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尚龍
【摘要】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征,人文性決定了它是一門“以人為本,以人的發(fā)展為本”的學科。其實質就是讓學生認識生命價值,發(fā)掘生命潛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當前初中語文教材中選取的文言文作品都是十分優(yōu)秀且具有代表性的,這些文章對于提高學生的生命意識有著極大的幫助。同時,其中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也是學生培養(yǎng)生命意識的寶貴財富。
【關鍵詞】初中 文言文 生命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3-0098-02
一、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缺乏生命教育的原因
1.語文教師生命教育意識缺乏
由于教師自身生命意識比較薄弱,生命教育意識相對來說也比較差。葉瀾先生覺得,如果在教師自身生命質量不加以提升的前提下,就想取得較好的生命教育效果可以說是不可能的。首先,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自身的生命意識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會產(chǎn)生很大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凹荷聿徽?,何以正人?!庇捎诩彝ド鐣雀鞣矫娴挠绊?,極個別的教師自身負面情緒太多,看待問題只看到了消極的一方面,課堂中有意無意的向學生傳達負面情緒。其次,教師認識不到生命教育重要性,沒有生命教育意識,不去捕捉文言文中生命教育的資源。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卻在考試的指引下將文言文教學的眾多目標簡化至只剩下字詞的教授和翻譯的抄寫。忽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中生命意識的培養(yǎng),忽視文言文教學中的人文性,與文言文教學的目標背離。
2.文言文教學方式古板生硬
教學中,老師和學生之間缺乏精神的交流和情感的互動。老師們戴著知識權威的面具,往往充當高高在上的角色,使得教師和學生主體地位不平等,老師是知識的傳聲筒,而學生一味的接受就可以了。在文言文教學中,許多教師仍然習慣逐字逐句地翻譯講解,缺少對整篇課文作者流露的情感和所要傳達正能量的分析與引導。教師按照自己的方式分析課文,填鴨式地講解,學生則忙于埋頭苦記,記翻譯,背課文,沒有獨立的思考時間,完全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長此以往,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會感到厭倦和無聊,抵觸情緒也會越來越嚴重。想要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所思所想,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過上健康的生活。在生活中,老師現(xiàn)有的語文職業(yè)素養(yǎng)與生命教育的要求相差很遠。
二、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生命教育的滲透策略
1.強化語文教師的生命教育意識
教師需要站到道德的制高點,有強烈的生命意識,以身作則,通過引導、互動把這種意識傳遞給學生,才能有效地教育學生。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隙▽W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教師所起的是穿針引線的引導作用。正如蘇霍姆林基所說,如果把學習比作建房子,教師只提供建筑材料即可,把一切砌壘工作都應交由學生自己去做。良好的生命意識是用行動不斷的感染出來的,不是用語言灌輸出來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已認識到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師自身生命意識的完善是任何教科書都不能替代的強大力量。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完善自己的生命意識,將自己健康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素養(yǎng)內化為自己的品質,全身心熱愛和信任每位學生,以誠相待,時刻關注學生情感變動,牢記自己不但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仰望著的一盞明燈和心靈導師??傊處煂W生三觀的形成和發(fā)展起著很大的作用。
2.培養(yǎng)學生建立生命發(fā)展的價值觀
語文教學應是一種以人的生命發(fā)展為依歸的教學,它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蘊含著生命價值與意義,是對生命的一種終極關懷。文言文教學更要樹立以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為本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力求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建立起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如在《記承天寺夜游》教學中,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了解到蘇軾雖遭“文字獄”,被貶到黃州,心情郁悶,但在《記承天寺夜游》中展現(xiàn)了樂觀曠達的胸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因此,教學《記承天寺夜游》時,不僅讓學生感受他特殊的心境,領悟他的人生態(tài)度,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蘇軾那種樂觀、曠達的人生觀和積極的心態(tài),使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面對困難不畏懼,面對苦難不屈服,讓平凡的生命閃耀美麗的光芒。又如對文言文中出現(xiàn)的文化現(xiàn)象、文化思想的評價,可鼓勵學生站在不同角度觀察分析,讓學生從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出發(fā),從某一角度評價作家,這樣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和個性的自由發(fā)展,如在《虞美人》教學中對南唐后主李煜的評價,用政治家的眼光看,他是個荒淫無道的君王;用文學家的眼光看,他卻是個才華橫溢的詞人。學生在這種“體驗”中可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一個想要成就大事業(yè)的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除了有崇高的理想之外,還需要百折不撓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仡櫄v史,無數(shù)仁人志士為了實現(xiàn)自己生命的價值,一直在勇往直前,拼搏向上。那些在史冊上留下名字的人無一不是曾經(jīng)陷入人生的低谷:越王勾踐經(jīng)過十年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終于復國。司馬遷遭受宮刑,忍辱負重,終成《史記》。當生命不幸的陷入困境時,生命的價值更體現(xiàn)在逆境中發(fā)現(xiàn)自己,認識自己,成長自己。有這么一個人就是如此,雖然身處逆境,卻依然滿懷豪情,依然對國家有著滿腔的報負,這個人就是范仲淹,《岳陽樓記》中那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為著國家的前途奔走復命。
三、結語
生命可貴,生命可敬,生命如云蒸霞蔚,如朝陽四射。生命是一種承諾,是一種對父母、對親友、對社會、對自己的承諾。珍惜生命,是我們每個人最基本的任務,也是最重要的任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然而現(xiàn)在許多中學生生命意識淡薄、生命狀況令人擔憂。目前教育界對這些問題給予了極大的重視,希望通過文言文教學中生命教育的引導,能夠切實讓學生珍惜生命,承受壓力,熱愛生活,積極向上。
參考文獻:
[1]季樹濤. 滲透生命意識.關注精神成長[J]. 語文教學通訊. 2012(05)
[2]馮建軍著.生命與教育[M].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