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堯
大學生挫折教育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
李 堯
大學生社會經(jīng)驗不足,內心相對脆弱,在遇到挫折時顯得自卑與無助,這不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目前,我國大學生挫折教育在取得教育隊伍專業(yè)化、教育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等成就的同時,也存在著大學生自身、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的問題。針對大學生挫折教育的現(xiàn)狀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幫助大學生順利地適應社會,為國家的發(fā)展奉獻出他們的力量。
大學生;挫折教育;現(xiàn)狀;對策
大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但由于其不具備豐富的社會生活經(jīng)驗,面對挫折時常常會產(chǎn)生許多負面心理,如自暴自棄、輕視生命、壓抑自己等等,這將是大學生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教育主體應引導大學生正確地面對挫折,使其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因此,挫折教育對于大學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讓大學生經(jīng)歷一些挫折并從中激發(fā)出潛能,尋找到戰(zhàn)勝挫折的方法,提高抗挫能力。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大學生挫折教育已經(jīng)成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當前我國大學生挫折教育的形勢依舊不樂觀。《大學生自殺問題的調查報告》對不同大學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有61%的學生在大學完全沒有接受過挫折教育,有27%的學生偶爾接受過挫折教育,有12%的學生經(jīng)常接受挫折教育[1]。
早在2001年,我國就頒布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提出各普通高等學校要切實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挫折承受力。最近幾年,國家相關部門陸續(xù)出臺文件,要求高校根據(jù)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我國教育現(xiàn)狀,重視對大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塑造大學生自尊、自強、自律、自愛的性格品質,增強大學生戰(zhàn)勝逆境、克服困難、經(jīng)受挫折的能力。相關文件的出臺,表明了國家非常重視大學生挫折教育,重視高校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工作[2]。
挫折教育是大學生鍛煉社會生存能力的客觀要求,現(xiàn)代社會快節(jié)奏的生活、激烈的競爭使大學生的心理負擔加重,壓力越來越大[3]。挫折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正確對待挫折,緩解壓力,將壓力轉變?yōu)閯恿Α?/p>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與輔導員是大學生挫折教育的主要力量。大學生挫折教育教師隊伍由高校心理咨詢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輔導員、班主任、班級心理委員構成。隊伍不斷吸收專業(yè)人才,提升自身實力,使高校挫折教育整體得到了提升。
大學生挫折教育在有效利用網(wǎng)絡媒體的基礎上,不斷尋找新的方式方法和新的教育平臺。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向大學生傳授挫折教育的相關知識,使大學生在真正遇到挫折時能夠運用這些知識進行自我調節(jié)與自我鼓勵。大學生挫折教育的實際意義在于使大學生在挫折中不斷磨煉自己,并最終具備頑強的毅力。
在大學生挫折教育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的同時,大學生挫折教育的實際工作也日趨專業(yè)化與科學化。如教育主體應具有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儲備,并且能把理論知識有效地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從而進一步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大學生挫折教育能使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認識自我、反思自我和完善自我。
我國大學生挫折教育在取得成就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問題的消極作用越來越明顯。因此,對當前大學生挫折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尋找出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自身問題
當代大學生主要是“90后”,他們大多為獨生子女,從小處于家庭中心地位。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大學生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看待問題并不全面。因此,他們不能正確地看待挫折,進而找不到正確的途徑來戰(zhàn)勝挫折。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挫折教育實踐。例如,有的大學生認為挫折教育的形式多于內容,沒有實際意義,自己不能從挫折教育中得到真正的提升,對挫折教育的認同程度并不高。有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已經(jīng)具備了充足的挫折教育知識,但了解學習得并不全面,有的甚至是片面的、錯誤的。另外,在大學規(guī)定的教育范圍內,挫折教育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規(guī)定,導致實施的實際效果沒有得到充分體現(xiàn)。因此,大學生對于挫折教育的重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家庭問題
大學生在家得到了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缺乏挫折體驗。同時,大學生在應試教育的學習氛圍中成長,父母過于看重孩子的考試成績,忽視了孩子的挫折教育,使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得不到鍛煉與提高。另外,家庭環(huán)境也是大學生挫折教育的重要影響因素。如家庭不和睦的大學生通常性格脆弱,遇到挫折時沒有勇氣去挑戰(zhàn)。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當代大學生是幸福的一代,很多大學生在家里都是嬌生慣養(yǎng),他們大多生活上不為衣食擔憂,在家庭成長的道路上順境多、逆境少,缺少面對挫折的機會[4]。過于平靜的生活也導致了部分大學生在受挫后一蹶不振甚至產(chǎn)生極端行為。另外,高考是步入大學校園的一道門檻,在家長眼中能考高分才是最關鍵的,因此,大學生挫折教育沒有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氛圍。
(三)社會問題
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與完善推動著我國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大學生的壓力逐日上升,心理素質卻在逐日下降。進行大學生挫折教育的社會組織數(shù)量少,形式相對單一且效率低下。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組織的挫折教育沒有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另外,缺少進行大學生挫折教育所需要的社會環(huán)境。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當今社會正處于一個發(fā)展迅速的環(huán)境中,我國大學生面臨著機遇與挑戰(zhàn)。為了適應社會,大學生將經(jīng)歷許多挫折,這在無形中給大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增加了大學生的挫敗感,不利于大學生抗挫能力的培養(yǎng)。另外,社會環(huán)境中滲透著一些不良因素,沒有營造出良好的挫折教育環(huán)境,不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采取正確的方式方法來解決問題。
(四)學校問題
目前,高校缺乏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挫折教育,仍然只強調專業(yè)理論知識和技能學習的重要性,忽視了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心理健康的教育以及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5]。一些高校開展的挫折教育活動過分強調挫折的“痛苦性”“磨難性”,使大學生產(chǎn)生逃避和畏縮心理,導致挫折教育難以全面開展、有效實施。如此一來,出現(xiàn)了“挫折教育像個筐,什么東西都可往里面裝”的“泛濫化”“簡單化”的現(xiàn)狀,這種活動化、形式化的挫折教育很難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6]。與此同時,高校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詢室,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使其能夠正確地面對挫折、戰(zhàn)勝挫折。而有的心理健康咨詢室主要采取一些數(shù)據(jù)測量的方法,方便論證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但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關鍵在于教師與大學生心靈之間的交流,僅僅依靠輔助方式,并不能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師與大學生之間更多的是專業(yè)知識的交流互動,而對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關注不夠以及挫折教育的相關課程如心理健康課、挫折教育理論課與挫折教育實踐課等也比較少。教師不能及時有效地了解多數(shù)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也不能及時有效地幫助學生解答一些心理困惑,這不利于高校發(fā)揮挫折教育的功能。目前,大學生挫折教育沒有充分發(fā)揮出大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大學生更多的是作為教育對象被動地接受挫折教育,這不利于大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挫折觀。大學生挫折教育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高校各個部門之間沒有進行密切的配合。另外,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以及大學生挫折教育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導致大學生挫折教育效果不佳。
(一)大學生應在挫折教育中形成積極健康的挫折觀
構成挫折的個體因素一般包括個體的心理、知識和能力等方面。因此,大學生在面對挫折時應不斷地進行自我教育,學會自我疏導和調適,培養(yǎng)良好的意志品質。意志行為本身就與克服困難、挫折相聯(lián)系,個體的意志堅強水平往往與挫折的性質和克服挫折的努力程度成正比,個體的意志水平越高,越能夠戰(zhàn)勝挫折,越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使自己的情緒穩(wěn)定(自制力)[7]。大學生在面對挫折時還應采取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把意識與行動真正統(tǒng)一起來,在意識的能動作用下,總結實踐經(jīng)驗找到戰(zhàn)勝挫折的方法。大學生應樹立信心,不斷地學習與挫折教育相關的理論知識,不斷地進行自我鼓勵,不斷地迎難而上。人生不會一帆風順,道路總會充滿坎坷。大學生需要做好心理準備,在實踐中不斷進行自我鼓勵,學會正確地看待挫折,從容有效地解決各種問題。
(二)家庭應重視對大學生的挫折教育
為了讓大學生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擁有一顆健康的心去坦然地面對并解決挫折,家長應重視大學生挫折教育并采取相應措施。
1.定期與大學生進行交流
家長應定期與大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幫助大學生解決問題。鼓勵大學生自立自強,引領大學生敢于面對挫折,勇于戰(zhàn)勝挫折。在關心大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同時,還應關心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健康狀況。家長還應與教師保持密切聯(lián)系,相互配合,充分發(fā)揮出家庭對大學生挫折教育的作用。
2.營造和睦的家庭環(huán)境
環(huán)境往往容易影響人的成長與發(fā)展,大學生在和睦的家庭環(huán)境中生活更容易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特殊的家庭更需要給予大學生更多的關懷,真誠地對待大學生,在大學生的成長道路中不斷地積極引導。引領大學生勇于挑戰(zhàn)挫折,在成長道路中讓大學生明白挫折教育的真諦,并不斷促使自己全面發(fā)展。家庭環(huán)境對大學生的影響既是深遠持久的又是潛移默化的,家長應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3.發(fā)揮家長的榜樣作用
家長是大學生的家庭導師,應以身作則,成為大學生優(yōu)秀的榜樣。在家庭中,家長遇到挫折時應以身作則,敢于并善于面對挫折,沉著冷靜地分析問題,尋找好的途徑來戰(zhàn)勝挫折。同時,家長應不斷地積累經(jīng)驗,幫助大學生有智慧地解決人生道路中的難題。家長的榜樣作用將是大學生挫折教育的真實寫照,更容易得到大學生內心的認可與效仿。
(三)社會應不斷完善大學生挫折教育
社會是人的關系的結合體,人與人在社會中交流與生活。大學生作為社會的構成部分,必定會受到社會的影響。然而,由于社會組織以及社會設施的不健全,導致大學生挫折教育沒有實質效果,社會應不斷完善大學生挫折教育。
1.成立與完善社會組織
為了幫助大學生解決難題,塑造健康心理,戰(zhàn)勝挫折,應成立并不斷完善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公益性社會組織,以幫助大學生挑戰(zhàn)挫折。如成立大學生救助協(xié)會、大學生關愛協(xié)會等社會組織,以及大學生基金來幫助大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增強大學生戰(zhàn)勝挫折的信心。社會組織應定期對大學生進行挫折教育的宣傳,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
2.利用網(wǎng)絡媒介傳播正能量
當今時代是信息時代,當今社會是信息社會,可以通過新媒體進行大學生挫折教育,傳播正能量。大學生遇到挫折后,容易沉浸在網(wǎng)絡中,通過網(wǎng)絡平臺來傾訴感情、發(fā)泄情緒,尋求幫助、尋找方法。網(wǎng)絡傳播速度快、時效性強、信息量大,但網(wǎng)絡具有兩面性。在網(wǎng)絡中同時也傳播著消極的信息,大學生抵御誘惑的能力相對較弱,在遇到挫折時容易受到網(wǎng)絡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應通過網(wǎng)絡媒介傳播具有正能量的信息,如傳播社會中勇于直視挫折的人的事例,以鼓勵大學生勇于面對失敗,善于練就一顆充滿智慧的內心。應完善秩序,預防消極腐敗信息的蔓延,通過傳播正能量來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四)學校應發(fā)揮主要作用
1.結合實際充實大學生挫折教育內容
學??梢越Y合實際增加有關挫折教育的課程以及挫折教育的實踐活動。增加挫折教育的課程能幫助大學生系統(tǒng)地了解挫折,夯實理論基礎。增加挫折教育的實踐活動能夠幫助大學生在挫折體驗中激發(fā)潛能,使大學生在遇到挫折時能夠采取適宜的方法來戰(zhàn)勝挫折,并不斷積累大學生成長經(jīng)驗。培養(yǎng)大學生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中擁有一種不怕失敗、越挫越勇的精神,學會在失敗中不斷反思、不斷總結,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有效地結合起來,促使大學生積極健康的發(fā)展。
2.積極營造健康的挫折教育校園環(huán)境
第一,學校應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邀請優(yōu)秀校友來校宣講他們遇到挫折時是怎樣面對并采取行動來戰(zhàn)勝挫折的,讓大學生從校友身上感悟到一種榜樣的力量。還可以舉行一些征文活動、挫折教育的主題晚會、挫折實踐的模擬活動等等。增強挫折教育的有效性、趣味性,積極營造健康的挫折教育校園環(huán)境。
第二,輔導員應多與大學生溝通,準確掌握大學生的動態(tài),以便有效地開展挫折教育。召開班會時,應多與大學生探討遇到挫折時的感悟,以及怎樣去戰(zhàn)勝挫折。以班級或者專業(yè)為單位開展挫折教育,使大學生感悟到挫折教育的內涵,而不是形式。教師還可以引導每個班級成立互助小組,對需要幫助的同學進行幫助。
第三,學校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教師不僅要結合自己以及身邊的人和事例來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難題,還要根據(jù)大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分類指導,從而有效地促進大學生挫折教育的發(fā)展。將挫折教育的環(huán)境慢慢地轉變?yōu)橐环N校園文化,感染大學生,使他們能夠坦然面對挫折。
3.深入研究大學生挫折教育
學校應加強對大學生挫折教育的研究,使大學生挫折教育的內容能夠與時俱進,進而豐富大學生挫折教育的理論成果與實踐成果。培養(yǎng)專業(yè)人員,積極摸索大學生成長的特點,形成完整的挫折教育體系,使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
挫折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并不陌生,有的是痛苦,有的是推動器。大學生是一個充滿活力但又缺少社會經(jīng)驗的群體,幫助大學生健康樂觀成長,使他們成為社會的合格接班人,需要大學生自身、家庭、學校、社會的相互配合,逐漸完善大學生挫折教育體系。
[1]王永進.大學生挫折教育的困惑及對策[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15(4).
[2]錢夢燕.當代大學生挫折教育及對策研究[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15(3).
[3]吳東陽.當代大學生挫折教育問題及引導對策[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7).
[4]方鴻志,張健.大學生抗挫折教育對策研究[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4(3).
[5]張騫.當代大學生挫折教育及對策研究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10).
[6]包興敏.大學生挫折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教育探索,2012(12).
[7]葉奕乾,何存道,梁寧建.普通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386-387.
(編輯:劉姝)
G641
A
1673-1999(2017)09-0115-04
李堯(1993—),男,安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程與經(jīng)驗。
2017-05-31