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樣的課程就有什么樣的學校生活,課程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體現(xiàn)與落實。在學校入駐政務新區(qū)天鵝湖畔后,我們因地制宜,將學校文化定位為“天鵝文化”,并將“真純善美”作為其落腳點,進而確立了“每一個學生都是飛翔的小天鵝”的辦學理念,明確了“培養(yǎng)至真、至純、至善、至美的‘小天鵝’的育人目標”。在此基礎上,我們全面打造課程文化,以“小天鵝,從這里起飛”為課程理念,通過開發(fā)設計“小天鵝課程”,促進學生全面而個性化的發(fā)展。
為使冰冷的課程目標化為生動的課程,讓孩子們切實得到發(fā)展,我們將“小天鵝課程”細化,形成了獨有的“六小課程”體系,即“小科學家”課程、“小藝術家”課程、“小健將”課程、“小文學家”課程、“小能手”課程和“小紳士/小淑女”課程。在這“六小課程”中,我們整合國家基礎課程,自編校本教材,開發(fā)校本課程,形成了一個循環(huán)的階梯狀的課程體系,系統(tǒng)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
打造“純美”課堂 我們根據(jù)國家課程標準,將《語文》《數(shù)學》等所有國家課程納入“小天鵝課程”,如依托語文課進行“小文學家”的培養(yǎng),在數(shù)學、信息、科學、綜合實踐等課程中培養(yǎng)“小科學家”。學校按照“小天鵝課程”的目標,制定“純美課堂”課堂標準,從目標、內容、方式、手段、效果等8個方面進行課堂評價,讓課程文化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
國家課程校本化 為了將“小天鵝課程”育人目標落實到課程實施中,從2010年起,我校陸續(xù)研發(fā)出8套校本教材,并將這8種共11本校本教材滲透到國家課程中,確保課程落實到位。對于校本教材的使用,做到分層實施、科學設置、合理安排,力求有序而系統(tǒng),每一種校本教材的使用都做到定時、定量、分層、活用、循環(huán),得到了家長、學生的一致好評。
開發(fā)校本課程 為了豐富“六小課程”體系,我們在每周五下午開設“幸福DIY”(意為自己動手做)校本課程專場。遵循教師個人專長申報、學生自主選擇的原則,圍繞“六小課程”體系開設了40多門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在管理上,我們實行“四個突破”(即突破時間、空間、學科和師資的界限):在時間上,在確保國家課程的基礎上,擠出每周五下午2節(jié)課的時間開課;在空間上,實行“跑班”制,學生可以跨年級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教學也不局限在教室內,學校的長廊、水池、功能室等只要能用的都盡可能利用起來;在學科上,教師充分發(fā)揮個人專長,大膽嘗試跨學科教學,甚至一節(jié)課有兩位不同的課任老師同時上課;在師資上,不僅有本校教師授課,學校還邀請了有一技之長的家長、社區(qū)熱心人士以及專業(yè)人員到校授課。我們還進行了校本課程的網(wǎng)上選課模式,這是結合孩子的課程前測和喜愛程度的科學“選課”,而不是僅僅靠速度的“搶課”。
除此之外,我們秉承活動即課程的理念,開設了豐富的活動課程,為孩子們搭建實踐鍛煉的廣闊舞臺。在時間安排上,由每天的課后延伸到節(jié)假日;在空間設計上,由校園拓展到校外,由國內走向國際。孩子們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 。
課程評價是學校對本校課程進行質量分析和監(jiān)控的過程,也是學校對課程進行跟蹤管理的過程。我們主要從問卷調查、多元評價、多彩平臺三個方面對“小天鵝課程”進行評價。首先,充分結合調查問卷對課程的設置結構、科目種類、校本教材、教師授課等進行綜合評價,通過對一系列數(shù)據(jù)的分析,對下一步的課程建設進行及時調整。其次,堅持以過程評價為主、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機制,建立并逐步完善校本課程的學生評價體系,初步從隨堂練習、作品展示、競賽活動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最后,學校提供豐富的課程展示平臺讓學生展示所學成果,包括作品墻、成果廊、展示廳、比賽、匯報演出等,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舞臺。
關注課程,本質是關注孩子們的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盀槊恳粋€孩子設計全面而富有個性的課程”應該是每一個教育人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會忘記我們?yōu)槭裁炊霭l(fā),那就是讓師生多元、幸福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