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同
讀中學的時候要10元零花錢都很難,但當我突發(fā)奇想要考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時,我媽居然二話不說就給了我500元錢。我的普通話講得很差,也從沒參加過專業(yè)訓練,初試就被淘汰了。
過了好多年,我突然問我媽:“你那么摳的一個人,為什么舍得花500元錢讓我去做一件根本沒有希望的事情?”我媽說:“我想讓你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p>
這么多年以來,我常覺得父母不認同我,可是一想到這件事,我就理解了他們。他們的不認同其實是希望我變得更好,他們只能用那樣的方式來保護我。然而,一旦我有了一點點變好的希望,他們就會站在我看不見的地方推我一把。
我的幾位同事中,有一位從小生活在農(nóng)村,一個月的生活費不超過100元,因為他想來北京學美術(shù),他爸爸拿出家里所有的積蓄供他到北京求學。
還有一位同事準備考研,但所找工作與考研撞在一起,他不知道該如何抉擇,就去問他母親的意見。他母親說:“當初你上北京是你自己的選擇,今天你比我和你爸爸走的路更遠,我們已經(jīng)幫不上你了。但是無論你做出怎樣的選擇,我和你爸爸都會支持你?!?/p>
這樣的故事發(fā)生在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歷程中,我們迷茫,父母更迷茫。我們迷茫青春的迷茫,他們迷茫如何讓我們不那么迷茫。誰不曾迷茫?幸好父母一直陪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