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媛
實踐證明,在成年人的引導(dǎo)下,幼兒能夠很好地進行早期閱讀,而早期閱讀也有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家長與幼兒共同學習、一起閱讀,不僅可以培養(yǎng)幼兒尊重知識、熱愛學習的良好習慣,還可以使家長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孩子的美好天性,有利于建立和諧、健康的親子關(guān)系。
一、更新觀念,為親子閱讀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
幼兒閱讀的主要場所是家庭和幼兒園,家庭與幼兒園相比又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在家庭中,家長可以與幼兒進行一對一的閱讀交流,通過這個過程加深雙方感情,增強閱讀效果。家長要為幼兒提供合適的閱讀材料,創(chuàng)設(shè)溫馨的閱讀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幫助幼兒掌握最基本的閱讀技能。隨著自主閱讀能力的增強,幼兒的想象力、審美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二、創(chuàng)新方法,為親子閱讀提供多樣化的途徑
在開展親子閱讀的過程中,家長要運用合理的方法引導(dǎo)幼兒,促進幼兒閱讀能力的提升。在進行親子閱讀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同向閱讀法。家長和幼兒一起進行圖書閱讀,一般適用于年齡相對較小的孩子。第一遍,讓幼兒看著圖畫,家長將故事的內(nèi)容講給幼兒聽,使幼兒對圖畫和故事有一個初步的認知;第二遍,讓幼兒嘗試接句子,家長說前半句,讓幼兒接后半句,使幼兒感受語言的魅力;第三遍,問幼兒一些與故事有關(guān)的簡單問題,將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激發(fā)出來。家長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要充滿感情地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語氣、動作,同時也要讓幼兒參與進來,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幼兒對閱讀的興趣。
置后閱讀法。將觀察、思考、表述放在前面,閱讀放在后面,一般適用于中、大班的孩子。讓幼兒先通過圖畫對故事的內(nèi)容做一個初步的了解,然后將自己所理解的圖畫內(nèi)容組成小故事講給家長聽。比如,在閱讀《小熊請客》這本圖書時,首先和幼兒一起看圖書的封面,讓幼兒知道這本書的名字,再由幼兒自己翻看書里精彩的圖畫,然后由家長引導(dǎo)幼兒仔細觀察圖畫細節(jié),并鼓勵幼兒將圖畫內(nèi)容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這樣不僅使閱讀過程更加生動,而且對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也有促進作用。也許幼兒剛開始描述時,會給家長一種摸不著頭腦的感覺,但無論怎樣都是幼兒閱讀后的成果,家長首先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再對其中的亮點著重表揚,使幼兒自信心不斷增強。
游戲閱讀法。親子閱讀開始前,準備一些用于故事表演的道具,比如紗巾、布娃娃、毛絨玩具等,將它們作為故事中的角色。親子閱讀完成后,家長可以和幼兒分別擔任相應(yīng)的角色,進行表演,使幼兒在表演的過程中加深對故事內(nèi)容的理解。
三、擴展外延,為親子閱讀打造開放的空間
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幫助幼兒養(yǎng)成愛護圖書、整理圖書的好習慣。其次,圖書各部分的認知都要講解,使幼兒盡快掌握正確的閱讀圖書的方法。最后,兒童讀物最大的特點是藝術(shù)形象富有魅力,幼兒很容易被這些藝術(shù)形象感染,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和啟迪。比如《三只小豬》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要踏實努力,不可偷懶,幼兒在享受閱讀帶來快樂的同時,也受到了藝術(shù)的熏陶。
教無定法,技由心生。家長要積極投身親子閱讀,在和幼兒一起用心探索故事的過程中,伴隨幼兒快樂茁壯地成長。
(責 編 東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