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迪云
摘要:中學生作文中,比較搶眼的名言有:課本中流傳千古的詩詞或名句;有名家們具有極深刻啟迪性或思辨色彩的警句,有一些容易引起大眾共鳴的熱點名言;有古今中外名著中的名句。名言的運用,除了直接引用外,還可做題記,結(jié)合化用,仿用疊加、嵌入、鋪陳等多種技巧。只要我們運用得恰到好處。不僅能豐富文章內(nèi)容,還能使文章有哲理、有深度。
關(guān)鍵詞:課本名言;名家名言;熱點名言;名著名言;仿用式;疊加式;題記式;嵌入式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058-01古語有云:"他山之石巧妙攻玉"。作為生活底蘊還不夠豐厚的中學生,運用名言,不失為一條事半功倍的捷徑。雖然是借別人的話來寫自己的文章,但只要運用得恰到好處,不僅能豐富文章的內(nèi)容,還能使文章有哲理、有深度。很多時候,一句名言能一針見血切中要害;一句名言,能透過現(xiàn)象窺見事物本質(zhì);一句名言,能反敗為勝,扭轉(zhuǎn)文章大乾坤。
名言的積累
1.課本名言
課本名言,學生大多耳熟能詳,信手拈來,但是,撞車的現(xiàn)象較多,主要是因為我們經(jīng)常背誦的是一些古代篇目,而忽視了一些現(xiàn)代名家作品。其實,只要我們把積累的范圍擴大,就能讓作文倍添新意。如:
不是每一份愛都許得起"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誓言:不是每一份情都需要經(jīng)受"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jié)"的生離死別,其實,在一段閑暇的時光里,與親人靜靜相對,這更是一種踏實的幸福。
——題記
幸福就像手心里的水,就像太陽匆匆的步履,任你千方百計卻依舊無法挽留,只留下"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和"當時明月夜,曾照彩云歸"的無限懷念與回味。
優(yōu)秀作文《轉(zhuǎn)身-幸福》
該生大量引用課本中出現(xiàn)的古詩詞素材,既有漢樂府詩歌,又有柳永、李清照等名家的代表作品,使得文章文采飛揚,字里行間,流淌著濃濃的文化氣息。
平時積累名言時應有所側(cè)重:①重點放在那些膾炙人口的古典詩詞和古文名篇中的佳句上;②不排斥今人的佳句,因為這些佳句讀者易于理解,且能體現(xiàn)作者的文化底蘊。
2.名家名言
運用名家名言,具有新意是關(guān)鍵,學生在平時積累名家名言時要做到:①關(guān)注曝光率不高的名家,搜集其經(jīng)典語錄。②關(guān)注人們熟知的名家,積累其并不為人所熟知的言論。如:英國詩人西格夫里·薩松留下了一行不朽的詩句來描述自己的心靈:我心中有猛虎在細嗅薔薇。
誠如斯言,在一個人的心中,猛虎代表著剛勁、激烈、奮斗、薔薇則暗示著柔和、寧靜、平淡。一個人的心中可能存在著看似矛盾的兩面,但無論哪一面,只要自己愿意,都能活出生命的價值。薔薇般的人生也是值得歌頌的。因為這種寧靜的幸福,也能讓人體會到生命的真諦。華茲華斯生活在英格蘭北部的一個小村莊里,他自稱"漂流在天空中的一朵白云",他不選擇熱鬧的倫敦過城市生活,而選擇與金色的水仙花做伴。"凝眼看花又看花,同花共舞天上曲",他的心中亦有薔薇在悄然盛開,他寧靜,悠然的生活,亦體驗了生命的真諦。
優(yōu)秀作文《猛虎與薔薇》
文段開篇運用同學們不太熟知的英國詩人薩松的名句,讓人眼前一亮。接著又引用與拜倫齊名的英國詩人華茲華斯的一句話,進一步有力地證明了追求寧靜幸福是生命的真諦??梢哉f,在名人名言的運用上,此生真正做到了"人無我看,人有我新。"
3.名著名言
名著名言,可以是作者的話,也可以是人物角色說的話,運用名著名言講究一個搭配,因為名言需要簡短,而名著的內(nèi)涵又比較豐富,所以我們在積累時,并不需要積累長段的情節(jié)。我們在積累名著名言時,既要考慮"淡妝"即古今中外名家的非代表性作品,以及新銳作家的經(jīng)過時間沉淀有一定影響力的暢銷書,也要有"濃妝",即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名著。這樣的"濃妝"搭配,才會令文章魅力四射。如:
渡邊淳一在《鈍感力》中寫道:"世界上不僅僅存在敏銳聰慧這種才能。相比之下,不為瑣事動搖的鈍感,才是人們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基本才能"。"鈍感力"要比敏銳聰慧更重要。"高處不勝寒",低處亦不一定風平浪靜,摩擦,流言在所難免,與其任心千瘡百孔,不如學會運用"鈍感力",將無中生有,浮華塵灰過濾忽略,還自己一個清明心境。《紅樓夢》中黛玉缺乏"鈍感力",心太過七竅玲瓏,才會陷入"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境地。才女張愛玲也是因為對于生命過于敏感,最后孤死異國。
優(yōu)秀作文《敏銳智慧與"鈍感"》
文段將日本當代作家渡邊淳——《鈍感力》中的一段話與中國古代名著之一《紅樓夢》中"葬花詞"中的名句放在一起,可謂相得益彰。
名言的運用
妙招一:仿用式
如:裴多菲有言: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做,兩者皆可拋。而我有言:"金錢誠可貴,名利價更高,若為青春故,兩者皆可拋"!
作者仿用裴多菲的著名詩句,新穎別致,形似神非,令人回味無窮。學生在仿用名言時,一定要謹記兩點:①把握原句形式的精髓,追求形似;②放進自己的思想內(nèi)容,力求神非。
妙招二:疊加式
如:走鋼索的人必須掌握的本領(lǐng)是什么?是保持平衡。只有時刻保持平衡才能走得更遠,走得更穩(wěn)。就如同走鋼索一樣,生活也需要我們保持平衡。這一種平衡的生活,不極端,不暴走,慢慢的,讓生命在平衡中開出絢爛的花朵。余秋雨先生在《燈下回信》和《作者樂山》中分別提到過這樣兩句話:"以平常態(tài),做普通人,是最有滋味的人生。""就人生而言,應平衡于山、水間。水給人喜悅,山地給人安穩(wěn)。"讀過余秋雨作品的人都會有相同的感受。余秋雨先生是一位追求平靜、平和、平衡的人,他從不說什么極端的話語,寫的文章卻大都給以溫和美麗的感受。我想,平衡于山水之間的人,的確應該是這樣的——有自己的理想,腳踏實地,對待他人溫和而真誠,認真去生活。
——《走鋼索的人》
該生引用了余秋雨先生兩篇文章中兩句內(nèi)容相似的話,疊加在一起,并歸納總結(jié),得出結(jié)論,告訴人們余先生是一個始終追求平靜、平和、平衡的人。
名言猶如一朵奇葩,能讓如錦的文章再增添一段攝人心魄的美麗,但并不是所有的名言都能達到如此效果。需要分門別類,用心積累,也并不是所的名言運用都會成功:首先:"過猶如則不及"。大量沒有節(jié)制的引用,會有"掉水袋"之嫌,令人反感,其次,對名言一知半解,胡亂的引用,也會弄巧成拙令文章黯然失色。所以,讓我們做名言積累的有心人,讓名言真正成為每一篇文章的錦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