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傳++袁榮熙
學校是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陣地。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實踐中,教育工作者要全面學習和掌握《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充分認識落實《意見》的時代價值。廣大一線教師要樹立“德育為本,全面發(fā)展”的理念,切實增強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貫徹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營造處處皆德育的校園氛圍。
一、健全工作機制
一方面,學校要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長效管理機制。構建以教育導向、目標牽引、利益驅動、政策保障、社會監(jiān)管等為核心內(nèi)容的立體化工作機制,完善以校長負責制為核心,教育管理服務機構為輔助,全體師生共同參與的未成年人德育工作體系。另一方面,學校要全面組織開展各類以德育為主題的創(chuàng)建活動。從宏觀層面來講,要積極開展文明校園、誠信學校的創(chuàng)建活動,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提供全面保障;從微觀層面來講,廣大教育工作者要積極開展工作隊伍、活動陣地、考核機制等基礎建設工作,要以《意見》為指導,明確工作方向和重點,堅持“深入基層”的工作思路,以未成年人普遍關心的問題為切入點,從未成年人日常生活抓起,真正做到德育有依據(jù)、有標準、有措施、有效果。
二、改進教育手段
課堂教學是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廣大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參與中小學德育課程改革,將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落實到教育教學各個階段與環(huán)節(jié)。學校要結合實際,開設形式新穎、內(nèi)容多樣、特色鮮明的德育課程,加強德育資源的整合優(yōu)化,循序漸進地開展教育。
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必須結合未成年人身心特征和認知差異,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時代特征與發(fā)展規(guī)律,堅持以學生為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線,引導中小學生樹立“中國夢”的信念,推動中小學生民主意識、獨立思想、法治觀念的養(yǎng)成。比如,我們開展的道德講堂活動,內(nèi)容包括唱道德歌、講模范故事、誦讀經(jīng)典、行崇德禮等環(huán)節(jié),學生們通過反省自身言行,齊唱《公民道德歌》,聆聽模范故事,充分認識到在學習、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
同時,學校要積極組織中小學生參加各類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獲,進一步增強德育教學的生活性、實踐性和時代性。要充分發(fā)揮公共圖書館、革命博物館、實踐基地等校外資源的育人作用,構建家庭、校園和社會三位一體,包括公益服務、志愿服務、環(huán)保服務等在內(nèi)的校外德育課程體系。
三、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
要提高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針對性、高效性,還要從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個角度入手,全面優(yōu)化中小學德育環(huán)境。要加強校園周邊環(huán)境的綜合治理,有效打擊危害學校教學秩序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要加強網(wǎng)絡教育,提高中小學生的網(wǎng)絡信息鑒別能力,防止色情、暴力等負面信息對中小學生的身心侵害。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強掃黃打非、治理黑網(wǎng)吧等工作,為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責 編 佳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