收到前庭器官傳來的信息后,會指揮相關肌肉,做出相應調整,讓身體保持平衡。如果肌肉反應速度跟不上,平衡力就會下降。鍛煉好腿部肌肉有助于增強平衡力。若年齡較輕,可試著練習單腿站立,或單腿閉眼站立增加難度;若年紀較大,可手扶固定物體練習,建議一周3次。此外,單腿蹲、借助平衡球支撐練習等,都可以起到鍛煉肌肉的目的,但僅適合年輕人。
打太極。很少有運動像太極拳這樣講究左右、前后、開合等全身性的整體鍛煉,且需要呼吸控制、手眼配合。研究發(fā)現,6個月的太極拳練習,能明顯提高中老年人的平衡力。建議中老年人每天都練太極拳,一次半小時,一周3次。
赤腳走。赤腳走路時,能讓保持人體平衡的重要部位——腳心得到有效刺激,提高人體平衡力??蛇x擇公園、操場、住宅周圍等鋪設鵝卵石的地方走,如果沒有鵝卵石,也可選擇平坦、干凈、軟硬適中的沙土進行,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鐘。糖尿病患者不宜。
原地轉。鍛煉平衡力一般采用反常規(guī)運動,刺激人體做出平衡反應,達到鍛煉的目的,比如倒著走、走貓步等。此外還可以試試原地轉圈法,用3小步在原地轉個圈,根據個人情況轉一兩分鐘,停下來,閉眼靜立半分鐘,然后反向轉。
接拋球。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理療專家發(fā)現,接拋球可以改善老人的身體平衡性。身體保持平衡有兩種策略,一是預防性的,比如,看到有人要撞過來,大腦提前反應,肌肉緊繃;另一種是糾正性的,即失去平衡后,大腦才調動肌肉,改變身體姿勢。接拋球可增強老人的預防性策略,提高平衡力。
練大腦。多采用記數、拼圖、背誦詩詞等方法進行腦力訓練,可以提高大腦的反應速度,減緩神經功能衰退,防止平衡力下降。此外,在保證膳食平衡的基礎上,適量補充谷類、魚類、蛋類等,也有助于維護大腦的正常反應能力。
“蓮花坐”就是我們常見的盤起雙腿的佛教徒坐法。瑜伽冥想也會采用這樣的姿式。古人認為,在蓮花坐時,人體的能量會集中在腰部,并將能量向上提升,不僅修身養(yǎng)性,這樣的坐姿能將血液集中在小腹部位,使得內臟和生殖器官都得到滋養(yǎng),對于女性有美容美顏功效,同時改變身體浮腫,使得腿部變得修長柔軟。另外,常練習蓮花坐,能減少孕晚期以及分娩痛苦,保持身體健康和有助于恢復產后身材。
咖啡提神、醒腦,但副作用很多,如導致骨質疏松、皮膚變黃、心理依賴等等。
咖啡坑1:牛奶沖淡的黑
咖啡對牙齒的染色功力“聲明在外”。如嗜咖啡又懶于刷牙,那就是難看的一口黃牙。
解決:減少牙齒和咖啡的接觸,可以喝冷咖啡試試,在熱咖啡中加牛奶,但并不是牛奶能沖淡咖啡的黑,而是加了牛奶后的咖啡沖淡了對牙齒的染色。喝黑咖啡后,漱漱口就能避免對牙齒的損害。
咖啡坑2:早餐喝咖啡
早餐時配一杯咖啡是許多人的共識,但是事實上,清晨的你處于極度缺水狀態(tài),應該補充大量的水,而不是靠咖啡因再排一次水。
解決:建議咖啡的飲用時段在早餐或午飯一小時后,不僅持續(xù)為身體增添能量,還能保證咖啡因在正確的時間發(fā)揮效應。
咖啡坑3:心理依賴
哪怕你每天攝入的咖啡在安全范圍內,雖然不至于在生理上對咖啡成癮,但在心理上會產生依賴,大腦會有“不喝就犯困”的印象,導致如某天沒喝,就會哈欠連天,煩躁不安。
解決:避免每天不中斷的喝,每周為自己留2~3天的無咖啡日,或者用無咖啡因的咖啡代替。
PARTD:如不想喝咖啡,只想打起精神,請警惕咖啡擦邊球。
1.咀嚼咖啡粒,錯。2粒相當于1杯咖啡。警察、長途車司機和考試沒復習的學生常這么做。
2.含咖啡因的肥皂,噱頭大于實質。預計需要4小時才能吸收4毫克的咖啡因好不?
3.咖啡因手環(huán)和咖啡因噴霧,沒啥實質用處。都不能解決想要攝入咖啡因又不想喝咖啡的問題。
最后,誠懇勸告,早睡早起比天天喝咖啡提神管用。
維密超模米蘭達·可兒曾宣稱自己產后恢復身材秘訣是每天吃4勺椰子油,排毒、降血脂的椰子油經常被塑造成“健康”、“高檔”的形象,它真的有那么神奇?椰子油雖不含有反式脂肪,但它含有的飽和脂肪比豬油、牛油和奶油都高,熔點高達24°C。在加工性能上,可以與氫化油媲美。但因為椰子油與生俱來的高飽和脂肪含量,所以它不僅不能減肥還增肥。
目前科學共識是“飽和脂肪對心血管健康不利”。世界上有關健康的權威機構,比如世界衛(wèi)生組織、美國國家醫(yī)學研究院(NIN)、美國心臟協會等,也都把椰子油列入應該避免食用的飽和脂肪之類。
至于椰子油的供貨商說其含有“中鏈脂肪酸”,科學家還在探索“中鏈脂肪酸”對人體健康有什么影響,商人們已經把它塑造成“健康的飽和脂肪酸”來進行推銷。這種“塑造”迎合了消費者的期望,但是沒有確切的科學證據來支持。科學上非常明確的是:任何一種油都是高熱量食品。米蘭達·可兒所說的“4勺”,大約60克,其所含熱量約540大卡,而一般女性每天消耗的熱量也才1800~2000大卡,4勺椰子油,大約跑8公里才能消耗得掉。
炒牛肉加啤酒——先用調稀的啤酒或面粉均勻澆淋,腌制30分鐘,使牛肉中的蛋白質分解,牛肉變得更加鮮嫩。
豬肝用醋腌漬一下——炒之前先用白醋和水浸泡豬肝,再用清水洗凈,炒熟之后口感會更佳。
炸饅頭先浸下冷水——炸饅頭片時,先在冷水中浸一下,再放入油鍋去炸,這樣炸好的饅頭外黃里嫩,既好吃又省油。
自制健康“嫩肉粉”——牛肉等畜肉在烹調時不容易燉爛,吃起來硬,怎么辦呢?在家可以用天然的“嫩肉粉”木瓜、獼猴桃或菠蘿等去皮,搗成泥;將生牛肉泡在水果泥汁中20分鐘,然后再烹調,肉質就容易軟爛了。
炒菜花加牛奶——炒菜花時,加1湯匙牛奶,會使成品更加白嫩可口。
巧除剩油殘渣——炸完食物后的油留下一些殘渣并變得混濁,可將白蘿卜切成厚圓片,用筷子把蘿卜戳幾個洞,放入剩油中炸,殘渣會附著在蘿卜片上,取出清除殘渣,再反復放入鍋中炸,混濁的油可變清澈。
巧用水油炸食物——如炸雞肉餅、魚條之類的速凍肉半成品時,可在鍋底放一點油,加一勺水,利用蒸汽把食材熏熟,水分蒸發(fā)后少許油會把食材底部煎脆。這樣做出的肉制品,下脆上軟,外香里嫩,口感很好但脂肪不高,較為健康。
西紅柿要順著紋理切——只要仔細觀察表面的紋路,把西紅柿的蒂放正,依照紋理小心地切下去,就能使西紅柿的種子與果肉不分離,而且不會流汁。
炒洋蔥前拌面粉——下鍋前在切好的洋蔥中拌入少量的面粉,這樣炒出來的洋蔥色澤金黃,質地脆嫩。
快速剝大蒜——將大蒜掰為小瓣后放在熱水中浸泡數分鐘,然后撈出,其皮便很容易剝下。亦可將蒜瓣放在案板桌上,用菜刀輕拍,皮就容易剝掉。
米酒可解酸——醋放多了,可在菜里加一些米酒,減輕酸味。
去除蔬菜的苦澀味——蘿卜、苦瓜等帶有苦澀味的蔬菜,切好后加少量鹽漬一下,濾出汁水再燒,苦澀味會減少。菠菜在開水中燙后再炒,可去除苦澀味和草酸。
泡完干香菇的水千萬別倒——把干香菇在浸泡前清洗干凈泥沙和塵土,然后再浸泡香菇,用香菇水燉出的湯汁更香濃,不用額外添加佐料,營養(yǎng)價值也更高。
俗話說,氣大傷身,對女人來說就更是如此。因生氣致病的女性尤為多見,臨床數據顯示,女人常生氣,更易得九種病。
1.胃潰瘍:生氣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并直接作用于心臟和血管上,使胃腸中的血流量減少,蠕動減慢,食欲變差,嚴重時還會引起胃潰瘍。
2.長色斑:生氣時,血液大量涌向頭部,因此血液中的氧氣會減少,毒素增多。而毒素會刺激毛囊,引起毛囊周圍程度不等的炎癥,從而出現色斑問題。
3.傷肝:生氣時,人體會分泌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強,血液和肝細胞內的毒素相應增加。
4.引發(fā)甲亢:生氣令內分泌系統紊亂,使甲狀腺分泌的激素增加,久而久之會引發(fā)甲亢。
5.傷肺:情緒沖動時,呼吸就會急促,甚至出現過度換氣的現象。肺泡不停擴張,沒時間收縮,也就得不到應有的放松和休息,從而危害肺的健康。
6.損傷免疫系統:生氣時,大腦會命令身體制造一種由膽固醇轉化而來的皮質固醇。這種物質如果在體內積累過多,就會阻礙免疫細胞的運作,讓身體的抵抗力下降。
7.心肌缺氧:大量的血液沖向大腦和面部,會使供應心臟的血液減少而造成心肌缺氧。心臟為了滿足身體需要,只好加倍工作,心跳更加不規(guī)律,也就更致命。
8.腦細胞衰老加速:大量血液涌向大腦,會使腦血管的壓力增加。這時血液中含有的毒素最多,氧氣最少,對腦細胞不亞于一劑“毒藥”。
9.傷害子宮、乳腺:常生氣傷乳腺和子宮。乳腺走脾胃。
不同類型的人,麻痛的原因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非常有必要來了解一下關于麻痛的真正原因。清晰地體會到自己身體的變化。
手指麻,或是神經問題
如果您的手麻集中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區(qū)域,您可以試著做這樣的測試——敲擊這只手的腕橫紋正中點(掌心面的手腕正中間),看是否有過電一樣的麻木感向上竄到指尖,如果有就說明您的手麻很可能跟正中神經的受損有關,并不是腦卒中的表現。還有您的CT檢查有腔?;蚰X部病變,就不要忽視正中神經的問題。
單手麻,警惕頸椎病
如果是一側的手臂、手指麻木,那可能是頸椎病引起,通常是慢性、反復發(fā)作的麻木,同時伴有頸肩部的酸痛、僵硬等癥狀。
上肢和腿麻,當心腰椎病
腰椎病引起的手腳麻木,它是由腰椎病變引起的上肢麻木和腿麻木,這種四肢分散麻木出現的情況是局部神經受到了刺激,如腰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椎間盤壓迫神經可導致人體行動不便,甚至大小便失禁等。
單側肢體麻,可能是腦梗先兆
如果手腳麻木出現在一側肢體,而另一側完全正常,那就要警惕是腦梗的先兆了。腦梗引起的肢體麻木,通常都是急性的,同時還可能伴隨言語障礙、半側肢體活動障礙等癥狀,所以這種情況一定要緊急就醫(yī)。
舌麻或是中風先兆
舌麻是指舌體有發(fā)麻的感覺或舌體感覺遲鈍。舌體感覺麻木多提示血虛或肝風內動之證,也兼見語言含糊或吞咽功能障礙,出現舌體麻木癥狀多見于中風先兆。
對稱性麻,應防糖尿病病變
糖尿病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常呈對稱性疼痛和感覺異常,下肢癥狀較上肢多見。感覺異常有麻木、蟻走、蟲爬、發(fā)熱、觸電樣感覺,往往從遠端腳趾上行可達膝上,患者有穿襪子與戴手套樣感覺異常。
麻痛不止,小心腫瘤
出現長期慢性的手腳麻木,持續(xù)不能緩解,還要考慮可能由惡性腫瘤引起。腫瘤晚期因遠隔部位效應影響,會產生相應的神經癥狀,如手腳麻木、無力、走路不穩(wěn)等。
因此,未查出常見原因者,一定要做全面檢查,比如肝、胃、血液等,女性需要特別查看卵巢和乳腺。以便盡早發(fā)現腫瘤,及時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臨床顯示手麻的患者中約有1%是痛風所致,可能因尿酸沉淀在正中神經處,壓迫到正中神經,而出現手麻疼痛問題。對于常喝酒的人來說,酒量攝入過多必定會導致手部麻木,這是因為此時的你已經慢性酒精中毒了。
如何迅速緩解手腳麻木
1.輕輕捶打,捶打的力度以自己可以接受的程度為佳。2.左腳麻時抬起右胳膊,右腳麻時抬起左胳膊。3.平時睡前可以用熱水泡腳,增進血液循環(huán)。
編輯/徐金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