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棟
(寧波婦女兒童醫(yī)院 浙江 寧波 315102)
【摘要】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重大命題,賦予基層黨組織以新的職能和使命。然而,當前一些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在建設過程中還存在思維定勢、執(zhí)行模糊、能力不足等問題,如何打造想服務、能服務、善服務的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成為需要研究解決的難題。本文引用經(jīng)濟學領域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維,將“黨建服務”視為“一項特殊的產品”,著力研究思考“供給側”端的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如何做好群眾工作、如何以高質量服務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運用“供給側改革”思維,作者提出從確立科學先進的服務理念、建立合規(guī)高效的服務制度以及打造優(yōu)質服務隊伍三個方面提升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服務質量,從而進一步凝聚與“需求側”端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提高群眾的滿意度。
【關鍵詞】基層服務型黨組織 服務 供給側改革 需求側
改革開放三十年后,我國社會逐漸進入經(jīng)濟轉型期、社會換擋期、矛盾凸顯期與改革攻堅期,黨的基層組織作為黨的全部工作和戰(zhàn)斗力的基礎,也面臨著“管理有余、服務不足”、“架子有余、血肉不足”等肌體方面的問題考驗,新的歷史條件下基層黨建工作急需找到一把“金鑰匙”。黨的十八大報告向全黨提出了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戰(zhàn)略目標和任務,并明確指出:“要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2014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為新時期如何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梢姡鶎臃招忘h組織建設成為新的歷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新命題。
一、當前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現(xiàn)狀問題
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目標是建設以服務型為核心功能的基層黨組織,其根本性意義在于,賦予基層黨組織更強的服務功能,使這種服務功能成為黨組織的一種特質、一種屬性,使服務成為黨組織的一種本能和自覺行為,從而把黨的宗旨和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真正落到實處。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其主體是基層黨組織和干部,對象是基層黨員和群眾,內容包括服務意識建設、服務隊伍建設、服務陣地建設、服務載體建設、服務制度建設、服務作風建設、服務標準建設,方式方式應該堅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區(qū)別指導,分類推進。近年來,一些地方如貴州遵義、浙江杭州等地先行先試,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從全國來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與短板,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思維定勢:服務理念仍停留在傳統(tǒng)的“管”、“教”層面。一些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在認識“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這個問題上僅僅認同其管理功能、教育功能、監(jiān)督功能,形成從上而下、垂直管理的思維定勢,往往把“群眾”當成“下級”,按照“下級服從上級”的思維理政治事。然而,黨的領導的真正內涵是黨對人民群眾、他黨及其成員加以引導、組織和示范的帶領行活動,黨的執(zhí)政是黨掌握并運用國家權力,管理國家公共事務,給人民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活動?;鶎狱h組織作為黨聯(lián)系群眾的橋梁,“領導就是服務”,其核心任務是聯(lián)系群眾、服務群眾,服務必然是基層黨組織體現(xiàn)領導作用的邏輯起點。當前,一部分基層服務型黨組織雖確立了組織建設方向,但服務理念尚未脫離行政化傾向,導致行動路徑經(jīng)常停留在命令式、管控式、任務式的管理思維而非服務思維,本為服務,結果“為了服務而去領導”,事與愿違,往往“畫虎不成反類犬”。
(2)執(zhí)行模糊:服務標準及評價體系仍停留在“觀”、“感”層面。“服務型”的提出不僅僅是一種“理念”、“提法”,更重要的是在過程建設中如何體現(xiàn)“服務”的導向、運作與評價。當前,一些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評價體系和獎懲制度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服務執(zhí)行缺少制度化、體系化、標準化內容,服務質量沒有顯性指標判斷,更多停留在主觀性判斷和簡單的評議層面,“差不多就行”、“不管結果好壞都是良好”等等不注重科學評價的方式將大大削弱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內生動力,導致組織成員對“服務型”組織建設的使命感與自信心“大打折扣”,最終降低群眾對組織的滿意度與認同度。
(3)能力不足:服務群眾的能力停仍留在“匱”、“怕”層面。“做群眾工作”是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發(fā)動群眾、教育群眾、尊重群眾、依靠群眾、關心群眾和引導群眾。然而,“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已經(jīng)成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群眾工作中一個突出現(xiàn)象,尤其是高校畢業(yè)生群體逐漸成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生力軍,缺少歷練的年輕黨員群眾工作經(jīng)驗匱乏,有的甚至因為“本領恐慌”擔心做不好群眾工作,存在畏難情緒。這些都對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提出了考驗,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如何實現(xiàn)“想服務”、“能服務”“善服務”成為需要研究解決的難題。
二、運用“供給側改革”思維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內在邏輯
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源于“服務”,終于“服務”,加強其建設的突破口也在于“服務”二字?,F(xiàn)實中,服務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服務的兩端展現(xiàn)的是“供給側”與“需求方”,在社會經(jīng)濟領域,需求側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創(chuàng)新四大要素,為了提高社會經(jīng)濟效益,人們之前一直關注如何讓“三駕馬車”跑得快,而現(xiàn)在逐漸把注意力轉移到“供給側”端,考慮如何創(chuàng)新驅動、提高勞動力素質、增強有效供給,這就是經(jīng)濟學領域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在供給側端進行的改革,其理念是以質量為主線,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從“海外奶粉代購潮”到“民眾出國買馬桶蓋熱”,從以前的“吃得飽,穿得暖”,轉變?yōu)椤俺缘煤?,還要穿得美”,這反映了低端供給與正在升級的消費需求不匹配的供給結構問題,因此必須以問題為導向,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倘若從“供給側結構改革”視角入手,審視并研究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不乏是一種有益的嘗試?;鶎臃招忘h組織好比是團結帶領服務群眾的“供給側”,如果將黨建服務視為“一項特殊的產品”,為了做好產品的品控,就需要確立科學規(guī)范的生產理念、確立標準規(guī)范的作業(yè)程序與積極向上的考核激勵體系、以工匠精神培育勞動力素質,從先進理念引導、優(yōu)秀制度保障、高素質人力資源開發(fā)等最核心的三個層面驅動,鑄成品牌,才能實現(xiàn)精品制造。這就是運用“供給側改革”思維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內在邏輯,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離不開確立科學先進的服務理念、建立合規(guī)高效的服務體系以及打造能服務、服好務的黨員干部隊伍。
三、運用“供給側改革”思維引領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路徑研究
(1)堅持問題導向,確立先進服務理念。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問題是行動的指南。開展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唯有堅持問題導向,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直面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和反饋問題,才能把服務的宗旨貫徹到底,最大最有效地滿足“需求側”的需求。首先,發(fā)現(xiàn)問題是服務的起點。發(fā)現(xiàn)問題的過程對服務型黨組織而言就是一種回應需求的過程,它始于對群眾需求的把握,重在對群眾意見和建議給予響應、分析和引導,其根本目的是使基層黨組織與其服務對象建立有效的溝通,暢通組織系統(tǒng)內向上、向下和水平層面的信息的流動,使各種現(xiàn)實問題得以進入組織決策的議程中。如可建立“說事室”,使之成為群眾困難的“門診所”、群眾意見的“收集站”;每周確立一天為固定組織生活日,開展“走動式管理”,有組織、有目的地發(fā)現(xiàn)問題,列出問題清單等等。其次,解決問題是服務的落腳點。發(fā)現(xiàn)問題只是手段,解決問題才是目的。以解決問題為關鍵,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工作機制建設,就要“從黨員和群眾最直接、最現(xiàn)實、最緊要的利益和需求出發(fā),統(tǒng)籌協(xié)調包括政治資源在內的各種資源”。 有的基層黨組織往往以“已經(jīng)辦結、已經(jīng)盡力了”為由搪塞,臉難看、事難辦、門難進等問題層出不窮,導致群眾不滿,甚至激發(fā)群體性事件。基層服務型黨組織解決問題就要以群眾為本,實現(xiàn)從“辦事主義”向“為民主義”轉變,從“粗放式服務”向“個性化服務”轉變。如針對問題清單列出責任清單、整改清單,清單的羅列以對象為主線進行設計,事情的辦理要記錄在過程跟蹤單里,體現(xiàn)全員、全方位、全過程。最后,反饋問題是服務的支點?;鶎臃招忘h組織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新矛盾、解決新問題的過程,這就要求及時建立問題反饋機制,及時回應群眾的問題與需求。再好的商品也有瑕疵,再盡力的服務也有美中不足,及時反饋、補齊短板關乎著群眾的利益,體現(xiàn)著“供給側”與“需求側”的互動,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支點。
(2)堅持質量導向,建立優(yōu)質服務制度。建章立制,是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根本保障,是實現(xiàn)“供給側”有效供給的根本途徑。然而,建章立制不能流于形式,必須要遵循質量導向,所謂“不建無用之制度,而建有質有效之制度”?;鶎臃招忘h組織建設制度主要在過程管理和結果考核兩個方面。一要建有效的黨員聯(lián)系服務群眾制度,著力從有可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入手構建質量。如在衛(wèi)生系統(tǒng)中建立定崗明責制,使廣大醫(yī)生黨員亮明身份、承諾踐諾,發(fā)揮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先鋒服務作用;如在城區(qū)建立“萬人萬崗,一人雙崗”制度,城市基層黨組織中的黨員除了履行工作崗,還申領“社會崗”,參與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增強了“服務供給”;再如在城鄉(xiāng)互動中推廣“一村一站一助理”模式,普遍開展部門包村、干部駐村、城鄉(xiāng)支部一幫一等活動,構建城鄉(xiāng)統(tǒng)籌的基層黨建新格局等等。這些制度盤活了基層黨組織服務的“存量”,提高了優(yōu)質服務的“增量”,值得借鑒與推廣。二要建完善的考核評議制度,著力從科學化和實績化入手構建質量。如分層、分類制定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考評標準,進一步健全完善黨員干部服務群眾考評指標體系,提高群眾滿意度指標所占比重,將黨員在聯(lián)系服務群眾中的考評結果作為黨建目標管理、年度黨員民主評議、評先推優(yōu)、干部實績考核、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jù)等等。浙江省委組織部2012年出臺了《關于推行五星級管理深化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指導意見》,寧波市委組織部2014年出臺了《關于開展黨員鋒領指數(shù)考評管理深化黨員民主評議工作的通知》,這些省、市黨組織出臺的制度,有效增進了黨組織、黨員兩個層面的科學量化評價,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厚植了優(yōu)質的制度土壤與成長根基。
(3)堅持價值導向,打造優(yōu)秀服務隊伍?!爱a品”是由隊伍來打造的,“服務”是靠團隊來踐行的,打造什么樣的隊伍,決定了什么樣的成果價值,而要提高人民群眾對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滿意度,必須在隊伍建設上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形成服務型團隊文化,開展高質量的服務內容。一是在價值取向上要從“管理群眾”向“服務群眾”轉變。從管理群眾向服務群眾轉變這是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基本理念。管理的構成要件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服務的構成要件是服務者和被服務者?!肮芾砣罕姟迸c“服務群眾”在本質屬性與價值追求上是完全不同的。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服務群眾必然成為黨組織的行動邏輯。[7]因此,黨組織服務隊伍必須從“管理”的姿態(tài)向“服務”的姿態(tài)轉變,堅持正確取向,打破思維慣性,將服務作為一切工作的邏輯起點。二是在工作導向上從“單兵作戰(zhàn)”向“組團作戰(zhàn)”轉變。當今社會日新月異,“單兵作戰(zhàn)”的“獨行俠”已然成為過去式,“組團行動”的“萬人迷”才是人們共同的期待?;鶎臃招忘h組織建設必須在工作導向、方式方法上注重團隊建設、團隊創(chuàng)新,變“單兵作戰(zhàn)”為“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共同提供服務”,引導區(qū)域內各類組織各展其長,實現(xiàn)共同服務。在服務群眾的能力建設上,要訓練提高團隊的貫徹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力、決策能力、選人用人能力、反映和實現(xiàn)群眾服務訴求能力、發(fā)展經(jīng)濟和維護穩(wěn)定能力,既做好常規(guī)性服務,又要開展好特例性服務、全程性服務、動態(tài)性服務,以靈活多變、協(xié)同創(chuàng)新的方式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讓“需求側”端的老百姓心有所依、愿有所往、福有所至。
參考文獻:
[1]周多剛,徐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內涵、現(xiàn)狀與對策[J].黨建論壇,.
[2]鐘龍彪.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現(xiàn)狀分析與理論思考[J].長白學刊,2013.
[3]張恒山.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執(zhí)政辨析[J].中國社會科學,2004.
[4]姬棟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研究綜述[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
[5]詹萌.高?;鶎臃招忘h組織的工作機制[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4.
[6]盧亮.試論推進高?;鶎狱h建工作創(chuàng)新的理念、思路與途徑[J].北京教育(高教),2012.
[7]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實踐困境與對策思考[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