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悅耳動聽的音樂能使人放松心情,減輕壓力,在當前的學前教育中音樂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取代的,透過音樂能夠使幼兒感受到自然的美好、陶冶情操,促進幼兒的全面的發(fā)展。本文中首先闡述幼兒音樂教育的相關概述,其次深入分析了音樂教育對幼兒成長的影響,希望本文會對相關幼兒教育工作者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音樂教育;幼兒成長;影響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366-01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世界各國也都對教育事業(yè)十分的重視,我國也緊隨時代發(fā)展潮流不斷的嘗試與創(chuàng)新在教育領域也多次進行著改革。音樂教育在學前教育中是較為重要的一部分,學前教育也是兒童教育的萌芽階段,在音樂的熏陶下能提升孩子的綜合素養(yǎng),越來越多的家長及教師也極為關注,因而探討音樂教育對幼兒成長的影響十分有意義。
1.幼兒音樂教育的相關概述
1.1 幼兒音樂教育的涵義。幼兒音樂教育的內容涉及到音樂欣賞、歌唱、律動等活動環(huán)節(jié),是多變的,每一類的活動又可以演變出較為多樣化的教育形式[1]。比如,音樂欣賞的時候幼兒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讓幼兒參與表演,通過想象繪畫,還可以將主題旋律的演唱、舞蹈動作的自由創(chuàng)編、節(jié)奏樂演奏等相結合;歌唱活動可以將舞蹈、語言、律動、節(jié)奏等相融合在一起;此外在教學活動中可以穿插一些音樂小游戲,使得課堂氣氛活躍而輕松,幼兒也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受益匪淺。
幼兒時期的孩子們是天真活潑的,對于歡快、舒緩的音樂也能讓他們在良好溫馨的氛圍中健康成長。幼兒教師應該重視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多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改變死板陳舊的教育模式,而多研究、多探索多樣的教學模式,將歌唱、舞蹈、欣賞、器樂等相多種手段,吸引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循序漸進中培養(yǎng)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及感知能力,在音樂的陪伴下幼兒能夠慢慢學會分辨聲音的長短、音色、高低等,并在音樂欣賞中感受音樂所表達的情感,陶冶孩子們的情操,發(fā)現(xiàn)音樂世界帶來的無窮樂趣。
1.2 幼兒音樂教育的主要特點。
1.2.1 進行幼兒音樂教育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幼兒教師在開展音樂教育活動的時候,所帶給幼兒的音樂應該遵循幼兒發(fā)展的生理、心理特點,符合幼兒教育的方法與原則,若是違背這些科學規(guī)律勢必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2]。例如:優(yōu)秀的幼兒教師應該對音樂教育的方法、原則十分熟悉,在教學內容上也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選擇恰當的音樂作品加以講授,能夠獲得孩子們喜愛,教學效果也十分理想;而急躁冒進的幼兒教師出發(fā)點是好的,想對孩子進行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但是過時死板的教學方式會讓孩子產生厭煩心理,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1.2.2 幼兒音樂教育的最大特點是寓教于樂。音樂是用美妙的音符而組成,每一首音樂作品也凝聚著音樂工作者的心血,幼兒也喜歡聆聽音樂,那些個性鮮明的節(jié)奏、郎朗上口的歌詞、豐富的音響效果能消除幼兒的緊張情緒,帶來愉悅的心情,豐富幼兒的情感世界。幼兒音樂教育是幼兒教師吸引孩子參與音樂活動的重要方式之一,正確引導孩子在音樂中邊玩邊學,學的愉快,也能學有所得。在音樂教育中幼兒教師將快樂傳遞到孩子心中,有助于孩子的性格塑造,促進德智體美等多方面的發(fā)展。
2.音樂教育對幼兒成長的影響
2.1 音樂教育能促進提高兒童的聽力。音樂是一串串美妙而動聽的音符而組成,表達創(chuàng)作者的內心情感。人們主要是依靠聽覺來感受其作品帶來的情感傾訴,聽力也成為音樂才能最不可少的部分。幼兒的歌唱水平不好,有的人認為是五音不全,其實有一部分是聽覺而造成的問題。對于幼兒而言從小培養(yǎng)音樂聽力十分重要,尤其是12歲以前,幼兒教師與家長都應該重視起來,經常性的讓孩子聆聽歡快的音樂,在不斷的欣賞音樂中慢慢的能夠分辨出音色、節(jié)奏,長期訓練中有助于聽力能力的培養(yǎng)[3]。
2.2 音樂教育能增強幼兒的記憶力、注意力及觀察力。幼兒時期是人生中的"黃金時期",處于無憂無慮的階段,天真無邪,對周圍事物充滿著好奇心,充滿著探索、冒險的精神。而一首動聽的歌曲,在歡快的節(jié)奏下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比如一些經典兒歌:《拔蘿卜》、《數鴨子》、《兩只老虎》等,不僅能給成人帶來深深的回憶,也讓幼兒印象深刻,尤其對音樂中的人物加以模仿,依據音色、音量大小等慢慢分辨出來,加深記憶。
2.3 音樂教育對幼兒表現(xiàn)力及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音樂中的旋律可以說是音樂的靈魂所在,不僅僅是多個音符、音階就可以表現(xiàn)的,還涉及到民族特征、音樂的形象、風格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緊密融合而構成的數以萬計的美妙旋律:或歡快或讓人偏偏起舞,或哀婉或令人潸然淚下,這正是音樂的魅力所在[4]。幼兒在欣賞音樂的時候,也會被所聽到的旋律所感染,好動的天性會讓他們跟隨節(jié)拍手舞足蹈,在扭動身體中展現(xiàn)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力,促進幼兒樂觀活潑的性格的培養(yǎng)。此外,音樂教育能促進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幼兒在聽到音樂后,會有自己的思維理解,音樂創(chuàng)造力會在日常的音樂實踐中逐步培養(yǎng)起來的,聆聽、欣賞、表演、創(chuàng)作這些內容也會慢慢融入其中,也推進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
2.4 音樂教育能夠促進幼兒審美能力的發(fā)展。音樂能給人帶來美的視覺享受,對于幼兒而言,正處于音樂審美感知的初始階段,主要是盲目的聽為主,還不能理性的去認識音樂。幼兒時期是形象思維與初步抽象思維的階段,因此,幼兒的音樂審美想象最主要是依靠聆聽音樂而去創(chuàng)造想象,依據音樂形象產生各種聯(lián)想。例如:聽到馬的"嘎達嘎達"聲音,想象馬的形象,聽到青蛙的"呱呱"聲音,想象青蛙的模樣等。幼兒教師應該多選擇歡快、愉悅的音樂作品,熏陶幼兒對生活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并培養(yǎng)其健康向上的審美情感。
3.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教育對幼兒成長起到重要的影響,因而幼兒教師應該重視音樂的教育的作用,在日常教學中用恰當運用音樂,不僅為幼兒心理、生理的成長、潛能開發(fā)等多方面的發(fā)展夯實基礎,也為幼兒的茁壯成長而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于洋.試述學前音樂教育對幼兒成長的作用[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24(6):148-149.
[2] 陳暉.淺談音樂教育在幼兒成長中的作用[J].絲綢之路,2009,(12):126-127.
[3] 謝玉華.淺談音樂教育對幼兒成長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0,(13):244-245.
[4] 于潔.音樂教育在幼兒成長中的作用[J].讀寫算(教研版),2014,(7):152-152.
作者簡介:
朱文靜,女(1990-5-),江蘇蘇州,江蘇省蘇州市昆山花橋國際商務城聚福幼兒園,本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