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瓊芳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069-02
小學心理咨詢室的功能重在預防,不是補救。悄悄話信箱,團體輔導活動,個別輔導,同輩輔導,教師沙龍是小學心理咨詢室的常態(tài)輔導方式。咨詢室的疏導和教育功能,不再局限于一室的咨詢,而是以團輔的形式輻射到學校教育的每一個角落,滲透到學生學校生活的點點滴滴。
一、悄悄話信箱——溫暖的手
“悄悄話信箱”的目的是讓學生不受限制地有表達訴求的途徑,也能讓心理老師能收集到平時難以接觸或可能忽視的信息,并據此調整團體輔導課的內容,以適應學校心康教育實質的需要。
“悄悄話信箱”,可以在咨詢室附近設置,也可以在學校各樓層設置。通過宣傳推廣,鼓勵在學習上、生活上飽受困擾,但不愿意走進入咨詢室與心理老師直接面對面交談的學生,以書信的形式(匿名或實名),與心理老師交流,以協(xié)助解決問題。
實踐證明,“悄悄話信箱”的效果明顯。很多的孩子通過書寫困惑和苦惱,得到的傾訴和宣泄,對情緒有了一定的疏導。通過心理老師有針對性的回信,學生得到了專業(yè)的指導建議,學會了一定程度的自我調控。盡管書面的形式進行心理咨詢的效果并不顯著,但是,信箱為孩子與心理老師搭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有些孩子在得到同理后,求助的愿望更加強烈,慢慢走進了咨詢室,接受了更系統(tǒng)的輔導。在接受系統(tǒng)的心理輔導后,存在問題得到了實質性的改善。
此外,根據“悄悄話信箱”的來信,心理老師了解到了學生間的一些班主任老師或家長平時忽視的摩擦、紛爭與煩惱,這使心理老師在設置團體輔導課及組織心理沙龍的過程中,能更靈活地調整課程內容,制定符合實際需要的活動計劃。
二、團體輔導課——活動中的成長
團體輔導課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fā)他們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
在團體輔導課程的設置上,我們從學校的實際出發(fā),將全校分為高年級和低年級兩個層面,結合學生年齡段的心理特點,以及班級具體情況,進行每兩周一次的團體輔導課。
高年級組(4-6年級)的團體輔導課主題包括:自我認識,建立自信,情緒管理,時間管理,人際交往,異性相處,學習感恩,感激挫折,熱愛生活,承擔責任,考前膽怯,規(guī)劃未來等。低年級組(1-3年級)的心理健康主題課主題包括:適應新環(huán)境,培養(yǎng)良好習慣,學習技巧,管理自己情緒(憤怒,開心,害怕,嫉妒等),與同伴友好相處,寬容對待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等,道德教育。
課程開設后,我們根據參與學生的自我評價及班主任、科任老師的反饋評估團體輔導課的效果。在高年級中,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有以下改變:他們對情緒管理普遍有了很大的改善,對于憤怒,生氣等負性情緒能掌控等更好,不輕易以攻擊的方式發(fā)泄,而且學會了多種合理的方式的發(fā)泄不良情緒,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其次,在人際交往方面,由于學習了一定的交往技巧及學會了從他人角度出發(fā)看問題,故同伴間相處間有明顯的改善,更樂于助人,更懂得體諒他人。另外,自我的認識加深,學生在團體輔導課上不但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優(yōu)缺點及興趣,而且還認識到了自身的責任及能力,這讓他們在日常的學習及生活中處事越發(fā)成熟,成長迅速。
在低年級組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養(yǎng)成了一些良好的習慣,改善了一些不良的習慣。良好的習慣,主要是指在禮儀、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方面,這些方面的改善,讓低年級的孩子提升了自信及對自己能力的認同。其次,學生在人際交往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與父母,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學生能適當控制自己的情緒,表現(xiàn)合群。最后,加強道德教育,讓學生認識善惡,初步為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奠定基礎。
團體輔導課基的課程主題設置,活動形式的展開,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調整,不斷創(chuàng)新新,充分利用場地資源,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得到機會參與,從而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擾動和促進。
三、個別心理輔導——心底里的對話
學校的心理輔導來源主要有以下四種途徑:老師推薦,家長求助,自主求助,“悄悄話信箱”轉介。其中,與老師推薦、家長求助與自主求助等被動的方式相比,“悄悄話信箱“是一個主動尋找需要協(xié)助學生的過程。通過對來信的仔細閱讀,與寫信學生的交流,心理老師篩選出有潛在需要接受進一步輔導的學生,與其建立良好互信的關系,鼓勵其放下紙筆,走進咨詢室面對面接受幫助。
具體的個別心理輔導流程如下:
首先,初次面談。心理老師根據班主任老師、科任老師以及家長,同學反映的情況,先對來訪學生作初次面談,初步評出問題的性質及程度,并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轉介校外專業(yè)機構或醫(yī)療機構接受設當的輔導或治療,還是可以接受在校心理老師提供的咨詢。
其次,提供咨詢。心理老師根據學生具體需要,為學生提供至少一周一次的咨詢,記錄每次咨詢的進度。
此外,定期評估。心理老師以心理評定量表,老師家長的回饋,以及面談的回饋等多種形式,定期對學生的情況作評估,以調整咨詢方法及進度。
最后,持續(xù)回訪。當心理老師評估后認為學生的情況有良好的改善后,可結束咨詢。但心理老師還會持續(xù)對學生及其老師、家長作追蹤回訪,了解學生情況,并根據需要提供設當的協(xié)助。
學校心理咨詢室接待學生群體中。其主要問題包括:學習困難,厭學,注意力不集中,人際交往不良,攻擊行為等。其中學習方面的問題占80%。
通過評估及回訪,發(fā)現(xiàn)這學生的咨詢效果良好,有大部分學生在接受了4-10周的咨詢后,情況有良好的改善,評估結果讓人滿意,已經結束了咨詢。部分學生在接受心理咨詢,情況也得到了相對的改善,但還需要持續(xù)的跟進。
根據我們對來訪學生的心理評估問卷之回饋,發(fā)現(xiàn)在接受心理咨詢后,97%的學生在自我滿意度,自我概念,同伴關系,親子關系,學習能力與態(tài)度,負性情緒等六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改善。咨詢結束后,學生的自我形象有很大的提升,對自己能力更有自信;對生活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咨詢前,對家人,對同伴,對老師的抱怨有所減少;情緒趨于穩(wěn)定,不胡亂發(fā)脾氣,正向積極的情緒更多見,遇到困難及問題時更懂得尋求幫助;與同伴交往的態(tài)度更端正,更樂意與同伴互動交往,及減少了攻擊同伴的行為。
四、心理沙龍——健康的輻射源
心理沙龍是針對教師間進行的團體心理輔導。團體心理輔導是一種在團體的情境下協(xié)助個體開發(fā)心理潛能或解決心理障礙的一種心理輔導方式。它通常包括一兩名領導者和多名團體成員,由幾次或十幾次團體聚會或活動組成。在團體活動中,領導者根據團體成員問題的相似性,通過團體內的人際互動,引導成員共同討論大家關心的問題,彼此啟發(fā)回饋,相互支持鼓勵,增進成員對自己的了解和接納,增進成員對他人心理的認識,促使成員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人際關系,學習新的良好行為方式,提高成員的社會適應性,和促進成員的人格成長。港臺地區(qū)又被稱之為“小組輔導”或“團體咨商”。
現(xiàn)代社會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臨了不少壓力。如何緩解生活工作的壓力,調整情緒,處理師生間、同事間、與上級間的人際關系,獲得社會支持,學習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讓老師能以愉快、積極的態(tài)度對面對工作與生活,是心理沙龍重要的目標。
心理沙龍的目標是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互動與分享,協(xié)助處理教師在工作上面對的問題及緩解心理壓力。心理沙龍每周活動一次,每次活動40-60分鐘。每次活動共分為三部份:首先,分享上次活動的感悟與近一周工作及生活上的事情;其次,以游戲或討論等形式進行主題活動;最后,小組成員分享活動感受及體會。
“心理沙龍”的主要內容包:小組建立活動、團隊合作訓練、歷奇活動、人際溝通訓練、心理短劇、小組分享、惜別會等。通過這些活動,參與教師在活動結束反饋中表示收獲甚多。他們表示體驗到團隊互動合作的力量,增強了自信心;更能管理好自身情緒,學會了如何尊重別人用心聆聽他人;改善了說話的技巧,更善意與人溝通;對身邊的同伴有了更多的了解,學習新的工作技巧;對自己的認知不斷加深,體驗到自我成長的力量。
五、同輩輔導——同質的陪伴
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關于學業(yè)、人際交往、情緒等問題,如過當事人能及早傾訴及獲得他人的關心及幫助,往往有良好的治愈效果。同輩作為小學生最常接觸的人,他們在遭遇問題時,往往最先找同輩傾訴。故同輩輔導可以較全面地觸及學生問題。
心理老師讓學生按其意愿選擇同輩輔導小組成員。小組成員不定期地在校內外開展小組活動,心理老師可根據具體情況給予活動指導,但盡量不參與具體的活動。小組成員定期向心理老師反饋活動情況,并獲取適當的指導。小組活動的形式自由且多樣,時間及地點都由小組成員決定。同輩輔導的主要活動有以下方式:首先,主要小組成員聚會,分享成員間的快樂或煩惱,了解組員情況,建立信任關系;其次,小組成員遇到問題時,集體討論,提出建議,同心協(xié)力,幫助成員解決問題;小組成員組織不同形式的活動,如讀書會、郊游等,通過活動增進小組感情及力量,相互影響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同輩輔導的成效顯著。一方面,小組發(fā)揮互助力量,組員之前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建立了和諧的人際關系。這對于平時人際關系較差的同學幫助極大,通過同輩輔導,他們與更多同學建立的穩(wěn)定且信任的人際關系,更熱衷參與班級事務,對其人格的發(fā)展產生了正面的影響。另一方面,同學們找到了隨時可以傾訴,隨時可以求助的對象,他們的問題和煩惱得到及時的回應及處理。這對他們的保持良好的心理態(tài)度有意義重大的幫助。此外,同輩成員之間相互影響,帶來了積極的態(tài)度,隨偶有成員心情低落,但在集體的力量下很快就能走出陰影,用快樂的心境面對學習與生活。
小學心理咨詢室,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有益補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必要存在。我們通過悄悄話信箱,團體輔導課,個別輔導,教師沙龍,同輩輔導五種不同方式探索了小學心理咨詢室的運作。以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給學生以及老師以全方位的心理咨詢及心理教育。這五個方式不是割裂的,分離的,而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其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們能提高心理素質,充分開發(fā)潛能,培養(yǎng)樂觀積極正向的心理品質,促進人格的健全發(fā)展,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