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秦夢玉
為貧困學子點亮前行路上的燈
文 | 秦夢玉
從2010年起,國家建立了以政府為主導、國家助學金為主體、學校減免學費等為補充、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普通高中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中央與地方共同設立用于資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國家助學金,對貧困生的資助以減免學費和發(fā)放資助卡的形式進行。它適用于根據(jù)國家有關規(guī)定批準設立、實施普通高中學歷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學校,以及完全中學的高中部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
2017年8月初,我來到安徽省淮北市第七中學(純高中),了解了關于該校貧困生受資助的相關情況。
走進該校學生資助中心的辦公室,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文件柜,里面整齊地擺放著近幾年來關于學生資助工作的各種詳細資料。據(jù)該校學生資助中心趙主任介紹,所有關于貧困生資助的資料都會定期整理成冊,妥善保存,以備日后查閱。我在征得負責人的同意后簡單翻閱了2016年的資料,共8本,厚厚一沓,看得出資助中心工作人員是用了心思的。學校能夠如此認真地對待貧困生資助這件事,讓我倍感欣慰,畢竟這些國家資助托起了無數(shù)貧困學子的希望,讓他們能夠在前行的路上少一些負擔,多一些力量。
政府對普通高中在校生的資助,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對“四類特殊”情況的貧困學生(即“建檔立卡”家庭、農村低保家庭、農村特困家庭的學生和殘疾學生,其中“建檔立卡”家庭的學生要求給予最高級別的經(jīng)費資助)實行減免學費的資助政策;第二,對家庭貧困的學生實行經(jīng)費資助,以資助卡的形式發(fā)放(銀行卡由學校負責免費辦理并發(fā)放至每位受資助的學生手里,資金直接匯入卡中),一年一認定,分學期發(fā)放,用于受資助學生必要的學習和生活補助。
學校有許多學生,情況各不相同,那么“貧困生”是如何判定的呢?
首先,了解政策之后認為自己符合相關條件的學生,在每年10月即每學年初,在學校的統(tǒng)一組織下提出申請,由班級、年級組和學校資助中心進行“三級審核”,審核通過的學生名單上交教育局審批,審批后在校園內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后,該批學生即可享受國家助學金資助。
國家對于普通高中貧困學生的資助的正面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普通高中是我國九年義務教育之后更高一級的教育階段。學生在通過中考考取心儀的高中之后,需繳納學雜費才可正常入學,然而,這筆費用曾經(jīng)將不少貧困學生攔在了校門之外,他們即使成績優(yōu)異,也可能因為家庭條件的原因被迫輟學,或者背負巨大的經(jīng)濟壓力以致無法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
近年來,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就學問題,逐步建立了以政府為主導、以國家助學金為主體、以學校減免學費等形式為補充、以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普通高中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
可以看出,國家資助政策的初衷是非常具有正能量的。那么,政策在實施過程中會不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呢?能不能很好地實現(xiàn)最初的構想呢?
趙主任表示: “首先這個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肯定是個很好的事情,從2010年秋天開始,資助政策的實施幫助了許多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我校相當一批家貧志堅的學子受惠于國家的這項惠民政策而走入大學殿堂,他們個人刻苦學習的勵志故事和勵志精神已經(jīng)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正能量潮流,引領著校園學風,激勵著同學們奮力向前?!?/p>
但任何事情總有它的正反兩面,就高中貧困生國家資助政策的落實而言,學校想把國家對貧困生的資助金盡可能地落實到家庭貧困、愿意學習、有遠大理想的學生手里,但趙主任列舉的事例體現(xiàn)了學校的無奈:“有個別的學生,拿到了資助也不好好學習,不求上進,屢教不改,讓老師很失望。但是因為屬于‘建章立卡’家庭,必須給他們補助,還得是最高級別的補助,有時候就會出現(xiàn)一些‘老師不情愿,同學不理解’的情況——為什么有些家庭條件不好、認真學習的學生,出于各種原因只能得到很少的資助甚至沒有資助?而每天不學習的人卻能拿到這么多資助?是不是不公平?這樣就容易造成不好的影響,也與我們想要通過資助來鼓勵學生好好學習的初心有些不符?!?/p>
對這一問題,目前學校采取的措施是由班主任對這類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學校黨員與受助學生“結對子”,實施“精神扶貧”,即黨員與受助學生進行深入交流,進行思想引導和教育,并不定期通過電話和家訪與家長進行交流,爭取改變部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這個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
另外,學校在常規(guī)的資助實踐中,也注意到了一種現(xiàn)象:有些學生家庭確實困難,但他們無法提供出任何相關的貧困證明,這樣就沒法申請國家助學金和減免學費的政策資助;此外,上級分配的貧困生名額與實際不是特別契合,就會有個別家庭條件不好但不是十分需要資助的學生“被貧困”,或者有一部分需要資助的貧困學生沒有名額接受資助。對于這種情況,學校盡量用校內資助來平衡,用學校事業(yè)性收入的4%來做獎勵性助學金、困難補助和幫助學生勤工儉學,讓一些家庭困難的學生有一些其他的渠道獲取幫助。
通過這次對普通高中貧困生國家資助情況的調查,我們認為:完善國家資助政策體系,有助于幫助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發(fā)展;普通高中學生資助政策自2010年實施至今,一直根據(jù)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不斷調整,在動態(tài)中不斷修正和完善;現(xiàn)階段普通高中學生資助政策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困惑,如,無法保證獲取資助的學生不亂花、不浪費助學金;給學校劃分“貧困生”名額,上報“貧困生”必須不多不少,可能會與實際情況不符……
總之,希望我們的普通高中學生資助政策能夠根據(jù)實際情況不斷做出更好的改進,讓我們的高中階段貧困生國家資助政策更加走向成熟,讓貧困學生在學習時能夠少一些后顧之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上,不因為經(jīng)濟困難而折斷了孩子們本可以和同齡人一起翱翔天際的翅膀。同時,學校和家長也要教會孩子做人和感恩,讓孩子明白自己為什么會受到資助,應該如何合理利用這些助學金來改變自己的生活,來回報社會,而不是隨意地揮霍浪費。
西北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責任編輯:周彩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