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重溫教學常識

      2017-03-18 17:58:04鄭金洲
      新教師 2017年1期
      關(guān)鍵詞:常識德育方法

      鄭金洲

      常識是基本知識,一般來說,為人所共知。它存在于我們的身邊,不太引人注意,甚至我們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也會常常忽視它的存在。教學常識也是如此,它支配著我們的教學行為,影響著教學實踐的開展。由于它過于平常,過于不顯眼,過于“低調(diào)”,不太為教師注意,一些教育理論研究者有時也會有意無意忽略。但是,常識畢竟是常識,忘卻它,不等于它不存在;忽略它,不等于它不發(fā)揮作用;違背它,不等于不受到懲罰。不斷地溫習常識,回到工作的“原點”、研究的“起點”,無論是教學實踐還是教學研究都是很有必要的。

      常識之一,教學是師生雙邊開展的活動。只要學習過教育學,對“教學”的概念有所了解,大家就知道,教學是師生雙邊開展的活動,既有教,又有學,教與學是有機統(tǒng)一在一起的。換句話說,一味地談“學”,僅僅把教學看作是“學”的活動,教學就變成了“學習”或者說“自學”;一味地談“教”,僅僅把教學看作是“教”的活動,教學就變成了“教訓(xùn)”或者是“說教”“教唆”。從當下來看,簡單地把教學歸之于“教”的行為,已不多見,倒是把教學歸之于“學”的行為,大有人在。為數(shù)不少的教學改革,打著以學為本的旗號,倡導(dǎo)在教學中“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教學過程中把“學”作為唯一圭臬,把“學”作為唯一旨趣,把“學”作為唯一追求,無論是備課、上課、評課都以“學”馬首是瞻。關(guān)注學、重視學、指向?qū)W,無疑都是非常重要且正確的。但“學”只是教學的一個側(cè)面,雙邊中的“一邊”,假如對“教”不做深入的思考與研究,不把“教”與“學”有機統(tǒng)一在一起,“學”其實也是很難落實的。我們似乎需要改變一個傾向,好像講“學”才是改革,才是創(chuàng)新,講“教”就是保守,就是因循守舊。

      常識之二,方法是渡河的工具。毛主席當年說過,方法是渡河的工具,我們的目標是要渡河,無論是橋還是船,都可以拿來使用。在教學活動中,一個基本的常識就是方法是為內(nèi)容服務(wù)的,是圍繞既定的教學目標展開的。內(nèi)容決定方法,方法服從內(nèi)容,內(nèi)容與方法一道指向要達成的預(yù)期目標。這也意味著,方法是沒有好壞、高下之分的,只要目標、內(nèi)容需要,就可以運用在實際教學當中。今天的教學當中,單一性方法是有一定市場的,以前的教學可能“滿堂灌”居多,當下有的教學演化成了“滿堂問”,也有的成了“滿堂鬧”。單一方法無法達到預(yù)期的目標,好的課堂永遠是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在中小學課堂上,四種策略和方法是常用的:講述、提問、討論、角色扮演。這四種策略和方法,拿出一種來看,總是既有其優(yōu)點,也有其欠缺,都是一把“雙面刃”。講述,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nèi)傳授知識,可以縮短學生靠直接經(jīng)驗來獲取知識的時間,可以很快實現(xiàn)知識的再現(xiàn)與復(fù)制,但講述無法真正啟發(fā)學生思維,切實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無法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落到實處。提問,可以啟發(fā)思維,讓學生經(jīng)過思考探究學問,批判性地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但假如沒有知識的講述作為鋪墊,沒有相應(yīng)的理論作為基礎(chǔ),提問也較難以深入,更難找到相應(yīng)的答案。討論,可以增進互動交流,在相互啟發(fā)、智慧分享、思維碰撞中認識問題,但討論如果沒有圍繞既定問題展開,或者提出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或者欠妥當,討論要想深入,就很困難。角色扮演,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增強教學的現(xiàn)場感,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也容易烘托課堂氣氛,但假如講述的知識不到位、提出的問題不合理、討論也沒有開展,角色扮演也很難收到預(yù)期成效。還是回到“方法是渡河的工具”這一常識,在教學中,綜合利用多種方法,巧妙選擇各種方法,才能使課堂變得豐富、立體。

      常識之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傳授給學生固定的知識,不如引導(dǎo)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就如同給人魚不如教給人捕魚的方法一樣。老祖宗的這一智慧,在今天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樣適用于今天的教育教學改革。知識固然重要,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能力無由發(fā)展,智慧無法形成,思維難以擴展。我們經(jīng)常講知行合一,其前提也是首先做到“知”,在“知”的基礎(chǔ)上去“行”,當然“行”中也會形成“新知”。但是,假如在教學過程中,完全以知識的獲得為目標,把知識點的分解作為唯一的教學取向,教學過程簡單演化為知識授受的過程的話,無疑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有著重大的不良影響?!敖逃皇前鸦@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世界著名的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的這句話,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學習力是今天世界公民應(yīng)具備的首要能力,持續(xù)不斷地學習是每一個人融入世界、改變世界的必備工具。缺乏學習動力、失卻學習興趣、沒有掌握學習的方法,就難以適應(yīng)不斷變化的世界。只要我們稍加留意,不難發(fā)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定成就的人,一定是學習能力強的人;在社會上有所作為的人,一定是善于學習樂于學習的人。這段時間,大家對核心素養(yǎng)比較熱衷,提出了形形色色的素養(yǎng)要求。在我看來,學習素養(yǎng)是學生最為核心的素養(yǎng)之一。在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中,教師們既要教知識,更要注意教方法。在引導(dǎo)學生了解既定知識的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正向的學習情感,真正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如果學生離開校門,還能將學習當作一種生活方式、精神追求,那么我們的教育教學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預(yù)期的目的。

      常識之四,既沒有無教學的教育,也沒有無教育的教學?!拔蚁氩坏接腥魏螣o教學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苯?jīng)過一百多年的傳頌,德國教育學家赫爾巴特的這句話,已經(jīng)成為教學論的基本原理,也已經(jīng)成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常識。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相關(guān)的知識掌握的德育活動是不存在的,同樣,沒有德育介入的單一知識授受也是不存在的。教學活動中,“文以載道”“知行合一”是基本的表現(xiàn)形態(tài)。用新課程改革的話來說,就是知識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是高度統(tǒng)一的,知識掌握、態(tài)度養(yǎng)成、價值觀引領(lǐng)、意志培養(yǎng)是統(tǒng)合進教學目標之中的。但在實踐中,卻不乏違反這一常識的現(xiàn)象,比如,有的教師認為,自己是從事某一具體學科的教學活動,教學重在知識傳遞,只要學生掌握相關(guān)的知識,教學也就完成任務(wù)了;有的教師認為,德育是思品課教師、政治課教師、班主任、校園文化的事情,與自己關(guān)聯(lián)度不大,只要相關(guān)教師做好工作就可以了;有的教師認為德育就是要告訴學生做什么、怎么做,至于為什么這樣做、選擇這樣做的依據(jù)到底是什么,用不著太關(guān)心,也沒必要讓學生知道。凡此種種,都是在做著“無教育的教學”,或者是“無教學的教育”。德育是應(yīng)該彌散在學校的方方面面的,是需要體現(xiàn)在各門學科及各種具體活動中的。全員德育,德育一體化,是德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和常識。

      常識之五,孔子教人,各因其材。這是朱熹在《論語》注釋中所說的話,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因材施教。雖然前幾年也有專家撰文,認為因材施教強調(diào)了“教”的因素,忽略了對學習者要成為什么人的考慮,對“學”重視不夠(盧曉中:《反思“因材施教”》,《中國科學報》2014年2月17日),但從教學活動來講,尤其是對“教”這一方的要求來看,無疑“因其材,而施其教”是基本的常識。古人云,百人百姓,百姓百性,千人千面,人降生在這個世界上,有著不同的面貌,有著不同的性情,有著不同的成長經(jīng)歷,也有著不同的愿望和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絕對的,相同或者統(tǒng)一是相對的。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差異性教學,或者,進而言之,開展個性化教學,是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教學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證。費孝通先生當年主張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其意是我們先是發(fā)現(xiàn)自身之美,然后是發(fā)現(xiàn)、欣賞他人之美,再到相互欣賞、贊美,最后達到一致和融合。費先生這一說法是就文化來講的,其實也完全適用于人與人的關(guān)系,適用于教學中如何看待和處理學生之間的差異?,F(xiàn)代學校是工業(yè)化的產(chǎn)物,是在大機器工業(yè)生產(chǎn)的背景下發(fā)展起來的,強調(diào)整齊劃一,注重秩序規(guī)范,把進度、效率作為教學的重要追求。這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教育的發(fā)展、學校的進步,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差異,沒有把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作為教學的旨趣。實施差異化教學、開展個性化教育,是教學未來發(fā)展的基本趨勢。這一趨勢也是“各因其材”教學常識的回歸。

      常識之六,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一旦養(yǎng)成惡習,學校不知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來對他進行“再教育”,這對孩子、家庭和學校都是巨大的損失。蘇霍姆林斯基的這番話,也可以理解為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當然很大程度上也是終生的教師。這句話意味著,承擔教育教學職責,遠不是學校、教師的事情,家長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來說影響巨大。我們大家知道,一個孩子在家庭中養(yǎng)成的習慣、形成的秉性、獲取的知識信息等,已經(jīng)為孩子未來的成長奠定了基礎(chǔ),對孩子的未來發(fā)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人說,一個人一生永遠不可能背叛他的家庭,這種說法雖然并不見得非常準確,但無疑有著一定道理。一個人可能在價值觀念、理想追求方面最終會揖別原有的家庭,與父母或兄弟姐妹有著很大的差異,但其為人處世、生活方式、性格習慣等永遠會打著深深的家庭烙印。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需要大力發(fā)掘家庭的教育教學潛能,不能把學校看作是教育教學職責的唯一承擔者,而需要動員家庭及社會方方面面承擔相應(yīng)的責任,進而形成教育教學的合力,推動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fā)展。當下,我們存在的問題是動輒批評教育、指責學校、抨擊教師,許多家長沒有切實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沒有認識到自己應(yīng)該在孩子發(fā)展中扮演的角色,沒有認識到如何與學校一道形成教育教學的命運共同體。

      以上僅僅是以列舉的方式,就教學中的六個常識進行分析,其實類似的常識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在教學研究和實踐中不斷“溫故而知新”。

      (責任編輯:林彥 黃哲斌)

      猜你喜歡
      常識德育方法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中國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靠不住的常識
      文苑(2020年11期)2020-11-19 11:45:11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zhuǎn)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近視600度以上,這5條常識務(wù)必知道
      可能是方法不對
      用對方法才能瘦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02:42:52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47:34
      回歸常識
      河南電力(2015年5期)2015-06-08 06:01:56
      东城区| 崇阳县| 泌阳县| 大港区| 太和县| 宝应县| 滕州市| 江津市| 双牌县| 威信县| 花莲县| 福贡县| 广南县| 米脂县| 边坝县| 黄龙县| 西宁市| 赞皇县| 石家庄市| 竹北市| 洱源县| 鄂州市| 扬州市| 青川县| 广昌县| 晋城| 林芝县| 苏尼特右旗| 宁武县| 炉霍县| 资溪县| 安龙县| 广德县| 平山县| 三门峡市| 涿鹿县| 治县。| 磴口县| 卓尼县| 湖州市| 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