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遠
知老不知年
◎王祖遠
小時候過生日叫“慶?!保狭诉^生日叫“做壽”,當然也有稱“祝壽”的。不過此時“慶”字大都不再提了。生日一過又老一歲,臉上再添一道皺紋,頭上再添幾根銀發(fā),后背再駝一點,有何可慶賀的?“祝壽”主要是祝福的意思,祝愿老壽星添壽,活得更長,其意義和小時候完全不同了。
現(xiàn)在人們常用“70后”、“80后”、“90后”來形容上世紀不同時期出生的年輕一代,其實很多老人也是這樣稱呼自己的:過了70歲自稱“70后”,活到80開外,戲稱“80后”,再登上一個臺階跨入90歲,則笑言“90后”,好像越活越年輕了。如此戲說自己的年齡,倒也幽默。
我母親就是一位“90后”,今年將滿97歲。四年前,我的兩個姊姊和我一同看望母親,我們讓母親坐在輪椅上,推著她老人家到各處去玩。母親精神十足,有時高興了輪椅也不坐了,由我們扶著雙腳踩地走幾步。我們看在眼里,十分欣慰。
有一次在哥哥家吃完飯,母親建議拍幾張比較正式的團圓照。她老人家坐在中間,我們姊妹兄弟四人圍在她身邊,一連拍了好幾張相片。此時母親的一句話說得我心里很難受。她說:“拍得好一些,留個紀念吧?!边@話的意思,做子女的都懂,畢竟她老人家那時已是93歲高齡了。
年齡對上了年紀的人來說,確實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對此,古人有何見解呢?
在古都西安的文昌門內(nèi),有一座“碑林博物館”,收藏有一副由清代崔志道寫的石刻對聯(lián):“造物與閑兼與健,山人知老不知年?!币馑际钦f,“山人”生活閑適,身體健康,雖然知道自己已經(jīng)老了,卻不知道自己有多大年紀。
這副對聯(lián)并非崔氏自創(chuàng),而是擷取自陸游的詩《村居》。陸游的原詩是這樣的:“青藜杖出氛埃外,白版扉開水竹邊。造物與閑仍與健,鄉(xiāng)人知老不知年?!标懹螌懘嗽姇r年事已高,在自己老家山陰(今浙江紹興)農(nóng)村蟄居已有多年。詩的頭兩句描繪的正是詩人在鄉(xiāng)村的生活情景。談及健康的原因,陸游稱是上天(造物)賜予的。而在我看來,那和他晚年過的生活有很大的關(guān)系。
詩人是否真的忘了自己的年齡不好說,但過著如此閑適快樂的生活,而且身體仍健康,忘了又有何妨?老來之豁達,莫過于此。
“知老不知年”其實就是一種境界。清朝吳國縉說:“林深無熟徑,樹老不知年。”一棵千年的老樹,經(jīng)歷了幾代人,到后來有誰能說得準它的年齡呢?樹越老其年齡越不可測,人越老則越似得道成仙,完全可以不計自己的年齡,所要做的,就如陸游所言:“只將高枕送余生”。故“知老”足矣,何須“知年”。
摘自《燕趙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